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非洲当“复苏医生”

(原刊于长江云) 我是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的医生张振,作为第27批援助阿尔及利亚蒂亚雷特分队队员踏上这片距离祖国万里之外的神秘国度。时间飞逝,我们在阿尔及利亚工作已经22个月了,我和队友也早已适应这里的工作与生活。


(第27批援助阿尔及利亚蒂亚雷特分队在武汉高铁站出发的照片,左四张振)


1.初踏异国土地

第一次接触这片神秘土地,一切都是新鲜的。阿尔及利亚238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是中国的四分之一,位列全球第十,与欧洲隔海(注:地中海)相望,历史上与欧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不是传统印象中黑非洲的形象。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占有国土面积的85%,也是世界上最不适合生存的地方之一。

因其石油及天然气资源丰富,在七八十年代靠着能源出口,人民生活水平也较为富足,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洗衣机,汽车等大型家居设备。但随着世界经济飞速增长,这里的发展却停滞不前,就显得比较落后了,尤其是基础建设。又因为历史上长期受到殖民剥削,医疗、工业、教育等等也较为落后。当地老百姓母语是阿拉伯语,和大家交流时很大程度上需要翻译软件的辅助。

2. 陌生的环境,不一样的挑战

我们医疗队所在的蒂亚雷特省妇产医院是这个省唯一的妇产科医院,虽然是省级医院,但医疗资源依然十分匮乏,阿拉伯妇产科医师仅有3名,复苏医生(相当于国内的麻醉医生)4名。医院的分娩量非常大,每天大约有30-40个的分娩量,其中剖宫产最多时近20多台,有时候一个夜班下来都有十来台剖宫产手术,人手严重不足,临床工作十分繁重。

我们麻醉医生在这里是被称为“复苏医生”,不仅担任着手术室内的临床麻醉工作,还要管理术前、术后病人的内科问题,重症监护室病人以及儿童医院小儿的急救处理。繁忙的工作,对于我们来到这样一个新的环境,不同的习惯和习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我们稍作休整,适应了一周后,就开始独立在这里开展工作。对于中国医生的到来,阿国的医护人员都表示欢迎,即减轻了他们阿国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为他们带来了新技术以及新的理念。

因为产前检查程序不完善,很多偏远地区的产妇基本上没有进行产前检查,所以很多产科病人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合并症,更有甚者急诊入院的产妇因为产科并发症导致抽搐,意识不清,以及很多大出血的产妇需要抢救处理,紧急手术来保证母儿安全。而这类病人随着我国国内施行产前筛查已非常罕见。

在阿国,基本上是公费医疗体系,门诊挂号看病后自己去药店买药,住院病人完全免费,病人一日三餐也是医院提供。

我们所在的蒂亚雷特省妇产医院妇产科主任年轻有为,虽才三十多岁,各类妇产科手术都会做,但是手术不细致、出血多,癌症手术肿瘤、淋巴切除得也不够完整,而且无菌观念欠缺。再加上物资贫乏,各种手术操作、无菌操作不规范,交流的不便,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我们中国医生也只能充分利用这里现有的设备、器械,尽量按照国内的规范去做,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3.完善医疗环节,让患者收益更多

这里的病人和家属基本都很安静,对医生信任和依从性也比较高,择期手术(注:非紧急手术)都是根据医师、护士工作时间来决定,如果临近下班时间,手术可能就会被延期到第二天,病人饿着等待了一天也习以为常。

因为没有工作量去量化,医护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能推就推,能躲就躲,连续做几台手术就说fatigue(累),便总是找一堆的借口不想做了,比如:没有手术衣了,没有消毒铺巾了,没有手术器械了,非急诊不做,就可以休息了。

虽然这里医疗纠纷很少,病人一般不会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提出异议,但是对于孕妇的死亡事件,卫生部门还是有管理的。如果发生孕妇的死亡事件,卫生部门的调查机构会把当事人叫到一起,对整个诊疗过程就行复盘,一步一步分析医生的诊治过程,当事医生需要记录自己所有的诊疗经过存档,在复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醒医生及时整改。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制,能够纠正一些程序上的不足。但是后来发现机制是好的,但没有形成质控循环,并对医生的医疗行为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根据此情况,我们医疗队制定了相应的规则,要求队员遇到疑难杂症多汇报、多请示,大家共同讨论决策,对于特殊病情、特殊手术的病人,与接班医生交班,术后多关注病人情况,从而减少并发症,让患者受益。


