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悠悠之口的周厉王,结局甚是凄惨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即堵住人们的嘴巴,不让说话,比堵住洪水更厉害;水蓄多了,一旦决口,使更多人受伤害,不让人们说话,和堵住洪水的道理是一样的。

周厉王继位后,贪财好利,宠信馋臣,残暴无德,骄奢放纵,致使百姓苦不堪言,怨声四起。召公劝谏,周厉王不但不听,反而任命专人监听言论,有反对者,立斩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因言论被杀,百姓敢怒不敢言,甚至严重到路上相见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不敢开口讲话,唯恐一句话不当而招致杀身之祸。

面对如此严苛政策,百姓不敢言,连各地诸侯也不再朝拜周天子。如此过了三年,各诸侯国忍无可忍,最终联合发动叛乱,一举攻破都城,周厉王仓惶出逃至彘地。太子静躲藏在召公家中,人们闻之,将召公家包围,要求交出太子静,召公无奈,为保全太子,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太子被杀,太子静才得以幸免于难。而周厉王逃至彘地后,也是屈辱的活着,最终死于彘地而未能返回都城。

此次诸侯叛乱,完全是为了推翻周厉王的残暴统治,而不是推翻周王朝的统治,周厉王逃跑后,因厉王太子静“已死”,就由召公和周公一起执政,号曰“共和”,直到太子静长大后,被召公、周公推举立为周宣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治水应该疏通河道,使水流畅通无阻;领导全国人民,就应该放开他们的言论,让人们畅所欲言。

当然,在历史上,限制人们言论的事情时有发生,不过大都是发生战乱等特殊时期,为了防止敌人蛊惑人心,煽动不知情的民众发动叛乱,当政者不得不采取的临时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都城   甚于防川   公家   叛乱   残暴   诸侯   凄惨   洪水   太子   悠悠   结局   言论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