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有酒今朝醉”,是罗隐的人生悲剧,鲁迅却说是泥潭里的光彩

一、

晚唐有个诗人叫罗隐。

宰相郑畋的小女儿特别喜欢罗隐的诗,每天都恨不得委身下嫁,终于有一天,罗隐前来拜谒郑畋,希望得到提携。

郑畋让女儿躲在纱帘后边,看看是否中意罗隐。

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罗隐年纪也不算老,长相却很着急,郑姑娘隔着纱帘都倒胃口,从此以后再也不读罗隐的诗。

长得丑就算了,罗隐还不会哄人。

他来回长安参加十几次科举,每次都落榜,连进士的尾巴也没抓住,估计是受打击太严重,心情不好。

罗隐走出长安,沿着原路返回浙江老家,路过钟陵的时候,恰好遇见12年前见过的营妓云英。

老相好见面,两眼泪汪汪。

可能“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云英说了一句:“罗秀才尚未脱白矣。”那意思大概是,你怎么还没考上啊,哎。

罗隐经过十几次落榜,心情太敏感,云英只是说了一句感叹语,他偏偏理解成讽刺,马上写了一首诗怼回去: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类似的情景,白居易和琵琶女也遇到过,他们都从长安出来,又在江州相逢,共同的阅历,让他们可以理解对方的遭遇。

人家白居易说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回报以技艺精湛的音乐,感动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是不是有一种异乡遇故知的感觉?

虽然白居易和琵琶女的心情都不好,却互相流露出一种别样的温情。

但罗隐对云英的态度,不见任何感同身受的体谅,诗中只有针尖对麦芒的激愤和尖锐。

可见人生阅历对心境的影响。



二、

任何事情,只要有过成功的经历,人会变得特别自信。

他们为过往的成就而骄傲,哪怕当下的遭遇不太好,也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终究可以时来运转。

而自信来源,最主要的途径是不断地胜利。唯有胜利,才能让人坚信选择是正确的,能力是足够的,做事的方法是没问题的。

而另一种自信的人,往往是人生顺遂的。

他们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也没有经受过打击,可以保持纯真、天真和自信,这种被保护的很好的人生,学不来的。

罗隐的人生很悲催。

他到长安十几次,没有一次是成功的,反而每次都遭受打击,让罗隐对人生产生怀疑。

顺遂和胜利都没有,这样的阅历谈自信,那是用罗隐开涮。

失败的次数多了,要么看开要么闯过去,一旦看不开也闯不过去的话,人很容易变得敏感且戾气深重。

从字里行间来看,罗隐有没有这种倾向?

正是阅历养成的性格,让罗隐有点偏执,仿佛什么事情都要喷一喷。

长安下雪,别人都在庆祝瑞雪兆丰年,他却大手一挥写诗: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是,没错,罗隐说的都对,但是读出来总有一股难掩的愤青味。

其他的诗还有“时来天地皆同力,运气英雄不自由”、“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字里行间又有消极的颓气。

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失败者气质。

想纠正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他只要在任何事情上成功一次,哪怕只有一次,就可以走向一种正循环。



三、

公元880年,黄巢攻入长安。

唐僖宗带着文武百官奔往成都,把唐玄宗走过的路重走一遍,4年后黄巢兵败,唐僖宗于885年重返长安。

在黄巢占领长安期间,很多人为了活命,被迫做了“大齐”的官,甚至官宦女眷也不得不进入起义军将领的营帐。

唐僖宗回到长安后展开清算。

2、30名女子有从贼经历,被官府判处死刑,为了减轻她们的痛苦,监斩官同意她们在行刑前饮酒。

姑娘们边哭边喝,纷纷醉倒在刑台之上,只有领头的女子特别倔强,一口酒都不喝,反而厉声斥责监斩官:

“大丈夫不能保国,倒头来却责怪女子从贼,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

然后,清醒的喝醉的一起被斩。

不知道罗隐有没有听说过此事,反正他写了一首诗讽刺唐僖宗: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阿蛮是杨玉环的小名,这首诗说的是130年前的安史之乱,唐玄宗和朝廷把责任推给杨玉环,那黄巢进京又能怪谁呢?

这次真的和杨玉环没什么关系喽。

诗是好诗,人也是好人,只是罗隐的做法实在不适合官场,这种动不动就喷人怼人的性格,不仅没人敢和他共事,也没人愿意和他一起玩。

说到底,罗隐的悲剧一半是人生阅历造成的,一半是自己造成的。

谁都有难堪和不如意,把自己的悲愤撒向世界,虽然说了真话写出好诗,别人看的很过瘾,但对于自己的命运来说,真的不是好事。



四、

除了写流传千年的金句,罗隐的小品文也不错。

公元867年,罗隐把小品文做成合集取名《谗书》,书中的文章议论犀利,颇有独到的见解,但是《谗书》比讽刺诗更招人恨。

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评价:

“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罗隐的《谗书》几乎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愤激了、爽了,代价就是一辈子不得志。

其实人生在世,总会遇到沟沟坎坎,一生顺遂的人毕竟是少数,当实在求不得的时候,少一点执念真的不是一件坏事。

罗隐曾经写过一首《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冤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他自己都说“家国兴亡自有时”,又饱读史书,更应该知道史书里全是帝王将相,身边都是柴米油盐的道理。

这种关于理想和身份的落差,时刻折磨着每一个有抱负的人,但不是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不是人人都能过上想要的生活,可人生还要继续啊。

与自己和解,就成为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

所谓成长,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

不在执拗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也不再强迫自己完成什么目标,而是接受自己遭遇的现实,努力活下去。

然后在不完美的生命中,不忘曾经的意气风发。

嗯,文章聊的是罗隐,其实说的是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西施   愤激   鲁迅   小品文   人生   光彩   今朝有酒今朝醉   长安   丰年   泥潭   琵琶   阅历   悲剧   自信   说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