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云田是云家祖田:一品儒将云从龙的家世

云从龙出将入相,回朝赴任时,卒于北京,1296年铁穆耳帝谕葬广州白云山。墓后山谷赐拨其所有,后人叫成“云家山”;墓前几十亩良田为祖坟祭田,后人叫“云家祖田”,又叫“云家田”。

今天的甘肃省陇西县的村名有些规律,有的以方位取之,如上坡、下坡,上大道、上河铺、渭阳等;有的以环境取之,如阴湾、阳湾、高塄等;最多的是以居姓祖地为名,如石家门,林家坪、雷家咀、神家川、董家川等。现有“云田”,为“云田镇政府”所在地,其意一直不明,它的周边地名是唐家寺、雷家咀、陈家山之类的,陇西有很多唐姓、雷姓、陈姓,但无云姓。陇西在唐李王朝江山易主之时,就有大批李氏族人举家逃难它乡的记载,云氏能辟免吗。陇西锡铭大胆的设想,这个云田就是一品儒将云从龙先租在“陇西的云家祖田”,俗称“云家田”,当时包括云下田、云上田。云下田即今陇西河浦、柴家门一带;云上田即今陇西北川,即今陇西云田一带。

石锡铭:一品儒将云从龙的家世

一品儒将云从龙的家世

石锡铭

云从龙(?~1296),字无心,号维山。巩昌府陇西(今甘肃陇西)县人,蒙古族。宋代景定辛酉(1261)举孝廉,壬戌(1262)登进士。先后4次在广东为官。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授宣武将军湖广邕州安抚使、怀远大将军、广东琼州安抚使,为处理海南黎族乱事,迁琼,定居文昌。至元十七年,授广东海北海南道宣慰使,至元二十三年授昭勇大将军海北广东道提刑按察使,至元二十八年授昭毅大将军福建闽海廉访使,至元二十九年授中奉大夫广东宣慰使,至元三十年授资善大夫湖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元贞元年(1295)授征南大将军。

先父云海 家世显赫

关于“出将入相”的云从龙,《元史》、《大明一统志》、《广东通志》、《正德琼台志》、《琼州府志》、《文昌县志》、《顺德县志》、《南海县志》、《崖州志》等十多种我国的历史典籍、地方志书中多有记载,这就足见云从龙在元代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崖州志》载,“云从龙,字无心,陇西人”。至于云从龙父亲云海的身世,资料不多,“仅记载来籍地为陕西省巩昌府陇西县”(伍尚光,《寻根问祖话“云族”》)。那么,云海的父亲是谁?远祖族籍又在哪里呢?。

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云海是蒙古族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儿子,主要原因是:

其一,据元史记载,拖雷是蒙古族成吉思汗第四子,曾驻守陕西,说明拖雷来陕西,不属于一般的迁居移动,而是征战的需要,以配合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的灭金伐宋、统治中国的战略。从“驻守”一词来解释分析,显然是军队驻防,守住关隘。

其二,据史料记载,拖雷有十一子,唯第五子佚名,为何名字密而不宣,这与皇兄害死皇弟拖雷有关。《蒙古秘史》记载了一桩谜案。1234年金灭亡,37岁的金哀宗自尽。就在蒙古汗国凯旋北归的路上,窝阔台突然患病,口不能言。病情发展得很快,随军的巫师用了所有的方法也不能阻止大汗走向死亡的步伐。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由于蒙古军队灭金时杀戳太过惨毒,触怒了金国土地上的鬼神,他们一定要报复,因此任何祭祀都没有作用,除非大汗自己死掉,或者堪与大汗地位相比拟的皇族死掉,才能平息他们的怒火。这时,拖雷站了出来,他认为自己正是有这个资格的人选:“父亲选择汗兄继承了汗位,承担了统率万国的至高任务,我辅佐汗兄,要把忘了的事情提醒你,睡着了唤醒你。如果失去汗兄,我能提醒谁唤醒谁?我愿意代死。何况在征战中杀人最多的正是我,造下无边罪孽的也是我,应该让我被带走。”

