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到底对二战贡献了多少?两场战役给出答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Severn

编辑|S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

2年后,德国以雷霆之势拿下波兰,并向英法两国宣战。二战正式开始。

伴随着法国的沦陷、英国的大败退,希特勒开始按照巴巴罗萨计划发动对苏联的进攻,苏德战场就此成为欧洲反法西斯战事的主旋律,苏联大军俨然担负起了阻击德国纳粹的重任。

那么在整个二战期间,苏联军民到底为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多少?

或许通过列宁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我们能够窥得一二。

苏联对二战获胜的贡献

1939年9月1日,德国纳粹出动58个师的兵力,向波兰发动闪电式袭击。

仅仅半个月,波兰首都华沙沦陷。

在接下来的短短100多天时间里,德军先后横扫了丹麦、挪威、法国,轻而易举侵占了西欧。

在占领西欧后,希特勒将目光 瞄向东方的苏联。

战前,希特勒嚣张放话道:“3个月时间就能打败苏联!”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亚洲太平洋战场同样有一个目中无人、骄纵到极点的法西斯国家,扬言要在三个月内占领中国,结果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抗击下,失败了。

德国法西斯也不例外。

1941年6月,德国大军全线出击,浩浩荡荡的杀向苏联。

生死存亡之际,全苏联人民齐心协力投入到了这场灭国战争,再加上苏联重工业基础带来的巨大军工潜力,法西斯德军陷入与苏联人的苦战之中。

6月22日战争打响后,德国一次性调集190个师、5000架飞机、近4000辆坦克,共计550万兵力,冲向苏联2000多公里国境线。

要知道,此时德国法西斯的总兵力不过850万人。

倘若不是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军事潜力,恐怕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随着苏德战争陷入焦灼,希特勒不得不把越来越多的部队调往苏联。

截止1944年,苏德战场牵制了德国153-201个精锐师,占据德军总兵力的63%-77%。

甚至后来美英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后,希特勒仍在源源不断的向苏联输送兵力。

1944年9月27日,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在对斯大林的致信中写道:“苏联军队打穿了德国军事机器,并且牵制了敌人大部分力量...”

从欧洲战场的结果来看,苏联红军不仅将希特勒大军牢牢钉死在了苏联境内,并且斩获了丰富的战果。

仅1944年6月-1945年5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苏军便剿灭了德国274个兵团。

同一时期的美英同盟军,仅仅消灭了敌人63个兵团。

这些数据证明,即使美国人腾出手来开始对德国用兵,欧洲战场的重心仍是苏德之间的博弈,苏军仍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即将落下帷幕时,希特勒更是将主力和卫星国的部队尽数投在了苏德战场。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战中,苏军对法西斯德军予以了强有力的打击。

据统计,德国在二战中共计损失1360万兵力,其中607个师、共计1000万人折损在苏联人手中。

此外,德国的7万架飞机、4800辆坦克、16.7万门大炮同样是被苏军摧毁。

按照比例来看,苏军消灭了德国73%的兵力、75%的飞机和火炮。

毫无疑问,苏联是剿灭德国法西斯的最主要力量,。

战斗结束后,就连英美西方国家也不吝言辞的赞赏道:“苏联红军是欧洲战场、乃至半个世界的‘解放军队’,没有红军和苏联人的巨大牺牲,想要打败穷凶极恶的德国纳粹是不可能的。”

不光是在兵力和武器上,苏联还对剿灭德国纳粹做出了最大的经济贡献。

二战期间,苏联在苏德战场总支出为4850亿美元,而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四国加一起也不过4383亿美元。

除此之外,苏联对二战的贡献远不止在欧洲战场,亚洲战场同样有苏联红军的身影。

1945年收拾掉德国纳粹后,苏联红军剑指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军。

8月9日,上万辆坦克、装甲车机械化苏军开赴我国东北,横推了法西斯轴心国最后成员——日本。

在短短二十余天的战斗里,苏军击毙8.3万名日军,俘获近60万人,缴获大量飞机、坦克、装甲车。

这一重大军事成就的取得,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助力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同时也推动了二战的最后胜利。

这还只是苏联在军事层面对德作战的贡献,实际上,苏联军民对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精神上的鼓舞,同样不容忽视。

德国入侵欧洲之初,并未受到太大阻拦便接连攻陷了波兰、法国,全世界陷入法西斯邪恶势力的阴云笼罩之下。

关键时刻苏联站了出来,这极大的激发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抵抗运动。

遭到法西斯奴役的各国人民,开始利用苏德战争爆发后出现的一系列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到了反抗压迫的斗争中。

