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万亩小麦颗粒归仓,江苏夏粮又见好“丰”景

三夏时节,麦田流“金”。沃野之上,农机驰骋,丰收喜报频传。

新江苏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据全省农情调度,截至6月13日,全省夏粮已基本收获结束,其中主要夏粮作物小麦收获3453万亩、进度为97%。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杜永林介绍,今年全省夏粮预计收获面积3710万亩、同比增3.9万亩,小麦产量结构呈现为穗数增、穗粒数增、千粒重略减,总体上为增产趋势。

夏粮生产是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第一场硬仗。从播种到收获,粒粒粮食离不开农民们的辛勤耕耘与有关部门和农技专家们的悉心护航。丰收将成定局之际,新江苏对话农技工作者和种粮大户,听他们讲述耕耘故事、解析高产密码。

优良种子做保证,年年增产“绘”丰景

“我主要种了扬麦33、扬麦23和宁麦13,比去年产量还略高一些,平均亩产至少800斤。”南京浦口兰花塘高标准农田片区种植户邵立昌把今年好收成的功劳归功于好种子。这些高抗小麦品种让他1500亩小麦未出现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杆矮穗大的扬麦33平均亩产达1000多斤。“浦口区农业农村局还给我们发放了生物农药教我们用,田里几乎没用化学农药,也没什么病虫害。”

“我家今年种了2500多亩小麦,其中扬麦25和扬麦23亩产至少500公斤,籽粒饱满、粒种高、色泽亮,品相非常好,全部被预定了。”南京高淳区东坝街道陈福明谷物种植家庭农场主陈福明满是欣喜。去年秋天,他在省农科院专家和高淳农业农村局农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先翻耕、再镟地的方式改良土地透气性,让土壤变得更肥沃。

高淳区农业农村局介绍,该区推广的扬麦25、扬麦23以及宁麦13等4.5万亩优质小麦已经全部收获,并实现单产、总产“两个双增”。根据成熟期测产数据,今年小麦亩穗数比去年明显增加、每穗粒数略增,千粒重持平,全区小麦预计平均亩产达700斤,比上年增产80斤。

“年年增产!今年平均亩产量最少1150斤,江麦186、瑞华麦549能达到1260斤、1200斤。”宿迁市宿豫区种粮大户陈允乐因为选对了良种,收获满满。宿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宿迁近年不断强化小麦优质新品推广,不断提高产品种种植比例。这茬小麦,宿迁全域以淮麦33、江麦186、瑞华麦549、徐麦35为主的高产优质半冬性品种种植为主。目前,全市462.6万亩小麦初步测产平均单产达450公斤/亩,同比增加8.1公斤。

杜永林介绍,全省去年秋播质量总体较好,小麦商品良种比例达92.3%,较去年提高2.4个百分点,达到了近8年最高,小麦机播面积占比高达89.3%,为10多年来最高。

科技田管到位,优质小麦满粮仓

为加强耕地保护,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江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挖掘耕地后备资源,努力让荒地变良田。今年夏天,南通市海门区海永镇种植大户赵一春就在1500亩荒地首次收获小麦。

“去年秋天,这片地上第一次播下小麦种子。几天前这片打出了300吨冬小麦。”赵一春看着收割机吞进沉甸甸的麦穗,吐出金灿灿的麦粒,十分欣慰。自承包这片地以来,赵一春生产生态一起抓,根据专家指导,通过秸秆还田改善土壤肥力,瞄准小麦亩产值超过1000斤的目标,针对围垦地特性定量施肥、补种补栽,进入返青期后,又根据每一块田的麦子长势灵活施肥、浇水,花费了不少力气,让江边荒地变沃土良田,“我相信,这地一定越种越肥!”

人勤地不懒,庄稼要靠管。徐州睢宁县凌城镇凌城社区的种植户陈宏尚凭借参加培训学来的科学田间管理让百亩麦田连年增产。“去年平均亩产1300多斤,今年至少1400多斤,我家麦子大部分已经卖给种子公司了,还有一些给其他农户了,他们想留作今年秋天种子用。”

陈宏尚(右一)在田里看麦子长势

2022年6月,专家组在陈宏尚家的麦田测出755.3公斤的产量,今年6月,专家组在这片田里测得亩产732.3公斤。每年亩产都超700公斤,令这位年过六旬的种粮“老把式”甚是欣慰。他说,种地一定要科学、用心,从播种、施肥到防控,都要听专家的话。“比如去年种麦时,以前一亩地可能用40多斤种子,今年专家说种徐麦185,一亩地30斤种子就够了,果真,麦穗长得很大,一个穗子上有40粒麦。”

针对这季小麦生产,睢宁农业农村局重点推广了小麦机械条(匀)播高产栽培技术、稻茬麦优化播种壮苗高产技术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事实证明,这些技术有利于增产。睢宁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睢宁县小麦“夏收”面积为111万亩,经过县产量监测,小麦穗数足穗型大,预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除了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省农业农村厅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指导、培训。比如,组织专家送技术到田头,利用“农技耘”APP在线答疑解惑,全方位、全天候开展夏粮生产技术指导服务。

多方协同发力,端稳饭碗底气足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从种到收,农业农村、气象、水利、交通等多个部门同心协力,多措并举联动,与广大农户一起端饭碗、扛责任,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强化政策支撑,省级财政提前下达中央和省级涉粮生产资金111亿元,支持各地抓好春耕备耕促进粮食生产。其中,专门下达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省级资金8000万元,并在关键时期实行监测信息一周双报、防控进度日报,将赤霉病防控高效药剂使用占比提高至80%以上,同比提高一倍,有力减少了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的发生。

麦熟一晌,贵在争抢。今年芒种前的降雨让麦收一度陷入雨中“抢”粮的紧张局面,江苏各地多举措应对雨情,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睢宁农业农村局通过微信、QQ群、睢宁农业发展公众号等“线上”方式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巷口宣传的“线下”方式,呼吁广大农民适时早收、突击抢收,做到成熟一片、收割一片。

在盐城市草堰镇成文村,粮食烘干基地昼夜不停运转,电力部门24小时保障日夜抢收。成文村党支部书记王亚君说,当地4处粮食烘干基地采取“三班倒”方式,抓紧对抢收的粮食进行烘干脱水:“今年我们小麦种植了6241亩,幸好有农业农村部门协调电力部门支持用电,预计一周内能全部完成抢收,实现夏粮丰收。”

泰州姜堰区顾高镇王野村,泰州消防还主动融入当地“抢收服务队”,把消防车开到田间地头,为晚间麦收提供照明支持,助力农民抢收夏粮。

宿迁农业农村局利用信息平台成立34个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队,在高速出口、国省干道设立19个农机作业服务站,发放跨区作业证3500多张,引入外地联合收割机2000余台。

“粮稳天下安”。夏粮丰收,经济就有托底。来之不易的丰收为全年粮食稳产提供了坚实基础,也见证了中国饭碗的韧性。“接下来,我们将加强优质高产多抗品种选育推广,加强高产技术集成示范应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高效农机配置,全方位夯实增产基础,努力提升产量、质量和效益。”杜永林表示,针对下一季粮食生产,农业农村部门将锚定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切实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管理部门沟通会商,一环紧扣一环,抓好防灾减灾和服务指导,为秋季农业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苑青青 张承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夏粮   江苏   睢宁   高淳   小麦   赤霉病   宿迁   亩产   农技   高产   颗粒   粮食   种子   去年   农村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