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坚:回眸六十年(三)“海城牌”归宿

回眸六十年(三)

“海城牌”归宿


作 者:丁 坚

图 片:作者自选




盐城内衣针织厂位于县城的西郊。东邻第一人民医院,正门口是一条大道,大道直通县城。穿过大道,是盐城百姓的母亲河-----蟒蛇河。厂区西面和北面被农田包围。农田属于张庄公社城西大队,紧邻厂区的是城西大队第七生产小队。




食物中毒事件过后不久,一天深夜,熟睡的人们被外面的嘈杂声惊醒,原来是隔壁城西七队的农民从西边小河划入一条小船进厂区厕所偷粪。


其时厂里已经从别的厂调来了几个盐城当地人。盐城职工乐金华正好住在小河边砖墙草盖的单身宿舍里,离厕所最近。等大家惊醒时,乐金华、成宝秋、徐道达几个人已经和偷粪的农民打起来了。


扯到派出所,民警说偷粪不算偷。怎么不算偷?盐城职工不服气!上海职工却认为人家帮我们厕所掏干净了,也没收钱,算了吧,只是不要半夜三更的来呀!不打不相识,考虑到土皇帝地头蛇不能得罪,以后这个厕所就包给城西七队了。


这就是盐城和上海的区别。现在农村都用化肥了,那时粪肥是农家宝,种地少不了。每天早上,住在城里的人家,把马桶放在家门口,和上海弄堂里家家户户门口的马桶差不多,不同的是,一个可以卖钱,另一个则要花钱。


农民进城收粪肥,挑着一副粪桶担子穿街走巷吆喝:“嗷卖、嗷卖”,家庭主妇听到“嗷卖”声赶快出来谈价钱,根据粪的多少换得几分或一毛,会过日子的人家指着这笔钱买“中饭汤”呢。


“嗷卖”声曾经成为盐城街头一景。




事不过三,到盐城后不久,又出了第三件大事:七位私营老板中的一位,王海城投河自尽!


从河里打捞上来的王海城手里紧握着“海城牌”这块牌子。


人们不知道老板王海城投河自尽之前,生与死在他心中经历了怎样的博弈,从他手里紧握着的“海城牌”牌子,可以断定,他为“海城牌”而死。


故事要从上海解放前说起。解放前的王海城父亲,在杭州城里开工厂,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到解放前夕,手里已经有了七、八家小型工厂,儿子多,每人分得一家小厂。


王海城从做掮客起步,省吃俭用,赚一点钱添一台设备,加上接手父亲分得的一家小厂,规模已不可小觑。再到打开市场、打响一块品牌,王海城踌躇满志。


在大上海小有名气的“海城牌”是王海城毕生的心血。有人要提拔他到上级公司做科长,他不稀罕;有人要花五百元买下“海城牌”牌子,王老板不答应。


王老板有他的雄心壮志,要在业内做大做强。谁料雄心壮志没达成,反而因此戴了一顶右派帽子,“海城牌”也不知去向。直到文革期间,王家后人还看到有人用“海城牌”做出口生意。



毕生的心血在公私合营时已经不属于他,仅剩下“吃定息”一点残羹剩饭,再到迁厂苏北盐城,在王海城的眼里,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全部意义,唯一让他留恋的就是这块“海城牌”牌子。王海城终于和“海城牌”同归于尽!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晚上不敢去小河边。

叶达义 吴霞飞 结婚照

吴霞飞 叶达义 新婚 合影

叶达义 吴霞飞 儿子 合影




冬夜里,旷野里的北风像狼一样嚎叫,上海弄堂长大的小囡哪经历过?一到夜晚躲在被窝里不敢出来。


“当当当!大家注意了,关好门窗,小心火烛。”电工师傅共产党员韦鑫坤每天晚上,围着家属区兜几圈。听到由远而近又渐行渐远的喇叭声,孩子们似乎听到了亲人的呼唤。这声声呼唤,慰藉着孩子们恐惧的心灵,渐渐进入梦乡。


这“当当当”的声音,一直延续到文革开始。



(未完待续,本文原载于“上海情愫”公众号)

【作者简介】丁 坚,女,曾用名冯琰,网名一叶知秋,1949年10月出生。从小生活在上海,11岁跟随母亲所在工厂支内江苏盐城。42年后历经曲折回到上海。42年的支内生活积淀了丰厚的生活底蕴,2017年8月开始,写有二十余万字的纪实忆旧散文,坦露心迹,感谢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海城   粪肥   盐城   解放前   弄堂   雄心壮志   厂区   农田   上海   归宿   牌子   厕所   手里   职工   大道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