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保和张居正的故事,为什么最后那个结局?

明初朱元璋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宦官干预政事。但是实际上,早在洪武年间,就有宦官干政。

朱棣时期,由于朱棣靖难起兵的时候,宦官从中出力不少,于是朱棣对宦官的可信度更大。像我们熟悉的郑和下西洋,郑和就是个宦官。

应该说,刚开始的时候,宦官还是在可控的范围内,但是后来明朝有的君王懒政,权力放给宦官,这就不太好处理了。

明朝的宦官机构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十二监,四司,八局,形成了二十四衙门。朱棣时期开设东厂,明宪宗朱见深开设西厂,等到了明武宗,又设立了内行厂,这些错综复杂的结构,让宦官本身的权力争夺都很激烈。

今天写的冯保,是明史中后期的一个宦官,从他的权力的变更中,可以看出一个手握大权的宦官对于当时朝廷的影响。


关于冯保入宫之前的故事,很遗憾,我也不知道,所以通常应该描述下这个人物的前情概要就没法描写了。

《明史》记录这个人的时候,就是已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

司礼监秉笔太监这个职位,简单来说,就是明朝宦官的二号人物,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

朱棣开设内阁后,内阁成员作为皇帝的小秘书出现,他们手上掌握了“票拟”的权力。

票拟就是内阁大臣草拟的对各种奏折的处理意见,然后把这些处理意见和奏章一起给皇帝,让皇帝御批。

一般皇帝用红笔批示,所以又叫“批红”。

明宣宗朱瞻基开设内书堂,教宦官识字,这对宦官来说,打开了一片新天地。皇帝实在是看不完这些文件,于是皇帝又把自己批红的权力下放给了一个人,司礼监秉笔太监。

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上头,还有一个人,司礼监掌印太监,职责就是最后的审核盖章。

这就是明朝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互相制约的关键点作在,权力的互相制约。

说回冯保,冯保在嘉靖时期就当上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后来司礼监掌印太监空缺,按照正常来讲,就是冯保来当司礼监掌印太监。

但是,这时候大学士高拱站出来了,他有自己的想法。高拱推荐了陈洪,于是高拱和冯保之间就结下了梁子,冯保对高拱很有意见。

后来陈洪被罢,高拱一不做二不休,又破例推荐了孟冲。

这时候的冯保,心里对高拱是彻底不抱希望了。他知道,他和高拱不可能成为朋友了。

于是,冯保找到了张居正,而此时的张居正,对于高拱的专权也很不满。于是俩人一拍即合,这俩人悄悄结成了联盟,这俩人的联盟牢不可破,直到张居正去世。



对于这些大臣来说,宫里有人容易办事,皇帝身边的第一手消息的传递,就是这些宦官。当隆庆皇帝生病,冯保就悄悄地把消息给张居正,让张居正准备起草遗诏。这事被高拱看见了,训斥了张居正。

但是训斥归训斥,冯保和张居正还在密谋着。隆庆皇帝去世,冯保和阁臣同受顾命。《明史》史书上认为这是冯保假传遗诏,正常推测来看,一般来说,确实是不太可能让一个宦官和阁臣一起辅佐新皇。此时的冯保,大权在握了。

在冯保掌控了司礼监,又提督东厂后,权势更大,这时的高拱才意识到,自己这是小看冯保了,才让冯保有了这么大的权势。

后悔已经没用,看看高拱怎么挽回。



高拱联合了一些人弹劾冯保,并且准备在奏疏批下来后起草驱逐冯保,冯保把奏疏藏起来后,找张居正商量对策。

俩人计策商量出来了。高拱曾经在隆庆皇帝去世后,说了句:“十岁太子,何以治天下?”冯保把这话改动了,和后妃面前说:“高拱说太子是十岁孩子,怎么能做人主?”

这话被冯保这么一加工,味道就变了。

万历皇帝和后妃知道了这事,当然对高拱不满,除了害怕高拱大权在握,对年幼的皇帝下手,还有一个原因,对于权力的再分配,年幼的皇帝也渴望着权力。于是,他们对高拱下手了。

高拱退出了明朝权力的中心。

明史中后期的奇异案子不少,王大臣案就是其中一个。有一个叫王大臣的,假扮宦官混进宫里,后来被擒拿。王保就琢磨着让王大臣说,这事是高拱指使的,高拱指使他行刺万历皇帝。

第二天,锦衣卫都督朱希孝等人会审,王大臣说:“你们已经许我富贵,为什么还要拷问我?而且我去哪认识高阁老?”

审讯进行不下去,朝臣也力保高拱,于是高拱才逃过一劫。

这事后,朝臣对冯保的印象是更差了,但是也有人,希望通过冯保,让自己升官。

冯保这人,在张居正眼里,是可用之人。朝臣就算对冯保不满,但是他们也没有多少表达不满的机会,因为冯保和张居正的合作。

张居正上台,大权在握,成了明朝首辅。此时的万历皇帝年幼,张居正对万历皇帝是寄托了很多心血的,他希望万历皇帝以后是个明君。

而张居正的改革,因为冯保和他的关系不错,没有给张居正捣乱,反而比较配合张居正,而且有冯保制约着那些宦官,让张居正的改革,进行的比较顺利。

人志得意满,就容易得意忘形。

祸根就在悄悄中埋下,之于张居正如此,之于冯保也是如此。

在万历皇帝年幼的时候,张居正和冯保二人,都是让他敬畏的人。慈圣太后也对万历皇帝很严格,每当万历皇帝调皮的时候,慈圣太后也常常就会训斥万历皇帝,并且要把这事告诉张居正。

那时候的张居正,在万历皇帝眼里,就是个严父的角色。

而对于冯保,这个万历称为大伴的人,每当冯保来的时候,年幼的万历皇帝也会乖巧坐好。



其实无论是后宫的慈圣太后,还是张居正和冯保,都是聪明人。在这场角逐中,合作的,也是因为各取所需。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这是对明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一件事情。

万历皇帝对张居正和冯保的恨,也表现出来,张居正也想不到,他寄予厚望的君王,会在他死后如此对他。张居正被抄家,张家人饿死了十多人,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留下绝命书自杀。

冯保的一生,其实早在他联合张居正的时候,结局就悄然写好了,因为联合张居正而获得大权,也因为张居正的死亡,最后失势发配南京。

冯保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史料参考:《明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明朝   大权在握   朝臣   明史   宦官   年幼   万历   太监   皇帝   权力   结局   故事   冯保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