就这样,巫师立即端来一木碗,里面盛着据说是抹过窝阔台身体后又施了咒语的水。拖雷将这碗水饮下之后,窝阔台果然霍然而愈,而四十来岁的拖雷却死了。由于拖雷有这样代兄赴死的“义举”,整个蒙古帝国上下,都将他奉若神明。拖雷之死,就这么神秘离奇地记载进了《蒙古秘史》,成为元史中最大的一桩谜案。其三,从知道丈夫死讯的那一刻起,拖雷妃唆鲁合贴尼就敏锐地感觉到了事情另有隐情。将幼年的第五子改汉名云海密养或直接寄养汉人,以策安全是完全有可能的。

总之,目前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拖雷被皇兄毒死后,引起了拖雷妃的警惕,看到皇室争权夺位,兄弟相杀,为了把根留住,则将年幼的云海留居陇西,改读汉语,以至被汉化,才有云海、云从龙儒教成才,是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关。

云海到巩昌府陇西县的时间,有人在文章中写到:“该地是南下四川,东通河南的战略要地。当时金在陕西、河南还有重兵防守,由于双方都是兵强马壮,势均力敌,谁都难推进一步,战争呈胶着状态。蒙军与金兵交战二十几年(1211-1234年),从战略上判断,陇西县是拖雷军队的后方重地,是兵员补充,辎重供应,伤员疗养,随军家属留守,均集中在这里。由于两军相持几十年,便给家属久住于该地的机会,”

这与事实不符,大量的资料证明,拖雷死于1234年,而《陇西县志》、《资治通鉴》等历史典籍载,“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春,蒙古军抵巩昌城(今甘肃陇西县)下时,守将金镇远军节度使、巩昌便宜总师汪世显率众降附。”即当时是陇右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的陇西是和平取得的。如果云海真的是拖雷之五子,在陇西隐姓埋名,改读汉语是完全可能的,但他到陇西的时间不会早于1236年春的。他应该是出生后到的陇西。

功在南疆,政绩彪炳

陇西自古注重教育,人杰辈出,唐朝李玕状元是可考的甘肃的第一个状元,在遵儒重教的陇西,有云海、云从龙,武尚仁、武鏕,张敏行、张继等父子登科,前后辉映就很正常了。

很多资料都说,“云从龙,字无心,号维山。生于巩昌府陇西县(今甘肃陇西县)”。故他的出生地就是陇西,无需质疑。云从龙在宋景定辛酉举孝廉(1261年),景定壬戌年(1262年)中进士,登进士后,朝廷初授湖广邕州安抚使,但他以是独子,要待奉双亲为由,上疏陈情,得准归维山,修复旧居。这点说明,云家定居海南是云从龙“入琼抚黎”之后的事。

元代,把居住在当时中国境内的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包括原来蒙古各部的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西夏、回回、西域以及留居中国的一部分欧洲人;第三等是汉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原来金统治下的汉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和西南各民族。元朝政府的统治机构中,长官和掌权的官吏都是蒙古人或色目人,其次才是汉人,而南人在宋灭亡后的很长时间内,几乎很少人在中央做官。地方上的官吏也一般由蒙古人担任。因此,忽必烈在当上皇帝(1260年至1294年),继续执行成吉思汗联宋灭金的政策进而灭宋时,云从龙虽蒙人汉化,但必竟是皇族人。重用亲侄云从龙,让他才尽其用,也是理所当然。

云从龙在元朝1280年征召任职起,至1296年卒于京都止,居官时间不长,仅十七年,但政绩显著。最突出的有三件事:一是入琼抚黎。平服诸黎是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黎族简史》是这样记载的:“在元朝九十多年的统治期间,大规模的武装征黎行动不下十次,其中至元廿八年至三十一年(1291-1294年)的一次武装征黎,元军兵马深入黎洞,直至偏辟的五指山中心地区,归降的黎洞六百二十六处。

