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北伐是怎样成为闹剧的?从隆兴北伐,去看南宋北伐战争

公元1162年,35岁的赵昚继位,为宋孝宗。算起来赵昚并不是赵构的亲儿子,而是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七世孙,论起血缘关系实在是太过于遥远。

赵构在位期间,因为金人的入侵,赵构在一次逃亡中不幸失去生育能力,眼见自己逐渐年迈,而这偌大的南宋王朝却无人继承,这让赵构内心哀叹不已,最后在抉择下,他选定赵昚为下一任皇帝。

这段突如其来的惊喜让赵昚欣喜若狂,也更加孝敬赵构,可以说他的孝是历代皇帝中的最高峰。不论是赵昚对太上皇事无巨细的政事汇报,还是饮食照顾与起居安排都是十分细致。赵昚这般面面俱到的照顾,纵使是猜忌心重的赵构也挑不出一丝问题。

但是赵昚与赵构有一点不同,或许是金兵的残暴早已烙印在赵构心头,虽然赵构对北伐保持主战的态度,但是在面对接连失败后,赵构的内心还是偏向了利益,选择残杀岳飞稳固自身地位,放弃对外扩张的意图。

而赵昚恰恰相反,虽然他孝顺赵构,但是他的心中一直以岳飞为追求,以李世民为毕生目标。于是在赵昚上位两个月,他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平反岳飞冤案,第二计划北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兴北伐”。但是就是这样一场轰轰烈烈,一场满怀宋孝宗热血的北伐战争,却成为一场闹剧,这其中发生了一些什么?

回到宋孝宗时期,站在宋孝宗与南宋的角度去观看这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战争。

一、隆兴北伐

公元1163年5月,在宋孝宗的部署下,“隆兴北伐”就此展开,张浚被宋孝宗任命为北伐主帅,率领八万宋军进攻金国。养精蓄锐许久的宋兵仿佛刚出笼的野兽一般,一路平推金兵防线,收复多处失地,一时间宋军的名声传遍中原,金兵避之不及。

这样的全胜开局仿佛回到宋太宗时期,由赵光义发起的“雍熙北伐”一样。初战的告捷使得宋军气势大涨,他们一路势如破竹,纵使是以无敌著称的草原铁骑,在宋军的正面冲锋下也只能暂避锋芒。连续五场战役,五场全胜,这一天骄战绩使得宋孝宗信心大增。

在这样的绝对优势下,宋军改变战略方案,选择以兵分两路的方式夹击金国,一边由李显忠带领,一边是邵宏渊率领大军。两位将领作战能力都十分优秀,在南宋期间,李显忠就曾多次率领军队抵抗金兵入侵。

可以说由宋孝宗发起的“隆兴北伐”正中他的心意,在李显忠的率领下,那支军队宛如不要命一般遇见金兵就是拼死搏杀,在这样一个以伤换伤,以死换死的打法下,防守的金兵溃不成军。李显忠则是一路高歌,收复灵璧,大显身手。

而另外一支由邵宏渊率领的军队却是差强人意,在李显忠顺利夺下灵璧后,负责攻占虹县的邵宏渊毫无进展。在一连等了12天之后,李显忠终于坐不住了,他本想继续一路北进大展身手,却不料被邵宏渊拖住脚步。于是,在李显忠的安排下,本该呆在灵璧的金国降兵此刻跑到了虹县,目的只为了劝降。

不得不说李显忠的做法的确非常有成效,在听闻灵璧降兵的话语后,“李显忠将军的数十万大军”深深烙印在虹县守兵脑海中。他们早就听闻另一支大军的神勇无双,这会灵璧降兵又亲自劝降,这让虹县守兵的内心一下子忐忑不安起来,很快他们就商议出结果,决定打开城门向李显忠投降。

这让李显忠顿时心花怒放,但是邵宏渊却心情低落,因为他苦战了十二天的虹县不仅没捞到一分好处,等到最后关头还让李显忠不费一兵一卒捡走这个功劳。在这样的对比下,邵宏渊内心的嫉妒与不满更多了,偏偏那灵璧将兵是一口一句李将军,这让邵宏渊的心情更为沉重起来。

