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七旬老太被判死刑,周总理替她求情,毛主席:必须枪毙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三大战役胜利之后,国民党反动派已是穷途末路,蒋介石仓惶逃窜到台湾,但在大陆,仍有不少反动派分子不知悔改,组织队伍对我军部队进行骚扰。

1950年4月,我军在四川绵竹县进行清剿活动时,抓到了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考虑到她的身份特殊,同年7月,当地政府把怎么处理这个老人的事上报中央。

周总理首先接到了报告,他认为不应该杀了她,想要求情留她一条命。

但毛主席在思考在之后,作出指示:“国家讲究赏罚分明,于抗日,她有功,但建国后她的过错是巨大的,给人民带来了痛苦。”

随后,毛主席下令执行枪决。

那么这个古稀老人是谁?她又做了什么让毛主席下令枪毙她呢?

抗日战争

1881年,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但她的父亲一直想要个儿子,便给女儿起了个偏男孩的名字洪文国。

在那个时代,女儿家只能在家里做做家务,洪文国也没有上学,基本不识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待到适婚的年龄,她被许配到一个姓赵的人家,妇随夫姓,于是洪文国就变成了赵洪文国。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她有个外号可以说是人尽皆知,那就是“双枪老太婆”。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大肆侵略我国东北等地,这时的东北民不聊生,在家乡安分守己的赵洪文国家很快也受到牵连,日本人抢走了她家的土地和丈夫,从此一家人过上了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这时的进步思想席卷祖国各地,身为学生的赵侗,也就是赵洪文国的儿子,他意识到中国人必须抗争才能赶走侵略者。

在东三省被沦陷的时候,赵侗再也不能忍受被日军欺压的气愤,他在学校里发表了激昂慷慨的演讲,唤起了同学们的爱国热血,他们一起组建了一支抗日义勇军,凭借着对家乡环境的熟悉,积极的同日军展开斗争。

赵洪文国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她也知道必须要使用武力才能捍卫自己的家乡,她十分同意儿子的想法,变卖了剩余的家产,全力支持儿子的抗日义勇军。

后来,由于抗日义勇军的人数和装备明显比日军要少,眼看要被日军镇压了,赵洪文国毅然决然弃耕从戎,加入了儿子的队伍中。

这时基本没有女性参加到抗日中,觉得抗日这种国家大事应该是男子的责任,但赵洪文国的加入改变了当地民众的看法。

同时赵洪文国还利用自己多年来积攒的人脉,挨家挨户劝说村民们加入抗日义勇军之中,并且还组织了多次会议,在会上不断重申只有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中国人才有好日子过。

于是在赵洪文国的鼓舞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抗日义勇军。

义勇军的实力瞬间壮大了不少,同时赵侗找到了抗日的最好办法就是打游击战,作战目标明确起来,他们专挑残兵和掉队的鬼子小队打,这给日伪军带来了很多困扰。

起初加入抗日义勇军的村民们大多是情报员的身份,或者传递物资等东西,但赵洪文国发现人数明显不够。

于是她开始让自己的儿子教自己怎么使用枪械,谁知道赵洪文国就像一个天才的神枪手,摸枪就会,很快就掌握了射击技巧,不仅如此,一般人都是一只手打的准,但换了一只手后甚至不会开枪,赵洪文国却是两只手都可以,并且基本都是百发百中。

赵侗十分赞叹自己母亲的天赋,夸她是天生的战士,便给赵洪文国配了两把手枪。

我们要知道的是,此时的赵洪文国已经年近花甲,但她不仅能上战场杀敌,还在摇摇欲坠的日占区开展国语教学,坚决抵制日本在东三省推行的“奴化教育”,这让不少少年儿童从小就热爱祖国,坚决不做亡国奴。

日军饱受义勇军的折磨,不堪重负下决定重兵去剿灭义勇军,但他们怎么也找不到义勇军的地址,一气之下只能烧了赵家村的房屋。

赵洪文国带着乡亲们开始藏在大山里,仍在英勇抗日,后来赵洪文国意识到再这么打下去人只会越来越少,总有一天会被装备精良的日军找到。

于是她不顾个人安危,只身一人前往大孤山购买印刷机,开始印刷抗日宣传品,并在夜里把这些抗日宣传标语散发在周围的乡镇里,告诉他们在暗处还有一批抗日的义勇军在顽强抗日,这极大鼓动了当地人民的抗日热情,也让日伪军政府十分生气。