当时在安营驻地的石上,还有壁刻,在尖锋岭北面山口静卧着一方约二米高,四米长的平滑岩石上镌刻两直行六个大字:‘大元军马下营’,落款处刻有两行小字:甲午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十日立,十一日到黎山口”。史载,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公年1279),钦授云从龙宣命隆金牌虎符,宣武将军(正四品),湖广邕州安抚使,经双亲及好友一再劝言,云从龙终于赴任,他宽刑重典,仁慈为怀,除暴征,养老弱,设为序,举孝廉政绩卓著。同年再被钦授宣命金牌虎符,提升为怀远大将军(从三品)广东琼州安抚使,他实施绥靖政策有方,人民都心悦臣服。至元十七年,钦授宣命降金牌虎符,晋升昭勇大将军(正三品)广东海北海南道宣慰使,他在期间推行科举,定立条规,以礼议忠信教化庶民。二是平反冤狱。

至元十三年,云从龙钦授宣命带前降金牌虎符昭通大将军,广东道提刑按察使提点诸狱。他不避权势,为冤假错案平反,释放无辜,许多获得新生的人都削发为僧为他颂经祈福来报答他。雷(州)琼(州)的居民还在雷州万山第一峰建“景贤堂”,把他的画像贤德、政绩刻在碑上并安放于白莲社,作为纪念。至元二十八年,钦授他以宣命降金牌虎府、授昭毅大将军(正三品)福建闽海肃政廉访使等职,但为官廉洁,扬善除恶,很得民心。

至元二十年,钦授宣命带前金牌虎符昭毅大将军,授中奉大夫(从一品)广东道宣慰使等职,至元三十年钦授宣命降金牌虎符,授善大夫(正二品)湖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三是征服交趾。交趾即今之越南,与广西接壤,在国防上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地势险恶,易守难攻。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交趾发难,朝廷因为云从龙长期主政湖广,深得军民拥护等,诏其入朝,授予宣命降金牌虎符,授征南大将军,行使相职,他率兵南下镇压了交趾人民的反抗,交趾复归中原,这使元朝无南顾之忧。

铁穆耳当上皇帝,和云从龙是同辈人,云从龙又征服南疆归服中原有功,年纪老迈,在招回朝任职时,卒于京都,赠正一品,予以朝葬,也顺理成章。

文武双全 诗书人间

位于三亚市北郊约10公里处的荔枝沟落笔乡良坑村的“落笔洞”,又名仙笔洞,意为神仙居住的地方。洞景幽美别致,古称“落笔凌云”为清代崖州八景之一。进山观洞,沿途可浏览状如犬、马、猴、麋的天然石景,拾级而上,有路直通洞穴,洞宽10余米,深18米,高15米。洞顶有三根粗大的灰白色钟乳石垂直下悬,这就是被古人誉为“落笔凌空”胜景,洞右壁镌刻“落笔洞”三字,字大尺余,余字模糊难辨。

关于“落笔洞”的题刻者,历来众说纷纭,就连《崖州志》的记载,也是:“洞左刻‘落笔洞’三字,字大尺余,未知何人题。旁有‘维山’二字,余模糊莫辨。”直到一九八四年一月,三亚市开展文物普查期间,该市文物普查工作者黄怀兴等几位同志对“落笔洞”石刻进行细心拓片和考察:辨认出“落笔洞”三个大字右旁是“至元癸末”,左旁是“维山云从龙”。而据《崖州志》载,“云从龙,字无心,陇西人,至元年间来崖,为海南海北道宣慰使”。另据《正德琼台志》载,“云从龙号维山道人”。据此,拓片考察获得“落笔洞”三字系云从龙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癸末年(公年1283的)所题,距今已有七百多年,从而澄清了历史悬疑填补了崖州史籍中的一项空白。

