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自缢,绝对不算“殉国”

故宫北面的景山公园东侧,有一座“明思宗殉国处”石碑。

这块石碑是故宫博物院1930年3月立的,到了1944年,也就是明朝灭亡300年整的时刻,故宫博物院还在崇祯当年上吊的老槐树旁边立了一座“明思宗殉国三百年纪念碑”。

什么叫殉国呢?一般的解释是为国家利益献出生命。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了明王朝首都,崇祯走投无路被逼在皇宫后面的煤山上吊而死。

这算殉国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思考三个小问题:


一,大明为何会灭亡?

二,崇祯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在明朝灭亡过程中,是起了缓冲作用还是加速作用?

三,如何看待他的自缢行为?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就是农民起义。

然而,这一祸根其实在明王朝建立之初,就已经埋下。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其一,政治黑暗、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无法避免的问题,在明朝中后期尤为严重。

在明朝那样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农民失去土地就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和生活来源,一旦遇到什么天灾,那就只能揭竿而起了。

其二,官员低薪,主要收入来自盘剥、压榨百姓。

贫农出身的朱元璋在打下天下后,依然对当官的十分痛恨,所以他给明朝官员定的基本薪资很低很低。举个例子来说,根据官员的薪资构成和禄米结合米价折算,北宋首都市长包拯(开封府尹)年薪300多万,明朝的同级别官员正二品就只有不到19万。

所以,明朝官员,尤其是基层官员,正常工资完全不可能平衡日常开支,只能靠压榨百姓增加灰色收入,比如巧立名目在国家正常征税之外额外收费。

其三,明朝晚期自然灾害比较多,而政府赈灾不力。

有数据统计,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间,大的冰雹有11次,9次大水灾,5次大蝗灾,崇祯即位当年就迎来三年大旱。

这对生产力本来就落后的农业社会来说,简直就是噩梦,更糟糕的是,明朝政府在赈灾方面做得极其不到位。

明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用来供养皇室成员,这也是朱元璋一手造成的。根据《剑桥中国经济史》的记载,1602年,也就是万历三十年,大明朝廷最大的财政支出项是供养皇室成员,耗银1526万两,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52.89%,而当年朝廷拨发的赈济却只有13.8万两,只占财政总支出的0.48%。

到了天启、崇祯年间,朱家子孙又多了一代人,就更没钱来赈灾了,加上天启在位期间,本人忙于干木匠活,魏忠贤忙于弄权、整人,而崇祯比较抠门,赈灾的支出和实际工作就可以想象出来了。

正是这三大原因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最后直接推翻了明朝。


回到主线的第二个问题。


和明朝大多数皇帝一样,崇祯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个人性格上却存在好大喜功、刚愎自用、急躁多疑、虚伪、吝啬等等致命缺陷。

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故事来看看崇祯这个人。

第一件事,崇祯即位当年,就干了一件让他后悔一辈子的事,那就是裁撤驿站,正是这件事把明朝的掘墓人李自成推上了历史舞台。而裁撤驿站这件事,只为朝廷减少了六十八万多两白银的开支,这还不能保证是否存在夸大之嫌,因为崇祯的性格好大喜功,不清楚手下汇报的时候有没有虚报。

第二件事,崇祯即位初年,东南发大水,崇祯问群臣为何不修水利,大学士周道登说修水利要花钱,崇祯一听花钱,态度立马就变了,默不作声,最后在“修水利扰民,朕不愿扰民”的幌子,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其实就是崇祯吝啬。

第三件事,崇祯九年,启用孙传庭为陕西巡抚,负责剿灭农民军。打仗是需要军费的,当时崇祯只从兵部给孙传庭拨了六万两白银。按照当时的物价,明朝供养一个士兵,一年的工资加上武器装备后勤供养,大约15两~20两,崇祯拨给孙传庭的军费只够他招募三四千士兵一年的军饷。

孙传庭很能干,干掉了起义军大头领高迎祥,多次打败农民军,崇祯十六年,在准备不充分、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被急于求成的崇祯督促强行出兵,结果被李自成打败战死。

这就是崇祯其人。

崇祯在位期间,国家内忧外患、天灾频繁,而崇祯这个救火队员并不称职,反而经常干出抱薪救火这种傻事。

面对庞大的军费支出,崇祯选择了加大盘剥老百姓的力度,逼着老百姓起来造反。

崇祯三年,加派辽饷;崇祯十年,加派剿饷;崇祯十二年,又加派练饷。前前后后不到十年,老百姓身上多了一千六百七十多万两税负,是以往的一倍不止。

崇祯如此压榨百姓,是真的没钱吗?并不是,根据顾诚先生《明末农民战争史》记载,李自成的大顺军打进北京后,缴获崇祯内帑白银三千七百万两,黄金一百五十万两。而这些钱,只拿出三分之一用于赈济灾民,李自成、张献忠等压根儿就招不到兵。

可以说,崇祯在明朝灭亡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加速作用。


再回到主线的第三个问题,如何看待崇祯煤山自缢这件事。


崇祯在自缢前,还给李自成留了一封信,信上写了啥呢?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单看这封信,似乎感觉这是一个爱民如子、体恤百姓的仁德皇帝,在即将被暴民推翻之际,仍然不计较个人生死,痛斥群臣、保护百姓。

事实如何呢,通过上文,可以看出这是一次甩锅、虚伪的表演。明朝灭亡,你没责任吗?老百姓都被你逼得造反打到京城了,你说不要伤害老百姓?

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人对崇祯的自缢行为评价很高,说这是“君王死社稷”,很崇高,了不起。

这纯粹是扯淡,君王有道,遭逢外敌入侵,君王痛惜江山沦丧,耻于做亡国之君而被俘受辱,选择自杀,那叫君王死社稷,比如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石敬瑭和契丹军队进攻洛阳,李从珂眼见大势已去自焚而死,再比如南宋末帝赵昺(bǐng),宋朝江山几乎全部丢失,在蒙古军的追击下,宋朝君臣在崖山做最后的殊死搏斗,战败后情急之下跳海自尽,年仅6岁。

而崇祯呢,是“天下君父”,最后被老百姓推翻,类似于虐待儿子的父亲被儿子们起来暴力反抗,这样的父亲算慈父吗?这样的皇帝走上绝路自杀,能算殉国吗?

崇祯十三年,全国大灾荒,农田颗粒无收,饥民大批死亡。崇祯十四年,河南彰德府武安知县在给上级的汇报中说,“本县原编户口一万三十五户,今死绝者八千二十八户”,也就是说全县80%的家庭全家死绝,那还有全家只死几个没死绝的呢。

所以,1644年,李自成进军北京时发布檄文《大顺倡议天下征讨无道檄》,“嗟尔明朝,大数已终,严刑重敛,民不堪命。”虽然只有16个字,却字字铿锵,揭示了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不爱惜百姓、失去民心。

这样的明朝,不该灭亡吗?这样一个王朝的皇帝,不是该死吗?

如果崇祯自缢算殉国,那鹿台自焚的殷纣王不也是殉国,还要得到后世怀念吗?


本文参考书籍

1,《明史》

2,《明末农民战争史》

3,《剑桥中国经济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崇祯   修水   大顺   明朝   君王   老百姓   官员   皇帝   农民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