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关系生变?中国一怒之下撤回所有资金,巴方数十万人上街抗议

如果您喜欢本篇文章,劳驾点击右上方的“关注”以增加您的阅读体验,同时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前言

巴西作为南美洲国土最大的国家,拥有令人羡慕的丰富自然资源,无论是农业方面的可耕地还是工业方面的各种矿产,巴西都居于世界前列。近年来,巴西频频以大豆出口进入中国的视线,今年,中国和巴西开展了本币结算,进一步加深了合作关系。

不过,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难免会产生摩擦。在国际粮食市场上,中国以巨大的进口量成为了大买家,而出口大豆则对巴西来说有着经济上重要意义。在一些摩擦之中,两国曾经也有过些许不愉快,中国险些一怒之下撤回资金,巴方人民也纷纷表示抗议,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 大豆的进口和出口

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大豆贸易始终是个狭窄的赛道。2022-2023年,全球大豆产量达到了37042.1万吨,而产量最高的三个国家分别为:巴西、美国、阿根廷,而中国作为大豆的进口大国,2022年的进口量高达全球大豆进口的60.16%。买家和卖家如此稀少,决定了这是一个体量巨大、选择有限的市场。

进口到国内的大豆首先用于榨油,榨油之后的残渣豆粕,理论上来说可以用做各类豆制品的制作。不过,由于国内大豆的产量充足,加上人们对转基因大豆心怀疑虑,通常进口的大豆榨油后,豆粕会售往各类养殖行业,成为饲料。

国内对于豆油的需求有很多替代选择,但是在家畜养殖方面,看似不起眼的豆粕却有着重要且无法替换的地位。家畜养殖需要提供充分的蛋白质,大豆中所含的蛋白质丰富,为家畜的成长过程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由于我国大豆产出能力有限,如果完全由我国来种植大豆,达到进口部分,国内就不得不提供将近4-6亿亩耕地。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让其他经济作物为大豆让路,显然不符合国情。既然一时间国内大豆产量自给自足存在困难,那么向外国进口就成了值得考虑的选择。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为大豆的进口吃了不少闷亏,交了不少学费。

2003年,国际粮商骤然发难,炒高了市场上大豆价格,快涨快跌的市场行情对我国国内没有防备的相关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很多大豆加工企业反应不及,甚至因此停产破产,市场一片哀嚎。

在风声鹤唳、一片惨淡的局势下,美国ADM、法国路易达孚等外资企业亮出了无情的镰刀,对中企以收购、并购等方式无情收割,控制中国市场,一度垄断了70%以上的大豆贸易量。

通过资本对中国这个初生市场的操刀,外资控制了进口大豆的贸易权、定价权和运输全,我国大豆进口量快速攀升。而相关的国内企业从2003年的约1000家,迅速减少到了2006年的90余家,就这90余家国内企业,其中也有66家具有外资背景。

外资在中国的横行无忌引起了大豆种植的连锁反应。各地种植积极性下降,种植面积萎缩,为了保护国产大豆种植,2008年,我国实施了大豆临储政策,这一改革并未改变国产大豆的严峻局面,国产大豆进入粮库,在市场买入卖出的依然主要是进口大豆。

直到2014年,我国推进了收储制度改革,采用了各种补贴政策,以此激发种植积极性。通过发放生产者补贴,玉米大豆轮作补贴,大豆种植终于反弹,种植和产量都有所复苏。而进口大豆和放开市场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国际粮食贸易中,绝非简单的买和卖那么简单。

比起中国,巴西作为世界上位居前列的出口国,对于中国大豆进出口的故事也许更加深有感触。毕竟,外国资本的镰刀割巴西的时候更不留情,刀刀见血,遗祸久远。

二 丰饶之国的饥饿困局

2022年,巴西大选落下帷幕,77岁的左翼前总统卢拉成功逆袭,战胜了现任总统极右翼的博索纳罗。在之前的竞选演讲中,卢拉泪洒当场,说道:“我没想到饥饿会在这个国家卷土重来。”

他的竞选目标也朴实而明确;“在2026年任期结束时,每个巴西人都能吃上饭,我就完成了我的人生使命。”这样的竞选目标也许会让许多人大吃一惊,然而对于巴西人来说,却是苦涩而沉重的现实。

巴西拥有12亿亩已耕种土地,人口在2亿左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巴西能够成为世界第一的农产品出口国。各种农作物从巴西流向了世界各地:占世界第一的咖啡出口、蔗糖出口、占据世界第二、第三的大豆出口、玉米出口,同时,巴西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这样丰饶的土地和产出,国民却在饥饿中苦苦挣扎。

矛盾的现实有着出乎意料的简单答案:巴西大大小小的农场,很多都是外国资本事实上占有并控制的。集约化的生产模式也让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没有工作,不得不进入城市。

一旦进入了城市,城市无力承受众多的人口,贫富分化急剧刺激了社会矛盾,在繁华的城市里,一面是人们熙熙攘攘的走过热闹街头,另一面是黑帮、毒品等问题也迅速恶化,成为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外国资本或者通过地主、或者以公司形式拥有大片农场,巴西穷人则无立锥之地,不得不垃圾里寻找食物,尽管如此也难免挨饿,也难怪卢拉在竞选中不禁落泪了。漂亮的出口背后,是巴西无法形成良好的经济生态,大部分经济产出的成果也不是国民分享,一系列社会问题由此而生。

而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巴西农场的生产完全为了满足市场风向。这也就让巴西国内的百姓无法得到平价、充足的食物供应。而另一方面,巴西试图对土地进行改革的尝试,往往以失败告终。