因此,苏联参与抗击德国这件事本身,就具备相当深远的战略和精神意义。

当然,苏联人民为打赢这场仗付出的牺牲也是巨大的。

通过苏德战场上最出名的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战役,我们就能了解一二。

悲壮的列宁格勒战役

列宁格勒,也就是现如今的圣彼得堡。

这是彼得大帝1703年建立的一座城市,是当时俄罗斯帝国繁盛的代表。

两百多年以来,它一直是俄罗斯人的首都。

到了近现代,列宁也是在此打响了十月革命的枪声,因此它被更名为列宁格勒,成为苏联人心目中的“革命圣地”。

除此之外,列宁格勒还是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数一数二的交通枢纽、波罗的海重要出海口。

战争打响后,列宁格勒成为希特勒的第一目标。

他很清楚,一旦拿下列宁格勒,苏联波罗的海沿海国防线就会全线失守,届时苏联会成为一个内陆国。

同理,苏联人也深知这座城市的重要性,因此斯大林调集了5个集团军、37个步兵师、以及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的重兵奔赴前线。

只不过,德国对战争筹备已久,再加上在西欧各国手中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所以战争初期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装备,都要远胜苏军。

战斗打响后,苏联红军完全无法在正面战场与敌人抗衡,被迫一步步向列宁格勒收缩。

很快,德军北方集团占据了陶格夫匹尔斯,这是列宁格勒的屏障。

震怒的斯大林撤销了苏联西北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的职务,但指挥人员的更改并没能改变苏联被动的局面。

德军如同潮水一般涌向列宁格勒,随着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苏联边境重镇普斯科夫相继失守,苏联红军和列宁格勒陷入德军的南北夹击之中。

在苏联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数百万列宁格勒居民被充分动员起来,加入到了这座“信仰之城”的保卫战中。

在苏军统帅的指挥下下,列宁格勒的军民昼夜不停的构筑了三道防线,双方在卢加河一带陷入对峙,德军进攻步伐被暂时迟滞,希特勒想在1941年7月中旬拿下列宁格勒的计划宣布破产。

随后,德军西集团军向卢加河上游进行突破,切断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铁路线。

北路德军则是发起了对卢加河下游的连番冲击,并突破金吉谢普防线,隔绝了列宁格勒通往金吉谢普的交通线。

很快,列宁格勒陷入德军的三面包围,只剩下拉加多湖一侧保持着与外界的海空联络。

德军本以为大局已定,可没想到在试图攻陷列宁格勒时,这座城市的军民迸发出了悍不畏死的姿态,几百万市民全民皆兵,将战斗民族宁死不屈、坚韧不拔的品性发挥到了极致。

德军消灭一支部队,立刻就会有新的部队补上;占领一个阵地,马上又会被对方反攻得手。

全体市民无论男女老少,男人拿枪走上了战场,女人和孩子投入到后勤工作中。

在列宁格勒人民同仇敌忾的作战气势下,德军的攻势久久得不到进展。

1941年9月25日,德军苦于久攻列宁格勒不下,且战线越来越长,不得已只能转换策略。

考虑到列宁格勒已经几乎成为一座孤城,德国纳粹想到了一个办法——围而不打,让饥饿和恐慌来打败列宁格勒。

计划定下后,德军一方面利用强大的空中火力,对列宁格勒实施不间断的空袭,每天的轰炸时间甚至达到了9个小时。

整个列宁格勒沦为一片火海,军民死伤惨重。

炮火带来的损伤还不是最严重的,由于德军的围困,列宁格勒陷入巨大的饥荒中。

从11月8日德军占领提赫文开始,列宁格勒通往外界的最后一条陆上交通线也被切断,城内的粮食供应情况迅速恶化,饥荒开始蔓延。

起初,前线部队每位士兵每天还能得到500克面包125克肉的补给,但在后续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食物定额连续降低5次。

到最后,普通百姓每天仅能分到一块125克的面包。

列宁格勒开始出现大面积饿死人员,最严重时每天有上万人被饿死。

可即便是在如此煎熬的情况下,苏联军民也没有放弃希望,列宁格勒还剩下最后一条交通线——拉多加湖。

列宁格勒被困期间,苏联后勤部门组织大批人力物力,在德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下,向城内输送了6万吨物资。

正是这批食物的到来,帮助列宁格勒全体人员撑过了一天又一天,直到苏联大军从外部打开缺口。

1944年夏天,随着最后一支德国部队被击退,列宁格勒在经过长达872天的围困后,终于重获光明。

此战,列宁格勒付出了150万人牺牲、全城沦为废墟的代价,成功阻击了德国纳粹的进攻。

而苏联人民取得的战果也是丰厚的,希特勒妄图3个月内占领苏联的野心被挫败,德国大军被牢牢牵制在苏联西北站场,为其他战区同盟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血腥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如果说“悲壮”是列宁格勒战役的代名词,那“血腥”便是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留给世人的第一印象。

