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开国将帅:杀爱马,夺大炮,不藏战利品,李成芳演绎决死精神


作者 董保存

在第十四集团军军史馆,可以看到这支部队“以团结救亡为核心的铁心跟党、誓死抗敌、敢打必胜”的“决死精神”是怎样铸就的。铿锵有力的歌声在耳边响起:“快迈开脚步向前,向前。不怕那一切危险和艰难,把全部力量献给民族……”

1941 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日军对太岳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决死第一旅分散到各地,旅参谋长李成芳率三十一团在安泽县将军沟一带活动。老百姓都在饿肚子,部队更筹不到粮草,战斗力可想而知。

这时,日军又来寻找太岳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李成芳不得不决定杀马充饥。那天早上,饲养员牵来了李成芳的坐骑,他抱了抱马脖子,用手梳理梳理马的鬃毛。马通人性,眼里含满泪水,在李成芳的胸前蹭了蹭。

李成芳事后回忆说:“马儿似乎有预感,真的,它哭了。我也哭了。我轻轻拍了拍马的肩胛,赶紧走开了……部队吃了一顿马肉,饲养员老冯和我没有吃。”

就在这个时候,日军“扫荡”扑空后开始撤退。李成芳岂能放过战机,立即指挥第三十一团在安泽县将军沟布置伏击,一仗下来消灭日军 200 余人。不久,决死第一旅收复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机关所在地沁源城。

1942 年,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第三十六、三十七、六十九师团各一部 7000 余人,伪军 4000 余人,分数路对岳北区进行冬季大“扫荡”,企图占领并常驻沁源县城,建立“山岳剿共实验区”。

决死第一旅紧急行动起来,和当地群众一起实行“空室清野”。在日军进入沁源县境前,李成芳率三十八团在外线周旋,袭击日军据点和交通线。

扫荡过后,日军将大部兵力撤走,留下第六十九师团伊藤大队驻守沁源城关、中峪、阎寨、交口四个据点,并在安泽和绵上的据点分别留下了一部分兵力,建立了所谓的“山岳剿共实验区”。太岳区党委、八路军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决定,成立以中共沁源县委为核心的沁源对敌围困斗争指挥部,总指挥由决死第一旅三十八团团长蔡爱卿兼任,政治委员由中共沁源县委书记刘开基兼任,李成芳坐镇指挥(决死第一旅旅长李聚奎赴延安学习后,李成芳任代理旅长)。

前排左一为李成芳

围困斗争指挥部组织主力部队带领民兵在日军据点周围及公路两侧开展麻雀战、狙击战、地雷战和伏击战,日夜围困袭扰,使日军不得安宁。

民兵还把据点内的水井用粪便、土石填塞,迫使日军不得不在武装掩护下到据点外下河取水,游击小组趁机冷枪杀伤。同时,开展交通破击战,断沁源日军给养,迫使日军多次换防,收缩据点。沁源军民在日军交通线上遍布地(石)雷,大量消耗、疲惫日军,还组织群众,利用暗夜摸进日军据点,先后夺回粮食 7000 余担。围困战斗不断升级,一直持续到 1945年 4 月。在此期间,英勇的沁源军民共作战 2700 多次,歼日伪军 4000余人,创造了群众性长期围困战的范例,最终使日军建立“山岳剿共实验区”的计划彻底破产。

解放战争时期太岳军区部队把“决死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他们在上党战役、歼灭“天下第一旅”等作战中,战果辉煌,可圈可点。

1945 年 9 月,太岳军区主力部队合编成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陈赓任司令员,谢富治任政委。第四纵队下辖第十旅、第十一旅和第十三旅。后经中央军委批准,又将第八纵队合并到第四纵队,下辖部队番号不变,兵力大增。这支部队后被称作“陈谢兵团”。部队合编后,在刘邓指挥下进行了著名的上党战役。第十一旅旅长李成芳率部参战,斩获颇丰。

上党战役打得最激烈的时间是 10 月 2 日至 12 日,阎锡山的部队被我

军围困在长治城内。李成芳指挥十一旅在长治北关作战。由于靠前指挥,他被大雨淋得发起高烧。

10 月 4 日,冀南纵队司令员陈再道突然来到指挥部,告诉李成芳说:“敌人援军从太原、榆次向沁河以东的将军岭、桃川地区增援。邓(小平)政委亲自打来电话,命令留一个大队监视长治敌人,我们冀南纵队和你们旅立即赴老爷山打援。”

李成芳忍着剧烈的头痛,跳下床,立即命令部队撤出战斗,向老爷山疾进。

赶到老爷山陈赓的指挥所,李成芳浑身透湿,满脸是水,不知是汗还是雨。陈赓说:“你来得正好。敌人已开始逃跑,你们赶快抄近路向虒亭前进,到前边去堵截敌人,不许中途出击。只要你们能把敌人堵住,太行、太岳各参战部队就能全歼敌人。”

十一旅赶到虒亭时,第四纵队政委谢富治也赶到了,他对李成芳说的第一句话是:“你要是叫敌人跑了,撤你的职!”

李成芳是一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将领,不吭声也不着急,总是不慌不忙,冷静地判断情况。他对身边的参谋说:“你们听,他们的大炮还在响,说明了什么?”

“他们要逃跑的话,后卫就变成前锋了。”

“他们还在打炮,说明他们还没有跑。”

李成芳说:“对呀,这正是好机会!我们步兵打他的炮兵,通知部队,分头去捉大炮!”

三十一团一营按李成芳的命令,顺河沟跑步向阎锡山的炮兵阵地扑去,目标只有一个:一定要把大炮抓住!

一阵激战,一阵激战,仅三十一团就生俘阎军 1000 多人,缴获 200 多匹骡马、山炮 7 门半。

战斗结束后,陈赓打电话给李成芳:“刘邓首长指示,缴获的炮和牲口,你们要分一部分给冀南部队。”

这也是对一个指挥员的考验。陈赓打电话时也有些顾虑,这是要把李成芳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缴获调给别人。电话那头,李成芳回答说:

“知道了,我们随时等候他们来取。”

这让陈赓很是感动,他放下电话,对身边的参谋赞叹道:“本来还想对成芳解释一下,没等我说完,人家成芳二话没说。”


十一旅在上党参加激战时,毛泽东正在重庆和蒋介石进行谈判。后来毛泽东对上党战役的胜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 13 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就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就是说,把他们的 13 个师全部消灭。这样的仗,还要打下去。”

上党战役,十一旅还有一个收获,就是组成了它的“山炮大队”。在追击敌人的时候,李成芳对参谋长王砚泉说:“你留下来,把四门火炮整理一下,损坏的地方修理好,牲口鞍具都要配齐。等部队回来,我们就成立山炮大队。”

为成立山炮大队,李成芳下了一道特别命令:“在全旅挑选人员,挑选驮山炮的牲口,包括我骑的牲口也在挑选范围之内。哪一匹适合驮炮,就调哪一匹。”那段时间,弄得十一旅其他部队见了山炮大队的人就躲,怕大个子兵被挑走,好牲口被牵走。

事后,李成芳回忆说:“部队作战,吃够了没有火炮的苦头,特别是攻坚战斗,有多少优秀战士倒在了城墙下、碉堡边啊!我做梦都想成立一个山炮大队。”

十一旅的山炮大队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指挥部   长治   爱马   山炮   沁源   旅长   山岳   纵队   将帅   牲口   据点   战利品   大炮   日军   军区   大队   战役   部队   敌人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