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航海时代美英帝国集团最终成功统治全球海洋的深层根源

探索大航海时代美英帝国集团最终成功统治全球海洋的深层根源

  导致到葡萄牙帝国海洋扩张事业得以成功的根源也是导致到其在全球海洋霸权争夺战中最终落败的根源。本土地小人也少的葡萄牙帝国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撑其帝国体系与西班牙、荷兰、大英、法兰西这些后起帝国们进行长时间的全球制海权争夺。因为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而言,葡萄牙帝国这个系统平台实在太小、大单薄了。随着荷兰、大英与法兰西这些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生产力更先进、更具殖民商业扩张活力,而且社会人口也更多的帝国平台的出现,葡萄牙帝国的海洋霸主地位被取而代之就是无法挽回的结局。出于同样的原因,其后西班牙、荷兰两帝国的海洋霸权也相继让位于实力更强的大英与法兰西帝国。至于大英帝国之所以能够彻底战胜法兰西帝国,从此夺取了全球海洋霸主地位的原因,也同样是系统平台竞争的最终结果。

  毫无疑问,在十七、十八世纪时期,如果从帝国的综合实力方面来比较,英法两国的差距并不十分明显。但由于法国身处欧洲大陆,其国家安全形势要远比国土孤悬海外的岛国英国要复杂得多,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同样要多得多;因此法国命中注定就要建立一支相当强大的陆军力量来随时应对国家可能面临的来自欧洲大陆上的安全威胁。这是由帝国体系的“自适应调节机制”所决定的,因为欧洲大陆确实强国林立,法兰西帝国所面临来自陆上的安全威胁时刻存在,没有强大的陆军作战部队法国根本就无法指望能够在欧洲长久地生存得下来;而本土安全无法保障,那么其它的就一切免谈。如果仅仅是帝国的注意力、军事力量不得不分心、分散的原因,法国的海上力量也未必会比大英帝国差多少,因为法国的地理面积空间要比英国大、人口也要比同时期的英国要多;因此只要适当调节下军费开支的比例份额,法国在海军力量上未必会与大英帝国形成绝对的差距。



致命的原因在于法兰西帝国国家战略决策上的失误,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后的世界》一书中就认为法国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形成了过多介入欧洲事务的传统。那么这到底又意味着什么呢?!这就关系到帝国统治控制体系扩张成本代价的高低与及赢利能力的强弱问题。高凉陈君在《丛林迷途――关注帝国扩张的成本代价》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在近代、现代史中帝国们推进欧亚地区的陆上政治军事扩张事业的成本代价注定要远远高于从事海上(专指非洲、大洋洲、美洲这些地区)殖民事业扩张的成本代价。


根源何在?!皆因亚欧大陆诸民族国家的文明文化与社会政治的发展进化程度、先进程度均要远远高于非洲、美洲与及大洋洲诸地区的原始部落社会;因此要想成功地征服这些地区所要付出的政治军事成本代价可就要高昂得多。

  很不幸的是,地处西欧的法兰西帝国真的就选择了以欧洲大陆本土作为进行帝国扩张的核心方向。这个决策甚至一直坚持到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崛起,法国从此丧失掉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优势时为止。与此相反,大英帝国就要精明得多,大英帝国从一开始就明白从事海上扩张的极端重要性;原因无他,皆因非洲、美洲、大洋洲与及亚洲绝大多数地区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均要远远落后于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源地、社会经济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欧洲大陆。也就是说这些地区的民族国家抵抗外来入侵异族势力的能力水平极为低下,套用秦朝司马错的话来说不过是“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详见《战国策》、秦策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章),反过来说在这些地区推进帝国殖民统治扩张事业的成本代价相对于在欧洲大陆而言就要低得多,甚至可以说是一本万利、无本净利。


历史事实完全证明了大英帝国选择的正确性与远见卓识,我们只要看看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时期在欧洲大陆所发动的历次战争中付出了多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代价,到头来最终却得到了什么?!还不是“六出祁关无寸土”,同样一无所获?!不仅如此,法兰西帝国最终还是战败,拿破仑自己反被流放到大西洋遥远偏僻的圣赫勒拿岛上去了。与此相反,大英帝国一心一意专著于海外殖民与商业事业的开拓发展,只要欧洲大陆能够保持住均势平均就基本放手不管。因此无论是在非洲、美洲还是在大洋洲、亚洲均频频得手,而且帝国政治军事的扩张、殖民地体系的开拓控制的成本代价亦实在低得惊人(恐怕在整个十七、十八世纪大英帝国在所有海外战场所损失的作战人员都比不上拿破仑进军莫斯科那一次战争所损失的作战人员多),真可谓赚得盘满钵满。

