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什么打输辽沈战役?且看东北战场国军将领的“高超”表现

1948年9月30日,南京秋风阵阵,国民政府空军“中美号”专机从大校场机场起飞,在接近三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徐徐降落北平。尾随蒋介石走下旋梯的随行人员阵容豪华: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空军总司令周至柔、联勤总司令郭忏、陆军大学校长徐永昌……据北平《世界日报》报道,蒋介石当日身穿黄绿色中山装,外罩黑披风,头戴布色呢帽,面带微笑与欢迎者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等人颔首答礼。然而,连接华北与东北的辽西大地此刻炮声隆隆,战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蒋介石的微笑终究难掩内心焦虑,“研究锦州战局知机场已在匪炮射程之中,致空运增援部队只得暂时停止,深以情势危急为虑”。

美术作品:抗战胜利后的蒋介石

锦州鏖兵,蒋介石意图力挽狂澜

当历史的车轮轰然碾过1948年春天,东北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民政府军队(以下简称“国军”)虽然尚有55万人,但被解放军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处境日益困难。围绕沈阳国军主力撤退锦州问题,蒋介石和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产生巨大分歧,卫一直主张消极固守沈阳,不愿意贸然分兵打通沈锦线。第9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同样倾向维持现状,“如我沈阳主力单独出辽西向锦州撤退,背辽河、新开河与饶阳河三条大水侧敌行动,有被共军层层截断的危险”。

其实卫立煌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当初利用游历欧洲之际就已通过特殊管道表达了靠拢人民的诚意。金城时任解放军西北联防司令部敌军工作部部长,据他回忆,刘少奇曾在1947年底召开的一次敌军工作会议上透露,“最近卫立煌曾通过苏联驻法国大使馆告诉我们,蒋要派他到东北去,问我们的意见如何?我们只做了一个比较灵活的复电,让卫相机行事”。

卫立煌“身在曹营心在汉”

如今锦州危在旦夕,蒙在鼓里的蒋介石再三协调沈阳全力援锦,卫立煌总算答应空运第49军增援锦州,结果运了两个团,锦州机场跑道即为解放军炮火所控制。主管作战的国防部第三厅顺着蒋介石的意思,连夜拟定解围锦州方案:

新5军主力与独立第95师迅速船运葫芦岛,加入锦州方面作战。第13、第16、第39、第62军组成东进兵团,由李文统一指挥,沿绥中、兴城向锦西跃进,依沈阳国军之协力,围攻锦州共军侧背面。沈阳部队击破彰武、新立屯共军后,俟东进兵团进击锦西时,再向西疾进夹击共军。绥西暂3军、第35军应尽速转向平津附近,集中机动,尔后再抽一个军增强辽西作战。”

傅作义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部分支持东进方案,但对于放弃承德及调动第13、第16、第35军面有难色。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沟通蒋介石,临时变通方案,转而抽调驻唐山一带的第92军加入东进兵团,指挥官则由李文改为侯镜如。

蒋介石与傅作义

命令下达后,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赵家骧十分理解国防部第三厅的苦心:“本来我军应该取捷径迅速会师锦州,沈阳西进兵团今取彰武为目标,对共军主力不关痛痒,且留恋沈阳,不肯放弃,致所用出击兵力不够,实为一不彻底而迂回迁延分离自误之方案,所以采取此案,想系调和折中各方面意见所致。”

即便方案折中,卫立煌、廖耀湘等人仍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蒋介石心急如焚,10月2日飞赴沈阳施加压力。“彼等仍以打通营口为目的,而不敢向彰武、新立屯出击取攻势。余力斥其不合原则,坚决向北对匪主力出击也,并告其华北方面已增四个师来锦、葫增援,方无异议”。

蒋介石与卫立煌

勉强说服卫立煌分兵西进,蒋介石单独约见廖耀湘:“你是我的学生,为什么你也不听我的命令?这次沈阳军队直出辽西,解锦州之围,完全交你负责,如有贻误,也唯你一个人是问!”廖耀湘有些不解:“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共军进攻锦州的时机,把沈阳的主力迅速安全撤出去的问题。在目前情况下,那只有出营口,出营口连一副行军锅灶都不会丢掉。”蒋介石立即纠正廖耀湘的想法:“现在的问题不纯粹是撤退沈阳主力的问题,而是要在撤退之前与东北共产党进行一次决战,给他一个大的打击!”

