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告诉蒋经国为何不放张学良?张听后泪如雨下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正经的烧杯

编辑|正经的烧杯

«——【·前言·】——»

2001年张学良逝世,作为标准“富二代”先是归顺,后发动兵谏。被两代人囚禁54年,曾说我的人生只到36岁。他后悔了吗?

«——【·张学良的一生·】——»

他的一生中既有功绩也有过失,不同的政党、历史学者、文人等对他的评价也不尽相同,有褒有贬。

作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又称“少帅”。早年留学日本,在1920年晋升为陆军少将,1928年成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掌握了东北的军政大权。

同年发动了东北易帜,支持南京国民政府,1930年进入山海关,结束了蒋冯阎三家军阀内战。

他参与了直奉战争、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没有抵抗日本侵略,而是选择了撤退和改组部队。

1936年发动了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一致抗日。蒋介石以此为由将张学良囚禁。

«——【·张学良与蒋介石的纠葛·】——»

两人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他们曾经是合作伙伴,也曾经是对立敌人:

合作

两人的合作始于1928年,当时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结束了东北军阀的割据局面。蒋介石对张学良表示欢迎和赞赏,任命他为陆海军副总司令,并给予他青天白日勋章。

蒋介石与张学良的合作在1930年继续,当时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参加了中原大战,击败反蒋势力。被蒋介石任命他为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并给予他陆军一级上将军衔。传闻两人曾结为兄弟。

敌对

张学良在西安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并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合我党抗日。蒋介石对张学良表示愤怒和不解,认为他是受到我党的胁迫和欺骗。经过周总理等人的调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释放,但他并没有兑现与张学良的协议。

决裂

1937年,当时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全境,张学良失去了根据地和部队。蒋介石没有给予任何支持和安置,反而以西安事变为由,将他软禁在南京,并随后迁往台湾。

西安事变成了两人关系的转折。

西安事变

也叫“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爱国行动。它打破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局面,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结束了第一次国共内战,为全面抗战创造了条件。

西安事变基本停止了长达十年的内战,使国内和平初步实现,为全面抗战创造了条件。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改变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同意一致抗日,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抵抗外敌的信心和力量。

西安事变打破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局面,将中华民族同日本侵略者的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展示了我党的统一战线策略和调解能力,提高了我党在国内外的威望和影响力。

这场事变的经过大致如下:

诱因:蒋介石在1935年底恢复中苏邦交后,曾秘密派人与我党接触,表示愿意谈判。我党也派出代表与国民党方面会谈,并于1936年10月15日单方面发布停战令。 但蒋介石并没有真正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而是继续加紧对红军的围剿。

张学良和杨虎城对此感到不满,并开始与中共方面秘密联系,商议发动兵谏。

序幕:1936年11月16日,蒋介石抵达西安,准备亲自指挥第五次“围剿”红军,并设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他下榻在西安东郊的陕西省政府卫生院。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住在西安市内的山城堡和东郊的杨家村。他们分别调动了自己的部队,并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

兵谏: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下达了行动命令。他们的部队迅速占领了西安市内和东郊的要点,并包围了蒋介石所在的招待所。他们还派出特务组进入招待所,试图逮捕蒋介介石,只是打死了他身边的几个随从和警卫。

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得知蒋介石没有被捕后,立即派人与他进行谈判,并向他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停止“剿共”,二是联合中共抗日,三是释放所有被捕的爱国人士。蒋介石拒绝接受这些条件,并表示宁死不屈。同时,他也试图通过电台、电话和信件与外界取得联系,寻求救援。

营救:蒋介石被扣押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引起了轰动和震惊。国民政府方面立即采取了紧急措施,宣布实行戒严,并调集各路军队向西安进发,准备武力解救蒋介石。

他们也通过外交途径向各国求助,并向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立即释放蒋介石,并交出所有参与事变的人员。否则就要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罚。

