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林彪照片被挂进军事博物馆,林晓霖坦言:我卸下了身上的包袱


麻烦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点一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谢谢!

2007年,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为纪念建军八十周年而举办的专题展览活动中,一个花甲之年的老妇面对镜头潸然泪下,她在媒体的采访中多次提到:“三十多年的包袱,今天终于卸下了......

说话的这位女性就是林彪的长女林晓霖。

原来,这次展览中,多年未曾登上官方展览位的林彪照片,也被陈列出来。而且赫然放在十大元帅板块,排版顺序也按照授衔时的顺序,位列第三位。

不为人知的长女

说到林彪的孩子,知名度比较高的是他与第三任妻子叶群生的林立衡和林立果这对姐弟。

而他的长女林晓霖却鲜为人知,她是林彪和第二任妻子张梅的女儿。

张梅

林彪与张梅是自由恋爱在一起的,彼时的林彪已经是参与并指挥过平型关大捷的抗战名将。他对在部队里做护理工作的张梅一见倾心,张梅温柔漂亮,有一个外号叫陕北一枝花,可见其气质有多么的出众。

两人发展迅速,很快便结为夫妻,同时也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但是由于张梅当时年龄也比较小,再加上条件比较艰苦,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就夭折了

1938年2月,林彪奉命率领115师师部和343旅到吕梁地区开辟根据地,却不想因为一次乌龙而受了重伤。

3月2日,林彪骑着缴获来的东洋马,穿着日本的军大衣出去遛马,刚来到吕梁抗日根据地的边缘。

由于当时雾比较大,视野不好,当时的驻军哨兵只能看见远处浓浓的雾气里面有一个日本军官在驰骋,一枪过后,子弹从林彪的身体里面穿出,伤到了肺部和脊椎骨

由于国内战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党中央决定让林彪先去苏联治伤。此时张梅正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由于担心林彪的伤势,便想着陪她一起前往苏联。

没想到当她挺着大肚子赶到兰州的时候,却得知来接林彪的苏联飞机早已启程。接二连三的折腾让她的身体出现了早产迹象,她只得先在兰州生产之后再去苏联汇合。

但是这个孩子也因为早产在出生仅仅六十多天就夭折了,接连失去了两个孩子,张梅忍住内心的悲痛,继续只身前往苏联寻找伤重的丈夫。

夫妻缘尽

抱着痊愈这一美好希望来到苏联的林彪,很快便迎来了另一个打击。由于苏联医务人员的误诊,林彪的伤势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落下了怕风,怕水,怕光,一紧张就出汗的毛病。

久病不愈的林彪性格逐渐暴躁,因为要养伤加上他不喜欢和苏联人交流,所以在苏联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屋里学习看书。

俗话说否极泰来,不久之后,林彪终于迎来了他来到苏联之后的第一件喜事。张梅为他生下一个女儿,连续夭折两个孩子的林彪对这个女儿视若明珠,倍加宠爱。

久旱逢甘霖,他期待着日子和身上的伤可以迎来转机,便为女儿取名为林晓霖。

但是女儿的到来并没有让这对夫妻的心越贴越近,反而迎来了婚姻的危机。

当时的欧洲国家盛行舞会,苏联的高官也经常举办舞会,并且会邀请林彪夫妇参见,但是林彪本就性格内向加上有伤,不愿意出门社交,但是妻子张梅却是一个“社交达人”,她性格活泼,善于交际,非常乐于出席各种场合。

两人性格的差异导致经常因为这些琐事而争吵不休,久而久之,感情就出现了裂痕。

1941年底,林彪接到了回国的命令,但是他心里早就做好了要离婚的打算,所以并没有带张梅和女儿回国。

而性格倔强的张梅眼看林彪没有带她们母女一起回去的打算,一气之下也决定留在苏联继续学医,就这样,他们的夫妻缘分走到了尽头。

常胜将军

说起林彪的夫妻缘分,其实张梅也不是他的第一任妻子。

林彪的第一任妻子是父母安排的娃娃亲,汪家的汪静宜。对于这段安排,林彪心里十分不满,彼时的他已经是武昌地区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有着先进的革命思想,对于这种封建安排他嗤之以鼻。

但是他拒绝婚事之后,父母十分的伤心,父亲甚至一度气的晕厥,在众多的压力之下,他只得与汪静宜成婚。

但婚后的他没有放弃革命,很快就在父母不注意的情况下留下诀别信从家里“逃”了出来。信中提及了他的革命抱负,并且写明了自己随时会为革命献身,希望父母能原谅自己的不孝,二小姐可以另觅良缘。

