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靖国军中,最神秘的甘肃将领,于右任过永登专门抚慰他的家人

一位甘肃籍靖国军将领的消失之谜

多年前,老王曾经写过《刘伯承与甘肃“护法运动”中革命党人的袍泽之谊》一文,不料,却引出了一个更大的历史谜团。这就是焦桐琴战友张铭扑朔迷离的往事。

1921年,仅33岁的陕西靖国军将领甘肃永登人张铭为护法而牺牲,邓宝珊赞其为“乡党硕望”。抗战时期,于右任路过永登县城,向县政府人士介绍张铭的事迹,并向其家人赠送200大洋,予以抚慰。

张铭是何许人也?为何邓宝珊、于右任对他如此关注呢?关于张铭的生平,介绍的很少,即便有,要么过于简单,要么错误百出。张铭的子侄张春荣等人依据先辈记忆和简单资料整理如下:张铭,平番县(今永登)大有人,1888年出生,清宣统三年(1911),甘肃陆军小学堂毕业。民国三(1914)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曾在甘肃新建右军任职,参与发动甘肃护法运动。后参加三原起义,为陕西靖国军将领,因英勇善战,为于右任所器重。1921年遇难牺牲。


然而,关于张铭的革命经历和牺牲的详细情形,却一直扑朔迷离,他牺牲的详细经过究竟是怎样的?

多年前,张春荣讲了陇上民主志士的往事。

1.起义失败,顺山沟逃回老家,给饭馆拉火

张铭是张春荣的大太爷,他的字叫新三,1888年出生,1921年在陕西三原遇害时是陕西靖国军团长。这个说法在他们家族中流传了近百年。每次听大太爷的故事,家族中出了民主志士,他们都非常自豪。大太爷八岁时,就被送往私塾读书。后又到碾伯县城上新办的小学堂,一直读到1909年秋从高等小学堂毕业。另一位民主志士焦桐琴也在碾伯读书,他们就是在这段时间相识的。1911年他考取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就读骑兵科。

因为有这段渊源,所以族人看《刘伯承与甘肃“护法运动”中革命党人的袍泽之谊》一文后,都很激动,也想讲讲先辈们的故事。张铭从保定军校毕业后返回甘肃,被分到甘肃新建右军中任军官,驻扎于临洮。

1917年春,临洮人师世昌在广州拜谒中山先生后,返回陇上,开始筹划甘肃的护法运动。后来师世昌、郑瑞青同临洮的右军步五营见习官焦桐琴、胡登云(陇西人)等取得联系开展活动。当时,由焦桐琴、胡登云、郑瑞青、张铭分别在右军中的五营、四营、六营和骑兵一营中进行联络和策动工作。不幸的是,起义最后夭折,民主志士或被杀或逃亡或被捕。


张铭也是死里逃生。有一种说法是,在起义前夕,他和胡登云就被调走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在预定起义那天晚上,他骑马到洮河边打探情况,结果遭守军射击而身亡。其实,他并没有死,但确实被通缉了。至于他是如何逃过追捕的,详细情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家族流传一个传说, 张铭武功高强,走路往往不走大道,善于翻山越岭,顺水顺沟而走。他是悄悄地潜回了老家。不过他并没有贸然回家,到了县城。在县城有个姓高的同学,不过他并没有贸然去找人家。此时,他正遭通缉。而高家开的饭馆正好需要一个拉火的。于是,张铭就应聘这个岗位。此时,他虽然很狼狈,但读书人的气质犹在。干了一天,人们就觉得他与众不同,告诉了掌柜的,又观察了一天,掌柜也弄不清他的身份,就赶紧给主人汇报。

他的同学一听还有这回事,悄悄一看,大吃一惊,怎么是他!见面后才问明情况。大太爷连夜回了一趟家,就又走了。他去了哪里?人们就说不清楚了。

2.参加三原起义,追随于右任,靖国军中成骨干

张铭去了陕西。他投奔了在陕西三原张义安部任职的邓宝珊。

他到陕西时,正是护法运动风起云涌之际。1917年底,陕西靖国军成立。郭坚任总司令,耿直任副总司令,下编8个支队。第二年1月25日,张义安率部发动反对北洋军阀、响应护法运动的三原起义,后加入靖国军。靖国军编为左、右两翼,右翼总司令胡景翼,总指挥邓宝珊,下辖3个游击支队和3个步兵团。张义安部为第二游击支队司令。1918年8月于右任回陕,不久成立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驻三原,于右任为总司令,靖国军再次整编,第一路司令郭坚,所部设一个骑兵团。或许,他这时就在郭坚的部队中。