  当法兰西帝国在英法七年战争中被打败,接着在拿破仑战争中又被决定性地打败,随后普鲁士(德意志)帝国崛起,法兰西帝国终于彻底地失去了在全球海洋上与大英帝国进行全面角逐的一切有利政治军事与经济条件基础。相反,大英帝国在这一段时间内则在全球范围内大肆进行殖民地体系的扩张开拓,并且大量向诸被征服的地区移民,从而将帝国的统治控制在文明文化与种族层面上永恒地“定格定局”下来。北美洲、大洋洲与及南非等地区从此均发展成为操英语世界的一部分,而且全球范围内含有盎格鲁―撒克逊人基因血统的人口数量也急剧增长起来。


一句话,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发展为地球上占优势的种族(数量上也许有差距,但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层面上绝对如此,这种优势甚至一直维持到今天、乃至可以预见的未来),英语文明文化发展为地球上最强势文明文化的基础,都是在这一时期所打下来的。这时的大英帝国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身处欧洲的帝国,而是已经逐渐演化为一个庞大的全球性海洋帝国集团,其历史影响力之深远恒久,在人类漫长文明史岁月中堪称空前。


后记,现代中国人必须明白研究帝国学的重要历史意义。

高凉陈君的核心研究方向就是从事大区域地理空间统治控制理论与及全球一体化理论的分析研究,本人绝大部分的研究也是基于这个思想理论平台而展开进行的。在人类历史与现实中,大帝国都是人类历史与现实政治的核心主导者。遗憾的是在中国,与帝国学有关的分析研究工作都是要受到批判与指责的,可是在美英集团中,他们所有的一流综合性大学都设有帝国学与人类历史社会学、地缘政治学这一类与“大区域地理空间统治控制理论”密切相关的课程。


事实上剑桥大学的历史学研究与及出版的帝国学著作就世界闻名,而韦恩、斯塔夫里阿诺斯们的全球历史学巨著(说白了这样的东西就是人类帝国学的综合性巨著),现代的中国人就更是望尘莫及,这些成就的获得与美英帝国集团的持续强大是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而在华夏文明史上,中国的帝国学研究也有着漫长的传统与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事实上中国能挤身人类历史学巨著的《史记》、《汉书》就与汉帝国的强大与帝国的“大区域地理空间统治控制”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想想看,汉帝国如果不能控制统治着辽阔广大的地理空间,中国的历史学家能找得到关于西域诸国、中南半岛、蒙古高原与及东北地区实实在在的历史学材料吗?因此帝国学繁荣与否就是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最好佐证与标志,坦率而言不是大国的根本就没有修史的资格,而帝国学的研究就更无从谈起。


研究历史学、帝国学对于大国、帝国而言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因为从事帝国学研究的人员一般也是一流的战略分析家。没有深厚的政治、经济、军事与地理战略分析领会能力,所写出来的历史作品就注定是干巴巴、味同嚼蜡般的没有任何吸引力的东西。想想下,如果翦伯赞没有深厚的地理、军事、经济领会能力能将《内蒙访古》写得如此意味深长与让人读之受益良多?!同样,如果刘向没有一流的经济、军事、地理战略领会能力,其也断然不可能将《战国策》写得如此引人入胜,影响深远。至于美国人所著的《第三帝国的兴衰》(威廉。夏伊勒),《大战略》(基辛格)与及历史学、帝国学的顶级巨著《全球通史》。我们就更能切身体会到美国帝国的战略学家与历史学家是何等的高超水准。与之相反,我们又有谁知道苏联、俄罗斯出了那一本具有深远全球影响力的历史学与帝国学巨著了?!这与苏联帝国的最终解体与俄罗斯今天的衰落难道没有必然的联系?!



同样,日本也是如此,高凉陈君至今还尚未读过任何一本是原创于日本的有全球影响力的历史学与帝国学研究名著。事实上苏联帝国的崩溃,日本军国主义帝国的没落与其历史学、帝国学研究的低水准从来就脱不了关系。大英帝国的首相威廉。皮特(1757年)从一开始就能清楚地明白对海外领地的绝对控制统治有多么的重要,而大英帝国的历史学家、帝国学家们对其帝国的海权战略的设计分析评论报告,即使是今天的人们读来都极具震撼力。如果不是由于英伦三岛固有的地理空间面积缺憾(仅仅只有24万平方公里,人口承载能力有限),大英帝国衰落的时间可能还要推迟不少。对比下同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体系的美国帝国就知道了,大英帝国这种拥有成熟健全统治控制体系的大帝国,他们是有着极强的“自适应进化能力”与生存活力的;因为即使是今天的英国,其全球影响力也是极为巨大的。与之相反,苏联帝国就死于错乱迷失的历史使命观与国家认同问题上。事实上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与海湾战争结束后的伊拉克那一个不比解体前的苏联帝国要困难得多。可当年的中国与当年的伊拉克为什么却没有解体,关键是这两国的精英集团最终都没有迷失自己的国家认同与历史使命观。清楚地明白、理解与知道自己为“何物”,“什么才是自己的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并懂得如何来调整修正(执政党)自身的历史定位。中国就是要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富国强兵奔小康;而当年的伊拉克则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打击分裂活动,并努力恢复国家整体上的可控统治秩序。