他们贴出了悬赏赵洪文国和赵侗等人的悬赏令。在一个秋日里,日伪军集结了近万人,把义勇军锁定在了一处山头上,并从山脚地毯式搜索,虽然义勇军利用地形积极抵抗,但抵不过日伪军人数众多,最终赵洪文国等三百多名义勇军全部被抓捕入狱。

日军认为赵洪文国能抗争这么久吗,肯定有我军的支持,便威逼利诱赵洪文国想要套出情报,但赵洪文国面对严刑拷打丝毫没有屈服,坚贞不屈,一句情报都没有透露出去。

两个月后,日军觉得不可能从赵洪文国嘴里套出什么东西了,决定对她执行死刑。

在临刑前,铁血军的战士们身着便装,来到赵洪文国所在的监狱,大声喊道:“日本大使要来察看执行死刑的犯人。”

伪军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不该打开门,这时队伍中的一个大学生见计谋可能要被识破,便模仿日军军官语气说了日语,这下听不懂日语的伪军以为真的是日军大使,灰溜溜的打开了城门。

铁血军们一拥而上,喊道:“到地下去学日语吧!”

说罢便开枪打了伪军一个措手不及,铁血军顺利把赵洪文国救了出来,但赵洪文国并没有走,反而带着一群人前往旁边的监狱,在不费吹灰之力打败了伪军之后,把其中被关押的500多名中国人救了出来。

后来这些人十分感激赵洪文国,纷纷要求跟着赵洪文国抗日。

出狱后,赵洪文国找到了东北救国会,得到了一大批武器装备,把队伍壮大到一万多人,这下义勇军有了跟日本军队正面抗衡的能力,此时的赵洪文国开始佩戴两把手枪。

于是,东北有个“双枪老太婆”的名号逐渐被世人知道。

全面抗日时期,赵洪文国带领着义勇军组织成了华北国民抗日军,打响了华北民众的抗日第一枪,在后面的抗战中,她围歼日伪军,大破日军本部,攻破日军监狱,救出了很多共产党领导人和抗日分子,成了闻名全国的抗日英雄。

国内的各大报社纷纷刊登她的抗日功绩,被蒋介石知道后,对老太太十分敬佩,称她是“游击之母”、“巾帼英雄”,并号召全国人民向赵洪文国学习。

1939年,赵洪文国来到重庆做演讲,国民党的很多重要将领出席了这场演讲,冯玉祥赞叹说到:“句句英雄话,愧死男儿汉”,后来作为全国知名抗日英雄,蒋介石特别接见了她,还一起合了影。

当时的中共代表董必武也亲自接见了赵洪文国,并且还送了她蒋介石亲手书写的“游击队之母”。

可以说抗日战争时期的赵洪文国真可以成为民族英雄,没有一点污点,为我国的抗战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连《红岩》中的“双枪老太婆”就是以她为原型而写的,可见当时赵洪文国的影响力之大。

但这样一个令人敬佩的抗日女英雄,怎么会落得了被枪决的下场呢?

解放战争

这事要从她的儿子说起,当时打出名声的是赵洪文国,不是赵侗,但赵侗认为全是自己的功劳才让母亲这么出名,于是本来就年轻的他开始变的浮躁起来,动不动就打压部下,很多将士对他很不满。

之后,赵侗带着队伍来到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当时的总司令是聂帅。

但赵侗对聂帅的整编很不满意,他想自立门户,认为自己不是共产党,上级领导多次跟赵侗进行谈话,赵侗却没有回心转意,不仅如此还带着十几个人逃到了重庆,蒋介石一看有人送上门来,特别高兴,赶紧对赵侗母子一顿吹捧,还邀请赵侗跟他一起吃饭,讨论军事。

赵侗受到这般待遇,他那颗反共的心越来越膨胀了,最后他下定决心要帮蒋介石打共产党,蒋介石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他任命赵侗为国民抗日军总司令,还装备了美军的枪械,命令赵侗北上,前往晋察冀地区抗日。