张铭到陕西可以说适逢其时。他军事素养过人,文化水平很高,成为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家族里以前保存着不少资料,可惜后来都烧了。有个刻着他名字的木头名章,算是为数不多的纪念。这个木头名章,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名章。它没有边框,字体是行楷,而且比较大,有五六厘米长,三厘米宽。搞研究的人认为,这种名章用在发布的文告上,并非常用小章。这也能看出大太爷在靖国军中的地位。

不过,从那次离开家后,他就再没有回来过。到靖国军后,曾给家里来过信。接到信后,他父亲和姑父赶着家里仅有的两头骡子,到三原去找他。此时,各地兵荒马乱,道路上极不安宁,走到天水时,遭遇了土匪,骡子被抢,所幸人还算平安。可是,已经身无分文了,两人一路要饭到了三原,找到了信上的地址。可是,门口有士兵站岗,不让进。不过打听到张团长是甘肃平番人,给哨兵说老家来人了。谁知,张团长不信,这么遥远的路上怎么可能来呢?怕是假的吧!如果能说出我的小名就是真的。岗哨果然问到了团长的小名。这下张团长才相信了。

他们父子见面后各有各的打算,父亲与儿子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有差异,待了一段时间就返回老家了。谁知,就在他们回家不久,就传来大太爷遇难的噩耗。

3.与郭坚同日遇难,牺牲原因至今扑朔迷离

陕西靖国军是各路部队协议组建的联合体,各部之间矛盾不少,再加之武器训练等方面无法同北洋军相抗衡。在北洋军的围攻、瓦解下,靖国军处境非常艰难。后来,只有于右任、杨虎城、郭坚等高举靖国军的旗帜。

郭坚是陕西蒲城人,是一个胸怀天下,爱国忧民的志士。1921年7月,直系军阀阎相文率冯玉祥等部督陕,势力单薄、内部矛盾重重的靖国军成为直系军阀重点打击的对象。冯玉祥极力主张除掉郭坚,以震慑陕军各部。因为当时靖国军各部中,郭坚所部训练好,战斗力强。8月13日,郭坚应邀入省城后被冯玉祥所杀。9月1日,胡景翼宣告取消靖国军名义,所部隶属直系,接受改编。

就在郭坚遇害的当天,在三原靖国军司令部的张铭也遇难了。不能不相信他的遇难和冯玉祥强行改编靖国军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张铭在保定军校学的就是骑兵科,靖国军郭坚部中不仅有骑兵,还以指挥骑兵长途奔袭而见长, 张铭也是坚决反对改编的。陕西省三原县高渠乡西鉴村农民许基仁收藏他写的《闻靖国军改编有感》的诗,诗是这样的:“志决中山与愿违,无能此去欲依谁。兵当关羽事贼日,岁到宋江朝拜时。荷戟能偿诸将愿,空拳难慰一人饥。”

这年9月上旬,他的父亲和妹夫从永登匆匆赶到陕西三原搬运尸骨。棺木早已用黄蜡所封,上面覆盖着邓宝珊书写的“乡党硕望”挽幛。靖国军司令部向他们发放了阵亡将士抚恤金,派兵护送张铭灵柩回到永登老家安葬。

他们这一代人,对慷慨赴国难早有准备。他曾写道:“我生来性子刚,好骑马试箭任性飘荡。交朋友无半点张狂。”“为民族想必僵尸还乡,说什么金钱,更不论头颅,愿名誉传扬,我心亦康。”

抗战时期,于右任路过永登,不仅向人们讲张铭的事迹,还给家里送了200个大洋。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可见,于右任对大太爷遇害的惋惜之情。这是他牺牲的大体情形。

这些年,我们县的翟翔等先生,对这段历史做了深入研究,纠正了不少谬误,但由于年代久远,当年音信难通,详细情形至今扑朔迷离。他究竟在靖国军中任何职?这一点我们一直没有确定资料,从他的名章、诗词以及邓宝珊、于右任的行动中看,他在靖国军中职位不低,但却无法找到究竟任何职。我盼望能有更多的朋友提供相关情况,以揭开当年历史之谜,以了解我们近百年的心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永登   国军   甘肃   陕西   临洮   名章   保定   太爷   志士   护法   将领   家人   神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