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预言,中国若迁都到这三座城,则有望称霸亚洲,是哪三座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12年,清政府退出历史舞台,这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封建社会被推翻,预示着崭新的社会即将到来。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有一个人的名字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坚持革命,把“德”“赛”两位先生带进中国,让国人推翻腐朽的清政府王朝,走进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在首都的选择上,孙中山预言,若迁都到这三座城,则有望称霸亚洲,是哪三座?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伊犁

说到选定都城,大家肯定都往繁华的大城市上面靠,但是孙中山先生在选定都城的时候曾说:

“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

从这句话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孙中山先生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眼光不仅仅是局限在本国国土的幅员上,他的眼光和格局已经放在了亚洲的层面。

如果放眼整个亚洲来说,伊犁确实是中心位置。

虽然说,大家对于新疆那边的刻板印象还是荒凉、贫瘠,但是新疆盆地确实是我国的一大宝藏,而伊犁更是塞外绿洲,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所以说,孙中山先生的眼光还是十分超前的。

二、西安

大家都知道,最终孙中山先生将首都定在了南京。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除了南京之外,孙中山先生还考虑过西安,那么这个选择是为什么呢?

现在我们提到西安,可能第一个印象是多朝首都,虽然这也是一种文化输出,但是也反映出大家对于西安的认识还是比较浅显的。

西安自古以来都是西北方的重要城市之一,其所在的位置是整个西北方的枢纽,并且相较于其他西北城市,水源相对充沛。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早在汉朝就已经是一个重要城市。

许多人可能觉得,一个朝代如果要选址定都的话,大概率是不会考虑西安这个城市的。

因为一方面西安毕竟是西北方城市,我们国家的发展一直都主要在中原地区;

另一方面,西安虽然是西北方的枢纽,但是离我国的其他地方还是距离太远。

那为何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也考虑过西安这座城市呢?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以外,西北方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如果定都西安的话,就能更团结他们。

再加上当时的交通也比较发达了,行军都有汽车和火车,所以西安也是可以考虑的对象。

而且当时的国内形势也不是很稳定,随时都是要打仗的,如果在西安定都的话,要出兵也比较方便。

但是最后西安只是成了一个备选,也是有其原因的。

最大的原因就是生存条件堪忧。

西安处于西北处,大家都知道,西北地区缺水,虽然西安紧挨黄河,但是生存条件还是不佳。

且不说那些出生江浙的官员将领能不能适应西北干燥的天气,就是北伐军的广东人也完全适应不了西安那边干燥、尘土飞扬的天气。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西北地区人口稀疏。

一个国家想要壮大,肯定是要不断发展的,而军队的发展也是要不断吸纳新人。

如果定都在西安的话,当地人口稀少,如果都从其他地区招兵的话,就相当于这些士兵都要背井离乡,时间长了大家肯定都不干了。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文化原因。

西北方之前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天下,文化和中原传统的儒家思想有很大的出入。

西北地区民风彪悍,说的大多也都是方言,如果把西安作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话,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所以,即使西安有很多的优势,但是最终综合考虑之下,还是放弃了这个选择。

三、武昌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孙中山先生对于定都的想法还是有很多考量的,在这其中武昌也是重点考虑对象之一。

当时党内的许多元老都选择在南京定都,但是孙中山先生却更偏爱于武昌,其实从现在看来,定都武昌也并非是无稽之谈。

在1902年的时候,武昌已经算是中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了,辛亥革命的起源也是来自于武昌的起义,孙中山先生对于武昌这座城市是有自己的偏爱的。

那么撇开个人的喜好不谈,武昌作为当时定都的选择,有没有其他客观的依据呢?

首先,武昌处于交通枢纽位置,自古以来,武昌水路有“九省通衢”之称,而到了近代发展的时候,更是铁道遍布,交通发达。

有了这样便利的交通,对于行兵布阵来说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当时无论是向南走还是向北走,武昌都是一个便捷的中转站。

在历史上,也有许多朝代对于武昌都有偏爱。

孙权所建立的东吴定都南京,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孙权本意是定都在武昌的,最终是在多方利益的纠葛之下,才放弃武昌回到南京。

但是即使最后迁都南京,孙权对于武昌也是十分看重的,在工事落后的情况下,还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造了黄鹤楼。

虽然现在黄鹤楼是一座观赏性的楼,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黄鹤楼是作为一个军事防御建筑存在的,由此就可以看出孙权对于武昌的看重。

除了孙权对于武昌十分看重之外,武昌还是我国抗金名将岳飞所镇守的地区,当时岳飞就是在武昌镇守,现如今还能找寻到许多痕迹。

其次,武昌作为辛亥革命的发源地,当地群众的思想觉悟较高,对于革命的接受度、配合度也更高。

其实早在辛亥革命之前,武昌就是洋务运动实行的主要地点,清政府在武昌大兴学堂,培养出很大一批拥有先进思想的青年和有志之士。

我们都知道人才是很宝贵的,武昌拥有这么好的先决条件,为后续发展提供了许多储备性的人才,这个优势在当时那个年代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最后一个原因是孙中山先生站在全面的战略布局上来看的。

