古代战争往往以攻城略地为先,不同于现代战争,要先掌握制空权、制海权。
但是在我国古代高高的城墙往往是一座城市的第一道防御,而城池必须非常坚硬,为了保卫家园,修筑城墙也用的最好的材料,抵御外敌入侵。
不仅如此,还会在城外挖一条护城河,环绕城墙。那么外敌想要靠近城墙也就更增加了难度。
在影视剧中也常常能够看到,有些城墙外挖的是类似于战壕的沟壑,在这些深坑上铺上草席、木板等掩盖,伪装下面插满了木刺。
因此传统的攻城方式往往要需要大量的兵力,在一次攻城战争中,尸体铺满了这些沟壑。
就算突破了护城河,要想再次突破城墙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因此在《孙子兵法》中说到“杀士卒者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既然城墙坚固,那么该如何攻破呢?
要想攻破城墙,只有两个突破口:一个是攻破城门,另一个则是登上城墙。
攻破城门常见的军事装备有撞击城门的攻城锥,这些攻城锥巨大无比,往往是用树干制成,前部尖锐,数十名士兵共同发力,攻城锥就像摆锤一样撞击城门,达到破门的效果。
但是攻城锥的缺点也很明显,所需士兵人数较多,耗费人力。而士兵们专注工程,攻破城池城门,也容易受到城楼上的弓箭手的袭击。
如此一来,就需要更加先进、更加灵活的攻城武器来代替,这是云梯就应运而生。
云梯的发明还要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当时叫做钩援,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是由著名的工匠家鲁班进行改造。
他将云梯用车轮、梯身、钩子三部分组成。云梯的底部以木为床,安置六个轮子,将上方的梯身就可以固定在底盘上,在主梯子上连接一个副体,这个副体可以灵活调节。
人站在梯子上可以借助轱辘来回移动,主梯是固定的,这样就避免了战士需要架梯子的时间。
在攻城时只需要将整个云梯推到城墙下,就可以开始战斗。
到了宋代,云梯的结构再次得到更新,变成了折叠式,中间用转轴相连接,如此一来登城速度更加迅捷。
不仅如此,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为了防止云梯被盗,不仅底座十分的笨重,需要一二十个人才能推动。还有机关设置,一旦机关锁死,想搬动云梯的难度就更大了。
作为攻城的主要武器一直被沿用到明朝,直到火器的发明才被逐渐废弃。
在淮南子一书中,对云梯有这样的描述: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因此云梯除了攻城拔寨,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登高望远,侦察敌情。
随着云梯的发明,攻城战争中攻方开始越来越占据优势。
他们通过足够多的云梯,投入大量的兵力,迅速的登城,而守方往往据高而守,但兵力不足,如此一来,易守难攻就转变成难守易攻。
难道云梯如此完美就没有任何缺点吗?当然不是。
攻城队爬上云梯,登上城楼,就像是敢死队一样,伤亡率很高。就算是接近了城墙之上,也要与守卫的士兵近身相搏。
用云梯登上城墙只是第一关,还要击败守城的将士,才能顺利的登上城墙。
也正是因为如此,守城一方也有很多办法来抵挡云梯,攻城常见的有投放巨石、弓箭、火烧、在城墙上涂抹油料等等方法。
都能够很有效的抵挡攻城的云梯士兵,再加上他们占领最高点,仍然优势显著。
除此之外,城门之内还有一个叫做“瓮城”的设施。
其实就是当士兵们攻破第一道城门之后,以为自己即将夺取攻城的胜利,却不知城门之内还有一座城门,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
如此一来,就算顺利攻城,登上城墙,还会在攻破城门之后,大军进入城门,中了计,就会被困在两道城墙之间,就像瓮中捉鳖,很容易被歼灭大部分力量。因此,用云梯攻城就显得格外重要。
攻城队的士兵都是通过由底层士兵组建的敢死队,快速的登上城墙,在第一道城墙之上,不仅能够占领制高点,同时通过瞭望,观察城墙后面还有没有“瓮城”,避免军队的盲目涌入,造成大量伤亡。
那么既然云梯有这么多的优势,难道真的是无法克制吗?
当然不是。首先尽管云梯不断的更新和改进,但是仍然需要大量的士兵作为敢死先锋,也就增加了伤亡,就像人海战术。
而能够顺利登上城墙的寥寥无几,如同拼概率。那么既然巨石、火器体积庞大,需要好几个士兵才能进行搬起来攻击,为什么不趁攻方把云梯架在城墙之上市,一把推倒,如此一来,岂不简单?
