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周总理邀林彪搬进中南海,林彪以三个一点拒绝,这是为何?

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为方便与您分享,可以点个“关注”哦~

1969年的中共九大上,林彪作为党领袖的接班人的议案,被写进了党章。

会议结束之后,周总理考虑到林彪今后的生活。

提议林彪与其妻子叶群搬到中南海居住。

叶群以林彪曾在北戴河选别墅时说过的三个“一点”为由,拒绝了周总理的提议。

那么,林彪之前所说的三个“一点”是什么?

林彪夫妇对房屋要求严格

林彪最早提出三个“一点”,也是跟居住有关。

不过不是在北京,而是在北戴河。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时任警卫局服务处副处长何明孝带领下属。

将北戴河海滨西区,改建成了中直机关避暑区,供中央领导办公避暑。

何明孝带人将避暑区的交通水电进行了重新规划。

为经历过革命的老战士们提供了安享晚年的场所,还在当地专门设置了中央警卫局驻北戴河管理处。

别的首长都在排队等候拿自家的房子,林彪却始终不放在心上。

直到六十年代末,林彪才在联峰山公园内的松涛草堂旧址上,新建了一处比较宽大的房子。

这个地方是北戴河景区的中心,也是整个中直机关避暑区里地势最高的地方。

离其他中央领导居住的距离较远,但是离毛主席居住的别墅只有三百米远。

林彪所挑选的房子被编序为96号楼。

很多人因为林彪曾居住在这里,习惯性地将它称为“林彪楼”。

“林彪楼”在建成之初,就备受争议。

由于地势过高,给供水工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也给中直管理处安排警卫巡逻增加了难度。

但为了尊重林彪一家的选择,中直管理处还是批准了96号楼的工程建设。

叶群不在意他人对96号楼建设工程的非议,还要在96号楼下面额外再修建一个“地下96号楼”。

“地下96号楼”的设计就完全仿照地上。

在将原山体几乎挖空之后,这分为上下两层的96号楼才总算完工。

中直管理处对于林彪一家这样的放任,最大的原因就是来自林彪的意见。

他在选址时说过:要住得离热闹的地方远一点,离其他首长远一点,离海远一点。

这就是三个“一点”。

这句话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说出来。

其实是林彪在向大家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表明他坚持不与当时爱好奢侈的官员同流合污,坚持“洁身自好”的处世态度。

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

奢靡生活

林彪一家人在北京居住的地方在西城区平安里东南处。院子面积大约一万九千多平方米,打明朝开始,就是名人墨客所能接触到的最奢侈的府邸。

房屋的前一任主人是国家副主席高岗,他去世之后房屋空了下来。

林彪一家才得以搬了进去。

因此,这个院子又有了新的名字“林家大院”。

林家大院分为东院和西院,那里的总体设施比中南海的条件还要更好。

由于林彪休息的时候怕风和怕光。

所以他的卧室常年窗户紧闭,窗帘也一直保持紧闭的状态。

室内则通过温度调节设备,将屋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度上下。

由于林彪对温度非常敏感,他的每件衣服在穿之前。

工作人员都会在上面标注清楚是多少度,并标注清楚根据气温变化进行增减。

他对于床单、被褥的温度也有要求。

每次在睡觉之前,工作人员都会提前对被褥进行预热。

由于他的卧室长期不见阳光,对人身体不好。

于是叶群又找人专门给林彪建造了一个阳光房,专门供他晒太阳。

林彪对居住环境讲究,但是对个人卫生却并不过分讲究。

他通常不洗手、不洗澡,不洗脸,吃完东西之后,直接随便擦一下手就了事了。

最让工作人员非常头疼的是房间里总有捡不完的火柴头。

他还非常喜欢总喜欢划火柴。

常常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的时候,手里会拿着一个火柴盒,时不时拿出一根。

划一下,点燃火柴,看着火苗。

直至火苗熄灭后,他会凑上前去闻火柴燃烧后残留下来的硝烟。

每次都是随手一扔,工作人员打扫起来非常麻烦。

为了满足林彪这个爱好,叶群还派人买来了一些昂贵的火柴。

放在客厅和走廊等地方,任由林彪随时随地划火柴。

如果说这些生活行为有些奇怪,那么,他们夫妇二人还有更奢侈的行为。

林彪本人喜欢古董,他看上了清廷留下来的八音盒。

就将故宫博物院中的真品用“借用”的方式摆到他自家的书房和客厅中去。

叶群的卧室比林彪的还为奢华,使用的是全套的红木家具。

其中还收藏了张大千等有名画家的珍贵绘画,还从故宫“借来”了许多皇室专用的瓷器玉器供她日常享用。

叶群住在宫廷式的居住环境里,享受着女王般的待遇。

每天早上,叶群按电铃召唤工作人员进去提供服务,伺候她梳妆打扮。

其他人把西式早餐送进来,叶群在众人的招待下吃早餐。

叶群在饮食上非常讲究,重视饮食搭配。

日常生活中,她为了保持身材而习惯多吃素食,很少吃肉类。

每天睡觉前,由专门的保健医生给她按摩。

相较于叶群的饮食奢华,林彪的饮食则有些简单。

曾在毛家湾工作多年、林豆豆的干妈王淑媛回忆。林彪最喜欢吃的是馒头、玉米粥和麦片粥。

林彪虽然吃的简单,但是麻烦事也很多。

他吃馒头的时候,常常是把馒头外面的一层皮扒掉,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用开水泡着吃。

