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武将熬死了秦始皇,熬死了刘邦,熬死自己儿子,最终熬成皇帝

长寿,是古人最在意的一件人生大事。上至天子皇胄,下到茫茫众生,没人能真的不去在意自己能否长寿。

在那个平均寿命不过三十、四十的年代,五十岁去世便算喜丧,六十仍在世便大摆筵席,作大寿,七十岁作古稀,意为古往今来,年寿超过七十者极其稀少。

耄耋老者为八十、九十之人,而百岁长寿老者被称为期颐。今天的主人公便是一个长寿之人,去世时他已经103岁了。

正文

追溯到秦始皇时期,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彼时,秦王一扫六国,书同文,车同轨,一统度量衡。若是他可得长生,我们应该就不需要学英文了。

在这时,还剩下一个南越未曾攻下。秦始皇命屠睢率领几十万大军挥师攻打广州。

其中广东很快便被攻打下来,但是大军在广西却久攻不下。在一场战争中,打持久战对于攻打方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一件事情。首先粮食供应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人连饭都吃不饱,哪能打起精神来专心打仗呢?为解决粮草供给的问题,秦始皇在战区大修灵渠粮道,而粮道的全面修建完成,也为攻打广西创造了后备力量。

其次,战争中,若要胜利,一是强大的兵力,二是充足的粮草供应,三是最为重要的军心。

所谓军心即为士气,而士气应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也就是说,持久战打到最后,不止是士兵的身躯伤痕累累,连同士兵的心已经劳累不堪。

士气不足,还要再去攻打,无异于明明有着一桶水,却非要一滴一滴地去灭火。不仅水耗干了,火也没能灭掉。

秦始皇为防止士气懈怠,又征兵数十万,连同之前的几十万兵力,在灵台粮道的后备加持下。

命任嚣和赵佗领兵作为主力军,一鼓作气地攻下了广西。而赵佗,即为本文的主人公。

攻下广西后,秦始皇分封将领,将赵佗任命于广西,那时候,叫做南越。赵佗领命前往南越,开始了他治理南越的余生。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意想不到的事情,被命运的洪流推着往前走,不知不觉就走远了。

赵佗来到南越后,发现南越之地不仅地处偏僻,连这里的百姓也思想蛮荒。若要统治好一个封地,必须先统一他们的思想。

而为了统一民众的思想,首先要结成牢不可破的关系。然而,这个世界上最为牢固的关系便是作亲事。

赵佗向秦始皇提出建议,向南越输送一些秦国女子,秦国女子与南越男子皆为姻亲,再生下孩子,便完全算秦国的子民了。

此举一出,大大笼络了南越的民心,自此,在赵佗的治理下,南越的管理体系逐渐得到完善。南越百姓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南越好似变成了一个世外桃源。

只是那样一个纷争不休的年代,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平。秦始皇终究未能求得那一枚长生不老的丹药,在他统一秦国后不久,王图霸业未能全盘实现,纵然有再多的不甘心,也敌不过生死。

秦始皇死后,不仅秦国内乱,各地民众也因怨念积蓄已久,四处纷纷揭竿而起,像陈胜吴广那样自立为王的不在少数。

但赵佗自知南越之地,地处险势,易守难攻。若是自立为王,做个封地里的土皇帝倒也可取,只是若要率兵四处征战,就显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赵佗的选择是对的,他盘踞南越之地,天高皇帝远,只要守好这一方净土,也能求个现世安稳。

无论是秦国内乱还是各地藩王四处攻打,他都不能参与。赵佗将南越与外界连通的各处关卡均换了自己的心腹把守。

将整个岭南收纳为自己的地盘,战争是免不了流血和伤痛的,岭南于是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净土。

岭南是一个风土养人的地方,唐朝有杜牧描写杨贵妃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荔枝何来?便是从岭南来。

北宋的苏轼被贬职,入了岭南,却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岭南的荔枝有多得人心。

岭南自然不光只有荔枝,还有桂林的山水,阳朔的丽景。岭南在赵佗井井有条地治理下,过了几十年的安稳生活。

还是那句话,战火纷飞的年代,安稳只有一时,没有一世。在外界四处征讨的结果下,刘邦赢了。他立了国号为汉,自封为汉高祖。

可由于一朝天子一朝臣,刘邦并不认可岭南为赵佗的封地。不仅如此,更率兵攻打岭南,放话要将岭南分封给他人。

只是赵佗也不是任人拿捏的主,他借助岭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坚守着岭南,刘邦见久攻不下,此时自己王朝初建立,实在不适合这样兴师动众地屡次攻打,于是只好议和。

赵佗心系岭南,深知战争只会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苦难,他甘愿为汉朝天子俯首称臣,每年缴纳岁贡,只为换岭南的短暂和平。

