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掐指一算说不要杀单雄信,李世民不听,两百多年后报应来了

在隋唐演义中,徐茂公是一个掐指一算就能知风知雨、杀敌破阵的高人。

在历史中,徐茂公的原型李勣也是相当有作为的大臣名将,有着相当的军事才能和长远眼光,在他的辅佐下,唐太宗李世民征南讨北、败敌无数,终于让大唐王朝成为当时世界的一极,也成为了历史中王朝盛世的代表。

在大唐击败对手基本获得天下控制权的时候,李世民决定处死一批俘虏来以儆效尤。

这批俘虏之中有一位将领叫单雄信,他是徐茂公的好友,为了拯救这个好友的性命,徐茂公就去劝说李世民别杀单雄信,要不然以后会有灾祸报应的。

自负的李世民哪里会相信这个,还是下令处死了单雄信,没想到道行深厚的徐茂公说对了,在大唐建立了两百多年后,一场大起义动摇了李唐王朝的根基。

能征善战的徐茂公(李勣)是古今中外少有的全才大将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知名文臣武将,多如繁星、名耀千载,特别是有些人谋略过人,摇着扇子、坐着躺椅,逍遥自在地就能克敌制胜于千里之外,像这样的人有上古封神的姜子牙、三国定鼎的诸葛亮,还有隋唐演义的徐茂公等等。

在真正历史和演义话本之中,这个徐茂公有着许多的名字,例如,李绩、李世勣、徐世绩,徐懋功等等,如果不是很熟悉隋唐历史的人很容易弄糊涂,要么认为作者写错了人,要么认为这家伙有问题,是个二家姓奴什么的。

其实,徐茂公有多个名字的原因很简单,这家伙太能打仗了,立下的功劳太多太大了,单纯地用官位、钱财赏赐,已经跟不上徐茂公立功的速度,不赏赐又不行,所以就赏赐了徐茂公改名姓李姓。

用这个华而不实的方法,解决下他立功不赏的问题。

在史书记载中,李勣(徐懋功)作为统军大将时,虽然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好手,不能像赵子龙那样背着婴儿独自破阵,在敌营中闲庭信步地杀进杀出,但是李勣对敌时,非常富有谋略(有谋善断),他注重信息搜集,能够准确判断对敌形势的变化趋势,从而先敌第一步采取措施,克敌制胜,所以,徐茂公是古今少有的、能攻能守的全才大将。

徐茂公原名徐世绩,是山东省菏泽市人(古称曹州离狐),祖上就十分有名气,隋朝末年全家迁移到滑州。

《旧唐书》记载,徐茂公的家里相当富有,即使是从家乡迁移到了滑州,家中还是“多僮仆,积粟数千钟”,是个衣食无忧、家产丰厚的大家族。

徐茂公年幼时就有仁义之心,与他的父亲一样喜欢帮助幼小、济贫救危(与其父盖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在江湖中拥有着很大很好的名声,交下了不少有本事的好朋友。

穷书生、富武士,在古代练武没钱不行,邀请名师、传授绝学,打熬身体、补充营养,哪样都少不了花钱,普通人一日三餐喝稀粥,动一动就出虚汗,是不可能锻炼出好武艺的。

练武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吃饱吃好,只有这样才能练出好本事。

隋朝末年天下动荡,有点钱的人家都会让家中子弟精研武艺,一方面是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也是能够御敌保家。

茂公的家中也不例外,他家里的条件相当好,而且徐茂公不但愿意练武,还喜好读书,文武两手抓、两样都很硬,这使得徐茂公长大后成为了能文能武、智谋过人的知名大将军,与李靖并称为二李。

在隋朝的大业末年,徐茂公的同乡翟让举兵起义,为了保护家族不受起义军的袭扰,也是押注未来天下发展大势,徐茂公加入了翟让的起义军,因为他身手好、名声好,所以被翟让十分重视,徐茂公也借机劝说翟让,要注意自己的名声,不要抢劫自家的乡里,缺钱就去抢御河上的商旅和官船,那里的钱多还好抢,听完徐茂公的劝说后,翟让深以为然。