上面提到云梯是有机关的,在攻城兵将云梯推近城墙,然后将机关锁死,而在主梯和副梯之间也有轴承相连,这些轴承也是可以锁住的。那么站在高处的守军想要将梯子推倒,或者偏离方向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云梯往往高达数米甚至数十米,通过三角函数就可以知道,要想家梯子真正的推倒向敌方阵营,光是靠人推那是做不到的。很有可能会出现,只能稍稍离开墙体,而后又弹回城墙的现象。
这是从云梯的物理结构上来说,其次从战术上讲,无论是攻城拔寨还是守卫城墙,都是以歼敌为主要目标。
那么既然敌人攻上城来与其和他们耗时间,拼体力,倒不如趁他们爬上云梯,趁机投放巨石、弓箭或者燃烧来消耗敌军士兵人数。
再加上登上云梯、爬上城墙只是他们的第一步,等待他们上来和他们短兵相接才是第二步。
如此以来,不如以逸待劳,集中火力攻击攀爬上来的士兵,实现杀伤。其实在影视剧中我们往往能够看到简易的云梯装置,那些简直就不能成为称为云梯,只能叫梯子,大多用竹子制成,又细又长。
攻城时由几人快速抬着移动到城墙脚下,向上一搭,就可以实现登城,这是因为小规模战争仓促,而制作云梯过程复杂,装备精良,需要能工巧匠。
而攻破城池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那么只能加紧赶制这样简易的登程梯。
但是这些梯子大多质量脆弱,很多还没登上城墙,就被踩断了,士兵从高处跌落。
同时他也不想真正的云梯那样厚实坚固,同时,这样简易的梯子浇点儿油,一把火就会丧尸战斗力。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古代的农民军起义军往往战争损失惨重。所谓要想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道理。
装备不精良,只能拼人海战术随着时代的发展,火铳、火枪、火炮等重型武器的发明,也让云梯淡出了战场。
明朝后期,不少富贵人家将其改造为林园用品,修剪树木、修建宫殿都能发挥作用,从而走进千家万户,成为非战争用品。
也正是云梯的发明,打开了人们消防灭火的新思路,现代建筑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惨重,后果难以想象。
而高楼之上的灭火也成为了难题,云梯就成为现代的消防工具。
现代原题起源于德国,经过现代化的设计和改造,这些云梯被用为货物装载、送料、高空作业等等,其应用场景十分广泛。
比如幕墙的施工、楼顶防水、装置安装、家政服务、工程建筑,云梯也就从最开始的战争武器成为如今的建设工具,这些就是云梯的前身今世。
像所有的伟大发明一样,云梯凝结结着古人的智慧,是老祖宗的巧思妙想,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很多先进的武器装备,都来战争,汽车、火药等等。
战争虽然是残酷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推动了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前进。通过不断的进化和更新,汇集着后人的智慧,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焕发生机,产生更多的应用和意义,为人们的生活带去便利。
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云梯虽然被淘汰了,但是其蕴含的道理是几脉相承的,古人在战斗中为什么选择攻城为王,就是懂得要先占领先机和制高点。
这里的制高点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高处,更意味着占领制高点,一方面可以瞭望军情。
攻上城墙之后,可以为攻城一方进行观察那些他们在城墙外所看不到的情况,通过旗语、暗号,做信息的传递,方便城墙外的指挥者随时调整军事策略。
另一方面,登上城墙之后更能鼓舞士气。城墙下的士兵,看到自己人登上城墙,也更有了作战的动力。
而对于守城一方也是心理上的压制,一旦出现手忙脚乱更能够趁趁虚而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现代战争不外如是,多军种联合作战也需要我方通过侦察机,无人机进行军情的前瞻瞭望,判断敌方兵力部署,作战推进情况,做好和后方大本营指挥部的及时汇报。
这些都和云梯攻城战有着相似之处,而且战争开始后,率先通过战斗机达到制空权的优先占领,更能够率先切断敌方的通信联络,他们的作用就像眼睛一样,对于战争的胜败至关重要。
没有这些就像瞎子打仗,一头雾水,其结果可想而知。现在早已不像传统那样拼人海战术,短兵相接的时代也早已过去。
信息站制空战、海战比比皆,也必不可少。谁掌握了优先权就掌握了主导权。所以说《孙子兵法》永远不会落后,战争从来都是兵贵神速,抢到先机。
而在小规模战争中,同样需要修筑攻工事、掩体,就算是近距离作战也一样需要瞭望塔,观察敌情,汇报敌方动向。
因此,从古至今作战的方法有着相似之处,而这些都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智慧与经验。
但是战争是不希望看到的。无论是再先进的武器装备在远距离的作战只要开打,人就存在着伤亡。
战争是由人组成的,也意味着人的伤亡决定胜败,因此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目的战争,都是悲惨的。
人民是无辜的,我们要倡导和平,珍惜和平,爱护美好家园,将老祖宗的智慧与前人的经验用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振兴当中,造福人类。
更新时间:2024-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