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溃军逃亡缅甸,称霸“金三角”20年,还培养出了大毒枭坤沙


1950年2月24日,云南解放,国民党溃军仓皇逃窜至缅甸。国民党第8军237师709团少将团长李国辉,带领2000多人一路跑到了泰国、缅甸、老挝三国的交界处,也就是“金三角”地区……谁也没想到,这支溃军竟然成了一个“传奇”。

“金三角”残军


李国辉带领2000多人一路逃亡,穿越原始森林的时候,损失了1000多人。幸好,到达缅甸小勐棒一带时,李国辉遇到了国民党第26军93师278团副团长谭忠。谭忠带领手下1000多人逃窜至此,当即和李国辉的队伍合并,成立了所谓的“中华民国复兴部队”,李国辉为总指挥,谭忠任副总指挥。


这2000多人的队伍,实际上成为了一支孤军,和上级失去联络,没有补给没有驻地,更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雪上加霜的是,他们的行踪被缅甸政府发现。很快,缅甸政府派人来通知李国辉,10天之内必须撤出缅甸,否则将会派大军进行围剿。


李国辉的部队人困马乏,缺乏补给,再继续逃窜恐怕都要死在原始森林中。于是,这2000多人的国民党溃军决定背水一战,与缅甸政府军拼了。谁也没想到,缅甸政府军惨败,被打得四散而逃。


缅甸政府没有办法,只能派人来谈判,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李国辉的部队转移到靠近泰国的边境地区勐撒。


消息传到台湾后,蒋介石十分惊讶,立刻召见第8军军长李弥。蒋介石表示,李国辉带领的是第8军的队伍,“为什么把这样一支会打仗的队伍扔在缅甸”。很快,蒋介石就任命李弥为“云南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和“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让他赶紧前往缅甸,指挥这支队伍。


李弥好不容易逃到台湾,一纸命令又被调到了缅甸。


李国辉


李弥到达缅甸之后,立刻让李国辉交出指挥权。李国辉无奈,只能交权,“金三角”国民党正式进入“老李(李弥)将军时代”。之后,李弥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整军备战,积极准备“反攻”。


1951年5月,李弥得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两次窜扰云南边境。不过,在和解放军作战五十多天后,李弥部队被歼灭五百余人,实在无力抵挡。7月份,李弥率军撤回缅甸境内。虽然打不过解放军,但对付缅甸军队还是绰绰有余的,李弥立刻分兵几处,攻占了缅甸科康、佤邦、景栋三省。


之后,李弥命令部下控制了这一地区的鸦片贸易,并且开始收缴赋税,当地土司等权贵也开始依附李弥的军队。可以说,李弥已经完全控制了缅甸北部地区,成了“国中之国”。见李弥在缅甸成绩斐然,台湾立刻派遣了700多名军官和特工前来,充实部队。


为了更方便地与台湾联系,1951年11月,李弥在勐撒修筑了江腊机场。机场修筑完成之后,蒋经国亲自飞到缅甸,视察这支部队。之后,台湾每周两次派出C-47运输机,运来大批武器,包括美国的M1步枪、轻机枪、反坦克炮以及高射炮。


有了武器和补给,李弥的声势越来越大,附近盘踞山头的土匪和土司武装,纷纷前来归附。到1953年1月,这支“溃军”已经发展到了一万八千多人,活动范围南北长达530公里,东西宽280公里。


因为控制了鸦片贸易,李弥的部队资金充裕,为了长期发展,他意识到必须培养一批有能力的军官。于是,李弥开办了一所“军政大学”,不仅轮训部队中的下级军官,还在东南亚各地招收学员,鼎盛时期,这所学校中有2000名学员。


就在这一时期,李弥的这所学校中,有个中文名叫张奇夫的少年,他的泰国名字叫做坤沙。在这所学校接受了基础的训练和学习后,坤沙逐渐成长为世界大毒枭,连续数十年控制着“金三角”的毒品贸易。


缅甸政府十分着急,想尽办法把李弥部队赶出去。


”金三角“国民党部队


那个时候,缅甸政府对北部地区的控制力很弱,眼看着国民党残部快速发展,却毫无办法。在军队围剿惨败之后,缅甸政府知道,只能通过外交努力,赶走这些国民党部队了。


然而,缅甸政府在1949年12月就宣布承认新中国,1950年6月8日与新中国正式建交,已经和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政府断绝了外交关系。此时,缅甸政府无法直接和台湾交涉,只能求助于美国。缅甸政府希望美国向台湾施压,让李弥的部队缴械投降接受安置,或者直接离开缅甸,不然的话就向联合国提出控诉。