但是李显忠却不知道邵宏渊的内心想法,他觉得他帮助邵宏渊拿下虹县,邵宏渊欠他一个功劳必不可少。于是,两个人各怀心思,一人觉得李显忠有意为之,一个觉得自己功劳顶天。

而坐镇朝廷的宋孝宗并不知道二人的想法,眼见虹县与灵璧均数收入囊中,宋孝宗心情大好他开始着手安排接下来的计划,打算将李显忠、邵宏渊二人军队合并,以最强盛的宋军兵力共同进攻宿州。

在宋孝宗的部署下,李显忠大军一推横推来到宿州城下,但是本该一同前来的邵宏渊却没有来,心存不满的他索性无视宋孝宗的旨意,率领大军故意拖沓行程。眼见邵宏渊不来,李显忠此刻内心还并没有出现什么不满,只是认为他有事耽搁了。于是,李显忠干脆自己进攻宿州城,等到第六天,宿州城破了,但是意外也发生了。

二、军中不和

消失了六天的邵宏渊军队此刻忽然出现,在邵宏渊的率领下他们无视了李显忠的功劳,与李显忠大军一同进入宿州城,成为这攻占宿州的功臣。

面对邵宏渊毫不掩饰的做法,李显忠只能干生气却又无可奈何。而收到前线捷报的宋孝宗更加不在意了,他想要的宿州已经攻下,至于将领间的矛盾与他毫无关系。

这虽然是一种做法,但同样也是表现了他对邵宏渊的偏爱,尽管宋孝宗并没有那个意思,但是在李显忠眼中,邵宏渊此等卑劣的手段宋孝宗竟然不管不顾,这何尝不是一种偏爱?这让李显忠的心中不由心中怨气开始不满。

等到讨论瓜分宿州钱粮时,毫无功劳的邵宏渊此刻又与李显忠唱起了反调,他提倡应当让将士平分宿州仓库。这让李显忠彻底坐不住了,首先宿州与邵宏渊毫无关系,其次这件事情完全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宋孝宗没有同意,他李显忠更没有同意。

对于邵宏渊这样搏取眼球,以他人功劳换取将士爱戴的做法,李显忠从心底里十分不满,也瞧不起邵宏渊的所作所为。

一见李显忠不同意,邵宏渊好似抓到他什么把柄一般将这件事情到处宣扬,这让李显忠一下子成为军中人人指点的对象。而毫无贡献的邵宏渊反倒被将士安上“同甘共苦”的头衔。这让李显忠的内心更加难受,二人间的矛盾也更为激烈。

在这之后,李显忠晋升为为淮南、京东、河北招抚使,邵宏渊为副使。本以为这样的调节可以让二人都平静下来,谁曾想李显忠不乐意见到邵宏渊,邵宏渊也不乐意李显忠对他指挥。于是邵宏渊又跑到总指挥张浚面前,添油加醋的诉说了自己的苦楚,抱怨李显忠抢夺功劳是非不分。

面对邵宏渊的哭诉,张浚也只得安抚他以和为贵,宿州赏赐一人一半等等。这一下邵宏渊开心了,但是李显忠不开心,因为宿州本就是他一人打下,何来的与邵宏渊一人一半?

张浚的赏罚不分明也使得李显忠彻底丧失了争夺的欲望,任由邵宏渊折腾,对大军的进攻也是亳不上心。

但是此刻的李显忠尚未完全放弃北伐,在他眼中战争的胜利大于一切,而谁又能想到得了便宜的邵宏渊反倒不知收敛,更加得寸进尺以至于南宋大军北伐完全失败。

在南宋大军接连告捷后,金国也是调整过状态以认真的态度面对南宋,在金国统治者的部署下,金国大军开始集结队伍对南宋北伐大军发起进攻。在面对金国派遣的前头部队时,李显忠亳不怯战,他率领将士再一次打出一个完美的战役。