从这件事中,就可以看出来徐茂公的智谋过人,他略施小计就保全了自己的家族,还使得翟让认为徐茂公很有眼光、很为自己着想,在打仗就靠莽的武夫中间,徐茂公如铁锥入囊袋,想不出名露头都不行。

徐茂公加入唐朝之后,为大唐平定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翟让的瓦岗军中,徐茂公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后来李密在宴会中设伏杀死翟让,篡夺了瓦岗军的权力。

但李密深知徐茂公的本领高强,所以他没有杀死徐茂公,而是继续重用徐茂公,甚至还给徐茂公加封了大官,增加了统帅的兵马。

在这个事件里,徐茂公的同乡兼好友单雄信出了大力,保住了徐茂公的性命,所以,徐茂公特别感激单雄信。

后来,李密被王世充击败,无奈之下就率领着残兵败将归顺唐朝,在此过程中徐茂公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唐朝皇帝李渊为了拉拢人心,也为了给其他人树立榜样,就给徐茂公恩赐了李姓,改名为李世勣。

李渊的帝王驭人手段还是很高明的,他知道以徐茂公的本事,只要给机会就会立下很多功劳,到时候如果赏赐不公的话,容易伤害人心,而如果都赏赐的话,可能赏赐的速度都赶不上徐茂公立功的速度。

所以,李渊就给了徐茂公一个自家人的名义,在他立功后,可以用朝廷、皇家两部分赏赐来摊薄功劳,保证军功的稀缺和价值。

在唐朝没有干多久,窦建德攻占了黎阳,将部分唐朝皇室成员以及徐茂公的父亲,一同俘虏了,为了救自己的父亲,徐茂公假意投降窦建德,然后又为窦建德出谋划策击败了王世充,骗取了窦建德的信任。

就这样,徐茂公不但保护了自己的父亲和家族,还准备找机会杀死窦建德,重新回到唐朝这边来。

在这一系列的纵横拉扯中,徐茂公展示出当世少有的机智和能力,他不但成功打入了敌人的内部,还取得了相当大的权力。

如果不是后来窦建德的妻子怀孕生子,耽误了窦建德的行程,徐茂公很可能会按计划杀掉窦建德,将窦建德的地盘和人马,兵不血刃地划拉到唐朝这边来,做出震惊史册的大功绩。

在意外因素的干扰下,徐茂公准备杀窦归唐的计划泄露了,他只能匆忙地逃离窦建德的地盘,回到了唐朝,虽然徐茂公的机会没有成功,但是李渊非常欣赏徐茂公的计划和行动,不但对他大加赏赐,还让徐茂公跟随自己的儿子李世民,继续领兵为大唐征战。

在李世民的麾下,徐茂公如鱼得水,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连续击败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辅公祏、东突厥颉利可汗等势力,几乎是以一年立一个大功劳的速度,南征北战地为唐朝平定了天下。

要知道,古代的交通状况很差,大军行动队伍步行的速度更是缓慢,徐茂公从北打到南、又从南杀回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实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走路上。

真正对敌作战的时间很少,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在短短数年之中,就为大唐平定了大部分的天下,如此辉煌的功劳,世间少有。

李世民十分看重徐茂公,认为有徐茂公在,大唐就不惧外敌的挑战,所以,在李世民临死前,他特地降罪于徐茂公,然后秘令儿子登基后赦免并赏赐徐茂公,这样好让徐茂公能够死心塌地地为下一任皇帝出力。

李世民不听徐茂公劝说执意斩杀单雄信惹大祸

在攻打王世充的时候,徐茂公遇上了好友单雄信,单雄信在瓦岗军投降唐朝时,由于个人恩怨不愿意归降唐朝,所以就转投了王世充,并成为王世充的得力部将,在唐朝攻打王世充时,这各为其主的两个好朋友就对上了。

