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八世即位前后,拜占庭帝国的财政状况

文|辛德拉观世界

编辑|辛德拉观世界

领土的分裂和人口的缩减,使得米哈伊尔八世时期,拜占庭帝国在财政方面同样面临严峻的危机。

第四次十字军之前,拜占庭帝国一直是东地中海的商贸中心。据学者统计,拜占庭皇帝每年可从君士坦丁堡的商贸税收中获得的财富,换算后可达1.06金法郎。

但第四次十字军使拜占庭经济遭受灭顶之灾。维拉杜安在他的《第四次十字军及征服君士坦丁堡回忆录》中记载,每一名参与掠夺的十字军士兵都从洗劫中收获甚丰。每个十字军都私藏了不少赃物。

亲历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十字军将领——维拉杜安在其回忆录中记载,在分赃给威尼斯人5万马克后,十字军又将价值10万银马克的财富在十字军内部分赃,整个劫掠期间,十字至少掠夺了40万马克的银币,和10万匹马。

拜占庭金币海伦娜最初含金量为20.5克拉,但1204年之后,其含金量比约翰三世(1222-1254)时期下降到了18克拉,到1261年米哈伊尔八世收复君士坦丁堡时,伊进一步下降到了15克拉,完全失去了硬通货币的影响力,其“地中海美元”的地位。

此外,连接首都君士坦丁堡与各地的交通干线同样遭到破坏。拜占庭帝国原有的税收体系同样在1204年便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良好的税收财政体系是罗马—拜占庭行政体制的中心。

拜占庭帝国早期,强大的官僚体制下,政府设有负责管理皇家财产的皇产司,和负责资源开发、货币制造、以及税收的财税部,并分派多个不同的部分征收不同类别的税款:“监察官”负责向元老院征税;

库里亚阶层负责向工商业者征税;行省当局负责地方税;海关方面则实行包税制,将税收任务交给包税人完成。复杂完备的税收体系,保证了拜占庭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充裕。

1204年拜占庭帝国遭受十字军的打击后,由于缺乏强大的中央和完备的官僚体系,拜占庭的财政税收体系陷入了混乱,出现了中央和地方财政职权范围不明确、小农税收被大地主侵吞等问题,导致拜占庭帝国的财政陷入混乱的危机。

拉丁帝国皇帝鲍德温二世在统治时期无力修缮被毁的首都,甚至不得不将许多房屋和公共建筑屋顶上的铅皮、木材变卖。

据希腊史学家斯卡特利欧(Scatariotes)记载,由于无法忍视君士坦丁堡愈发破败,流亡尼西亚的拜占庭帝国君主约翰三世,甚至向鲍德温二世汇款,以减轻后者出于财政困难而对君士坦丁堡的掠夺。所有这些使得君士坦丁堡变得满目疮痍。

因此,从尼西亚政府时期,拉斯卡里斯王朝的皇帝们便从农业、手工生产、贸易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以图恢复拜占庭的经济,而安纳托利亚地区便利的交通,与肥沃的耕地,为拉斯卡里斯皇室的改革提供了足够的资源。

而与拉斯卡里斯皇室的经济改革相比,米哈伊尔八世在促进拜占庭经济恢复的问题上没有取得太多成就。

米哈伊尔八世首先将精力放在公共建筑的修缮与重建上,投入了大笔资金对君士坦丁堡的广场、法院、剧院、养老院等进行维修,为了获得教会对其权力的承认与支持,米哈伊尔八世通过财政援助,对圣索菲亚大教堂进行修缮,并竭力填补教堂需要的圣器,不断向教会捐赠地产,力图使教会恢复到十字军之前的状况。

为了树立臣民对自己的崇拜,米哈伊尔八世重新修缮了布拉赫奈宫,并在圣天使教堂前,树立了一尊与自己同名的大天使的铜像,在铜像下面则是皇帝本人的铜像,借此时刻提醒其臣民“上帝选派米哈伊尔八世光复了君士坦丁堡并统治帝国。

其次,米哈伊尔八世还投入大笔资金,修复了马尔马拉海的旧港口,并加固了金角湾一侧的海堤和城墙,以防重蹈1204年十字军从这里攻陷君士坦丁堡的覆辙。米哈伊尔八世将大笔资金投入到拜占庭帝国海军的重建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1263年,以米哈伊尔八世的海军为主力的拜占庭—热那亚联合舰队,对威尼斯人占据的岛屿进行了大规模袭击,并对克里特岛进行突袭,响应那里爆发的反对威尼斯人的起义。

