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访 - 人工智能这么火,该不该学这个专业?

#2023高考季#

人工智能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的下一个“巨型风口”,学术界、产业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对人工智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如今,随着OpenAI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的问世,人工智能又再一次掀起了一阵狂热之风,成为了当下的焦点。同时,人工智能在高考的专业选择方面,也成为了许多考生和家长追捧的“热门专业”。

在这样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未来会对社会上的职业需求带来哪些变化?考生又该如何报考选择相关的专业?巨浪教育特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一起来解答大家对于人工智能专业的一些困惑。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 陈志文

以下为经过编辑的采访实录

巨浪教育:今天请到的嘉宾是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老师,我们就高考之后的一些报考问题来请教一下陈老师。

有人说在未来人工智能的阶段,可能有很多的岗位和职业都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以ChatGPT代表的人工智能的技术会带来什么变化?我们在报考上应该注意什么?您对报考学生有哪些建议?

陈志文:ChatGPT本质是让重复性的脑力劳动失去了价值。很多人预测它会替代很多行业。坦率地讲,这些说法正确,但是这些说法也未必都正确。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人工智能替代的是重复性的脑力劳动,如果你的水平比它高,它能替代你吗?所以ChatGPT出来之后,有一个新生的行业就是调教ChatGPT的。我们在讨论ChatGPT时,说它是一个知识的重组,而不是生产新的知识。我也曾经问过一个专家,它有思想吗?毫无疑问它是没有思想的,也并不产生新的思想。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它对优秀的人来讲,总结归纳的能力很强,但是不产生新的知识。对普通人来讲,它可能就是有思想的,因为人工智能比他们的水平高,就意味着有思想。

巨浪教育:人工智能综合分析能力强。

陈志文:其实人工智能的综合分析能力并不是很强,只是比一般人要强。但是对于有水平的人来看,往往会发现它在胡说八道,人工智能只是逻辑体系比较完整。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很多分析是有道理的,但又不是绝对的。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在一个阶段替代部分工作或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效能,毫无疑问是可以的,但是说完全替代是不可能的。包括它写的程序,如果你是一个更优秀的人,在它的基础上是可以提高效率的,并不等于它可以完全替代你。同样的,它对一个教育问题的回答,在我看来比一般人的回答要好,但是反过来讲,每一条又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巨浪教育:您觉得人工智能或者ChatGPT对于哪些专业来说会有影响?

陈志文:人工智能的影响还是很广泛的,这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不同的想法、思想才是有价值的。所以ChatGPT最后会产生一个什么样后果?比较严重的就是数字鸿沟拉大,那么阶层分化就会更进一步拉大。因为当你会用ChatGPT的时候,效率更高。但是有的人不会用,就会依赖ChatGPT,反而越来越笨,那这件事就麻烦了。

巨浪教育:包括现在很多美国的大学也是在禁用ChatGPT的。

陈志文:有些学校已经不再禁用了。之所以大量的学校在禁用,是说不能用ChatGPT写作业、写论文,不是说在学习方面也禁用,这是两回事。也就是说你不能用它去作弊,不想思考就直接问ChatGPT,让它给你一个答案。

我认为ChatGPT恰恰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但我们不能把它当做作弊的工具。我认识的一些优秀的教授都在用ChatGPT,比如说有一个著名大学的教授就让ChatGPT变成了他的一个组员,参与他们的日常的组会、讨论。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实验,这位教授也在训练ChatGPT能不能给他当一个助教。所以很多大学禁止让ChatGPT去写论文,并不等于说在学习过程中也禁止用它,我觉得对一部分人还是有必要使用的。

回到刚才说的主题,人工智能会影响我们哪些专业?对于最优秀的孩子来讲无所谓,因为有没有ChatGPT都不影响,恰恰它的存在还是一个帮助。因为优秀的孩子学习迁移能力比较强,当下社会如果需要什么,他们可以迅速习得。这就是为什么清华北大为代表的超一流大学的学生,学什么专业不重要。

但是对于90%的一般人,就需要讲究专业了。因为我们一般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应该花4年的时间把一个专业学透学通,而不是盲目地搞所谓通识教育。

我们原来认为人工智能首先替代的是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但ChatGPT提醒我们,人工智能发展之快,远超我们想象,它首先会替代重复性的脑力劳动,我们一般人应该注重技能性更强的。大家回想一下什么是技能性更强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多,从大的类别上讲,有些东西人工智能替代不了,比如服务型的。打个比方,我是一个体能教练,能替代吗?以前我认为体力劳动会被替代,但现在我发现不是,这颠覆了我的认知。

人工智能时代,90%的孩子都要学透一个技能型专业!

