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印象之三:岳麓山上—体会读书人的情怀

年少时,我颇喜欢读书,在所买书籍中,时常有岳麓书社出版的古代典籍。后来,学长告知:岳麓书社位于岳麓山下、湘江之滨,依山傍水,是一所古籍专业出版社。原来,岳麓书社源于岳麓山。

关于岳麓山,有人说:悠然一长啸,绝妙两无伦;有人说:此山人文荟萃、书院弦歌不绝;有人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我总觉得这副对联说的有点大,颇有言过其实的味道。这次来到岳麓山,我想探寻其中的奥秘。

“岳麓书院”四个字为宋真宗所题,这个是仿本,真迹现藏于这座书院的博物馆内。岳麓书院又称千年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嵩山的嵩山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是一著名集句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惟,语助词,没有意义。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国是人才辈出之地,岳麓书院更是英才聚居之所。书院展示的是一种“经世致用”的传承,朱熹、张栻、王阳明、王夫之等历代大儒在此执教,“朱张会讲”就发生于此地。

近代中国,先后涌现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运动领导者,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为代表的维新变法志士,以黄兴、蔡锷、陈天华等为代表的民主革命者,以邓中夏、李达、毛泽东等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者。

这些著名的学子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去追随。

我们来到爱晚亭,又名“爱枫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原为岳麓书院山长罗典为观赏枫叶所建,此亭与湖心亭、陶然亭、醉翁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后湖广总督毕沅(此公为31岁成为状元郎,乾隆认为“才可大用”)根据杜枚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1952年,湖南大学重修之时,校长李达专函请毛主席题写了“爱晚亭”亭额。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驻足爱晚亭,遥想当年青年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经常邀集同学游过湘江,来到爱晚亭聚会,讨论国家大事,探求革命真理。

这群革命者不避暴风骤雨,经常登临山峰,迎风高歌,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终于登临山顶,来到观景台,据说海拔是300米。视野非常开阔,放眼望去,湘江、橘子洲尽收眼底,依稀能看伟人的头像。

俯瞰长沙

我突然产生一种“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壮志,真想跃入湘江,畅游一番!

后记:离开长沙已经月余,俗务缠身,难以完成构思,尤其是第三篇久有立意,却迟迟未能下笔。今天(5月28日),草创初稿,虽是鄙陋,总算是对自己有了一个交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长沙   真宗   大儒   湖广   楚国   嵩山   湘江   专函   岳麓山   革命者   河南   读书人   书院   公元   书社   情怀   印象   代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