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宋江没有接受招安,梁山的结局又会如何?可以用两个字总结

相信很多朋友在读《水浒传》的时候心中都有一个疑问,既然梁山好汉能和朝廷的兵马抗衡,为何还要接受招安呢?不是有句话叫做“宁做鸡头不当凤尾”吗?

那么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宋江没有带领兄弟们投诚,那么梁山的结局又会如何呢?

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分析出梁山的实力究竟如何

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说起经济,宋朝可以说是与众不同的一个朝代。历代朝廷为了稳固统治,大都采用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即便是汉唐盛世也不外如此。

可宋朝偏偏是个例外,赵匡胤登上皇位后,奉行了一套“不抑兼并”的政策,也就是说对于乡绅、贵族阶级土地兼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样一来有了资本积累的豪绅不断进行扩张,渗透到各行各业,从而产生了十分发达的商品经济。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彦博说过:“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就是说治理天下的是士大夫阶级,百姓只是负责生产的底层劳动力而已。

这种思想和做法确实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可随之而来的就是底层人民对于生活的呐喊。没有土地的百姓仍然要面对各种苛捐杂税,想要挣脱枷锁,唯一能做的就是起身反抗。

于是乎便出现了宋江、方腊等层出不穷的农民起义。可以说梁山好汉的造反顺应了历史,占据了“天时”,故而能够轻易的聚拢一批又一批的底层力量。

占据“天时”后,宋江一众也相应占据了“地利”。古时的梁山泊占地五百平方公里,有梁山、青龙山等四座主峰,以及虎头山、小黄山等七支山脉。

再加上泛滥的黄河倾泻到梁山脚下,与巨野泽连成一片,形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水泊。这种易守难攻的地形,足以成为阻拦官兵的天险。

同时,梁山好汉兼具“人和”的特点,不论是草根豪杰还是没落显贵,总之只要是对朝廷不满的人,纷纷汇聚在聚义厅中称兄道弟。

整体来看,宋江团队稳稳地把握着“天时地利人和”,似乎只要据险不出,朝廷便丝毫拿他们没办法。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事实上,梁山泊根本不能自给自足,说不好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既没有远大的抱负,也没有长线发展的思路,这就是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首先梁山泊的地理特性,与巴蜀有些相似。同样的易守难攻,同样的偏安一隅。敌人确实不好入侵,反之自己也不好出来。就如同蜀汉一样,诸葛亮连年北伐除了增加内耗,很难有所作为。

其次,且不说正史,单拿《水浒传》中的记载,在梁山好汉攻打祝家庄之后,梁山进入全盛时期,辖下兵马共计约有6到12万。姑且按照最少的来算,看似和一州兵马没差多少,其实有着天壤之别。

唐朝时期,军民比例在1比25,也就是25个百姓养一个兵。到了宋朝,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达到1亿人,军民比例变成1比100,由此可见北宋养兵基本没什么太大的困难。

可是梁山泊要么是水,要么是山,根本没有屯田的条件,那么这6万大军吃喝怎么解决?

所以为了养活军队,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到了后面都变成了一种掠夺,成为像朝廷一样剥削百姓的团体。最终会导致百姓由原先的支持,转而变为厌恶。

最后,两宋社稷三百余年中,大小农民起义高达434次,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年都有一次半的农民起义。相比之下,水泊梁山的“犯罪分子”只是疥癣之患,根本比不上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带来的威胁。

抛开梁山好汉自身的原因,外部环境能否成为宋江拒绝招安的理由呢?

游牧民族的威胁

我们姑且再按照最理想的模型进行分析,假设梁山好汉始终没有被朝廷大规模针对,同时他们也能自给自足的话,有没有可能推翻宋朝的统治呢?

可以这么说,宋朝看似羸弱,但对外战争的胜率高达70%左右。缺少马匹的北宋政权能够以步兵的血肉之躯扛住马匹的冲锋,显而易见北宋军队的战斗力。

梁山泊6万兵马再怎么强盛,肯定比不上北方的辽国以及后继者金国。只要他们迈出梁山泊,迎接他们的一定是训练有素的大宋步卒。

那如果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梁山好汉能不能坐收渔翁之利呢?不管怎么说,梁山好汉也是宋人。

正所谓“破巢之下安有完卵”,北宋一旦被游牧民族灭国,这些契丹人和女真人怎么可能允许出现地方武装?

只有一条路

综上所述,宋江团体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接受招安,并听从朝廷的指派。所以如果宋江真的脑子一热选择负隅顽抗,那么迎接梁山好汉的只有两个字——覆灭。

其实就算是接受招安,朝廷大臣也分为了两派。一派认为梁山好汉有着一定能力,可以充当炮灰的角色为北宋社稷续命;另一派认为应当打压这种苗头,不能留有商量的于地。

可见朝廷对于招安都抱有斟酌的态度,可以说宋江一伙人根本没有谈判的筹码,也并不被当成一回事。更何况针对招安,梁山好汉也是人心各异,没有统一的意见。

好在北宋不比汉末和唐末,虽然都因为土地兼并导致底层百姓怨声载道,有不少农民起义。可当时的汉唐完全是因为内耗,并没有受到外族的威胁。

北宋末年不一样,强敌环伺,灭国似乎就在转眼之间。百姓也知道本族统治者和异族统治者的差别,与其被异族屠戮,倒不如忍气吞声苟活在本族的统治者脚下。

统治者也是这种思路,花费人力物力剿匪,倒不如给起义军一点没有实权的官职,让他们去对抗北方民族。这种做法和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如出一辙,都是借此消彼的计策。

内部、外部环境如此,反抗只有一死,拖着等到北宋灭国还是一死。好歹接受招安还能混个编制,洗清身上“反贼”的污点,说不定还能封妻荫子。对于梁山好汉来说,显然接受招安的性价比更高一些。


#历史开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梁山   农民起义   游牧民族   兵马   宋朝   北宋   统治者   朝廷   好汉   结局   百姓   宋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