巨浪教育:现在很多人说人工智能出来之后,大量的白领会被替代。

陈志文:也谈不上叫白领,我觉得如果他能被替代,这个白领也是混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更建议大家多学一点技能性的专业。ChatGPT在某种程度上,坦率地讲比很多老师是要优秀一些的,它的逻辑性很强,而我们大量的老师是没有逻辑的。当然涉及到教育是非常复杂的话题,短期内毫无疑问它是不可能替代老师的,即便它的知识再强。因为回想过去3年,让你再选是线上教育,还是线下教育?绝大部分人应该都不愿意选线上教育,这就涉及到比较复杂的问题了。

总结一句话就是,我认为优秀的孩子无所谓,选专业不受任何影响;剩下90%的孩子都属于相对普通的孩子,那我们就更强调专业性、技能性的。

巨浪教育:具体到高三学生要报考的一些专业,您有建议吗?哪些更偏向专业技能的?

陈志文:现在专业太多都是偏技能的,我们中国的本科专业分得非常细,动辄有一些学校都是超过100个专业的。我觉得技能性比较强的专业,大量的是理工科的,而不是人文社科的。无论人文还是社科,都是很容易被替代的,尤其是社科、应用型的这些专业。市场营销、公共管理等等这些就是很典型的社科类,它们都是很容易被替代的,更别提文秘了。我只能开出负面清单,没有办法说的太具体,因为这些实在太多了。

巨浪教育:比如物理、化学、化工这些。

陈志文:我非常支持学物理、数学这些,因为对于一个18岁的孩子,他还想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喜欢干什么,那我们不妨学基础学科,然后未来再做打算。因为大量的孩子和家长并没有打算让孩子本科毕业就工作,那就可以先学数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

再加这些专业转行是比较容易的,比如人工智能的基础就是数学,未来人工智能更多的是和某个行业结合,那你再去学这个行业的人工智能的研究生不是更有优势了。所以基础性的学科我是支持学的,技能性强的我也支持学。

不过基础性学科,一般的孩子我不建议学。比如说早期互联网的从业者都是学物理和数学的,不是学计算机、写代码的,因为这些孩子很优秀,学习的迁移能力很强。但是对我们普通孩子本身学习能力就有限,专业迁不过去。对于那些偏科的孩子,恰巧我支持他去学数学、物理这种基础性学科。

巨浪教育:数学、物理这些属于基础性学科,并不是专业性能很强的学科。

陈志文:对,但是也值得推荐的给那些全面优秀或者这方面有偏科的学生。大多数孩子就踏踏实实的学一门技能性强的学科。

巨浪教育:是不是职业教育里面都是技能性很强的,大学的专业都是比较偏通识教育的?

陈志文:我们2759所高校,我认为绝大部分不适合搞通识教育。通识是什么?通识是指先打个基础,本身培养的是你的学习能力的。因为我们现在学科也好,行业也罢,都变化太快了。通识的前提基础就是学习迁移能力要强,但我们大多数孩子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坚决明确地反对所有大学都去搞通识教育。同样的,如果你能上著名的大学,专业其实不重要,但是对非著名大学,我们就踏踏实实地选好专业。

这里的专业和学科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为什么高校经常讲学科专业?学科是从知识生产的角度讲的,专业是指面向社会需要的。法律、师范、临床医学都是典型的职业教育。

巨浪教育:直接对口于某一个职业的。

陈志文:对,面向社会某个行业需求的技能,都叫职业技能。

巨浪教育:还有一个专业设置的问题,之前也跟您聊到现在有498所学校设了人工智能专业,今年还新增了98个学校设了这个专业。但是好像这个专业里的老师也不是很了解人工智能,他们可能是从计算机专业转过来的。甚至有很多学生也不太了解这个专业,他们可能是报考了某个专业没有报上,然后调剂到这个新兴的学科里。在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吗?因为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人工智能是个非常新颖,又很有诱惑力的专业。

陈志文:我们每个考生要先把人工智能了解清楚了,它是这两年的高频词,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能力办人工智能这个专业。有一个专家认为在中国适合开人工智能专业的学校不超过100所,再往小了说,可能也就是几十所。

我想提醒学生和家长,更重要的还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学人工智能?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交叉学科,必然是既要学硬件的,也要学软件的。而且人工智能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算法,如果你的数学不强,就很难学下来,所以学生和家长需要谨慎考虑。

策划/王文韦

新媒体编辑/王奕菲、李紫荆

本文为巨浪教育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人工智能   专业   巨浪   基础性   专访   学科   技能   物理   能力   思想   优秀   数学   孩子   学校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