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请弟弟吃饭,倒杯毒酒说:祝弟弟活千岁,弟弟一句话保住性命

文案|水生烟客

编辑|水生烟客


前言

说话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帝王之家,有的时候说错一句话,可能就会直接被皇帝赐下三尺白绫或是一杯毒酒,乃至满门抄斩

为此,想要在皇帝面前活得久一些,要么干脆一直做哑巴,要么就精心磨炼语言的艺术,免得哪一句话惹了皇帝不痛快,被皇帝给个痛快。

比如南唐皇帝李昪的兄弟徐知询,就是靠着会说话,侥幸逃得一死,虽然最后还是死了,但好歹也多蹦哒了两天不是。

不过大家可能要先问,皇帝姓李,怎么兄弟姓徐?

一、拜义父

乱世之中,随时都可能家破人亡,所以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是枭雄们的第一必备技能。

而在乱世中开创了南唐政权的李昪,是此项真理的践行者。

李昪公元888年出生于徐州,别的不说,单看这个出生日期简直就是绝了。

可惜,出生日期虽然堪称吉利,但他的童年并不快乐,甚至还很悲惨。

因为他爹李荣生于乱世,不幸早早离开人世 。

当然,史书上的说法是失踪,可跟死了也没什么区别。

而在那个世道里,家里没有男人的保护,孤儿寡母的下场,可想而知,很快,李母也死了。

李昪从此开始在乱世流浪。

说来也是巧了,李昪和其他的流浪者一路要饭,和野狗抢食,总算勉强来到了相对富裕的濠州求活路,就是后来明太祖朱元璋起家的地方。

在这里,他碰上了正在行军的吴王杨行密,和那个改变了他一生命运的义父。

杨行密在五代军阀中战斗力虽然偏低,但却是个难得有良心的人

他治下军队军纪严明,百姓发展不错,在充满了变态狂和杀人魔的五代之中,杨行密算得上是一位仁主了。

所以在发现了李昪和其他的流浪汉后,并没有欺辱他们,反而是将他们收入了自己的军中。

年龄大的就在军队里打杂,年龄小的,就交给那些将军们带在身边,算是当个小厮。

这个决定改变了李昪的命运。

李昪因此,来到了自己的日后义父吴国大将徐温身边。

当时的徐温已经有俩儿子了,开始对于这个捡来的奴仆自然也谈不上多关心,可是不久后,他就发现这小子还挺不错。

别的不说,确实够聪明,对自己和上司的心思摸得很透,一猜就准,把自己伺候的很舒服。

之后,徐温又发现,或许是因为从小和野狗抢食的缘故,李昪敢打敢拼,遇事果断,一看就是干大事的料。

再看看自己那另两个亲生儿子,老大徐知训平日里飞扬跋扈,但实际上却是个色厉内荏的“绣花枕头”。

除了仗着老爹的势作威作福外,毫无本事不说,还招了一堆仇人,活脱脱就是“乱世短命鬼”。

老二徐知询,能力不大,本事不高,脾气不错。

要是个太平日子,靠着父亲留下来的家业,也还能当个富家公子安稳度日。

可是在乱世里,能力不够,还有家业,那就是被人宰的菜啊!

为此,徐温做了一个决定,把李昪收为自己的养子,给他起名徐知诰

供他上学,教他武艺,希望这个养子以后能够照顾一下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至少别让他徐家绝了后。

要说“知子莫若父”徐温虽然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不高,但是对自己的儿子们是什么德行,倒是心知肚明。

那后来的事情,是否是按徐温所设想的那样发展呢?

二、展露锋芒

虽然被徐温收养为了养子,一夜之间完成了巨大的阶级变迁,但李昪却从来不以此为傲。

因为他清楚:养子这种东西,只要徐温想,随时都可能收个百八十个。

想要站稳脚跟,必须要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李昪平日里努力学习刻苦练武,而且对徐温也是非常孝敬,生病时亲尝汤药,受伤时四处求医,比两个亲儿子孝顺多了。

再加上李昪确实能力出众,为此靠着温的提拔和自己的功劳,先后升任了升州刺史

在升州任上,李昪注重农商,鼓励生产,打击盗贼,干得很不错,在百姓口中,是难得的青天老爷。

后来,由于南京一带匪患猖獗,他又被任命为了润州团练使,正式开始接触军队。

无论在任何时候,掌握了军队的人,才能够有资格主宰自己的命运和这天下的形势。

但又谈何容易呢?