后来刘邦逝世,吕后也觊觎岭南的疆土,派兵攻打,仍旧久攻不下,吕后崩逝后汉朝才只得罢休,派遣使臣前往议和。

赵佗依然选择议和,每年两次派遣使臣前往汉朝都城缴纳岁贡。自此又与汉朝王室结成友好的番邦之仪。

就这样,赵佗在岭南依旧管理着那里的一草一木,由于岭南接受了从中原传输过来的思想和先进的农耕、纺织技术,岭南人民逐渐过上了优渥的生活。

赵佗也因为他的议和,保住了众多岭南人民的身家性命,并且赵佗本人也许也是因为他的心系百姓,善良之举而得以长寿。

赵佗去世时,已经是一百零三岁的高龄。他最初跟随的秦始皇已经亡故,最开始攻打他的刘邦已经亡故,后来对他岭南之地虎视眈眈的吕后也已经亡故,甚至他的亲生儿子也已经亡故。

赵佗的位子,传给了他的孙子。由他的孙子接替掌管岭南,岭南依然安稳的过了数十年,直至汉武帝攻打南越,自此南越灭亡。

南越在赵佗和其后任四位继承者,一共经历了九十三年,在这期间,南越由于自身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虽然有些许封锁,但是也在乱世中显得更为安稳。

只是这份安稳在赵佗的离世后,逐渐走了下坡路。可以想象,南越人民在往后无尽的岁月里都会一直铭记那位管理有方,爱惜子民的南越武王。

尾声

纵观赵佗的这一生,可以说是即坎坷且荆棘丛生,又备受赞誉。作为秦始皇的亲信大将之一,跟随秦始皇四处征战,后来又在攻打广西之时殚精竭虑。

分封南越后,尽心尽力地领导南越人民走向富裕的生活。传递先进的思想,传授更为先进的各种技术。

为了防止原先的南越将领起异心,厚待南越将领,提议让南越人民与秦国人民通婚,使南越人民更加自愿的接受秦始皇的统治。

秦始皇离世后,秦国二皇子胡亥设下毒计来陷害长皇子扶苏,使其年纪轻轻便含泪受冤而殒命。

此后胡亥暴政,使得秦国上下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的人民心怀怨愤,纷纷揭竿而起。面对纷争,任嚣劝赵佗,不如借着岭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立为王,也争一争这天下,分一杯羹。

赵佗并没有选择加入,他深知,岭南只是地理方面占优势,如果外出打仗,首先兵力不足,其次粮草供给成为问题,再者,若是有人心怀不轨,趁着自己外出打仗,偷袭岭南,此时岭南只剩残兵弱将。

后果可想而知,岭南必定易手。江山易主,必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四起纷争,鹿死谁手,这些其实都不那么重要。

最重要的还是百姓,战争死的是士兵,士兵是百姓。既要士兵又要粮草,可是都去打仗了,谁来耕地种粮食呢?

那时候的粮食产量本就不高,一家子种那几亩的地,不够自己这一家人的生计不说,还得交一部分赋税。再赶上战争,恶人烧杀抢掠,百姓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赵佗封锁岭南地区,不去参与纷争,实在是一个明智之举。王侯将相那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牺牲多少士兵、多少百姓的命,才能换回自己稳坐王位。

且作为江山的主人,这世间最尊贵的人,万民朝拜,最巅峰之人,是权力的集合体,几乎没人能拒绝这个诱惑。

所以虽然秦始皇一统六国,并自号始皇帝,但是却没有完成传承。扶苏过于心善,胡亥过于残暴,都不是能当君王的人。因此当秦始皇去世后,国土大乱,他以为一世命即万世命,却不曾想。

硕大秦国倾覆于秦二世之手,几代人的努力,终究未能传下去。赵佗那时,即使想对秦国施以援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继位者胡亥并不能成为一代明君,辅佐他才是真正的伴君如伴虎,与其让整个秦国土地均沦丧于战乱之争,倒不如守好自己的岭南,也算留下最后的一片净土。

赵佗是能屈能伸并且有勇有谋的,汉朝刘邦与后来的吕后来攻打南越,皆是久攻不下,但当他们前来求和时,赵佗每一次都以大局为重,同意议和,同意向汉朝俯首称臣,心甘情愿以岁贡换取岭南的和平。

他是真正心系南越人民的,他是爱着南越人民的,所以才同意议和,同意向汉朝俯首称臣,并且经常上书,表明南越是个不那么重要的地方,希望朝廷可以放过岭南,让岭南作为一个汉朝的附属国。

让岭南免受战乱,让岭南人民安安稳稳地耕作生活。在赵佗的努力下,赵佗在位期间,岭南确实算得上现世安稳,老百姓们也确实免遭了很多人祸。

所以赵佗也正因为他的善良,深受南越人民的爱戴,百姓们也心甘情愿称呼他为“南越武王”。他也因为自己的仁心仁术而得以长寿,在那个时候,长寿的领袖象征的是黎民的福气与安乐。

结论

赵佗确实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他领导南越的几十年里,南越人民的生活也算得上是风调雨顺,是他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为岭南人民撑起了一片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刘邦   南越   秦国   长寿   汉朝   武将   广西   岭南   荔枝   安稳   皇帝   儿子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