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58岁成为上海市长,65岁官至副国级,一生朴素,严格要求子女

上海能有今天的蓬勃发展景象,离不开众多拥有卓越领导才能的开拓者。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能够乘着经济腾飞的东风锐意进取,将上海打造成一座蜚声海内外的大都市,绝非一般人所为。

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让上海成为了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的世纪焦点。正所谓世界经济发展看中国,而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则在上海。随着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高,“中国最牛市长”徐匡迪也从幕后走向台前。

1937年,徐匡迪出生在浙江崇德县,当时正处于日寇大举进攻上海之际,江浙一带的难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南逃难。当时,徐匡迪的父母也在南逃的难民队伍之中,当他们走到位于浙赣交界处的松岭时,徐匡迪的母亲在一座古庙中生下了他。

当时,一家人既高兴又担忧,为了表达抗击日寇的决心,他的父亲给儿子取名为“抗敌”。后来,他们终于来到了云南昆明,徐匡迪的童年也是在这里度过的。1944年,就读于国立西南联大附属小学二年级的“徐抗敌”,在老师的帮助下将“抗敌”改为谐音“匡迪”。

自此之后,有了新名字的徐匡迪更加努力读书,并表现出了过人的艺术天赋。不过,当时国家正处于建设时期,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于是徐匡迪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音乐梦想,在高考时选择报考北京钢铁学院,并就此开启了他的“钢铁人生”。

1959年,徐匡迪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在学校担任助教期间,徐匡迪一边授课一边密切关注有关钢铁冶炼方面的研究技术,并立志为国家钢铁事业做一份贡献。1963年,徐匡迪被调往上海工学院任教,即使在那段动荡岁月中,他也从未忘记钢铁报国的梦想。

期间,徐匡迪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冶金方面的最新技术,废寝忘食的学习英语,并成为了学校唯一用英语讲授课程的老师。1978年3月,徐匡迪突然接到厂里的通知,让他赶往北京出一趟公差,当他抵达北京之后才得知,原来是让他参加全国科学大会。

这对于一心扑在冶金技术研究上的徐匡迪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1980年,徐匡迪调往上海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系担任教授,期间他在不耽误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创新性的提出了通过真空循环脱气加喷粉的技术,提升大型转炉钢水技术,并获得了发明专利。

由徐匡迪研发的SGDF喷粉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而他也一跃成为了钢铁精炼技术型领军人物。为了进一步研发钢铁冶金方面的先进技术,徐匡迪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学习,仅用了两年时间就修完了全部课题。

两年后,“力学之父”钱伟长远赴哥本哈根参加世界力学大会之际,徐匡迪特地将钱老接到了自己的家里小住,后来在钱老的敦促之下,他决定放弃瑞典的先进科研环境,毅然决然地跟随钱老回国。

从1986年起,徐匡迪以学者的身份开始从政,历任上海工大副校长、教卫办副主任、高教局局长。1991年,徐匡迪得到了原上海市长朱镕基的赏识,开始出任卫计委主任,并在58岁成为新一届上海市长,同年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的院士。

徐匡迪作为一位学者型市长,一边为了上海未来的发展大计砥砺前行,一边还要为钢铁冶金技术的发展锐意进取。在徐匡迪主政上海期间,上海召开了举世瞩目的APEC会议。事实证明,无论角色如何转变,徐匡迪都能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徐匡迪在上海市委的任期结束之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长和党组书记。在他65岁那年,当选为第十届政协副主席,官至副国级。2010年,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徐匡迪功不可没。

无论徐匡迪在任何岗位上,他都始终坚守底线,为全面推动学术道德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即使徐匡迪身居高位,但却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并且对子女的教育也十分严格,决不允许他们借助自己的力量“发大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哥本哈根   中国工程院   上海   向南   市长   脱气   日寇   毅然决然   锐意进取   难民   大都市   力学   北京   朴素   子女   钢铁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