武昌不仅有四通八达的水路运送系统,还有较早的革命精神;

最重要的是,放眼国内,武昌属于中部地区较大的粮仓城市,经济发展也是数一数二,既有粮又有钱,毋庸置疑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既然武昌有这么多优点,那么最后孙中山先生为什么放弃以武昌作为都城的这个想法呢?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日本侵略者。

当时日本侵略者对于东三省的占领给当地民众带来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武昌处于中部地区,虽然水路发达,但是对于西北方和东北地区的管辖还是鞭长莫及。

除了当时的时局问题,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和南京比较起来,武昌没有南京那样背靠财团支持的条件。

虽然武昌的经济发展比较不错,但是离江浙地区距离较远,自然就会受到当时党内许多人的反对。

四、总结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对于朝代都城的选择也总是会结合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个朝代的都城,往往都是最开始发展的中心,这个选择会影响国家的发展。

在孙中山先生选择的这三座城当中,地理位置其实都是很大的考虑因素,交通是否发达,和其他城市的联络是否方便,这对于城市后续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伊犁、西安、武昌,这三座城市在当时都有它们的优势所在,它们有的是文化基础强,有的是利于民族团结,还有的拥有极厚的历史渊源。

但最终孙中山先生还是选择定都在南京。

我们国家历史上下五千年,经历的王朝数不胜数,这些王朝当中,有不少格外青睐南京这个城市。

那么南京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让这么多朝代都定都于此。

首先,我们来细数一下有哪些王朝定都南京。

最早的是东吴,在孙权称帝之后,东吴的军事力量转移到南京,之后的50余年里,南京一直作为东吴的都城。

随后将都城定在南京的政权是东晋,和东吴不同的是,东晋是在西晋灭亡后,剩下王公贵族南渡避难定都南京的。

当时的北方已经被胡人占领,余下的司马家的人只能南渡,以长江为防守,在南京定都,休养生息。

在东晋王朝存活103年之后,刘裕终结了东晋王朝,自立门户,创立了南朝宋这个朝代,首都仍然定在南京,最终这个短暂的王朝也只存活了59年。

当时的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继南朝宋这个朝代之后,又相继出现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四个朝代。

他们都是以南京为都,但是存国的时间都很短暂。

送走这些短暂的王朝之后,南京迎来了明朝。

洪武元年,朱元璋起义成功,在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黄袍加身,自此,大明王朝的历史缓缓拉开帷幕。

一个新的王朝建立,定都选址就成了最重要的大事。

最开始按照朱元璋的想法,是想把都城设立在他的老家凤阳,这其中多少有一些夹带私货,毕竟草根出生,自己飞黄腾达了,自然也想要光宗耀祖。

但是这个建议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因为凤阳作为都城根本是不合适的。

一是当时的凤阳经济落后,在朝廷内部不稳定、又有外族侵扰的情况下是不适合发展的;二是凤阳地势平坦,易攻难守,作为都城也不安全。

多种因素的加持下,明朝最终还是定都南京,并且持续53年。

这么多朝代都定都南京,可见南京一定是有其非常之处的。

首先,南京背靠浙江、安徽、江苏,这些都是南方经济大省,有了经济发展基础,王朝的发展也能够得到保证。

其次,南京的地势十分有优势,其位于长江的下游,当时形势多是南北割据,北方游牧民族实力强悍,常是棘手的问题。

而南京有长江为天堑,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时候,长江就成了天然保护伞,平时正常过江都很难,更别说军队过江攻打了。

另外除了长江天堑,南京地形被山环绕,如果敌方想要从陆路攻打也比较费劲。

不过彼时的中国处在风雨飘摇的时期,而且因为科技的进步,像是通讯、交通的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的解决,定都就不一定非要在中原地区。

而孙中山先生最终还是选择定都南京,这其中的渊源来自最早的北伐战争。

北伐军是孙中山先生的强力后盾,当时北伐军从广州出发,一路向北打,扳倒了清政府,推翻了封建社会。

可是那个时候的北方还是不太稳定,晋、奉和西北军都是很强的地方势力,所以定都北京还是不太现实。

失去了北京这个选择,孙中山先生便把目光放到了长江以南的城市。

在长江以南,自古以来多经商者,人力和财力都比较发达的城市几乎都在江浙一带。

而且江浙一带的财阀家族也大多有人在部队当中,江浙自然就成了军队的财力支柱,这样一来南京自然就成了最优的选择。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都对心中最合适的首都有了自己的选择,大家觉得哪个城市更适合做当时的都城,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辛亥革命   凤阳   西北地区   东吴   伊犁   都城   武昌   王朝   西北方   长江   亚洲   西安   南京   朝代   中国   原因   城市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