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与毛泽东太像,叶剑英看到照片吸了口冷气,李讷抱着他放声痛哭

1976年9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通报了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伟大领袖毛主席于深夜在京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毛主席对于国家的意义不言而喻,他改变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开辟了新的天地,他的去世,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考虑到毛主席在人民心中的热爱地位,中央经过讨论之后,决定为主席拍摄一部纪实影片,以示纪念。

这一任务,便落在了开国元帅叶剑英身上。

然而,在接到这个任务以后,叶剑英却突然眉头紧皱。

当时我国电影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拍摄电影本身没有太大的技术问题。

但这是毛主席的形象首次出现在电影当中,在此之前,国内没有任何人有过饰演毛主席的经验,如此紧要关头,究竟该从哪找到一位“特型演员”呢?

一、从文化科长到特型演员:职业跨迁

接到这个任务后,叶剑英召集了治丧小组进行讨论,最终做出决定,发动全国各地文化部门协助进行征集,寻找符合毛主席形象的特型演员。

全国九亿八千万人,如果要找一个长得像毛主席的人并不困难。但是,单单是长得像,还远远不够。

此次征集的最终目的,是要拍一部“国家级”电影,还是毛主席的第一部纪实电影,关系着毛主席的历史形象。

除了要在身高、体重、相貌方面做到严丝合缝,演员的个人素质也要尽可能的高,最好有文化工作经验以及表演上的“悟性”,这些条件,就足以筛去绝大多数报名者。

在之后的日子里,一批批通过海选演员名单被呈报上来,但却又陆续遭到批回。

眼看着电影工期已经在即,主演却仍未敲定,叶剑英心中颇为焦急。

叶剑英不知道的是,远在云南,此时有另一人与自己同样焦急,他就是时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胡可。

原来,在不久之前,胡可曾经前往云南昆明进行视察,恰巧碰到了一位相貌身材神似毛主席的工作人员,那就是昆明军区文化科长胡诗学。

单从外表上来看,胡诗学从眉宇到面容几乎相似,不单长相相似,两人的身高也格外接近,胡诗学1米8,只比毛泽东低了不到五公分。

更为难得的是,胡诗学时年39岁,虽然人过中年,但他仍保持精神抖擞,状态极佳。

从胡可见到胡诗学的第一眼就认定,毛主席必须由他来演。

然而,当他把自己的想法托人转告给胡诗学之后,对方却拒绝了邀请。

“全国寻找毛主席特型演员”的消息,胡诗学当然是听过的,但是,自己只是一个军区文员,从来没有过任何的演艺经验,他害怕自己演砸了,丢自己的人,丢毛主席的人。

为了能够劝说胡诗学参演,军区的领导几乎轮番为其做工作,但是无论如何劝说,他仍旧不肯接受。无奈之下,胡可只得亲自出马,在一天下班以后,胡可亲自前往胡诗学家中进行拜访。

此次见面,胡可向胡诗学强调了任务的重要性,要求他无论如何也要去北京试一试,“没有演技可以学,要是被刷下来了,我亲自把你送回来!”

胡可的一番话,最终打动了胡诗学,在这位副部长身上,胡诗学看到了极大的诚意,既然对方已经把话说到这一地步,那么自己也没有理由不接受了。

最终,胡诗学决定,去北京试一试。

在最后一批20个人选当中,胡诗学是最后报名的。

在北京剧院同志的帮助下,他上好了妆,并穿上了毛主席标志性的中山装,准备照相,递交中央复审。

等到胡诗学化完妆以后,现场所有工作人员都惊呆了,在此之前他们已经为上百人进行过化妆,但从未有人能够达到胡诗学这样神似的。不单单是相貌,就连气质也极其似。

很快,胡诗学的照片连同其他20位参选者一同递交到了叶剑英的办公室桌前,为了能够仔细筛选出最为贴切毛主席的演员。

叶剑英把所有照片摊放在桌子上,拿着放大镜挨张对比。

等他看到胡诗学的照片后,一向冷静的他也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主演找到了。”

随后,叶剑英又叫来同为治丧小组的其他几位成员,在看过胡诗学的照片后,几人纷纷点头同意。

就这样,历时数月的寻找,主演人选终于敲定。

二、演技太过逼真,李讷泣不成声

1980年,胡诗学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开始筹拍电影《西安事变》。

在这段日子里,他开始没日没夜的查资料学习,并且观看毛主席过去的影像模仿其动作。作为演艺圈的新人,胡诗学所要面临的压力是十分之大的,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

刚接触拍摄时,面对摄像机他总是紧张的说话结巴,这可把导演成荫气得不轻,对着胡诗学嚷道:“怎么这张脸偏偏就长在你脸上呢?”