其次尚有“大元军马下营”几个大字,参前面所述,有学者认为还是云从龙所题。根据是,这数年期间,云从龙的官职是广东宣抚使,这都是掌握一方军事和民政之官,权力很大,负责征黎与抚黎的职责,所以崖县到五指岑中心地区,都是云从龙经常走动的工作地区。三亚市落笔洞既是云从龙所题,联系起来,尖峰岭山口壁刻上的字,自然亦是云从龙的手笔无疑。

云从龙的诗文流传极少,现只有他在琼州为“落笔洞”题写洞名时的赋诗一首:

游大小洞天

地极南溟阔,洞天琳宇奇。

好山如绣画,野路自逶迤。

不风飞仙蜕,空留谪客诗。

清风驾归羽,乘此访安期。

这是出生于大西北黄土腹地,后来入朝为相,被史誉为“出战可为将,入朝可为相”的云从龙,这位元初期沟通中央同南疆的关键人物,来到祖国南疆海南岛落笔洞时的感叹。

御赐古墓 独步一时

位于沙河镇五仙桥云家山的云从龙墓,是广东地区唯一保存的元代皇帝御旨赐葬古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该墓初建于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最近一次重修于1984-1989年。

《广州市志》载:“元云从龙墓:墓园位于五仙桥白云山麓马岭。坐北向南,原墓园甚宽广,有墓道、石人、石马、荷池,现已不存。现墓园面积仅余3000平方米。园内有云从龙与夫人许氏合葬墓,为1985年重修的圈椅形墓,宽16.3米、深11米,当中嵌有康熙三十九年(1700)重修的墓碑。墓前有近年新建的凉亭。西南隅的碑亭建于民国初年,亭中的墙壁上嵌有族人修墓碑和历代广东省地方官府发布保护墓园布告碑共6方。”

墓道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坊,坊额正面文字为“元参知政事云公墓道 夏同龢题”,背面文字因年代久远,字迹不清。有墓陵和藏碑亭。墓园门前有石狮,牌坊上书“云公从龙墓园”。墓陵形状为传统山手环抱墓,墓碑上书“御葬湖广安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赠正一品维山云公同夫人徐氏墓 康熙二十九年立”。藏碑亭在墓园右方,为绿色琉璃瓦四角亭,占地面积15平方米。亭匾书:“云家山藏碑亭”,内有石碑4块,其中有民国3年(1914年)广东都督龙济光和广东省长陈炯明先后立的保护禁碑、民国8年立的云从龙墓志碑、1989年立的海外云氏后裔捐款重修墓园碑记。墓园左前方沙河镇人民政府立有一碑,上刻:“通告:根据上级指示,云从龙墓园应予保护,严禁破坏,违者必究。沙河镇人民政府,1989年元月”。2002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云从龙墓为文物保护单位。

书香门第 人才辈出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有重要贡献的朝代,版图超过汉唐两代,1240年已攻入波兰和匈牙利,前锋到达雅也纳,建立伊朗汗国,后来共同组织横垮欧亚的蒙古汗国。在忽必烈手上完成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疆域。

当然,元代的统治者是功不掩过的,其一,元廷内部,宗亲兄弟的互相残杀,皇位的争夺,也是家常便饭。忽必烈逝世后到顺帝上台的四十年间,便走马似的换了十个皇帝,为历代之最;其二,长期的残酷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难以形容;其三,蒙古贵族横征暴敛,无恶无作,人民不堪其苦。结果官迫民反,各地声势浩大的农民义军此起彼伏,到至正二十八年八月(1368年),明大军攻入京城,至此元亡。