离家后的林彪经过不断的努力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校转入中国共产党,从而正式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和革命历程。

1926年10月,林彪从黄埔军校毕业,由广州北上到武汉,参加了北伐战争。在第二年的8月参加了南昌起义。

1928年,林彪参加了湘南起义,在此期间,林彪仅率一个连的兵力大败敌军一个团,并收复了耒阳县城,也因此他开始在革命军队中崭露头角。

同年4月,林彪转移至井冈山,并接任了红四军28团团长一职,林彪从此正式走进了红军的领导层。之后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林彪率领的部队都英勇作战,大挫敌人的锐气。

1930年,林彪给毛主席手书了一封“新年贺信”,表达了对于革命的悲观情绪,毛主席经过了慎重的思考,回复了7000多字的长信,用以安抚林彪和其他革命将士,这便是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封信很快就给足了大家信心。

同年,林彪升任了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在之后的两年里,林彪多次指挥并担任了战役的主攻任务。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全面抗战打响,林彪率领部队在平型关歼灭日寇1000多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点燃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平型关大捷。

抗战结束之后,中国进入了长达三年的解放战争。林彪在国共内战期间贡献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他不仅指挥辽沈战役全面解放了东北全境。

1949年,渡江战役打响,林彪指挥百万大军趁机南下,仅仅用半年的时间就相继解放了广西,广州和海南岛。从东北地区打到东南沿海,一举解放了我国的半壁江山。

由此可以看出,林彪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虽然他曾有过革命的悲观情绪,但是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父女之情

1955年,林彪被授予元帅军衔,并且在元帅榜排名第三。

但是这位人人提起来都交口称赞的林帅家里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1954年,林彪让高岗把长女林晓霖从苏联接回国内,父女俩终于团聚了,但是由于林晓霖从小就在苏联长大,她对汉语一窍不通,只会讲俄语,两人的正常交流都成了问题。

这是林彪的第三任妻子叶群欣然提出:“不然就让我为你们父女翻译吧。”

可是叶群十分的狭隘,她在其中做翻译的时候故意的把意思翻译错误,当林晓霖用俄语说出我很想念爸爸的时候,她翻译给林彪的却是她骂你是个混蛋。

林彪心里当然不信,质疑的问道:“霖霖是不是不高兴啊?”可是到了叶群的嘴里便成了:“你真是个没有教养的人。”第一次见面,林晓霖就哭着跑了出去。

林晓霖在后来的回忆中说道:“我和父亲生活只有短短的时日,因为后妈叶群的存在,我就像是一个丑小鸭,一直被排挤在外。”

林晓霖刚到北京的时候,叶群就嘱咐家里的人多带她出门,林彪那时候很是想念女儿,但是每每回家,女儿都不在家,叶群却说她在家里一会都呆不住,天天跑出去疯玩。

从小就独自生活在国外,父亲独自回国没有多久母亲也改嫁回国,一直渴望亲情的林晓霖却在回国之后遭受到了叶群的排挤,导致她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爸爸好好相处。

在她的内心深处是那样的渴望亲情,所以即使与父亲相处不久,还是会在采访中感慨道:“这个世界上能给我亲情的就只有我的父亲,没有人给过我这种感情。”

1966年,林晓霖大学毕业之后,曾收到过父亲的一封来信,让她回北京去,但是上了飞机才被告知,在叶群的安排下,她已经被调往新疆工作,自此,她再也没有见过父亲直到1971年,她才得知父亲已经坠机身亡的消息。

父亲的事一直都是她的一块心病。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各大野战军的战史编撰完成,林晓霖注意到,只有四野的战史尚未开始,心中有些难过。1994年,林晓霖给时任中顾委主任的陈云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可以考虑一下四野战斗历史的一些编写工作。

收到信之后陈云十分重视,1994年2月中央军委批准第四野战军战史编撰的意见下发后,相关的工作立即展开。在编撰的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都感觉有些为难,但陈云一句话为这项工作定了基调:“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就好。”

与此同时,1996年,平津战役纪念馆也在天津破土动工,并于1997年7月23日正式开馆。

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得以公开出版。

2007年,林彪的照片被挂在了北京军事博物馆,林晓霖激动的在采访中数次落泪,她说:“身为林彪的女儿,我深感欣慰,身上的包袱背了30年,真的不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平型关   黄埔军校   吕梁   俄语   苏联   野战军   战史   长女   坦言   包袱   战役   博物馆   性格   妻子   身上   父亲   女儿   夫妻   孩子   照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