可是苏联帝国的主体与既得利益集团,俄罗斯人则完全迷失了自身的国家认同与历史使命观(注:国家的历史使命观说白了就是国家赖以存在的理由,其存在的历史价值意义是什么。对于中国人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我们每个中国人赖以“安身立命”之所。乱离人不如太平犬,国破则家亡、家破则人亡,今天的伊拉克就是最好的证明),自然就完全失去了自我重新进行历史定位的能力。套句俄罗斯人自己的话来说,苏联与俄罗斯成了西方各种各样理论的“试验场”。至于日本,其国家认同与历史使命观倒是超强,只可惜日本人的帝国战略观太过狂妄自大,远远高估了自身的实力,是《大国兴衰》中扩张过度而导致迅速败亡的典型案例。反观中国古代诸王朝帝国一般都能存活一百多年,甚至几百年。


至于美英海洋帝国集团更是绝对统治控制全球海洋长达二百年之久,而且还远远看不到其全面衰落的任何苗头呢。同样,美英海洋帝国集团在其漫长的帝国历史过程中从来就不存在过迷失错乱国家认同与历史使命观的问题。他们都是讲求务实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崇拜利润的重商主义民族。就拿美英帝国所经营维持的庞大海军舰队而言,由于美英帝国的殖民地与商业利益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保持一支庞大的海军力量对于其帝国体系的长期维持就是必然的选择;而且庞大的军费开支也可以从经营海外殖民地与所进行的商业活动赚取的巨额利润中得到补偿。根本就不会对母国造成任何的额外经济负担。仅仅壳牌、BP、埃克森-美孚、康非、德士古-谢夫隆等石油巨头每年就不知为母国赚回多少亿美元;而且美英帝国集团旗下的跨国公司更是多得无数!相反,苏联帝国根本上就不存在遍布全球的庞大殖民地与商业利益,而苏联出了名的“黑、大、笨、粗”产品更是缺乏从海外贸易中获取利润的能力。可是苏联帝国却还在拼命扩充其庞大的海军力量,这根本上就是在做“亏本生意”。如此漫无目的地进行“摊大饼式”的军备竞赛,苏联帝国绝有不玩完之理?! 如果说冷战时期的美英帝国集团都没有迷失其“国家认同与历史使命”,那么今天一家独大的美英海洋帝国就更不可能如同苏联帝国般发生致命性的自我崩溃解体。这也是高凉陈君极力主张中国必须实行区域陆权一体化战略的核心根源。


如果今天的中国也如同苏联帝国般与美英海洋帝国进行无谓的海权全球性争夺,中国日后也必定会被其活活拖死。因为今天的中国也一样缺乏从经营海洋中获取利润的持久能力,而且即使中国能,美英帝国集团也是会坚决地以武力来阻止中国这样干,以维持他们对全球海洋的垄断控制权,而我们中国的海军在未来100年内有可能强大得过美英帝国集团吗?!事实上美英帝国对中国在非洲与南美进行的石油开采活动已经越来越不安,来自其的干涉阻挠也必将越来越密集、越来越露骨。中国必须做好应对的思想准备。


这所有的一切,也是高凉陈君坚决主张中国必须要开展帝国学研究的深层根源,因为唯有以帝国学的观察视野与思考方式,我们才能想得更深与看得更远。也只有如此,中国在未来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才不会迷失了我们自身的国家认同与历史使命观,也才能更深刻地明白未来中国必须要永恒地主导控制中亚、蒙古、中南半岛与朝鲜半岛等周边地区的一体化事业对于华夏民族在全球化时代有何等深远的历史价值意义。事实上一体化后的地球人类社会到底讲英语还是讲汉语(或者是英语、汉语共用),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今天的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高凉陈君,实名陈天。广东省茂名高州人,1981年出生。帝国学分析家、作家,地区知名人士,白云山舍主人。一直致力于从事帝国学问题的分析研究。)


陈天(高凉陈君)


于广东高州


2005年10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帝国   大英帝国   法兰西   苏联   海洋   全球   欧洲   历史学   中国   根源   集团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