在中国封建社会,每逢改朝换代,江山易主之时,旧朝廷的贵族和高官,总要遭杀身之祸。更何况是以暴著称的元朝。云从龙作为元朝的大将军,官至宰相,虽然去世,但其嫡次子云铉还是元朝钦州万安知军,钦、廉两州按察使(司法长官),在改朝换代时,其命运可想而知。据云氏族谱记载:元朝末年,云从龙有子四,因朝廷败北,分道逃亡,长兄云锭,奔往广东顺德八区罗亨村隐居,次子云铉,字紫金,携继曾祖母苏氏及祖婆雷氏,南渡避乱,在文昌宝芳圩定居,三弟云监,回陕(陇)西原藉。四弟云锴早弃世,墓碑上有记。如今海南以文昌为云姓主要聚居区。从元至今子孙繁衍20多代,遍布文昌22个乡镇125个村庄,也有的散居在琼山、琼海、临高等地,达四、五万人口。

据传,元亡之后,云氏祖上考虑子孙的生存,还谆谆告诫:“本族乃败朝贵族,为恐查究陷害,当以家读传家,保存书香门第”。当时子孙均循遵祖训,历时百余年,均未参加科举,直到明末,才书声忽起,文武科举,明清贡元(拨贡、副贡、恩贡、岁贡、优贡)多达40名,“五贡”齐全,为海南族群之冠。流落海外的云家族人更加重视后代教育,不少成为高居政界、企业界的要人,如泰国外交部长云茂保先生、外交部次长云茂傺先生、财政部长云逢松先生、曼谷市长云惟霖先生、工商部长云天雄先生等。

寻根问祖 云家有田

云海殁于陇西原籍还是海南,这里有正反两段资料,一是根据《云维山公传》记载:“云海及妻苟氏随子来琼,终世文晶,葬于文昌县紫贝岭。为云姓渡琼始祖。”二是根据台湾版《云氏宗族历代祖先事略简略》记载:“云海一世始祖在文昌县紫贝岭建有始祖纪念坟,号称为八角墓,全是石块建成,墓形如八卦形状。据传乃先祖之牙及衣冠葬在坟内”。

这里有三点值得思考。其一,《云氏宗族历代祖先事略简略》记载虽是传下来的回忆记录,但对族人来说,记录祖先的事略是件严肃的事,看来还是可靠的。其二,按常理来看,云从龙入琼不到17年,居官并逝与京,赐葬广州,只是“次子云铉,携继曾祖母苏氏及祖婆雷氏,南渡避乱,在文昌宝芳圩定居”,云海葬在琼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其三,已经有学者提出过疑问,“不知写《云维山公传》的人是一时的失误,或是有意制造假像就不得而知”。由此可见,云海在文昌紫贝岭上的是衣冠彖。云海随子来琼后又返回陇西,并殁于原籍,这符合叶落归根的汉学儒家思想。

至于云从龙,则是出将入相,回朝赴任时,卒于北京,1296年铁穆耳帝谕葬白云山。墓后山谷赐拨其所有,后人叫成“云家山”;墓前几十亩良田为祖坟祭田,后人叫“云家祖田”,又叫“云家田”。

今天的甘肃省陇西县的村名有些规律,有的以方位取之,如上坡、下坡,上大道、上河铺、渭阳;有的以环境取之,如阴湾、阳湾、高塄等;最多的是以居姓祖地为名,如石家门,林家坪、雷家咀、神家川、董家川等。现有“云田”,为“云田镇政府”所在地,其意一直不明,它的周边地名是唐家寺、雷家咀、陈家山之类的,陇西有很多唐姓、雷姓、陈姓,但无云姓。陇西在唐李王朝江山易主之时,就有大批李氏族人举家逃难它乡的记载,云氏能辟免吗。陇西锡铭大胆的设想,这个陇西云田就是一品儒将云从龙先租在“陇西之云家祖田”,俗称“云家田”。当时包括云下田、云上田。云下田即今陇西河浦、柴家门一带;云上田即陇西北川,今陇西云田一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陇西   云从龙   至元   湖广   陇西县   虎符   儒将   蒙古   墓园   元朝   家世   云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