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多尔衮都招降吴三桂,最后吴三桂为何投降清军?

吴三桂,辽东广宁人,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出身将门,吴三桂二十岁就考中武举,在与清廷作战中屡立战功,深得崇祯器重,被命任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后又加封为平西伯。可作为明朝廷最倚重的人,李自成攻破京师后,也招降于他,但吴三桂为何最终献关投降清廷?

形势所迫、一心为前程


明朝末年,朝廷党争不休,积重难返,局势动荡,摇摇欲坠。各地藩王与官僚贪婪成性,加上连年天灾致使百姓穷苦、朝廷亏空。各地百姓终是熬不住了,大批农民起义反抗。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二月率领起义军攻入山西,一路东进,直指京师。三月初六,崇祯皇帝传令吴三桂勤王,还封他为平西伯,希望他能尽快回京抵抗李自成的起义军。


可关外清廷依旧虎视眈眈,吴三桂是不能丢下百姓,自己带着军队回去救驾的,而且如果真的让宁远和山海关失守,难保多疑的崇祯日后不会算账。


另一方面,吴三桂的军队虽说是关宁铁骑,但也断饷许久,贸然让军队火急火燎赶路去打仗,不一定赢得了李自成的起义军。而且当时命令的勤王还有左良玉、唐通、黄得功和刘泽清等将领,京师也不一定被攻破。但事实上,只有唐通去了,还被太监出卖,不得已投降李自成,当然这是后话。

思虑过后,还是奔着王命不可违,吴三桂选择带着大军入关,但行路缓慢。


三月十六日,另一边的蓟辽总督王永吉率先到达山海关。十七日王永吉先率兵入卫,二十日抵达丰润时收到京师沦陷、崇祯自缢的消息。王永吉便立马带领军队退回山海关和十九日到达山海关的吴三桂一起,静观局势之变。


而李自成进京后,面对明朝残余势力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招降要么消灭。对于强大的宁远总兵吴三桂那肯定是选择招降,所以李自成开出了让吴三桂非常满意的招降条件。


而吴三桂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深知明朝无力回天,山海关又作为重要关卡,所以他必须作出选择。虽然清廷也有意招降,但是吴三桂毕竟是汉人,又长期对战后金,加上家人都在京城且李自成许他高官厚禄,所以吴三桂投降了,带领部队进京朝见李自成,唐通也接管了山海关的事务。

可就是在赴京路上,吴三桂听闻李自成对京城的“土豪”追赃助饷,而作为家底雄厚的吴家赫然在其中。而且父亲吴襄还因“追赃”受刑奄奄待毙,自己的家眷陈圆圆也被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霸占。


家产都被抄了,还谈什么高官厚禄?而且辱父,对于十七岁就英勇救父的大孝子吴三桂来说,这是极大的侮辱,更别说自己花千金买来的爱妾。吴三桂当下立断杀了个回马枪,返回山海关击败唐通,重新占领山海关。


李自成得知吴三桂造反的消息,亲率大军讨伐吴三桂。首先命令唐通带领2万人到一片石去切断吴三桂的退路,然后李自成和刘宗敏直接正面进军山海关,大军大概有十万左右。而吴三桂的军队有关宁铁骑四万,加上一些零零散散的人,大概有5、6万兵力。


而在此前,吴三桂显然也是想到自己兵力是不敌李自成的。所以吴三桂就写信给多尔衮,希望他能借兵助自己这个亡国孤臣灭流寇以示大义,并提出作战计划以及献财帛、裂地给清廷的报酬。


作战计划中,吴三桂的本意是清兵由中协和西协进兵,然后和他一起合围京城,剿灭李自成。这样的话,不仅将战争远离山海关,吴三桂不会再受到两面威胁,而且还能让他们互相厮杀,两厢俱伤。


多尔衮也不是傻子,自然看得出来吴三桂的意思,但是想要一统中原的满清,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入主中原,这个理由就是吴三桂兴明讨虏、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而且,多尔衮本身就打算避开山海关,计划在蓟州、密云攻入关内,再朝着山海关以西进军。所以他欣然接受了吴三桂的要求。


可是就在多尔衮率军准备行动的时候,李自成、刘宗敏已经率军攻向山海关,交战之后吴三桂战败被迫退入山海关,紧急通知多尔衮改变战线。


而多尔衮在收到消息后率领清军十四万人于四月二十一日夜抵达一片石并击溃唐通军队。二十二日停在离山海关仅二里的威远台观战。吴三桂此时已经被逼上绝路,不得已剃发称臣。最终在多尔衮和吴三桂合力之下,大顺军大败,退回京城。

大顺政权危——吴三桂的政治远见


随着李自成进京,建立了大顺政权,李自成本就是为农民起义,所以建立了政权后百姓也得到了一段时间的安生。可是随着时间过去,李自成“百万大军”的军饷就出现了问题。

李自成开始的管理制度就是每占领一个地方就对官僚地主追缴粮饷,以维持军队开支。现在起义完成了,也发布了“均田免赋”,那现在该拿什么发军饷呢?