有一句话常常用来形容拉美国家的窘境: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曾经有着金砖国家的美誉的巴西在 1968-1973年,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0%,成绩耀眼,未来一片光明。

然而,由于鼓励外资投入的政策,和外国资本深度挂钩的经济模式,使巴西在1982年以后的拉美债务危机、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中泥足深陷,发展也一蹶不振。

2023年4月12日,卢拉来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在这一次出访之前,早在今年3月,巴西和中国就已经达成了本币结算双边贸易的协议。

很显然,通过本币结算,双方就互相不再需要美元进行贸易。目前,巴西也向中国进口了化工产品、机电产品、食品饮料烟草等等。而巴西在政治领域上,尤其是俄乌战争的问题上,也没有附和欧美登国的态度,对于中国来说,这是友善的橄榄枝。

不过,国与国之间的来往难免会有一些摩擦和争端。尤其是美国作为巴西的邻居,又有着同样的大豆出口需求,在中国和巴西的关系中,若隐若现的影子始终影响着两国关系,在来中国前,卢拉先去了美国访问,这一出行,让他彻底死了心。

三 互相弥合的需求

“中国不是在巴西并购,而是在买下整个巴西。”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曾经在竞选总统的电视台采访时,说出了这句“名言”,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危险的两个字:排华。

在海外,中国人的购买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各国欢迎有购买力的游客支持本国的旅游业,而中国人的投资,另一方面又很容易引起当地人的种种猜测。

巴西也不例外。博索纳罗的“中国威胁论”,显然也和美国部分政客的言论如出一辙,在巴西左派和右派政党之中,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始终挥之不去。

中国政府和民间在海外投资遭遇的一大困境,就在于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2020年10月起,由于澳大利亚一些政客的不当言行,中澳之间的贸易热情骤降,过去两年,澳大利亚的煤炭和矿石出口下滑严重,而澳大利亚政客喊话沟通也一直遭到冷遇。

博索纳罗为了博取关注度的发言显然没有摸准民众的脉搏。如果中国一怒之下撤回所有资金,巴西将面临着重大损失,而博索纳罗还提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系列竞选主张:未来将巴西的国有石油公司私有化,放宽枪支管制,还主张在亚马逊地区发展更大范围的采矿业。

他的言论显然是不符合巴西利益的。而他对中国的态度更是引起了巴西国内代表农业利益党团人士的不满。在巴西国会,代表农业利益的党团占据40%以上席位。这些人深切的感到和中国关系保持友好交流的必要性,也不希望总统对中国人进行任何负面的表态。

如果巴西撕毁和中国的合约,受到最大影响的无疑是巴西国内。而一边亟待出售大豆的美国恐怕会迫不及待地填补巴西的空白。在这个狭窄的赛道上,有人吃肉喝汤,就要有人连骨头也摸不到边。今年,巴西早在一月初就为了竞选发生骚乱,一旦民生问题继续恶化,恐怕会有数十万人上街抗议。

一直以来,对于中国在巴西的投资行为,外国更是找到了许多角度加以阻挠。包括中国吃牛肉毁坏了巴西雨林、中国投资对巴西自然环境的影响。不过,很显然巴西的民间对这样的理论并不买账,卢拉上台后,一系列政策都表明:民众更关注解决实际困难的政策。

毕竟,没有什么比活下去更重要。何况,中国作为投资方,在海外的投资并不像欧美国家那样附带种种条款,这也让很多发展中国家一边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能保有国家主权,赢得长期发展的空间。

2023年2月10日,卢拉飞往美国华盛顿,进行了两天的国事访问。对于此前一度冷淡的两国关系而言,很显然卢拉希望能够打开局面。不过,拜登政府的反应让他十分失望。

据知情人士称,这次会面,拜登计划同卢拉讨论如何“抵制政治极端主义和强化民主机制”,以及讨论巴西的环保问题,考虑对亚马逊基金做出首笔捐赠。不过,远水救不了近火,巴西的现实问题,显然不是轻飘飘的言辞可以解决。

相比之下,4月份的访华对于巴西来说,是一趟收获满满的行程。而一名巴西外交官称:中巴领导人创造历史。比起美国不是何时实现的对环保的捐赠承诺,中国实打实给出了支持。

消除巴西人民的饥饿和极端贫困、巴西经济的“再工业化”、巴西在国际地缘政治舞台上的重新活跃——中国方面对于这三方面给出了实实在在的表示,这也是中国和巴西共同利益所在。

当卢拉访问美国,他得到的只是些口头空诺,而在中国,他带回了各种双边协作条约和合作计划。中国和巴西合作则两相受益,而彼此之间基于互利互惠的长远合作,才是两国友情的真正基石。

参考资料:

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2023年中国大豆行业市场研究报告》_我国_定性分析_发展

2022年全球大豆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巴西、美国两国大豆产量和占全球总产量近70%【组图】_行业研究报告 - 前瞻网

经济日报头版头条关注大豆问题:国产大豆路在何方?_财经上下游_澎湃新闻-The Paper

国际视野 | 带你了解真正的巴西农业

巴西总统卢拉访美谈什么?--国际--人民网

巴西外交官:卢拉访华与访美“简直天壤之别”_凤凰网资讯_凤凰网

巴西外交官:卢拉访华与访美“简直天壤之别”_凤凰网资讯_凤凰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中国   本币   巴西   中巴   美国   竞选   大豆   抗议   产量   外国   资金   关系   我国   国家   国内   贸易   经济   国际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