看见导演生气,胡诗学的内心也颇为自责。

但他没有任何退却,一有机会便会缠着剧组的每一个人,询问演戏技巧,每天都要忙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长达一年的拍摄后,《西安事变》顺利放映,受到了全国上下一片好评。

特别是胡诗学所饰演的毛主席,更是受到了无数人的赞誉,他也由此一炮而红。

影片放出后,胡诗学收到了来自全国观众数百封信:大都是表示对自己的感谢,感谢自己“把毛主席演活了”。

除了观众的认可以外,对于胡诗学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毛主席家人的认可。

在胡诗学的众多影迷之中,还包括毛主席的亲生女儿李讷,看完这部电影后,李讷望着荧幕上的“父亲”,流下了眼泪。

在此之前,李讷从未想过有人能够把自己的父亲诠释的如此精准。

四下打听之后,她得知胡诗学在附近准备下一部戏《走出西柏坡》的拍摄,于是便在一个周末,特地赶到了拍摄基地专程看望胡诗学。

由于为了赶拍摄周期,剧组周末也是不休息的,继续正常拍摄。

当李讷走进剧场大院时,刚好看到了扮演“毛主席”造型的胡诗学。

看着他那认真忙碌的神情,李讷仿佛看见了自己父亲生前忙于政务的场景,不由得愣在了原地。

往事浮现在脑海之中,此时的李讷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居然一把抱住古月,失声痛哭……

此次见面后,胡诗学与李讷,坐下来聊了很久。

谈话的主体当然还是毛主席,回忆起父亲的点点滴滴,李讷如数家珍。

从内心里她支持胡诗学,希望他能够把这个角色演好。

那天傍晚双方谈了整整两个多小时,才挥手告别,临别之际,李讷朝着胡诗学深深的鞠了一躬。

这一鞠,既是感谢胡诗学工作的认真,也是表达对于自己父亲的思念。

由于第一部戏的精彩表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古月先后收到了十几部电影的邀约。

虽然古月扮演的角色只有一个,那就是毛主席,但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品当中所要展现的风采也不一样,这对古月的演技是一种不小的考验。

为了能够完美复原毛主席在各个时期的状态,古月不单单要翻阅大量的史料,更要从动作习惯上进行摸索。

在拍摄《四渡赤水》期间,为了还原红军长征过程当中毛主席的形象,古月在导演的要求下开始减肥。在这段时间里他几乎不怎么吃饭,靠喝浓茶来保持精神,一连坚持了一个月以后,他的体重一下子减了二十多斤。

在拍摄电影《父亲》过程中,为了体现毛主席父亲的伟岸,古月又按照导演要求开始增肥。他拿出自己几部戏的片酬买了各种肉类,连着吃了一个多月,吃到最后牙齿发痛,嘴里长泡。

为了不显得脸面部浮肿,古月居然让医生用钳子把自己的坏牙生生拔了下来,其拼命程度可见一斑。由于名字不太押韵,为了方便好念,胡诗学把自己的“胡”字给拆开,起了一个艺名:“古月”。

从那以后,他便开始以这个名字面向观众。

虽然古月的戏份戏路很窄,只有毛主席一个角色,但是作为全国唯一的毛主席特型演员,他档期还是排得很满,有时甚至几个月见不到一眼妻子。

但妻子桂萍对于丈夫的事业一直十分支持,她曾经对胡诗学说过:“你能够入选是党和国家对你的信任当演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的回报党,回报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古月的妻子桂萍也是一位特型演员,组织上为了照顾古月一家人能够相聚,在古月调任八一电影制片厂以后,桂萍也被调入该厂工作。

由于桂萍长相端庄大气,后来她被导演相中,成为了宋庆龄的特型演员,夫妻两口,出了两个“正国级”。

三、最大梦想:拍一百部毛主席影视作品

从业数十年,古月始终坚持不接广告代言等,在他眼里,这是对伟人的不尊重。

曾经有记者询问过古月,如何看待自己的演艺之路?要是毛主席的戏全部演完该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古月的语气满是谦虚,“能够有机会作为毛主席的特型演员,这是党交给我的重任,对于我个人而言,也是一份难得的荣幸,要说感想倒也谈不上,愿望倒是有一个,那就是我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拍摄一百部关于毛主席的作品!”

从作为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开始,古月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多年来,他俨然已经成为了最为了解毛主席的人。

但越是了解毛主席,古月就越是意识到这份工作的不易。

毛主席的“跨界”实在是太广了,从军事家再到政治家,从政治家再到文学家,即便是翻遍整个中国历史,也很难找到第二个如此“全才”般的人物。

一百部作品看似多,但真的与毛主席的人生相比,依旧是远远不够的。

“毛主席可以出多少部电影?五十部不少,一百部也不多,甚至要写多少就能写多少,如果要我演这个角色,那我此生都不会闲着。”

然而,令人感到颇为遗憾的是,古月这个愿望最终还是没能实现。

2005年6月26日,古月来到广西桂林,受邀参加电影庆典,在活动现场,古月戴上装扮,模仿主席的样子和观众们进行了互动,引发热烈掌声。

7月2日,古月和家人朋友们来到佛山旅行赴宴,餐后,古月去蒸了桑拿。

可是,当他进入桑拿房仅仅20分钟后,便顿觉呼吸不畅,胸口憋得难以呼吸,虽然送医及时,但最终,古月还是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广东病逝,享年68岁。

直到此时,他已经经历了长达28年的演艺生涯,在各类影视作品当中扮演毛主席多达87次。

当得知这个消息,全国数百万观众,无不为之悲伤,在古月的遗体追悼会上,有数百位观众赶到了广州市殡仪馆,为其献上了长达6米挽联:

“跟共产党行,来也崇高去也崇高;学毛泽东生,生也光荣,死也光荣。”

虽然古月没有完成演100次主席的愿望,但是,在人们的心中,他仍旧是一位优秀的演员,他已经用自己的生命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资料:

1、演员古月在广东三水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享年68岁.新浪网

2、天生“领袖相”银幕放光芒――记扮演毛泽东主席的特型演员们.北方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西安事变   照片   享年   军区   冷气   北京   演技   相貌   观众   导演   演员   角色   父亲   形象   全国   电影   叶剑英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