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真相,列强掠夺中国的一颗棋子

近代中国的崛起与工业化被英美及其扶持的日本打断了,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由于洋务运动,开始出现中兴的局面,同时沙皇俄国临近中国,在调兵遣将、运送物资等等各方面都优越于其它列强,所以沙俄在中国的势力是很大的。而英美两国,尤其是美国在中国的势力很弱。也就是说,美国在诸列强的对华利益争夺中处于最劣势,基本没有什么发言权。当时的美国正在奉行所谓的“门罗主义”政策,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荡平美洲之上,根本就无力分兵其它地区。所以,美国的在华利益也只能是跟在“亲娘舅”英国后面吃点残汤剩饭。而英国,由于在世界各地殖民地众多,也无力在华驻军过多。这在当时的在华利益争夺中,就处于了沙皇俄国的下风。

英美两国由于想摆脱弱势地位,以遏制沙皇俄国一家独大和中国中兴的的局面,于是选中了日本大加扶植和培养,以作为其在东方的势力代理。英美的做法就是:两国出钱、出武器、出顾问培植日本,日本则是出人力。

日本维新能够成功,国际金融资本所起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日本明治维新时,一穷二白,国家发展基本依靠举债,但西方财团凭什么借钱给一个没有资源、没有工业、没有偿债安全保障的农业国家呢?背后的目的是什么?真正合理的解释只有是把它当作枪使,借助它来掠夺中国这样有资源有历史财富积累的国家,这样的间接渔利比自己直接动武要高明得多。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就是列强掠夺中国的一颗棋子,而日本侍奉大国的本事也很高,如当年派出遣唐使一样,马上与英国打得火热,大量的“遣英使”被派到英国学习,国民马上都穿英服(西服)剃英发(短发)了。

明治政府成立之初,伊藤博文任大藏省少辅,第一件事就是力排众议,向英商借款100万镑(时值白银约400~500万两),修筑东京至横滨间的铁路。到甲午时期日本借款约5000万两白银,而整个北洋舰队的军舰造价才2000万两。对于借入的巨额资本,维新之初的小国穷国日本,是没有偿还担保的,而且日本的借债主要投入在军事建设上,非常显然的,投入的这些巨额资本只有通过战争才有收回的可能。而日本要发动战争,战场会选在哪儿?相信傻瓜都可以看得明白!正因为有了列强和金融资本的扶持,才可能有甲午战争国的日本海军!

中国至甲午战前,清政府共借外债45笔,折合库平银4626万余两。这些外债战前已基本还清,从80 年代中期算起,清政府每年支付外债的本息,一般都占财政总支出的3-6%,占海关税收的12-20%。中国是基本没有外债不依靠国际金融资本生存的,而清 政府本身财政紧张,战前李鸿章要求拨付300万两的战争经费,实际到位只有18万两, 相比之下甲午战争中,日本募集的公债达11,680万日元,而各国认购的公债就达到966万又4900英镑(日元与库平银比价为1.4:1。〔日〕大藏大 臣官房财政经济调查课编:战时财政经济参考资料第一辑,《日清日露两战役及世界大战に于け■我か战时财政》。)。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关键就是国际金融资本的支持,这样的巨款借给日本,等于就是国际金融资本已经完全押宝日本胜利,如果日本失败,这些借款和债券就将全部变成垃圾债券甚至废纸。国际资本 的操作实际上决定了世界列强的态度和中日战争的结局,也决定了此后半个世纪中日两国迥然不同的发展态势。

很多人问为什么万历时期我们能打败日本甲午就不行,因为万历年间,丰臣秀吉是妄图借助战国雄兵孤注一掷,日本内部都不完全支持他,而且日本海军弱于朝鲜海军,甲午时期,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却是完全有信心的,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外援,以当时清朝残破的国力,如果赢了那才有鬼嘞。。。

如果我问日本的军费是从哪里来的?很多人肯定又要跟我说,天皇每天少吃一顿饭,可实际上你听说过那个超级大国是靠这个发家的?日本的军费,捐款不是主要来源……

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共耗费约8千万两白银,军费预算高达2亿5千万日元,折银1亿6千万两左右,虽然当时日本引进了现代财政金融制度,政府收入已经和30倍的清政府一样多,但赤字仍然很大,只能向西方贷款和兜售国家债券。

(据统计,1893年日本预算收入为8804万日元,实际财政收入是11377万日元,相当于7585万两白银。(1两白银约1.5日元)

同样是1893年,清朝财政收入为8867万两白银!也就是说,日本实际财政收入只比大清少了1282万两。)

此时,谁有钱谁就能赢得战争……

整个战争期间,日本政府主要是以发行国债来筹措军费。1894年8月,发行第一批国债3000万日元。1894年11月,再次发行5000万。但向民间推销效果很差,最高时每月759万日元,最少时每月只有17.5万日元。而战场上每月军费开支都在1000万日元以上。

