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成药,清胃火,消牙龈肿痛

牙龈肿痛,为什么首先考虑到胃火呢?因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都向上循行到嘴巴、牙齿,火性炎上,所以火热就会循着经络到达顶部,当上无可上的时候,火热就在牙周爆发了。

这就是胃火导致牙龈肿痛的脏腑经络逻辑。

有个中成药针对这个胃火炽热引起牙龈肿痛效果不错,今天介绍一下,名字叫唇齿清胃丸。

唇齿清胃丸

一听名字就知道又是一个喜欢精准打击的中成药,目标就是唇齿,而发挥作用就是靠清胃火。

来看看组成,黄芩、黄柏、龙胆草、栀子、知母、升麻、防风、陈皮、地黄、石膏、白芷、冰片、薄荷脑。

黄芩、黄柏都是苦寒之药,清热泻火的能力很强,黄芩偏于上焦,黄柏偏于下焦,原以为中焦还是交给黄连,黄连的苦是出了名的,所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可偏偏这药方子就不走寻常路,找来了比黄连更苦的龙胆,苦寒与清热的力量往往是呈正比的,可想而知在苦寒泻热的操作上,这个方子是下了狠功夫的。

除了花心思在清热的力量上,这个方子还讲究全方位的清热,怎么理解呢?

栀子清心火,引三焦热邪从小便而出。

石膏辛凉,具有发散之力,能透热外出。

升麻和防风偏于升散,中医说火郁发之,就好像给密闭的房间打开了一扇窗,空气一对流,热就消散掉。

知母滋阴清热,滋阴的目的是为了涵阳,就好像磁铁一样用阴极吸附阳极,不让阳气外越,中医说离位的相火就是邪火。

气有余则为火,所以又加了一味陈皮理气,气行不滞,还能化痰湿,助脾胃运化。

胃火重的人容易饿,消谷善饥,吃得又多,偏偏又不能运化。食物的热量不能利用起来,继而郁积在胃肠道。胃以降为顺,腑以通为用。腑气不通,胃气不降,气逆而上,还会把肠道中积滞的腐秽之气带上。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个时候就需要素有将军之称的大黄,做事风风火火,肠道里的积滞在大黄的驱赶下只能一哄而散。

因为火热最容易耗伤人体津液,所以加入地黄清热养阴生津。

白芷入阳明经,善止头面诸痛。《本草求真》谓其为足阳明经祛风散湿之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眉棱骨痛,牙龈骨痛。

薄荷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除了牙龈肿痛还有以下情况可以考虑使用这个中成药。

中医说脾开窍于口,如果嘴唇干裂,唇色发红,这种很有可能是脾胃积热。

饮食比较重口味,喜欢吃辛辣、刺激食物的人群,容易体内生热化火,火热在胃中灼烧津液,津液减少,不能上承于口舌,就会出现口苦、口干。

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喜欢吃肥甘厚腻的人群,因为高蛋白不好代谢,肠胃容易积滞,胃肠道来不及把食物残渣排出体外,腐败的浊气随火热上承,引起口臭。

口腔溃疡多因饮食不节导致胃火炽盛,火热循经上炎,灼伤口腔黏膜。

唇齿清胃丸针对的更多是实火引起的唇周问题,讲究中病即止,症状消失了就停服,切勿恋战,苦寒之药,久服伤脾胃,就是这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肿痛   牙龈   黄柏   津液   黄芩   方子   苦寒   唇齿   脾胃   黄连   中成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