但其实,蒋介石私下给赵侗的命令是到共产党的根据地搞破坏。

赵侗此时已经失去了理智,觉得自己已经无人可敌了,他来到石家庄附近时,碰到了一队八路军,赵侗没有丝毫考虑,不自量力的向八路军开火。

当时在军中的贺龙元帅看到向自己开火的是赵侗,命令部队迂回强击,很快赵侗的部队败下阵来,赵侗本人也被打死了。

蒋介石没想到自己派过去的赵侗如此不堪一击,十分生气,但狡黠的他利用八路军打死赵侗的事大作文章,激起了赵洪文国对我军的仇恨,趁机拉赵洪文国加入国民党反动派,并且把她派回华北,担任晋察冀剿共司令的职位。

后来,蒋介石在与我军的博弈中渐渐优势尽失,最后渡江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全国大部分地区,蒋介石被迫逃到台湾。

此时还在大陆的赵洪文国只能仓皇跑到四川,蒋介石并没有跟赵洪文国失去联系,他特意从台北飞到重庆,任命赵洪文国为“西南反共游击军第二路绥靖司令”一职。想让老太太继续为自己卖命。

此时心灰意冷的赵洪文国收到了蒋介石的任命,她认为自己并没有被抛弃,还被重用了,于是她开始组织起反共的军队,当时我军的第二野战军还派人去争取赵洪文国,希望她能够弃暗投明,毕竟自己荣誉不少,是开国的一大功臣。

但此时的赵洪文国已经被蒋介石骗的不知悔改,拒绝了我军的劝说。

后来贺龙元帅的部队进入四川,解放了大部分地区,赵洪文国逃到了绵竹县,想要策划谋反,这时,国民党第十六兵团起义,赵洪文国趁机带着部队起义,赵洪文国的儿子赵忠带领着部队扫平了周围的山头,在三河乡一带占山为王,企图建立“反共基地”。

赵洪文国发觉自己的队伍实力太弱,便利用自己的“威名”,拉拢人心和当地的土匪,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土匪军,攻占了几个小地方。

并且赵洪文国把眼光放在了当时驻扎在绵竹县的302师,想要策反302师叛变,最终她只策反了一个团长。

但一天夜里,这名团长带枪威胁师长张子完叛变,但张子完明知道跟着蒋介石只有死路一条,宁死不屈,最后带着警卫员逃跑了,随后团长和赵洪文国里应外合,枪杀了张子完的警卫员,张子完在枪林弹雨中回到了县城。

叛军在赵洪文国的指示下,把剩余不愿屈服的战士拉倒野外全部枪杀了。

赵洪文国的队伍逐渐壮大到两万多人,我军接到情报后,贺龙元帅派遣三个主力团前往剿匪,结果赵洪文国的土匪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毫无战斗能力可言,我军几乎只是放几枪,赵洪文国的队伍就作鸟兽散了。

我军乘胜追击,击毙了赵忠等一批人。最后赵洪文国跑到深山里,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很快乔装成农家妇女的赵洪文国就被抓进了监狱里。

恶人必死

赵洪文国被俘虏后,我军仍然没有放弃争取她的机会。

但此时的她却还在妄想着蒋介石能打回来,把她救出去,只能说太过于顽冥不化了。当地的百姓蜂拥进县城,要求把这个杀人魔头碎尸万段,但念在抗日有功,当地政府也不知道怎么处置赵洪文国,只能上报中央。

善良大度的周总理知道这一消息后,认为赵洪文国在抗日期间的卓越表现,建议饶她一命,但毛主席在考虑之后,给出指令:“赵洪文国本人必须枪决,但她的家属可以释放。”

并不是毛主席记恨赵洪文国,只是赵洪文国在解放战争时期,杀害了数不清的无辜群众和干部,不杀了她,就没有办法向那些受害者的家属们交代。赏罚分明,她固然有功,但这个下场是她自找的。

小结

《红岩》中只写了赵洪文国的英勇抗日事迹,后面改排的《双枪老太婆》也没有讲解放战争时期的事迹,令人惋惜,但也说明,一旦走错了路,不知悔改的话,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绵竹   解放战争   红岩   晋察冀   华北   伪军   义勇军   反动派   老太婆   我军   老太   日军   蒋介石   死刑   部队   队伍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