单雄信的能力也很强,在他的率领下,王世充的部队在初期不但顶住了唐朝大军的进攻,还数次找机会击败了唐军,有一次甚至将唐军打得落花流水,乱军丛中单雄信奋力追杀孤身一人的李世民。

危急的时刻,还是徐茂公紧急赶到劝退了单雄信,救了李世民一命。

不过,单雄信凶神恶煞持枪追杀的样子,给李世民带来狼狈不堪的经历以及很不好的记忆,这使得李世民暗自下定决心,未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杀了单雄信,出今日的恶气。

在唐军击败王世充的军队时,骁勇的单雄信单骑破营,杀的唐军连连败退,但无奈友军不给力纷纷投降,唐军四面八方地围上来,并且设计埋伏,终于将单雄信打落下马,生擒了他。

因为单雄信的家人被唐军所杀,所以他宁死也不愿意投降唐军,而李世民为了报当日被追杀的仇恨,也不准备费力气劝降,下令杀了单雄信和投降的王世充军卒。

徐茂公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赶来营救,他劝说李世民,单雄信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这样的人杀之不祥,如果强行杀了,两百年后大唐会遭受业报的。

本来就已经下定主意要杀单雄信的李世民,怎会受这样虚无缥缈的威胁,他大笑地表示,你如果这么说,我还必须要杀了单雄信,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业报,于是,李世民下令斩杀了单雄信。

徐茂公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他这话目的虽然是为了拯救单雄信,但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信口开河,而是依据了某些思考推断出来得。

所以,二百多年后,黄巢所领导的一场起义风暴席卷大唐王朝,单雄信的子孙后代单兵等人在这次起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帮助黄巢起义军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李王朝的封建统治,加速了李唐王朝的衰败和没落。

这样的事情不可能是徐茂公掐指一算得出来的,而是他根据封建王朝的三百年衰落周期,以及单姓氏族的延续能力、传家能力,综合考量的结果。

茂公认为即使经过数百年的时间,也许期间还有单姓族人在唐朝做官,但是富有反抗精神的单姓氏族,在时机成熟时肯定不会忘记先祖被杀的仇恨,还是会举兵起事的,而事实的结果,是徐茂公预测对了。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非常贤明的皇帝,无论是在演义故事里,还是真实历史上,都有唐太宗李世民开明处世、虚心纳谏的故事,他善于从臣子们的劝说中判断出真正的对错,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从而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教导,不断改进自己,这样的做法使李世民成为一个明智、谦虚的君主,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在处死单雄信的问题上,李世民没有听从徐茂公的建议,不是因为他听不进劝说,更不是对徐茂公不屑一顾,而是有着他自己的想法。

首先,单雄信自己不肯真心投降,倔强地向李世民硬刚脖子,心气很大的李世民当然不会优柔寡断,其次,杀单雄信的时候李世民还不是皇帝,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过于发展自己的力量,杀一个不肯投降的敌将是理所当然之事。

不过,如果李世民能够知道徐茂公的话真会成验的话,他肯定会后悔的,因为杀单雄信的事情没有多么重要,杀与不杀只在李世民的一念之间,只是刚刚打了胜仗的李世民,正是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时候,特别是此时的李世民,还仅仅是李唐王朝中能征善战的皇子,不必为王朝的延续考量太多,他的决定就更加可以随心而定了。

李世民有开明的一面,接纳了很多的降将为自己所有,他也有自负的一面,不听劝阻执意杀了单雄信,从事情的结果上看来,李世民开明时的决定,给他和李唐王朝带来了更多利益。

以一个人在可以情况下,应该更加宽容、大度,勇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才能不断超越自我、进步发展。

参考资料:

【1】《中国历史大辞典》,李勣(徐懋功),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75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开明   瓦岗军   大唐   王朝   起义军   隋朝   赏赐   功劳   唐朝   报应   演义   多年   单雄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