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保靖人”袁吉六先生的辗转人生



拙帖《“山斋”袁吉六先生因何独得伟人题墓?》发布后,有微友亦认为袁吉六先生是旧时一位知礼数、规矩或风俗的读书人,选择到丈人家筑“山斋”终老,是与常理相悖的,其中必有隐情,拙文中一些猜测或许也是真实存在的。

若果真,那袁吉六先生之人生轨迹便足令人慨叹了!

六世祖袁文宗于清初带全家迁湘西保靖县葫芦寨,至袁吉六先生已是七世,按惯常习俗,迁居某地历三世而后之人便可妥妥地称某地人,袁吉六先生在撰书《杨氏墓表》时,落款“保靖袁仲谦撰并书凡篆额”,便知袁吉六先生是以“保靖人”自称的,这符合世情常理;另外,袁吉六榜名仲謙,派名士策,字吉六,“袁吉六”隱含“原籍葫蘆”之意,而字一般是长辈起的,这說明袁吉六先生的长辈也要他记住自己是“保靖人”。


▲袁吉六先生撰书《杨氏墓表》拓片(局部)


为何已是“保靖人”的袁吉六先生要回迁新化永固镇巴油村袁家凼祖籍地呢?外迁已历七世,袁吉六先生要举家再回迁祖籍地,应该是要下了最大决心的,首先面对的就是回迁在解决的一些问题与困难:一是要事先与祖籍地族人商量并达成某种可行的接纳意向或方案才行,因外迁已至七世,祖籍地不太可能还有房屋、土地等安身之生活、生存必须条件,而这些都是现实问题;二是祖籍地与自己真正亲近的族人应该是没有几个的,没有亲近的人,办事自然就会遇到不少难题。

迎难而上的动力在哪呢?估计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逃离险境。据说保靖当地存在匪患祸民,牌赌成风等现实问题,然当时祖籍地新化也不是没有这类问题;二是跳脱困境。据说袁吉六先生与保靖族人存在不和与家庭陷入生存困境等问题,虽不知具体存在怎样的不和或纷争,猜想应是比较难以调和的;三是融合家境。据说袁吉六先生之父袁家绩也是读书人,中过秀才,当时因不善经营,已家道日衰,加之读书费银子,到袁吉六先生时家里已是靠吃祖业维生的状态。光绪年间永顺府督考秀才,有考官怀疑袁吉六先生带了小抄进考场,最后发现是带的黑锅巴充饥,此考中秀才后其便有了“锅巴秀才”的绰号,说明当时日子已过得很苦逼。袁吉六先生原葫芦寨籍夫人向冬英过世之后的1897年秋,30岁的袁吉六先生中了“举人”,经人介绍又迎娶了与其新化祖籍地不远的戴家戴常贞(有说是保靖袁家回祖籍地祭扫时说的亲),戴家是当地的显赫”之家,为离险、困之境,又与“显赫”的丈人家距离近点,彼此照应也会更方便,因此“回迁祖籍地”也是一个较合理的选择。


▲保靖文史馆《毛泽东的国文老师——袁仲谦》,题名者周谷城是袁吉六任教省立一中时的优秀学生


袁吉六先生选择到“山斋”终老是一个谜。袁吉六先生于1912年(民国元年)回迁祖籍地”,次年便应同乡、同年举人陈润霖校长之邀到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在祖籍地居住不到一年时间,估计安身之所都还没有解决好,便又外出走上“教天下”的教育之路,直至1930年前后退休,即到丈人家所在的戴家凼筑“山斋”安身,两年后终老于此。如果说当初以“举人”身份回祖籍地安家时各种条件还比较单薄的话,那从教多年后再回祖籍地,从人脉、经济等方面条件来说,都大大地得到提升或改善了,也就是说,袁吉六先生此时想回祖籍地袁家凼去筑个什么斋,条件应该是更成熟了,令人不解的是他不是选择回祖籍地筑室,而是做了到丈人家所在的戴家凼筑斋这一有违世情常理的选择。是因为到丈人家的条件更便利或彼此感情上更亲近?还是因为回祖籍地筑室存在难以解决的困难?若在这两者之间做抉择,对一个旧读书人来说,尽管面对困难,也应该毫无疑问地选择回保靖或祖籍地才是。

在保靖,袁吉六先生其上已历六世,其家族中也多有考取功名之人,在当地的影响较大,袁氏六世其父已是“保靖人”,其母则是湘西古丈人,说明其家族、家庭已完全与当地社会相融,且可谓根深蒂固了,袁吉六先生这个“保靖人”对保靖也是有感情的。当初之所以选择回祖籍地新化,可能存在上述“三个动力”,当然也可能存在其他情况,如祖籍地有族人请他这个举人回来“教子弟”……这对于与保靖方面族人存在不和情况的袁吉六先生,正好可借此“回迁祖籍地”暂作回避,另图他计。“回迁祖籍地”后,即外出从教多年,夫人戴常贞则常住在“新化老家”(据袁吉六先生之孙袁大川《我的祖父袁吉六》)袁吉六先生或许因此与保靖方面的联系较少,加至相对与祖籍地的距离而言,保靖较远,待欲“落叶归根”时,经综合权衡,归葬祖籍地袁家凼或许便成了一个相对妥当的、最终的选择。

归葬祖籍地很有可能遭遇了困难。一是由于个性原因,袁吉六先生生前得罪过不少人。在拙文“山斋”袁吉六先生因何独得伟人题墓?中,例举了袁吉六先生归葬祖籍地可能遭遇的一些困难,其孙袁大川的文章中也提到伟人表兄、教育家王季范曾当面对他道及袁吉六先生“太耿直,脾气大,很容易得罪人”,为此遭遇“地方势力”的阻挠完全有可能;二是祖籍地族人对袁吉六先生也有可能存在不同看法,譬如“回迁祖籍地”又不是在袁家凼安家,而是到戴家凼筑斋终老,这难免与族人间会拉开一些心理距离。


▲湘西保靖县袁吉六先生衣冠冢,不知是否与其遗愿相关?


家族与家庭里的一些纷争或不和,一般不可能有资料记载得那么详细,一些看起来与世情常理相违的人事,如今恐难以获得确切的答案,伟人独给袁吉六先生题墓,其中或许存在合理逻辑解释的可能,但也只是可能而已。

袁吉六先生《桃源舟次》诗曰:“莫问仙津路,推篷望晚晴。岸高新涨退,山尽大江平。堤树别来长,水禽飞且鸣。途穷归棹早,翻幸我无成”。其“途穷归棹早,翻幸我无成”,是否在慨叹当初选择“回归祖籍地”呢?这个“保靖人”最终都没能回到保靖(归葬于湖南省新化县永固镇巴油村袁家凼祖籍地,现湖南邵阳市隆回县罗洪乡白莲村袁家凼),“回迁祖籍”也未能稳妥安身,最后在异乡戴家凼筑斋终老,究竟哪里才是他真正的“桃源”已不得而知。这种人生轨迹,不禁让人想起曹孟德的一句诗: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023年5月31日于乾丰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保靖   新化   墓表   湘西   丈人   举人   世情   祖籍   族人   常理   秀才   伟人   不和   困难   条件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