单从作战计划表面来看,国防部并不完美的东西对进方案仍属可行。林彪当时就感到压力很大,万一锦州打不下,后果不堪设想,翻来覆去下不了最后决心,一度考虑是否先打长春。毛泽东断然否决,“蒋介石已到沈阳,不过是替丧失信心的部下打气,他讲些做些什么你们完全不要理他”;“沈阳、锦西两方援敌攻击精神必不强”。

诚然,东北国军的低迷状态超过一般想像,第207师第2旅旅长王启瑞私下就对郭汝瑰说过,“厅长,你的薪饷还不如我们这里一个连长吃几个缺空贪污两袋高粱米的价值高,东北贪污成风,官搞肥了,兵搞苦了,士气低落,一打仗非垮不可”。

廖耀湘

彰武徘徊,廖耀湘态度敷衍

在“最高统帅”软硬兼施之下,卫立煌、廖耀湘终于不得不动,沈阳国军留下第53军、新1军暂53师、第207师主力守城,其余新3军、新6军、第52军、第71军、新1军主力、第49军主力、第207师第3旅及骑兵、炮兵、工兵、装甲兵等直属单位,合计10万余人倾巢而出。

行动开始之前,廖耀湘提了几点要求:我们先集中新民、彰武地区,待锦州、葫芦岛两地军队会师之后,再东西对进夹击共军。第52军袭取辽南营口,以为犄角。攻击期间,守备兵团派出一个师进至巨流河担任掩护。蒋介石觉得锦、葫近在咫尺,会师难度应该不大,欣然同意,旋即匆忙飞返北平,督促东进兵团加快集结。

彰武位于沈阳西北方向大约100公里处,是连接解放军北满后方与锦州前线的重要补给点。西进兵团惧怕解放军围城打援,不敢沿北宁路直援锦州,试图通过威胁攻锦部队侧背,达成“围魏救赵”之目的。

辽沈战役示意图

毛泽东一眼识破,“卫立煌想用取巧方法引我回援,藉此以解锦州之围,同时避免远出被歼之危险”。当即指示林彪:“只要不怕切断补给线,让敌进占彰武并非不利,目前数日你们可以不受沈阳援敌威胁,待锦州打得激烈时,彰武方面之敌回头援锦,他己失去时间。”

廖耀湘果真小心翼翼,10月5日颁布各军战斗命令,8日,第71军先头还只是占领饶阳河东岸的几处渡河要点。11日,新3军攻占彰武县城,廖耀湘却高兴不起来,“西进兵团集中的时候,葫芦岛国军同时猛攻塔山,但没有越雷池半步,没有如蒋介石所预期的那样一举打通锦葫交通”。

得知锦州外围阵地吃紧,廖耀湘更是惶恐不安,“兵团主力应暂时控置于彰武、新民之间新开河以东地区,只以一部分兵力西出新立屯、黑山地区”。卫立煌立马应声附和,“万一锦州失守,渡过新开河的部队就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危险境地”。南京派驻沈阳的总统府少将参军罗泽闿年轻气盛,当即不客气地指出:“战况危险和地形困难,不能成为不打仗的理由。”

辽沈决战中的国民政府军队

蒋介石迭令卫、廖:“西进兵团不问锦州、锦西情况如何变化,应一意西进,勿再犹豫,万一锦州不保,亦须尽其全力负责恢复,此为东北整个国军生死存亡之关头,亦为今日惟一之战略,接电应立即遵行,切勿延误。”

职责所在,罗泽闿唯有实情相告,廖兵团到达彰武后,受共军第五、六、十纵队阻止,同时渡河准备未周,何时到达新立屯,尚无确期,“职等连日口焦舌烂,无补实际”。廖兵团参谋长杨焜不明就里,跟着干着急:“我们为什么不赶快前进?”新开河架桥固然客观上困难不少,但多征集民工,多派部队参加,可以加快速度。廖耀湘冷冷说道:“我判断不会出几天,锦州就会被解决,那时我们就不要前进了。”

辽沈战役纪念馆火炮藏品

杨焜晃然大悟:“一方是凭主观想象,不顾客观条件,一味逼着硬干,企图实现其梦想的愿望;一方是贪图享乐,见死不救,阳奉阴违,敷衍应付,达到保全实力的目的。各走极端,焉能不败?

罗泽闿的电报是13日晩上发出的,蒋介石第二天早晨简直气炸,“严限五日内占领新立屯,19日以前到达锦州,如再延误将以军法从事”。廖耀湘坦言:“接到蒋介石严令时,我感到危惧和心情沉重,当时我存在一种侥幸与背城借一的心理,希望锦州部队能多守几天,我决心以最快速度经新立屯、阜新跃进至锦州地区。”

卫立煌有功于人民

15日,新1军顺利占领新立屯,西进兵团除了第49军、第71军各留一个师暂置彰武和新民外,基本上全部渡过了饶阳河。廖耀湘下一步决心第71军攻击黑山,不管16日能不能拿下,兵团主力都要按时挺进阜新。可是,廖司令官的决心下的太晚了,解放军已于15日傍晚攻克锦州。

局面至此,廖耀湘既无勇气继续西进,也不想退回沈阳“慢性自杀”,“向营口撤退,这是我过去的主张,现在我仍然认为是一个利多而害少的方案”。然而,无论退沈阳还是走营口,解放军都不会轻易答应,廖兵团的徘徊最终造成自己走上不归路。(待续)

参考文献:

1、全国政协文史委编:《辽沈战役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

2、《为党交游六十年:金城文集》,华文出版社2008年版。

3、吕芳上主编:《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台北“国史馆”2015年版。

4、刘统:《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辽沈   国军   饶阳   蒋介石   国防部   营口   锦州   彰武   将领   兵团   战役   主力   战场   高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