但是随着金国兵力的增加,李显忠也不得不退却三分,等到10万金军主力到达战场时,只有4万兵力的李显忠不得不边打边撤。

而本该援助李显忠的邵宏渊却在一旁看起了热闹,甚至面对李显忠的求救,邵宏渊授意传令兵亳不顾忌的嘲讽他是没事找罪受。

这让李显忠顿时没了抵抗的心情,而传令兵的话也一字不差的落入李显忠部队耳中,他们的拼死抵抗仿佛成了笑话一般,这让本就低落的军中士气彻底崩塌,只得一路退守再无抵抗之心,纵使李显忠神勇无双万军丛中取得了金军河南副帅首级,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兵,与我方孤立无援的宋朝将士,李显忠也只能叹息一句:“老天未欲平中原耶?何苦阻挠如此!”

李显忠军队大败,邵宏渊也好不到哪去,宋军一路直退淮河,这才勉强抵御住金军的冲击,有时间恢复状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符离之败”。

三、北伐失败

等到宋孝宗收到前方传来的战败消息后,看见原先一路平推的宋军如今狼狈不堪的退守淮河,这让宋孝宗的内心一时间难以接受。他本以为自己全力支持主战派,可以改写赵构北伐的失败,而谁曾想他的“隆兴北伐”败得如此突然,让他措手不及。

面对宋孝宗的失败,身为太上皇的赵构心中也是一股怨气,在宋孝宗执意平反岳飞冤案时,赵构就已经心存不满,只不过那时宋孝宗已经上位,赵构自知自己身为太上皇索性不发表任何意见。而谁曾想,宋孝宗不顾他的竭力劝阻,一意孤行发动北伐,最终落得和他一样的下场,这让赵构的内心一下子有些愤怒。

一边是是赵构的不满,一边是朝中主和派的施压,这让宋孝宗的内心一下子迷茫起来,他开始怀疑自己北伐的决定到底是不是正确的。随着朝中主和言论的增大,加上金军的势如破竹也让他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赵构的内心开始慌张起来,终于他开始动摇,他选择求和。于是曾经被他驱逐的主和派汤思退被他任命为左相,他支持的主战派大臣张焘、辛次膺和王十朋等人被宋孝宗驱赶出京师,负责北伐的总指挥张浚被降职为江淮宣抚使,李显忠与邵宏渊两位大将分别被贬职。

对于这样的处置结果李显忠心中十分不满,因为北伐从头到脚都是他在努力,邵宏渊不费一兵一卒抢夺功劳,等到最后又一视同仁降下惩罚,这让李显忠对朝廷彻底失望。

但是此刻宋孝宗却顾不得李显忠,他被金军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南宋战败了并不意味着事情就此结束,而是意味着双方局势颠倒,南宋俨然成为金国的鱼肉任其宰割。

眼见金军逼进黄河,朝中士气一片低落,主和派的几位大臣一边心中嘲笑宋孝宗的不自量力,一边跑到金军大营中商量和谈。

其实,金国也不想打仗,他们的国内局势并不像我们看见的那般安定,甚至被南宋还要乱上不少。身为刚登基的完颜雍,他也不想花费过多的精力在战争上,当务之急应当是发展国内经济。但是面对任人宰割的南宋,完颜雍却表现出一副继续南下的样子。

他狮子大开口,对宋孝宗提出一系列的条件,包括归还金国降兵,归还海、泗、唐、邓四州,归还之前没有上缴的岁币。无论哪一条都不是宋孝宗能接受的。因为南宋的北伐,在那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下,金国许多官吏士兵纷纷投靠南宋,这让宋孝宗大喜过望,而此时完颜雍提出的归还金国降兵,不仅是打他的脸,更是打南宋的脸,告诉天下人南宋不可信,南宋背信弃义,一旦他真的答应,面对他的将是天下人的抵制,以及宋朝北伐的彻底失败。

谈判还在拉锯之中,但让赵昚万万没想到的是,过了两个月,主持谈判的主和派卢仲贤擅自给金人透底,说你们别急,皇上最后肯定会同意你们的要求的,别的不说,海、泗、唐、邓四州肯定归你们。

就这样双方僵持了两个月,变数出现在南宋朝廷的主和派身上,主持谈判的主和派卢仲贤背着宋孝宗偷偷给金人透露消息,表示海、泗、唐、邓四州肯定归你们。这让宋孝宗更是生气,本就北伐失败的抑郁心情更为不满起来。