也就是说,战争期间,日本政府每月都在亏损,投入产出比是负的。对此,日本政府只能一方面动用国库财政资金,一方面积极动用日本银行向国外推销债券。

当这些本没有任何担保的债券进入欧洲后,本以为会无人问津,结果却出人意料,债券受到欧洲银行团的踊跃申购。

这8000万日本国债中,光是英国银行就认购了一半左右,不光如此英国还准备向日本提供2亿日元的低息贷款,虽然后来因战争已成定局被日本拒绝,但大英帝国准备为日本募集大概一亿日元的军费确是不争事实。

可同时,清政府通过赫德向英格兰银行借款600万英镑都不可得,这是为什么?

因为在战争开始前几十年,崛起中的沙皇俄国,就已经和欧洲列强矛盾重重。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合奥斯曼,共同向沙俄宣战。战争虽然打赢了,但英法本身却是惨胜,西欧各国一直心怀怨恨。

因此英法列强迫切希望能在亚洲惩罚俄国,他们相中了中国和日本,但列强十分清楚作为东亚最大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一旦中国崛起,那简直比俄国还恐怖,于是没有任何危害的“苍蝇肉”日本就成了首选……

对此日本也是心领神会,当《日英航海通商条约》即将到期之际,为取得英国支持,日本不顾国内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在新约签订时继续对英国做出巨大让步,保留了大量不平等内容。

日本的妥协自然换取了英国的好感,1894年7月16日,新的《日英新通商航海条约》在伦敦签订时,英国外相金伯理勋爵对日本驻英公使青木周藏说:

“这个条约的性质,对日本来说比打败清国的大军还远为有利”。于是条约签订9天后日本海军偷袭清军运兵船,甲午战争爆发。

对此,英国立即宣布中立,但是维多利亚女王却在《伦敦公报》上颠倒是非,将日本的不宣而战称为“中日乃缘事失和”。

可笑李鸿章还雇佣英国船希望日本有所收敛

不仅如此,英国政府还扣押了清政府刚刚购买的“飞霆号”鱼雷船,不让其回国参战。但另一方面却公然允许英国商船为日本运输军火,发生在甲午战争期间的“巴山轮”事件,就是南洋水师查获的替日本走私军火的英国轮船。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欧格讷却阻挠中国对这艘货船的调查,最后居然还强迫清政府赔偿”巴山轮”4000英镑,因为清政府的调查和扣留延误了该船的运输期限。

为日本运输军火的同时,英国还允许日本订造了两艘12,000吨铁甲舰,这种赤裸裸的拉偏架连海关司的赫德都看不下去了,他立即致电伦敦,指出英国为日本建造这两艘巨舰,“是为与中国争夺远东海上霸权”。虽然,这几艘战舰同样无法参加正在进行的甲午战争,但是英国人在宣布中立之后对中日两国的差别对待可见一斑。

甲午战争后,英国的狼子野心,自然引起了其他列强的警觉,特别是极为关心远东局势的沙皇俄国,深知英国在欧洲扶植德国以后又要外东边扶植日本,为此沙俄联合法、德两国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俄国甚至调动远东舰队进行威胁才迫使日本放弃。

这个耻辱也坚定了日本投向英国的决心,因此战后,日本将大部分清朝赔款重新投入英国购买军舰准备与沙皇俄国交手,到战前,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舰包括 6艘战列舰和8艘装甲巡洋舰,其中6艘战列舰均为英国建造;而8艘装甲巡洋舰中有4艘是英国建造。此外德造八云号,法造吾妻号,意造春日号、日进号装甲巡洋舰配备的也都是英国火炮。

可即便如此,打败俄国也有困难,俄国不比大清,预计军费开支高达15亿日元,这是甲午战争的七倍。而当时日本年预算才四千万日元,相当于动用未来四十年的收入。即便算上甲午战争中国给的赔偿,但单凭它自己也仍然无法负担战争开销。

这时,资本的力量又出手了……

日俄战争期间,英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美国的希夫家族、德国的沃伯格家族,连续4次向日本贷款超过10亿日元。而与此同时,资本流向俄国的渠道反而被切断。这明摆着就是:资本已决定让俄国战败。

当然,除了刚才说的西欧和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前后的矛盾。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俄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排犹政策,这引起了个犹太世界的不满。比如刚才说的罗斯柴尔德、希夫和沃伯格家族,他们都是犹太人。

为彻底给日本安心,1902年1月30日,英国日本正式在伦敦签订《英日同盟》。其主要内容为:

1.共同应对俄国扩张,倘使双方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受到别国侵略或因内部骚乱造成损失时,任何一方均可采取必要的措施;