所以李自成默许了军队和属下在京城烧伤抢掠的行为,起初是抢掠官僚地主,后逐渐失控将魔爪伸向贫民百姓。李自成的军队被利益薰化,逐渐涣散,实力逐渐衰弱,大顺政权逐渐失去民心。


李自成还全面打击官僚绅士阶级,对于前朝明官所用者很少,而是团结底层农民和下层知识分子,可这些人小农思想严重,没有什么大局观念,更别说什么政治战略。


吴三桂出身将门,受家族熏陶,能文能武,自然也有敏锐的政治眼光。虽然他有心归顺李自成,但是李自成的所作所为让他不禁怀疑大顺政权的长久性。

而且既然他有意招降自己,却任由属下侮辱自己的父亲、霸占自己的爱妾,显然他管不住下属,义军的纪律作风存在严重缺陷,如果他投李自成的话,恐怕前景堪忧。


反观关外虎视眈眈的清廷,不仅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后金政权,而且满清军事力量强大,八旗战斗力极强,纪律严明,多尔衮更是英明果敢、有勇有谋。


而且吴三桂也看得出来,满清正想趁明朝内乱之际进关捞好处,满清政权对上李自成政权,以自己与后金作战多年的经验来看,吴三桂明显感觉满清的胜算更大。


此外,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和洪承畴降清以后都得到了皇太极的重用,可以看得出清廷非常爱惜人才。皇太极也曾让祖大寿和洪承畴多次写信招降吴三桂,可他都拒绝了。


而现在见识过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后,加上他父亲被辱、爱妾被夺,他动摇了,所以他才会退回山海关,与多尔衮谈判。尽管最后他也没能控制住局势,被迫投降于清廷。

吴三桂与李自成利益冲突


李自成进京以后,用拷打官绅、杀戮降臣的实际行动表明他始终代表的是农民阶级,而不会管更不会保护地主官僚和士大夫的利益。


而吴三桂作为官僚富豪,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也是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如果吴三桂坚持投降于李自成,不要说高官厚禄,他的地位、家产等利益都不一定能得到保障。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建立始终会威胁到吴三桂的利益,是和他对立的政权。


而且就算李自成答应投降,他的属下应该也不干。按照李自成政权的行事作风,谁知道吴三桂属下的多少亲朋好友已经被迫害?这种情况下还能心平气和与李自成合作?他们已经与他结了亲友仇恨。

所以李自成投降清廷的原因既是大势所趋使,一步步让他不得已剃发称臣,可究其原因,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和前程考虑,而父亲和陈圆圆也只是次要因素。

而他凭什么被封为平西王?


虽然年少成名、战功赫赫,但他始终功在东北,也没有平定西部疆域,崇祯也只是形势所逼,所以号召天下名将英雄勤王,而吴三桂从西而来,所以封他为平西伯。


而清廷入关以后给他加官进爵,封他为平西王,不仅是因为他帮助清廷轻易入关,入主中原,更是为了让他能够继续帮助清廷消灭明朝余党。毕竟平西王这个官位是非常大的,“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足以见得清廷对吴三桂的重视。


而吴三桂也不负所望,在清朝廷这里得到荣誉和名利之后,甘愿为它攻城略地、南征北战,先后击败孙可望、李定国等有名将领,一鼓作气拿下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所以吴三桂投降清廷的原因是大势所趋使,一步步让他不得已剃发称臣,可究其原因,不管是看到大顺政权的腐败,还是看到清廷的欣欣向荣,都是为了自身利益和前程考虑,而父亲和陈圆圆也只是加速器。至于他如何一步步成为平西王,也只是统治者为了更好地利用他而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平西   永吉   崇祯   山海关   大顺   明朝   京城   清廷   政权   军队   李自成   吴三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