会面:张学良和杨虎城意识到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便向我党求助,并请求他们派出代表来西安参与谈判。我党迅速做出反应,并派出周总理、博古、叶剑英等人前往西安。

周总理等人于12月16日抵达西安,并与张学良和杨虎城会见。他们表示支持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爱国行动,并劝说他们不要伤害蒋介石,而是要利用这个机会促成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

同时,他们也与蒋介石进行了多次接触,并向他说明了形势的严峻性和必须联合抗日的必要性。经过周总理等人的多方斡旋和劝说,蒋介石逐渐放弃了顽固态度,并同意与张学良和杨虎城会面。

12月21日晚上,在周总理等人的陪同下,蒋介石首次与张学良和杨虎城见面,并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判。

交伐:在西安事变期间,国民政府方面一直在加紧调集军队向西安进发,并于12月22日开始对西安市进行轰炸和封锁。他们也派出何应钦、顾祝同等人前往西安进行斡旋,并希望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解决事变。但由于双方立场相差甚远,谈判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何应钦等人到达西安后,张学良和杨虎城感到自己失去了主动权,并担心自己会被牺牲或背叛。因此,他们开始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并要求蒋介石签署一份书面协议,承认自己错误并保证实行联合抗日政策。否则就要将他处死或移交给我党处理。

这样一来,事态更加紧张化,并陷入僵局状态。

谈判:在事变陷入僵局的情况下,周总理等人发挥了重要的调解作用。他们一方面向蒋介石保证,只要他同意联合抗日,就不会有任何危险,并且会得到我党的支持和尊重。

另一方面,他们也向张学良和杨虎城说明,如果他们伤害了蒋介石,就会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并且会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

他们还指出,只有通过和平谈判,才能实现国共合作抗日的目标,并且保证他们的安全和利益。经过周总理等人的多次努力,双方逐渐缓和了紧张的气氛,并开始进行实质性的谈判。

和解:经过多轮谈判,双方最终达成了一项协议,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协定》。该协定于1936年12月25日签署,并于次日公布。

该协定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蒋介石承认自己在“剿共”问题上犯了错误,并表示愿意停止“剿共”、联合我党抗日;

二是张学良和杨虎城表示对蒋介石的错误表示理解,并表示愿意服从国民政府的统一指挥;

三是国民政府表示不追究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事变的责任,并保证他们的安全和地位;

四是双方表示要加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抵抗,并争取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团结。

这样一来,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蒋介石也得以安全离开西安。12月28日,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返回南京。在飞机上,他向张学良和杨虎城告别,并说:“你们是爱国者。”

«——【·被囚禁的原因·】——»

蒋介石囚禁张学良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报复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发生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发动了对蒋介石的“兵谏”,扣留了来陕督战的蒋介石,逼迫他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蒋介石的威信和权威,也打乱了他的军事计划,使他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批评。蒋介石虽然在事后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但是他心中对张学良和杨虎城充满了仇恨和怨恨,一直想要报复。

控制东北军

东北军是张学良继承父亲张作霖的军事集团,曾经是中国最强大的地方军阀之一,拥有数十万士兵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东北军在1928年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为蒋介石完成了全国统一的形式。

但是东北军并没有完全听从蒋介石的指挥,而是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抗日战争和内战中都有自己的主张和行动。蒋介石一直想要消灭或控制东北军,削弱其势力和影响,囚禁张学良就是一种手段,通过张学良就可以更好地掌握东北军的动向和意图。

防止放虎归山

这是蒋介石临终前告诉儿子蒋经国的原因。他认为张学良是一只老虎,如果放了他,就会回到东北,依靠父亲的基业东山再起,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安全。

他担心张学良会与日本勾结,或者与我党合作,或者重新建立自己的势力,都会对自己造成不利。所以他不愿意也不敢放了张学良,只能将他软禁一辈子。

宋美龄

宋美龄和张学良相识于1925年,当时张学良率领东北军进驻上海,宋美龄作为蒋介石的秘书前去迎接。两人一见倾心,曾经有过几次私下的约会,张学良更是对人说过“若不是已经有了妻子,我一定要猛追宋美龄!”。