当德军陷入列宁格勒的泥潭时,希特勒不得不重新规划对苏作战部署,他把眼光投向了苏联南方资源基地——高加索油田

苏联95%的石油都是这座油田提供,这里的煤炭和粮食产出同样很丰富,因此被称为苏联的战争大动脉。

一旦让德军占领了高加索油田,苏军的咽喉就会被遏制住,还能向北威胁莫斯科。

反之,苏联军队在高加索源源不断的能源支持下,可以将战事一拖再拖。

不过要想占领这块资源富饶的地区,势必要攻克油田前端重镇——斯大林格勒。

为拿下斯大林格勒,希特勒于1942年5月调集了6个集团军,共计104个师逼近前线,并携有1640架飞机、1200辆坦克、17000门火炮。

双方的战斗首先在克里米亚、哈尔科夫地区打响,苏军短时间内损失50万兵力,苏联南方大门被打开。

6月28日,德国集团军开始向苏联东南方向奔袭而去,此时斯大林还未意识到希特勒的真实意图,因此并没有调集重兵阻击。

短短几周内,苏联被歼灭19个集团军,牺牲军民人数达200万人。

或许是初期的顺利冲昏了希特勒的头脑,他竟下令让原计划进攻斯大林格勒的第四装甲集团军一路南下。

结果斯大林格勒正面遭受的压力大大减轻,负责进攻这座城市的只剩下编有27万人的第六集团军。

德军的临时调动让苏联察觉到了希特勒的意图,斯大林立即调遣重兵前往斯大林格勒,誓要守卫这座城市。

7月17日外围战斗打响,德军第六集团军面对苏军增援部队的顽强抵抗,久久没能取得进展,快速拿下斯大林格勒的计划破产。

无奈之下,希特勒只能再次将第四装甲集团军调回,苏军防线面临敌人高度机械化的装甲部队,很快被撕破。

9月12日,希特勒亲自飞临前线视察军队,要求德军次日展开新一轮的进攻。

在第四装甲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的配合下,斯大林格勒城北城门告破,德军似乎已经牢牢占据了此战的优势。

殊不知,这场残酷战斗才刚刚打响。

苏军自知无法在正面战场与敌人抗衡,于是选择背水一战,决定在城内展开与德军的最终决战。

进入城区后,德军立刻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作战模式——残酷而血腥的巷战。

德军的大规模装甲部队作战能力被大大削弱,空地一体多兵种协同作战优势也被极大限制。

在这片断壁残垣的城市内,几乎所有的战斗都要依靠枪械、手榴弹,甚至刺刀、工兵铲,乃至拳头、牙齿。

此时,外力已经无法决定这场战役的胜负,唯有两军战士的血肉之躯和求胜欲望,能够左右战场的最后走向。

但显然,面临如此绝境的苏联军队,无论从意志上还是心理上,都要胜过德军一筹。

战斗开始后,苏军与敌人展开了逐街逐屋的厮杀。

每一座建筑物的占领,都要经过一番血腥残酷的生死较量;每一个破败掩体的背后,都隐藏着视死如归的苏联红军。

尤其是火车站和马马耶夫高地的争夺,更是成为整座斯大林格勒最血腥的两块区域。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德军前进的步伐只能以米来计算,每天的牺牲人数达到3000人,苏军的伤亡也相差无几。

无休止的杀戮和死亡,让德军逐渐变得麻木、绝望。

一位德军士兵在日记中写道:“斯大林格勒就在我们面前,距离如此之近,但又像月亮那般遥远。”

11月初,斯大林格勒80%的城区落入德军手中,不过这场战斗远没有停止,甚至随着苏联军队源源不断的补给到来,局势出现了反转的迹象。

德军在连续作战五个月后,终于因兵力损失过重、将士疲惫不堪陷入了停滞。

而另一边,背靠高加索油田能源基地、且有着强大工业基础的苏联,在军工领域的发展已经悄然赶上了德国。

11月13日,斯大林批准了苏军的反攻计划,伏尔加河143个师、共计110万人向着德军纵深一路挺进。

第六集团军想要撤离,但却被希特勒要求死守阵地。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第六集团军9万部队、22位将军被俘虏。

至此,这场持续了199天的战役落下帷幕。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事之一,双方伤亡200万人,德军更是损失了四分之一的兵力。

经此一战,苏德战场局势发生转变,德军的优势地位丧失,并就此走向毁灭的深渊。

苏德战争,无疑是整个二战期间最惨烈的战争之一。

在面临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时,岌岌可危的苏联军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最终成功守卫了国家和民族,同时也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苏德战争再一次告诉我们,当国家面临巨大外部威胁时,只有全体国民上下一心才能赶走侵略者。

幸运的是,苏联做到了,我们也做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苏联   列宁格勒   斯大林   法西斯   纳粹   希特勒   集团军   德国   德军   战役   战场   贡献   答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