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风土人情小记

川渝之地,山水相连,人文相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本人入川渝不下十余次。绝大多为公差、率领体育队伍冬训等公干。或来去匆匆,或忙于指导训练。对川渝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人文特征无暇顾及。因留意不多,所以知之甚少。

最近,大学同学回家乡,参加初中毕业五十年同学聚会,本人应邀一同前往。先参观了张家界、凤凰古城,经重庆转车,抵达同学的家乡——位于成渝之间四川盆地中部的资阳市。同学难得回一次家乡,在资阳的半个月里,日程安排的满满当当。亲人朋友不时小聚,把酒言欢,此外还抽空参观了资阳附近的景点十余处。这次川渝之行可谓神仙之旅。

没有了职场上应接不暇、劳心劳力的工作压力,可以放飞心情,悠哉乐哉的饱览风光美景,顺便了解川渝地区人文特点,风土人情。

四川人豁达自信,这次很有感悟。同学朋友相聚,亲人小酌,不论官阶高低,身份不同,职业优劣,少有高低贵贱之分。摆起龙门阵来个个都不逊色,有的手舞足蹈,绘声绘色,有的高腔大嗓,举手投足间流淌着满满自信。毫无畏怯,自卑内敛的表现。与川人接触中,感觉他们始终洋溢着一种自信、向上的精神。作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三峡》中满怀激情地赞扬道:“从三峡出发的人,他们都有点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丽而惊人”

四川人小巧,早有领略,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本人在西北一运动队任教。冬季在重庆附近长江边一训练基地冬训。一日,与同事乘船赴城里办事,码头上有几十人等船靠岸,举目望去,约1.75米的同事竟鹤立鸡群。高出一众人半个头,从此,四川人个矮固化在本人意识里。这次入川,对川人个矮这个说法有了新的认识。在川小住时,亲朋聚会,相伴出游,所接触的人大多年逾六旬,这批人矮小者居多,男超1.7米女超1.6米算高个。交谈中他们自嘲:不长个是因为“焊死了”(本人当时听成“旱死了”,理解成仿佛庄稼糟遇旱灾没长起来)。然而细数他们的子女,无一不是男1.7米女1.6米以上。看来川人并非基因缺陷,生来就袖珍。 当代四川人,并非古蜀人的后代。而是来自四面八方。明末清初,四川战乱频仍,《四川通志》:“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据康熙年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人口不足十万。朝廷下令,从两广,两湖及黔、陕、甘等十余省大规模向四川移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由此可见,现今的四川人有很强的基因优势,不存在近亲繁殖基因缺陷。话说回来,为什么老一辈四川人个矮,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四川人“矮”的印象?我以为老一辈四川人受的苦难多营养不良,,像种庄稼一样受了旱灾,缺乏雨露滋润,故而长不起来。此外,四川人口众多,且勤劳勇敢,不甘寂寞。大量的四川人闯荡在外,把四川人的特点都展现在国人面前。实际上,国内也有许多地方人玲珑小巧,只是藏在深闺无人识而以。

作家贾平凹在《入川小记》中描述四川盆地的天气:“天没有朗晴,夕阳看不到,云也看不到,一尽儿蒙蒙的灰白。我觉得这天恰到好处,脉脉地如浸入美人的目光里,到处洋溢着情味”。本人也有同感。这里的天似阴非阴,似晴非晴,似湿还干。雨水虽多,但又有别于海南岛青岛等地潮湿难耐。清新的空气洁净无尘,深吸一口,仿佛能嗅出青草和花香。来到室外,微风佛在脸上,润润的,让人禁不住闭上眼睛,都说川渝女子皮肤润白,与这里的气候不无关系。让人称奇的是,川渝地区夜雨量占总降雨量的70%左右,被称作“巴山夜雨”。夜深人静时,淅淅沥沥的夜雨,随风潜入屋,仿佛催眠曲,伴随着川人安然入眠。

四川盆地

这里与陕甘诸省仅秦岭一山之隔,然而,气候却迥然不同,家乡西北地区黄土漫漫,沙尘肆虐。四月中旬,我和女儿赴西安旅游,一日晨起,只见天空昏暗。路人匆匆,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尘土味,让人呼吸不畅。想:一辈子生在西北,要比空气清新的南方多吃多少灰尘。据说陕甘宁的黄土是风刮过来的,一万年堆积一米。神奇的是,一道秦岭,就将漫漫黄土阻隔,难怪得天独厚的四川被人称作“天府之国”。

