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和解后,日本芯片成为输家,日媒:三方协议“坑”了我们

半导体竞争

随着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访华行程结束,也意味着中美两个大国“破冰之旅”的开始,在达成的五项共识中,第一项无疑是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落实巴厘岛会晤。

五项共识

巴厘岛会晤中的一项重要共识就是停止遏制打压,回归合作共赢。众所周知,美国作为全球科技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凭借技术上的领先一直从全球获取不菲的利润,也诞生了苹果、高通、英特尔、英伟达等科技巨头。

但是随着以华为、大疆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崛起,全球科技产业的竞争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美国企业也遭受到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一些落后的企业也开始面临淘汰。这其实本来是正常的市场竞争活动,但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打压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发展,这无疑是一种逆流和倒退。

美光事件

随着中国对美国芯片巨头美光展开反制措施,并以未通过网络安全审查而要求在关键领域禁售之后,博弈双方的情况开始发生改变。美光、高通、英伟达等美企开始纷纷示好,美光不但承诺将对安全隐患进行改正,同时宣布将投资43亿元在西安新建芯片工厂,在华员工数量也将增加到4500人。

美国企业高度依赖于中国

美光事件只是一个开始,如果巴厘岛会晤能够落到实处,那么对于中国半导体的限制以及对于华为的打压也将逐步解除。其实这个结果也在意料之中,根据公布的财报显示,高通有63.6%的市场份额来自于中国,其次是德州仪器的49.1%,剩余的博通(35%),泛林集团(31.4%),应用材料(28.1%),英特尔(27.2%),AMD(22.1%),英伟达(21.4%)也都高度依赖于中国市场。正如英伟达CEO黄仁勋所说的:“只有一个中国市场,这个市场的重要地位无可替代”。

23项出口管制

中美完成“和解”之后,日本可能成为最尴尬的一方。此前日本刚刚宣布将对23项半导体领域实施出口管制,但是没想到如今作为美日荷三方芯片协议发起者的美国却率先“变脸”,这样让这个芯片三方协议面临名存实亡的境地。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进口国

同时日本则将是损失最大的一方,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每年中国进口的半导体设备金额高达410亿美元,其中来自日本的为118亿美元,比美国的68亿美元和荷兰的25亿美元相加之和都要多。而日本现在则有丢失掉这一庞大市场的危机。

日本芯片

不同于ASML在光刻机领域遥遥领先的地位,日本半导体厂商的优势在于稳定以及价格,同时对于中国半导体企业也没有形成压倒性的优势。随着23项出口管制的实施,一方面将面临来自中国厂商的竞争,另一方面美国和荷兰也将抢夺这一市场,如此一来日本毫无疑问就成为了最大的输家。

日系半导体厂商曾经很辉煌

但其实美国“坑”日本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此前通过《美日半导体协定》将日本半导体产业击溃,如今在发现“芯片三方协议”难以撼动中国芯片产业崛起之后,将目标重新对准日本也并非难事。

跟随美国针对中国芯片的行为将重创日本产业

只是可怜日本的半导体厂商,在被美国打垮之后,好不容易在中国的帮助下看到重新崛起的希望,如今这个希望也随着芯片三方协议而面临失败的风险。或许正像《日本时报》发布的《跟随美国针对中国芯片的行为将重创日本产业》(Following U.S. on China chip export curbs would hit Japan's industry hard)那样,属于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中美   日本   美日   芯片   华为   协议   英伟   英特尔   输家   美国   管制   半导体   中国   厂商   竞争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