4. 配合默契,5分钟抢救危重产妇

因为没有工作量的考核,阿国医护人员工作有些拖沓,但是一旦来了真正的急诊大家反应还是很迅速的。例如子宫破裂大出血,脐带脱垂,子痫病人危及生命的,大家立马都过来帮忙,抬病人、开通静脉通道、准备药品、物品、设备、器械,进入战斗状态。

在国内,发生紧急剖宫产手术是为了保证母婴的安全,需要整个手术、麻醉、护理团队的配合,人员、急救药品、物品随时到位,提倡的6分钟内剖宫产手术取出胎儿,但是因为需要风险告知、谈话签字、准备物品、人员到位,很难在理想时间内进行手术,但在这里因为患者、家属依从性高,医生只需要尽力就行,大大简化了程序,也不需要谈话签字,病人进手术室就直接手术,这样也为急诊手术节约更多的时间去抢救产妇和胎儿。

在一次胎儿脐带脱垂的产妇,双胞胎,胎心已经非常慢,随时可能死亡,产房的护士一边推着病人朝手术室跑,一边喊大家帮忙。我让大家别慌,问清楚什么情况,询问病史的同时有人开放静脉通道,有人准备麻醉药品,有人准备器械、给药给氧,产科医生消毒铺巾,立即开始手术……从进手术间到两个小孩取出来5分钟以内,小孩出生时生命体征评分只有2分(正常是8-10分)。我接着对新生儿进行心肺复苏处理,很快复苏成功,母子平安。但如果这个患者再耽误几分钟,婴儿出生后抢救成功率就会大大降低,因为大家反应神速、配合默契、处理得当,保住了两个小孩的生命,这里的医生、护士纷纷伸出大拇指说:“Chinois,Ties Bien (中国人,太棒了)!”


为阿国麻醉技师教学,查房术后病人,为危重病人进行股静脉置管操作


5. 疫情下的援外工作

这里对待新冠肺炎的态度也与国内不同,因为没有进行大范围的普查,这里人坚持认为没有太多新冠病人。大街上很少有人带口罩,我们出门戴着口罩,大家就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们。

甚至在医院的医生护士也不怎么戴口罩,包括进出新冠肺炎病人的病房,让我们大跌眼镜。看着医生护士不戴口罩、不更换隔离衣从新冠肺炎病房进进出出,满医院到处跑,实在是无法用国内的防疫政策去思考。虽然如此,我们因为生活、工作在一起,因此我们医疗队的队员们只能把口罩当成最后的防线,上班用N95口罩、隔离衣把自己保护起来。

作为复苏医生,穿戴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查看病人

阿国人民都很热情,也喜欢跟我们中国人做朋友,经常邀请我们去他们家里做客,但是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都婉拒了。他们对于病毒有自己的认知,虽然也会有很多重病人,也有很多亲戚朋友因为新冠死亡,但他们对死亡看的很淡,认为死亡是“安拉的意思”。所以让他们坚持戴口罩、不聚集这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宣教工作,尽量的告知他们风险,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保护好阿国人民。

一批又一批援阿前辈的辛勤付出,对阿尔及利亚整体医疗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为阿国的免费医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觉得只有从理论到实践,逐渐提高阿国人医护人员素质,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我们医疗援助的效果,这也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给阿国医生、护士进行示范和帮助,潜移默化地给他们输入中国的先进医疗理念和技术。

经过二十二个月的工作,我们在阿国的工作和生活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通过跟医护人员和当地百姓的交流,也慢慢的认识了这个国家。中国医疗队还是秉承着大国风范,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充分利用我们的技术水平,更多的、更好的为阿国人民服务,让这里的人民更多了解中国的文化、技术和发展。不断深化中阿友谊,将仁爱与奉献的种子播撒在非洲这片热土上,用青春和奋斗去诠释中国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精神。


通讯员:张振(中国第27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蒂亚雷特分队队员)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编辑:张伊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阿尔及利亚   医生   医疗队   非洲   产科   产前   产妇   口罩   急诊   中国   护士   病人   手术   医疗   医院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