四、决策反复

而主战者仿佛看见了消息,于是张浚等主战派开始趁机与宋孝宗接触,在平复宋孝宗心情的同时,也在不断的灌输“符离之败”是一个意外,于是宋孝宗再次重振旗鼓,选择从头开始。

在张浚恢复右相的职务后,主战派的气势一下子充足起来,毕竟此时宋孝宗俨然站在他们身旁。于是,以宋孝宗为主的主战派,与以太上皇赵构为领导的主和派在朝堂上争论不休。

终于再一次争吵过后,宋孝宗拍案决定再次出兵金国,发动第二次北伐与金国决一死战,但是奈何张浚的作战能力太过垃圾,在失去李显忠等大将的支持后,南宋军队不堪一击,这让本就内心不坚定的宋孝宗更为怀疑自己的做法。

在战争失败后,主战派也失去了以往的锐气,只能任由主和派唾沫横飞,对这样的结果赵构早有预料,甚至说他对张浚的指挥与作战能力也早已预料。让张浚北伐,倒不如投降来的痛快。

就这样,南宋大军又苦苦坚持了几个月,在看见毫无起色的局势后,宋孝宗也只放弃北伐的意图,顺带罢免了张浚的相位。

就这样又过去两月,宋孝宗彻底失去北伐的希望,向主和派屈服,并且答应金人开出的割地条件,命令前线守备虞允文割地。不得不说宋孝宗的失败与他频繁的更换主帅离不开关系,原本作为优秀领导者的虞允文,虽然文官出身,但是凭借他优秀的指挥与作战能力,硬生生的以少胜多,以一万八千人军队,大败十五万金军。但是就是这样的大好形势,却收到皇帝示意他放弃的指令,眼见局势大好,虞允文索性无视圣旨继续征战,而后虞允文就被撤职了,换成了一窍不通的汤思退。

此举正中金国心意,于是宋军节节败退,楚州、濠州等多处地方接连失守,并且汤思退还说,要放弃整个长江以北地区才可以保全宋国。

然后汤思退又被宋孝宗换下,换成了陈伯康,这时的“隆兴北伐”才不到一年时间,频繁的更换主帅不止让战事失败,更是让底下将士对朝廷越发不信任。

虽然后期的宋孝宗多次发动战争,但是此刻的宋军早已没有原先的气势,面对完颜雍只得节节败退,最后,再也无力抵抗的宋孝宗只得派出使者选择与金国议和。

隆兴二年岁末,“隆兴和议”签署完毕,大致为:宋金世为叔侄之国;岁贡改为岁币,银绢各为二十万两匹;南宋放弃所占海、泗、唐、邓、商、秦六州,双方疆界恢复绍兴和议时原状;双方交换战俘,叛逃者不在其内。

对于南宋来说,这场战争的失败不仅是土地、财政的流失,更是让这开局轰轰烈烈,被天下人给予厚望的“隆兴北伐”,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从严格意义来说,“隆兴北伐”是南宋最后一次北伐的战役,是最后一场最有可能恢复中原的战役,虽然宋孝宗最后幡然醒悟,但是虞允文早已病逝,这让宋孝宗的北伐梦再次破碎。可以说,虽然宋孝宗不能比肩“唐宗宋祖”,但是却是南宋为数不多的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帝皇,却依旧改变不了南宋朝堂局势。

宋朝“重文抑武”的弊端早已根深蒂固,宋朝历代皇帝北伐的接连失败,或多或少离不开朝廷的党派之争。

作者: 肆意 校正/编辑:绘雾

参考资料:

[1] 王德忠,《宋孝宗“恢复”图治述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 1991(1):54-59。

[2] 安立志,《漫长艰难的岳飞平反之路》,《同舟共进》, 2013(6):82-84。

[3] 刘琪,《宋孝宗朝宋金关系研究》,《河北大学》, 200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隆兴   北伐战争   南宋   灵璧   宿州   主战派   将士   闹剧   功劳   大军   军队   内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