2.缔结国的一方如与他国发生战争时,另一方严守中立;如缔约国一方与两个以上国家作战时,另一方应给与军事援助,媾和时也须与同盟国协商;

3.日本承认英国的中国利益,英国也承认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

接下来就没悬念了,日俄战争期间,英国不仅拒绝开放苏伊士运河,还拒绝俄波罗的海舰队在沿途港口加煤,导致其大败;

说白了,甲午战争也好,日俄战争也罢,从原则上讲只不过是日本打得两场代理战争而已,其背后的真正操纵者即是美英两国。当然,这两场战争也是符合日本利益的,正符合了日本植根大陆、摆脱岛国地域局限的战略设想。

众多历史学家在研究甲午战争时,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对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的失败扯东道西,却避而不谈最关键的美英帮凶。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说道:“山姆大叔和不列颠尼亚是新日本的教父教母。在不到两代的时间内,除掉悠久的过去外就没有什么背景的日本人民,从武士的双手剑进步到铁甲舰、来福线大炮、鱼雷和马克沁式机关枪;并且在工业方面发生了类似的革命。日本在英国和美国的指导下从中古到现代的过渡,是迅速而激烈的。中国被超过,而且被击败了。世人在1905年看到帝俄不但在海上败北,而且被运到大陆上去的在满洲打了几次大胜仗的卓越的日本军队所击败,都感到惊愕。日本这时就置身于大强国之列了。日本人看到人们对他们尊敬,自己也觉得惊异。当我们拿我们的古代艺术与文化的美丽产品送给你们的时候,你们轻视我们,嘲笑我们;但是自从我们建立了有精良武器的头等的海军和陆军以来,我们就被当作是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了。”

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美英两国不但给日本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贷款,武器、军舰和战略物资,同时还派出了大量的军事顾问和战地观察团。

甲午战争期间,美英两国不但向日本派出了大批的军事顾问,还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大清舰队及中国军事情报以供日本作战使用,甚至英国派出7艘战舰组成所谓的“战地观摩团”在两军舰队旁边“观战”,其意图,一方面给日军提供中方舰队情报,一方面万一日本舰队失利好即刻实施援手。

众所周知,甲午战争战败后,中国向日本赔偿白银两亿三千万两。

但大家所不知道的是,这两亿两三千万白银中的一大半由日本偿还了美英两国的战争贷款。依据简体中文版的《简明日本通史》248页,甲午战争赔款的84.7%被用作军费,5.5%被用作皇室费用,2.8%作为教育基金,2.8%作为灾害准备金。

当时整个日本的30万军队及海军舰队,基本就是美英两国贷款武装起来的。可见在这次战争中美英在日本身上是下了大赌注滴,也是得了大便宜滴,所以日本想打败这次战争都不可能,美英不干啊!

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以及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这些巨额赔款通过向英德法俄等国银行团借款偿付,最后总计本息高达六亿两。

更大的利益来自于随后威逼中国白银贬值的阴谋。列强与日本共谋,对于1895年4月从中国得到了2.3亿两的“甲午战争”赔款,强迫要求中国以英镑交付,从而使得中国必须抛售白银来换取英镑。中国与列强协定税则在1843年初制定的时候和在1858年修改的时候,用以计算税率和据以缴纳关税的那种特殊银两——海关两,实际上对英镑保持每两兑换6先令8便士或是3两兑换1镑的确定价值,这实际上是中国白银(库银)与英镑的一个固定汇率制,要知道中国外债的还款和担保都是海关关税。

在对日本战争赔款的挤兑下,这样的固定汇率制被打破了。1896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曾向各国提出一个备忘录,其中指出“白银对英镑的兑价一直不断地贬低,以致目前,必须6~7两才能购得英镑1镑”。此文献让我们看到,中国的白银贬值了一半,从3两白银兑换1英镑变成了六七两白银兑换1英镑。这种贬值是带有资源性质的贵金属货币对于依靠债券的纸币的贬值,与当今美元的贬值,效用是相反的,反映了中国白银外流、资源外流的加剧,中国的白银外流造成更大的货币通缩,中国的经济发展被完全扼杀了。

如此巨大的贬值必然造成中国更大的损失,立即发生的损失就是我们在《马关条约》以后向列强和金融资本的借款归还,会有巨额汇兑损失,史称为磅损,而国际金融资本对操纵黄金和白银的比价,以及用英镑纸币兑换中国的实银,收益极其巨大。且不说这些间接金融利益,单是贬值后中国海关的税收和贸易损失就极大,中国海关在赫德治下总税收不断增加,从1865年的830万两增加到1875年的1200万两,再到1885年增加至1450万两。1887年洋货进口突破1亿海关两,7年后的1894年上升到1.62亿海关两。

白银贬值造成的税收和贸易损失加起来,绝对不止《马关条约》赔偿的2.3亿两白银,也不止赔款本总额6亿两白银,而是十几亿到几十亿两白银的损失。列强和国际金融资本是赚得钵满而归,因此我们看中国的近代史,不要总紧盯中国各次战败的赔款,所有赔款加起来也没有贪官和珅一个人的家产多,中国的损失在于金融和资源的流失,那个时候白银就是资源!