这次入川,旅游赏景,所到之处无不山青水秀树木葱茏。四川盆地中部,属于浅丘陵地貌,不时有小山包凸起。有人喜欢崇山峻岭,然而和高山相比,丘陵有它独特的魅力。清晨,驾车出行,远处的丘陵高低有致,起伏连绵,在飘渺的晨霭中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好一幅美妙的图案;有人喜欢一望无垠的平原。和平原相比,连绵起伏的丘陵颇有立体感,比平原耐看。现代庭院绿化,公园造景,设计美妙独特的皆地形起伏,错落有致,恐怕灵感也是来自于天然丘陵地形吧。

丘陵地貌

深入四川,才得知资阳等四川盆地中部是个“人杰地灵之地”古有孔子的老师苌弘,西汉文学家王褒、东汉经学家董钧、唐代诗人贾岛、南宋数学家秦九韶。今有革命家陈毅和曹荻秋,及著名作家周克芹、刘心武等名人志士。

陈毅故居

毗邻资阳的眉山市,是三苏(苏轼、苏洵和苏辙)的故乡。参观三苏祠,一入祠堂大门,一棵千年的黄葛树,两棵平行而立八百年的银杏树,还有古井,飨堂,仿佛让人穿越时空,回到了悠悠岁月的北宋时期,似乎看到了苏洵教诲苏轼、苏辙兄弟,孜孜不倦伏案苦读的场景。三苏祠原是苏洵父子一家的故居,也是苏洵苏轼出生的地方。在这里参观,能深深的感悟,三苏父子,文贤一家,道德文章,堪称楷模。苏氏一门一直传承着"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的家风。三苏父子在这里学成,四十八岁的苏洵携苏轼兄弟经阆中 过长安,抵京师。次年,苏轼兄弟双双登进士,苏洵所献《权书》等文章深得朝廷的赏识。欧阳修赞曰:"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唐宋八大家,苏氏父子占三席,古往今来,绝无仅有。

三苏祠


苏轼雕像

丘陵地貌,易于开发,许多人文景观都藏着丘陵深处。在资阳期间,眼睛闲不住,总想发现点可看的去处,有一日,漫步到附近的资阳博物馆,发现资阳所属的安岳县,是个石刻艺术之乡。据介绍,资阳安岳石刻艺术“上承敦煌,下启大足”。在安岳县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十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三十处。石刻造像达十万尊。完全可以和毗邻的大足石刻相媲美。由于宣传介绍不够,藏在丘陵深处人未识。安岳石刻范围广,比较分散,本人参观了有代表性的圆觉洞和千佛寨。与本人参观过的敦煌和麦积山石窟相比,安岳石刻开凿年代较晚,大多为唐宋时期开凿。手法细腻,雕工精湛。具有独特的艺术与美学成就,和有较高的艺术创作水平。延承了我国千年的石窟艺术脉络 ,开辟了石窟艺术的新天地。

安岳石刻圆觉洞

川菜美味,早有领略,这次亲朋相聚品尝了许多正宗的川菜,麻辣火锅,麻辣小龙虾,东坡肘子,羊肉汤等,不一而足。

资阳美味羊肉汤


麻辣火锅


东坡肘子

当同学家人介绍羊肉汤是资阳特产时,颇为吃惊。本人始终认为羊肉是西北地区和内蒙古的专利,不曾想四川怎会出了个特产羊肉汤?一日赴简阳,同学的家人安排吃羊肉汤。只见一大盆热气腾腾散发着浓香的羊肉汤上桌。奶白色浓郁的汤汁配上小葱香菜点缀,还未入口已垂涎欲滴,入口前根据各人的口味,配以各种蘸料,更突出了羊肉的美味。夹起一块羊肉,放进嘴里,松软的羊肉在嘴里散开。微咸的,而又带着丝丝甜味充斥着整个口腔。羊肉汤里还配有有嚼劲的羊杂,羊肉配羊杂两种美味融合,更调动了食者的食欲。特别要强调一下,这里的羊肉汤没有羊肉特有的膻。资阳地区羊肉汤以汤鲜肉嫩味美自成一派

俗话说:少不入川。本人多次入川,不至于依依不舍,乐不思归,但四川始终让人流连。魅力无穷的四川我一定会再来,再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安岳   秦岭   资阳   丘陵   石刻   盆地   地貌   风土人情   小记   羊肉   父子   同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