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新增10万亿,老百姓为何有钱却不花?两大政策或将出台?

2019年年末的一场疫情出现,让全球的发展都陷入到新一轮挑战中,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让很多家庭突然乱了规划。

在疫情发展严重时期,很多人都无法正常工作,这也让大家减少或失去了收入来源,在经历了这样的考验后,大家越来越意识到“存款”的重要性。

据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国内存款又新增了10万亿,这也的确符合中国的“存款大国”称号。

但让人感到好奇的是,现如今国内疫情防控已经解除,当国家都在促进消费时,为什么国人还在卖力的存钱?

要知道10万亿这个数字并不算是小数目,英、法一年的GDP总值也就30000亿美元左右,假设,换算成人民币就相当于20万亿人民币。可仅是中国第一季度新增的存款,就相当于这两个欧洲大国半年的GDP总量。

不出意外,今年后几个季度,国内的新增存款数额还会继续上涨,至于会涨到什么水平大家也不确定。

如果这种事放到平常,倒还不令人感到意外,问题在于2023年是我们这几年第一次迎来疫情解放的时刻,这相当于2023年应该是积压了许久的消费欲望得以释放的时机。

可当国家想方设法地促进消费时,大家却逆其道而行把钱都存在银行,这就不算是正常现象了。

老百姓赚了钱不花反而都存起来,其实也是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

其一是不敢消费。大多数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和那些西方人相比都比较保守,很多中国人都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虽然现阶段我们不再像以往多年受困于疫情影响,也有不少人都已经恢复了在岗位的正常工作,但是大家还是不敢放开手脚的花钱,更愿意把钱都存起来以用不时之需。

万一新的意外情况出现,如果自己手中没有可以用对的资金,恐怕就只能陷入到被动局面了,这一场疫情就让不少人深刻的意识到,关键时刻还是存款最顶用。

其二是很多人不具备消费能力。虽然听起来现在国家整体发展陆续恢复,大家都回归到自己的岗位上,但同样每一个人身上负担的经济压力也不可小觑,年轻人作为消费的主力军,他们身上普遍都背负着房贷车贷或是消费贷款,在这种经济压力下,他们也难以追求优质的生活,或许说他们缺乏享受生活的能力。

另外在国内很多地方还保留着较大的贫富差距,大多数年轻人的收入仅能支持他们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不能支持他们有更高的消费需求。

虽然说大家把钱都存在银行,听起来是一种保障性极强的举动,但是存款增多未必只有好的一面。

当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大在银行的存款数额,除了难以给银行带来可观的收益,也不利于国家的长久健康发展。

银行存款数额虽然增多了,但是贷款数额却没有增长,当这些存款大量堆积到银行,他们的资金不能顺畅的流动,也就缺乏了获利的来源,而银行还需要为这些存款支付保管费用和利息等,这反倒让银行亏损了。

一方面由于国内少子化和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退休人员数量不断上涨,国家发放养老金的数额也在明显增多,根据现在国内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如果老龄化局面还会继续恶劣,国家也难以支撑起大量数额的养老金发放。

再者是考虑到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都走向了关门倒闭的局面,老百姓又把钱分分存起来不愿意消费,企业的收益明显下降,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只能裁员减息,到那时百姓的消费意愿将会进一步压缩。

针对这种局面,国家目前能够做到的无非两点,一方面是减少在基建领域的投入,增加广大国民的社保待遇,现在很多地方停止修建地铁,就是国家朝着该方向努力的证据。原本应投入到基建领域的资金用于增加百姓的社保待遇,也会让越来越多的国民敢消费。

除此外缩减贫富差距也是我们要持续努力的方向,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较大的贫富差距都是一种威胁,在此前国家也出台了诸多政策,扶持那些贫困群体,比如让他们学习知识,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让他们自主去寻找发家致富的机会。

但这还不能完全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为此有些专业学者也建议,国家应该考虑减少对普通百姓的征税力度,增加对富人的征税力度,以此来平衡不同群体的财富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存款   养老金   基建   疫情   数额   中国   大国   社保   老百姓   局面   有钱   意外   资金   百姓   政策   银行   国家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