乱世里谁不知道兵权那就是命,但凡有点野心的军阀恨不得睡觉都搂着军队睡。

即使是徐温虽然非常看重李昪,可如果有得选的话,估计也是不肯把兵权分出去的。

正当李昪考虑应该如何掌握军队时。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推动自己得到军权的人,正是自己的那位好大哥徐知训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朝廷被地方上的藩镇架空,而那些藩镇内部也往往被各方大大小小的军头架空。

徐温虽然名义上是吴王杨行密的部下,但实际上却也属于半独立的势力。

并且在杨行密死后,由于杨行密的子孙能力欠缺,徐温这位老兵头当仁不让地,就在实际上控制了南吴政权。

而在徐温的势力范围中,最重要的便是扬州了。

扬州在唐朝时便有“扬一抑二”的说法,不仅控制长江水道,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而且极为富裕,民众数十万。

作为徐温的长子徐知训奉命驻守扬州,这是个肥差,也是徐温对儿子的历练和重视。

老父亲希望儿子能挑起家族基业的重担,可惜这位徐大公子完全没有理会父亲的意思。

扬州时,徐知训充分展露了混子少爷的精神,凡是正事一件不干,凡是坏事一件不落。

肆意抢掠人妻,挥霍财富,残酷对待士兵百姓,就这么个表现,他要是不死,那就太对不起乱世的名头了。

公元918年扬州的军队兵变把徐知训给砍了。

得知徐知训的死讯后,李昪果断抓住时机,立即带兵进入扬州,杀死了叛军领袖。

同时又恩威并施收服了扬州城中的军队,迅速控制了形势,而后将扬州之事告诉了徐温

得知被自己寄予厚望的长子死后,徐温悲痛万分,但却也无可奈何,毕竟,以自己长子那个德行,有这么个下场,他也是早有预料到的。

现在他要考虑的是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事,或者说,徐家的未来是不是应该压在这个养子的身上?

毕竟,有点出息的长子已经被人砍了,一点出息都没有的二儿子要是再搅和进来,估摸着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认真思索了现在的形势后,徐温决定命令李昪代管扬州。

这其实相当于,徐温已经决定将这个养子作为徐家基业的继承人来培养了。

应该说,徐温是相当明智的,在这么个皇帝几年一换的乱世中,亲生儿子没能力争霸,不是错误。

可没能力,还要死守着一份惹人眼馋的家当,那就真是找死了,索性把基业托给靠得住的养子。

如此,以后养子成功了,会念得徐家的好,对待兄弟们也会留些情分。

如果养子失败了,那徐家的子孙至少可以没那么显眼,说不定能够保得平安。

可是他的儿子,徐知询愿意将徐家的大好基业拱手让给一个外人吗?

没办法,这世上永远是蠢人多,智者少,面对着权势富贵,很多人明知自己就是送死,也不信邪,非要赌上一把。

二、争权失败,面临清算

公元927年,实际上掌握南吴朝堂的徐温去世了,当时李昪基本已经控制了徐温留下来的军队,是南吴当之无愧的第一实力人物。

徐温亲子徐知询却不甘心,想要再争取一下。

毕竟这天下本来就该是我们徐家的,凭什么让这个外来的野种抢了去?为此,他打着他老爹的名号,私下里搜寻帮手。

可问题是能力不行,那是真的不行啊!徐知询与李昪的斗争不出意料,以李昪的胜利结束了,徐知询轻而易举地就被抓住了,沦为了阶下囚。

面对这个想要和自己争夺权力的兄弟,李昪要说不动杀心是不可能的,只是为了安抚徐温的旧部,没有立即杀了他。

但大家都知道,有些事一旦做了,就不可能被忘记,算账的时候一定会来的。

公元937年李昪先改名徐诰,并正式取代了南吴政权,即皇帝位,建立南唐。

公元939年李昪在稳定了自己的权利后,恢复原姓,从姓徐又改回姓李。

这其实就是李昪,在有意地抹除自己曾经依附于徐家的事实。

毕竟,只要他保持徐姓,那在世人眼中,他就只不过是徐家的一个养子罢了,正统性远远比不上徐家的亲子徐知询。

只有重新恢复李姓彻底断了与徐家曾经在宗法上的联系,他才能顺理成章地成为徐家人的主子。

同时也能做一些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比如说杀人。

徐知询也明白自己的这位好兄弟要下手了。

李昪是个体面人,为了体面的送走兄弟,他请徐知询喝酒,赐了一杯酒,说是祝徐知询千岁。

徐知询又不是傻子,他哪不知道这杯所谓的“千岁酒”,其实根本就是“要命酒”

徐知询可还不想死,于是便赶忙对李昪说道:

“弟福薄,怎敢独饮千岁之酒?若是兄长不弃,臣弟愿与兄长平分此杯,各得500岁,如何?”

这话说得就很有水平了,大哥祝我活1000岁,我愿意把这1000岁与大哥平分,每人500,岂不美哉?

李昪这下有些尴尬了,这酒是什么玩意儿?他自然心知肚明,肯定不会喝,于是便打了个哈哈,将此事暂时接了过去。

但是皇帝杀心已起,纵然能逃过一次,又能逃过几回呢?

徐知询最终还是死了,死因不详,但估摸着应该不是正常死亡。

此后,李昪将他封为了东海康王,假惺惺地为这位好兄弟又哭了几回。

不过他到底是因为伤痛流泪,还是因为开心流泪,那就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了。

结语

权力真是很可怕的东西。

哪怕徐温生前对李昪有百般恩惠,可是一旦徐温的儿子有了威胁,往日的恩情到底还是比不过帝王的狠心。

当真是来世莫入帝王家,行恩莫予帝王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千岁   扬州   养子   毒酒   基业   皇上   乱世   性命   公元   军队   皇帝   弟弟   儿子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