1273年,米哈伊尔八世又派遣73艘战船袭击支持伊庇鲁斯的十字军国家,并俘虏了伊庇鲁斯国王约翰,迫使其承认米哈伊尔八世的宗主权。最后,为了重建拜占庭的税收体系,米哈伊尔八世进行税收改革。

他派遣出身低微,家境贫寒的调查员,进行了大范围的财产普查,并推行税收体制改革以简化税收程序、设立财政部作为全国的税收中心,撤销了各行省机关征收赋税的权力,改由中央政府委派税务官和专门的税收机构负责收税。

米哈依尔八世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有很多学者认为这些措施的效果微乎其微,并未改变拜占庭帝国经济上的窘境,甚至发挥的更多是负面影响。因为他在经济改革收效甚微的情况下,选择加重赋税和大肆搜刮东部行省的资源,来缓解财政危机。

尤其是他为了拉拢其他国家的支持,大量出卖了拜占庭帝国在贸易和关税方面的权益,导致重获新生的拜占庭帝国失去了一项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米哈伊尔八世的这一做法源自11世纪,当时科穆宁王朝的阿莱克修斯一世为对抗南意大利罗伯特,于1082年颁布《金玺诏书》(TheGoldenBull),授予威尼斯人在拜占庭各港口经商贸易的免税特权,以获得威尼斯人的支持。

而米哈伊尔八世恰恰继承与发扬了阿莱克修斯的政策,他在1261年3月13日与热那亚人签订《南菲宏条约》,给予热那亚商人在拜占庭帝国的关税和商业税特权(实行2%的低税),并允许后者在拜占庭帝国各地建立商业特区和殖民地。

1275年,他又将彭卡亚地区的明矾矿承包给热那亚人商人,后者从中获取暴利。这使拜占庭帝国完全失去了其作为贸易中心的商业优势,以及不可估量的海关关税收入。

为了重建海军,米哈伊尔八世从拉丁后裔加斯莫里人、伯罗奔尼撒移民扎克尼人,和本地的自由农民普罗萨伦泰中雇佣了大量军人,除了从移民中雇佣军队外,米哈伊尔八世还大量雇佣库曼人、拉丁人,和来自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士兵。

这些雇佣兵的工资都很高,给拜占庭的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1263年,仅维持伯罗奔尼撒半岛治安,就需要6000骑兵、而1279年米哈伊尔八世征讨保加利亚的战争中,动员了上万士兵,虽然尚无资料表明当时的雇佣军价格是多少,但这样一支数量庞大的雇佣军,无疑快速消耗了尼西亚时期的经济改革成果。

米哈伊尔八世时期拜占庭帝国周边的国际环境

米哈伊尔八世之所以实行竭泽而渔式的经济搜刮政策,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在登上拜占庭帝国皇位后,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际环境。

1261年米哈伊尔八世收复君士坦丁堡后,在拜占庭帝国西部,野心勃勃的西西里王国快速崛起,并与被米哈伊尔八世赶出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皇帝——鲍德温二世联合,对君士坦丁堡虎视眈眈。在拜占庭帝国东部,米哈伊尔八世面临着突厥人、蒙古人入侵的威胁。

由于米哈伊尔八世并未把整个希腊的“核心部分”联合在一起。因此原拜占庭帝国境内涌现出了众多独立的小国,这些国家名义上向米哈伊尔八世臣服,但实际上各自为政,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与米哈伊尔八世倒戈相向。

拜占庭境内割据势力强大

1261年米哈伊尔八世收复君士坦丁堡后,很快废黜了拉斯卡里斯皇室最后一位小皇帝约翰四世,开辟了拜占庭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帕列奥列格王朝(1261——1453年)。虽然帕列奥列格王朝是拜占庭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但也是最为贫弱的王朝。

米哈伊尔八世在位时期,他真正能够直接控制的地区,只有君士坦丁堡周边,以及萨洛尼卡、莫里亚等地区。小亚北部的特拉比仲德和巴尔干西部的伊庇鲁斯,名义上臣服于中央,但实际上各自为政,与帕列奥列格政府分庭抗礼。

首先是特拉比仲德王国。特拉比仲德王国建立于1204年4月,其并非君士坦丁堡陷落的产物。

在第四次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前夕,拜占庭科穆宁家族的后裔——阿莱克修斯逃到黑海南岸的特拉比仲德,建立了特拉比仲德王国。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拜占庭   帝国   君士坦丁堡   里斯   伊尔   约翰   王朝   王国   税收   状况   财政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