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美国也很头疼。此前他们十分支持这支部队的存在,但现在情况已经有了变化:至少在军事上,李弥的部队已经没有了什么利用价值,他们已经不可能“反攻”打进云南了。美国人也明白,就算现在让这支国民党部队“反攻”,他们也不会愿意。


这样的话,李弥的部队就成了缅甸政府的眼中钉,必须除掉。美国人觉得,如果缅甸政府花大力气对付这支国民党军队,就难以全心全意对付国内的游击队。缅甸一直处于混乱状态的话,东南亚地区也会不稳定,这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李弥


于是,美国开始向台湾施压,要求李弥的部队缴械投降。李弥当然不同意,但美国多次施压,台湾当局实在无法应对,于1950年8月3日致电李弥,让他率领部队撤出缅甸,进入云南打游击战。李弥无奈,只能率部向边境地区转移,把地盘让给了缅甸政府军。


然后,随着朝鲜战争的局势变化,美国无暇顾及缅甸的情况,李弥又在缅甸北部活跃起来了。1953年初,缅甸政府决定依靠外国雇佣军,消灭境内的国民党军队。很快,缅甸就召集了3万多名外国雇佣兵,在英国籍指挥官丹尼斯上校的指挥下,雇佣兵大军包围了国民党军队。


当时,李弥把部队一分为二,自己指挥左翼部队,谭忠指挥右翼部队。在外国雇佣兵的围攻下,左翼部队损失惨重,几乎要被歼灭了。队伍中有军官提出投降,但李弥不愿意,要带领队伍死战到底。打到最后,谭忠的右翼部队打退了敌人,迅速赶来救援,才击溃了外国雇佣军。


此战之后,缅甸北部又成了李弥的天下,当地土司甚至政府要员,纷纷和李弥部队的军官攀亲戚,把女儿嫁过来。李弥见自己已经稳稳占据缅甸北部地区,自然是十分猖狂,甚至在外国记者面前自称“缅甸王”。


缅甸政府无奈,只能再次向联合国提出控诉。

正在撤离的”金三角“部队


1953年4月23日,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国民党残部撤回台湾,或者居住到指定的区域里。在美国的压力下,蒋介石只得下令,让李弥从“金三角”撤军。


得到命令后,李弥手下的部队产生了分歧,那些云南籍军官不愿意离开,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则忠实地执行了命令。从1953年11月到1954年6月,共有6000多人撤回到台湾,其中还有部分随军家属。李弥返回台湾,剩下约一万国民党部队不愿撤走,番号改为“云南反共志愿军”,由柳元麟指挥。


到了1960年初,中缅两国签订了《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之后,中缅双方联合行动,发动了“湄公河之春”行动,把国民党残军击溃,协助缅甸收复了大量土地。


不过,残余的国民党军队没有被完全歼灭,他们逃窜到了老挝边境地区,继续走私烟片,武装贩卖毒品。“金三角”的毒品生意越来越红火,惹怒了缅甸、老挝和泰国政府,他们联合起来向联合国大会提出抗议,要求这支国民党残军撤走。


1962年3月初,时任台湾空军总司令的赖名汤飞往“金三角”,连续五天劝说国民党残军,希望他们服从命令,撤到台湾。最终,还是只有部分人愿意去台湾,第5军军长段希文和第3军军长李文焕,率领5000多人留在了“金三角”。


坤沙


国民党残军分头行动,第1军军长吕维英带领部下前往老挝,成为了一支雇佣兵,但后来被老挝军队击溃。由张苏泉率领的一百多名残军,则加入了坤沙的武装组织,发展成一支强大的武装贩毒组织。


段希文和李文焕则率军逃到泰国北部,逐渐站稳脚跟,划分了势力范围。从1966年开始,台湾当局多次联络这支残军,希望他们回到台湾,但始终无法谈妥条件。


从1970年2月开始,段希文和李文焕开始和泰国军方谈判,一直到10月17日,终于达成协议,官兵和家属6000多人迁居到泰国北部山区,分给土地。此后,这些国民党残军就在泰国安稳生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缅甸   国民党   老挝   泰国   云南   台湾   美国   部队   地区   政府   金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