而资源流失才是中国逐步沦落为生存艰难的贫穷国家的关键,资源外流最主要的途径不是直接的战争掠夺,而是贸易、金融、货币等经济手段。西方列强先进的经济理论对中国的侵略,胜过西方先进的军事武器,这一点直到现在还没有唤起足够的深刻认识。

白银的贬值迫使中国进口贸易花费激增,造成中国的严重入超。据统计,甲午战前的10年内,中国每年平均进出口总额不过2.26亿海关两,其中进口额仅为1.26亿海关两,出口额也只有9960万海关两。甲午战后,据1898~1913年的统计,中国每年平均进出口总额增加到6亿多海关两,出口额为2.51亿海关两。中国进口量随着汇率的变化不会很大,超过2亿海关两的进口贸易额增长,基本全部是白银贬值的效果,中国每年平白无故地多支出了2亿多两的白银,而国外采购我们的产品,同样的钱可以多买一倍的东西。

一正一反,每年损失4亿两白银,相对于每年两个《马关条约》的赔款,或者是每年一个《辛丑条约》的赔款,折合为每个中国人每年1两白银。中国当时人均收入3两左右,等于是向每个中国人征收了33%的“贬值税”。年年如此的损失,很快就把中国的历史财富消耗殆尽,这样的损失比战争可怕得多,把中国从世界第一的富国宝座上打了下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西方列强和金融资本扶持日本侵略中国,借助军事战争发起金融战争,从中国掠夺渔利的凶残程度。中国领先世界千年所积累的财富是怎样外流到西方,怎样被列强所掠夺就可以想见了——要知道中国所有的战争赔款加起来还抵不上贪官和珅的9亿两白银的家当,单是战争赔款是赔不掉中国的家底的,金融和货币的资源掠夺才是问题的关键。

甲午战争后不足10年即发生的日俄战争,从表面看是沙皇俄国与日本帝国在中国东北利益的争夺,而实质上是美英两国战略构想的实施。也就是说,是美英两国试图削弱沙皇俄国势力的战略成功。

日俄战争中,日本不但得到了英美的大量军火装备和贷款,还得到了美英的战略战术的援助,其军事顾问都配置到了日军的大队(相当于营级单位)。并且,美英两国还组成了数个“战地观察团”或者“观摩团”。可见,日俄战争也是美英日三国共同上阵对付沙俄,沙俄焉有不败之理?

所以,北洋水师也好,沙俄陆海军也好,实质上是在与美英日三国作战,更确切的说日本只不过是美英两国的代理者而已。

各位诸君可能会想,美英两国驱赶了北极熊,却养肥了日本狼,是不是得不偿呢?一个强大的日本是不是也会成为美英两国在华利益的威胁呢?

事实上,老奸巨猾的美英两国已经看透了日本的致命弱点,弹丸小国,资源匮乏,即便武装到牙齿,只要离开了他们的支持就会一败涂地。所以,这是他们不足为虑的。日本也只有绑架在美英的战车上才能有所发展和崛起,否则也只有死路一条。这个规律已经被二战、《广场协议》所证实,无论从政治、军事,亦或是经济上,日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美英为何要扶植日本而不扶植中国呢?美英扶植大清赶走列强岂不独享在华利益?

如果美英要扶植中国,其他列强能同意吗?俄德法西奥必然会联合起来予以干涉。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就是俄德法三国联合起来,逼迫日本还回辽东的一个实例。再说,一个偌大中国一旦扶植起来,能否驾驭得住都是问题,西方以前还一直欺负中国,他们不担心中国强大后对他们报复?以中国的潜力,是可以成为超级大国的,中国当时虽然为弱国,但是上千年来远远领先世界的物质积累,中国还是世界第一的富国和国土前三、人口第一的大国,随时具备崛起的实力和物质基础。

对于西方而言,中国不仅是一份太大的蛋糕,还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世界第一的财富(财力),数量充裕的人口(人力),如果再加上工业革命的技术(军力),最关键的是,中国的价值观与西方太不一样,一旦中国崛起,结果将是什么?想想就知道,一个强大的中国,不符合英美的利益,更不符合整个西方的利益,如果你是列强,你会怎么想?所以说,他们之所以不扶植中国,而扶植日本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甲午战争   列强   沙俄   中国   俄国   战争   金融资本   英国   日本   棋子   日元   真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