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制度:窥见权力的底色

凡需告密,定有利害;凡有告密,必有私利。

因此,由告密者、被告密者和秘密接收者,所形成的告密闭环中,驱使闭环的是利益,利益背后即人性。而能让告密大行其道的,一定是制度保障和权力支撑。

中国历史上,稍稍留心,就会发现告密形成为一种制度的,有四次。

第一次是商鞅,实行《什伍连坐法》,针对基层社会。第二次是汉武帝,实行《告缗令》,针对商人。第三次是武则天实行《投匦制》,主要针对门阀大族势力。第四次是雍正的《密折制度》,主要是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管控和监视。

告密,四次成制度,各有各的目的。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是利用了人性,利用了利益的本能,从而实现权力的目的。

因此,告密制度,始终是一种上不得台面的权术手段,既有权力的恣意,又有激起人性之恶的罪责。

01

告密制度的游戏规则越血腥,权力越虚弱。

观察历史上的四次告密制度,就会发现,权力越虚弱,就越倾向于在这种制度的规则设置上,有大赏,或者大罚。

以大赏作为钓饵,让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为权力方服务。以大罚作为恐吓,让人听话。

比如商鞅的《什伍连坐法》,就是让告密跟军功同等,并且可以一爵一爵累加。但同时,以什伍连坐法的小团体为利益捆绑,如果其中一人不告密,就连累整个团体一起腰斩。

商鞅变法,只能是一种战时的应急,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此。没有仗打了,哪里还有赏的问题。但是,罚还是在。后面秦始皇一直不改变秦法,灭亡是必然的。

商鞅变法,正是秦国王权虚弱,国力贫乏,又有外敌环伺的时候,因此,必须以这种大赏却血腥的制度,让老百姓迅速进入一种状态,不是在打仗,就是在种田。此所谓富国强民。

02

权力越傲慢,告密制度的游戏规则越倾向于刺激人性的阴暗面。

而汉武帝的《告缗令》,则是为了解决他长年穷兵黩武而造成的国库空虚。国库空虚,怎么办?最快的办法就是抢劫有钱的商人。

于是,汉武帝说,只要你告密的那个商人属实,那么,抄家的钱,我汉武帝与告密者五五分账!也就是说,我告密了一个身价上亿的老板,如查属实,我就能拿5000万的佣金。你干不干?

干!

这就是普通人的人性。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就趋之若鹜。因此,才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汉武帝的《告缗令》,实际上是没有罚的,而利益却那么大,这就是赤裸裸地在怂恿社会上的大部分人去积极告密。那么,这种没有约束力的告密,会演化到什么样人人恐慌的程度,便可想而知。

也正是汉武帝的《告缗令》,把社会上的中产阶级,抢夺殆尽,也为后续税收问题埋下了恶果。

03

告密制度,或许也是权力斗争和权力监督的最好手段。没有之一。

武则天的《投匦制》,就是武则天用以打击当时门阀大族和异己的有效手段。作为出身一般,又是中途把持李家江山的“簒夺者”,从各方面来讲,都是阻碍重重。因此,武则天的告密制度,也是只赏不罚,就是以利益,赤裸裸地怂恿全社会人士能够去告密。

武则天的告密制度背后,其实是一种权力站位,只有站在武则天的权力需求上,才能做到有效告密。

当然,这是官员们必须考虑的。而普通百姓,看在只赏不罚的利益的份上,看多了风向,也就搞明白了,要告谁的密。

当然,《投匦制》也类似于信访,毕竟门阀大族盘根错节,只要有其族人在地方违法乱纪,一旦告密成功,就可以作为由头,对该门阀进行全面收拾。

至于雍正的《密折制度》,或许血腥味就少了。它只是让监管进入黑箱化的操作,以此来震慑百官,别干偷鸡摸狗的事,因为有很多双眼睛盯着你。这许多双眼睛,就是朕的眼睛。这么一来,官员就小心谨慎多了。

说白了,雍正的《密折制度》,基本上只是给部分四品以上官员的权限,与老百姓已经不沾边了。这似乎说明权力中央集权越稳固,就越不需要动用告密这种阴损的手段了。

04

从四次告密制度的发展来看,役民越多,权力越不稳固。越是以利益诱民,成为权力的傀儡,就越是不可长久使用。

告密制度,无论怎样,都是一种权力的污点,并以此带出了人性深处的污泥,因为,在权力的王冠上,给出的是一种驱动人性的利益法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雍正   权力   门阀   制度   大族   汉武帝   底色   四次   官员   人性   利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