而宋美龄也曾经说过:“是我对不起汉卿,如果不是我,他又怎么会落到如此下场。”后来,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但她和张学良之间的友谊并没有断绝,两人还经常通信,互相关心。

宋美龄对张学良的才华和气度十分敬佩,也对他的遭遇十分同情,甚至向张学良承诺过要保证他的安全和自由。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将一个人囚禁这么多年,这是一件很不人道和不公正的事情,它剥夺了一个人的自由和尊严。

«——【·被囚禁后的生活·】——»

在被囚禁期间,曾多次遭到刺杀和暗杀的威胁,据说是宋美龄和宋子文等人保护了他的性命。蒋介石临终前曾嘱咐蒋经国,要将张学良永远留在台湾。就这样,张学良被两代人囚禁54年!

其实张学良也曾有机会恢复自由,但因为蒋介石的阻挠而未能实现。他的原配妻子于凤至和红颜知己赵一荻(赵四小姐)都陪伴了他很长时间,直到去世。张学良在被囚禁期间,也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他研究过佛学、基督教、历史、哲学等领域,写过诗词、散文、回忆录等作品,还参与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

«——【·张学良后悔吗·】——»

他在被软禁期间,曾经奉蒋介石的命令,写过两次关于西安事变的回忆录:

第一次是在1956年11月,蒋介石通过刘乙光向张学良下达指示,要求他写一封长函,详述西安事变的经过。张学良接到指示后,百感交集,决心坦诚相告,于12月5日写成了一封长函,交给刘乙光送往台北。

这封长函主要回忆了他和李克农、周总理等人的联系,但声明发动事变并非我党指示,承认是因为自己之不学无术,鲁莽孟浪。这封长函只写到他本人发动事变为止,事变发生后的情况,并没有详细说明。

第二次是在1957年4月,蒋介石又要求张学良撰写范围更广的回忆录,题为《杂忆随感漫录》,回忆自己的父亲和自己。这份回忆录由张学良亲笔抄写后交给蒋介石,并由蒋经国修改定稿。

这两份回忆录都是在被软禁、受到压力、没有自由的情况下写成的,所以可能不够真实和客观。

总的来说张学良是一位有着复杂经历和矛盾性格的历史人物:

从军事角度看,张学良是一位勇敢而能干的将领,曾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反奉战争、镇压土匪等战役中表现出色,率领东北军取得多次胜利。他也是一位重视军事改革和教育的领导者,曾在东北建立讲武堂、陆军大学、东北大学等教育机构,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军政人才。

但他也有不抵抗九一八事变、轻信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等军事上的失误和争议,导致东北沦陷、国共合作破裂、自身被软禁等后果。

从政治角度看,张学良是一位具有爱国情怀和民主思想的政治人物,曾在东北易帜、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等事件中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诚和担当。他也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和魄力的政治人物,曾在东北推行改革开放、反对内战、促成国共合作等政策和主张。

但他也有不顾民意、滥用权力、干涉地方自治等政治上的缺点和弊端,导致东北人民不满、地方官员反抗、中央政府不信任等问题。

从文化角度看,张学良是一位博学多才而富于创新的文化人物,曾在东北创办报刊杂志、支持文化教育事业、推广普通话等文化活动。

他也是一位涉猎广泛而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曾与许多知名的文人学者交往交流,如鲁迅、茅盾、郭沫若等,并在美国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

但他也有个人作风不检点、吸毒、迷信等污点和争议,导致自己的形象受损、家庭不幸福、信仰不坚定等困扰。

张学良到底有没有真的后悔过,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西安事变   蒋介石   东北军   国共合作   爱国   我党   国民政府   泪如雨下   军阀   西安   东郊   南京   日本   内战   事变   临终   回忆录   蒋经国   张学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