吃馒头的时候,必须要配着用开水烫且不加油盐的大白菜叶子。

从林彪和叶群的饮食和日常生活习惯来看,夫妻二人的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家庭生活并没有外界看起来的那么幸福。

叶群曾抱怨过,她与林彪同在一个屋檐下,但是夫妻二人长期处于分居状态。

还有,她与女儿林豆豆的关系也不好。

叶群经常打骂林豆豆,怀疑林豆豆向林彪告状,才导致夫妻关系不好。

还得靠外人出面解决母女二人的紧张关系。

叶群与林彪夫妻关系虽然不好,但二人在工作上的态度是一致的。

叶群具有很强的政治嗅觉,很多时候要比林彪还要冷静。

有一次,江青到毛家湾找林彪谈事情,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两人突然吵起来了。

江青非常愤怒,走得时候还忍不住大骂两句脏话。

林彪也是一个有脾气的人,他哪能忍受这些,随后从屋子里跑出来,打算跟江青理论一番。

叶群上前劝说,林彪执意要跟江青争个高低。

叶群直接跪在林彪面前,求他千万不要顶撞江青,不要与江青关系闹僵

“跟她都斗,没有好果子吃”。

林彪夫妇拒绝搬进中南海

随着林彪在党内的政治地位越来越高,逐渐也享受着越来越高的待遇。周总理提议他搬到中南海居住,是符合规章制度的。

949年,党中央进入北京执政,最初是在北京西郊的香山办公。

后来,经过一番考察之后,由周总理提议在中南海办公。

此后,中央部分领导人正式入住中南海。

中南海被分为甲、乙、丙等三个区。

五十年代中期,中宣部所在乙区搬出中南海后,腾出来的地方成为邓小平、王稼祥、陈毅等领导人的居住区。

住在甲区的有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人,以及毛主席的秘书胡乔木和卫士长李银桥。

周总理、李先念等人则居住在丙区。

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并不是非常安全,周总理于是建议林彪搬进中南海避一避风头。

只是谁都没想到,林彪夫妇不愿意搬进中南海。

这一点连江青都十分不解,多次劝说均无果。

林彪的妻子对外表态,自己不愿意搬到中南海,是在践行林彪提出的三个“一点”。

拒绝搬进中南海,实际上是他们不愿意进入中南海过节俭的生活。

说来也是非常讽刺的,在当时那个时期,江青、林彪等人把看电影、吃西餐、买西方的奢侈品等事情。

判定为是不符合共产党员作风的生活方式!

然而以林彪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司令部”里的人们,私下里却在享受这种“资本主义式生活。

江青提倡革命样板戏,林彪也曾公开表示支持。

但是却在北戴河的96号楼里看西方电影,甚至在逃亡的那天晚上,他家的私人影院里还在放电影。

很显然,林彪一家人过着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奢靡生活。

一旦搬进了中南海,肯定就无法再享受了。

也有人认为是林彪性格孤僻、身体抱恙,所以他不愿意去中南海与很多老革命家住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后,林彪的确没有像别的将帅那样,时常到全国各地考察,他时常呆在家里养伤。

战争时期给林彪带来了很多伤病,使得他染上了怕光、怕水的毛病。

居住在毛家湾,的确是可以过着安稳的生活,减少了很多社交。

不过,如果说因为身体和性格原因,导致他不喜欢跟老革命家们一起。

这个理由又有些牵强。

1959年8月,整天称病的林彪突然出现在了八届八中全会以及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在这次会议上,林彪借由彭德怀一些政策方针上出现的纰漏,而在大会上主张对彭德怀的工作进行研讨。

林彪在大会上的研讨得到了大会成员的普遍支持。

彭德怀的国家副总理职责被林彪取代。

林彪在这次大会中的表现使他在党员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认可。

他自己也因此感到愈发洋洋得意,野心也愈发滋长蔓延。

林彪手上的权力在大会之后得到了进一步扩张,他在国家工作中的地位也变得更加不可替代。

眼看自己的实力如此强大,林彪滋生了不该有的念想,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也随之一起丢掉了。

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多,林彪的对权力的渴望也就越来越大。

他不愿意搬进中南海,但是他却在毛家湾的大院里偷偷谋划着他的计划。

很显然,如果他搬进了中南海,也就没有了后来他偷偷谋划暴露。

而乘飞机逃亡等事情,留给林彪的历史评价也将是另一副模样。

结语

林彪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资产阶级”性,他对于权力的野心才是他不愿意搬进中南海的真实原因。至于他说的三个“一点”不过是他舆论大众的把戏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中南海   北戴河   中直机关   豆豆   中直   警卫   管理处   北京   火柴   馒头   夫妇   权力   工作人员   饮食   地方   林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