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兄弟之国”的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为什么总是打来打去?

金帐汗国与伊尔汗国,是位于蒙古帝国西部的两大汗国,分别由拔都和旭烈兀所建。

拓展阅读:

蒙古帝国、金帐汗国与元朝,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渊源?

远在波斯的“忠实小弟”伊尔汗国,为什么和元朝关系这么铁?

蒙古诸汗国概览

纵观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可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看到这儿,有些同学可能会疑惑,本是两个“同根生”的汗国,为什么大部分时间都在“打来打去”?接下来,我们一起简单聊聊。

伊尔汗国,是蒙古帝国中建立最迟的汗国。不过,伊尔汗国与金帐汗国的外交关系,早在旭烈兀西征前,就已经建立起来了。正如拉施特记载的那样:

....还在拔都在世时,蒙哥合罕就委派自己的弟弟旭烈兀汗,率领大军前往伊朗地区….斡儿答(拔都之兄)派遣了自己的长子忽里带着一万军队,穿过花刺子模和的希思丹;拔都则派遣了昔班的儿子巴刺罕与术赤汗第七子不哇勒的儿子明合答儿的儿子秃塔儿,穿过钦察的打耳班,让他们到达以后,当旭烈兀军队的援兵,为他出力。....

拔都

这些金帐汗国的援军,在帮助旭烈兀征服中东广大地区后,均留在了他的军队中,“军队的消费就分给了蔑刺合和帖必力思(大不里士)两城的百姓负担”。蔑刺合和大不里士,先后成为了伊尔汗国的首都。旭烈兀将金帐汗国援军的消费,分配给作为首都的城市负担,足见其对金帐汗国以及兄长拔都的重视和尊重。

旭烈兀和妻子脱忽思哈敦

因此,在拔都时代(1251—1257),作为帝国两大“兀鲁思的”金帐汗国与伊尔汗国,一直保持着比较亲密的伙伴关系。


1255年,拔都去世,在经过了内部短暂的权力斗争后,拔都弟别儿哥(1257—1266在位)成为了新的金帐汗。

不过,旭烈兀和别儿哥二人的关系,一直都不和睦。历史记载:

早在蒙哥初登汗位时,别儿哥“在某一时期曾在蒙哥合罕身边效劳,由此不断向旭烈兀汗处派遣急使,显示自己的权力。由于别儿哥是兄长,旭烈兀汗忍受了下来。”....旭烈兀不满道:“虽说他(别儿哥)是兄长,但他即毫不谦让、感到惭愧,而却对我威胁、强迫,那我就再也不尊重他了。”

旭烈兀军队围攻巴格达(原图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后来,留在旭烈兀军队中的“巴刺罕(别儿哥近臣)图谋背叛旭烈兀汗,并且使用了巫术。(这件事)偶然暴露了出来,旭烈兀把他遣回别儿哥处。”别儿哥让旭烈兀自行处理,旭烈兀立刻下令处死了巴刺罕,双方的矛盾愈演愈烈。

不过,个人恩怨远足以导致两国关系骤然出现裂痕。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还是“国家利益”。“根据成吉思汗遗言,(远离金帐汗国的)阿姆河和咸海以西的地面,应划入术赤及其后裔的封地之内。但旭烈兀在完成第三次西征后,“将阿姆河和咸海以西地面的最高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

别儿哥认为,旭烈兀应该归还本属于金帐汗国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阿儿兰等里海以西的广大地区。于是,他率先挑起了与旭烈兀的战争。

金帐汗国重骑兵

1263年—1264年,双方在打耳班(今达格斯坦)相遇,旭烈兀先胜后败,但并没有失去对阿姆河和咸海以西地区的控制

罗斯诸国境内的金帐汗国官员

别儿哥见强攻难以奏效,不仅与旭烈兀的“一生之敌”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建立了外交关系,还主动皈依了伊斯兰教,想以此牵制伊尔汗国在阿塞拜疆等地的发展。

伊尔汗国也没闲着,除了与元朝保持友好关系外,还不断联络西方基督教诸国组成同盟,共同抵御埃及和金帐汗国的武装威胁。

1997年的大马士革

1265年,旭烈兀去世,其子阿八哈即位。别儿哥和侄子那海,乘伊尔汗国汗位转换之机,再次率军进攻伊尔汗国。这一次,金帐汗国全面落败,那海落荒而逃,别儿哥受伤死去,忙哥帖木儿(拔都之孙,1266—1280在位)成为了新的金帐汗。

忙哥帖木儿全面继承了别儿哥的对外政策,无论在阿姆河地带,还是在外高加索地区,均与伊尔汗国为敌。1272年,他与海都、八刺在塔刺思大会上,一致怂恿“八刺在第二年春天渡过阿姆河,带领军队进攻伊朗,夺取阿八哈汗的某些领土。”

推荐阅读:察合台汗国与元朝,到底有什么渊源?

骑马者为阿八哈,小孩儿为合赞汗(阿鲁浑长子),抱小孩儿者为阿鲁浑(阿八哈之子)

不过,八剌联军被阿八哈汗打败,伊尔汗国与金帐汗国两败俱伤,双方不得不“缔结合约”。《突厥世系》的作者阿布尔迩齐记载道:忙哥帖木儿“因与伊儿可汗阿八哈战争的失败而握手言和,双方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互相馈赠礼物,迄未中断。”

不过,双方的握手言和,是战争结束后妥协的结果。忙哥帖木儿仍始终与埃及联盟,从没有想真正与伊尔汗国和好。

1280年,忙哥帖木儿去世后,脱脱蒙哥(1280—1287)即位,他再次向伊尔汗国阿鲁浑汗宣战。伊尔汗国军队“杀死了(对方)军队的一个统将不鲁勒台和许多士兵,被击溃的敌人退回去了”,脱脱蒙哥也因战败而“心痛至极,以致一命呜呼。”

阿鲁浑汗与法国腓力四世的文书,意图共同对抗伊斯兰世界

总的来说,尽管金帐汗国做了一系列的努力,但外高加索等地区,始终处于伊尔汗国的控制和统治之下。

脱脱蒙哥死后,脱脱(1287一1312在位)成为金帐汗国大汗。在他执政的25年中,双方总体上保持着友好和平的外交关系。

脱脱即位之初,本人并无实际权力,朝政一直由权臣那海(别儿哥的侄孙)操纵把持。当时的西方人,甚至将那海与金帐汗并列,埃及人称其为“国王”,俄罗斯人称为“沙皇”。脱脱即汗后,为感谢那海,把克里米亚半岛赐给了他。

金帐汗国的军队,堪称“多国部队”

随着时间的推移,汗国内部的矛盾愈演愈烈,根本没有精力与伊尔汗国进行斡旋。无论是脱脱汗还是那海,都希望与伊尔汗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当然,伊尔汗国似乎也从未对金帐汗国有什么“非分之想”。

至于权臣的那海,更是“未雨绸缪”。早在阿八哈当政时期,那海就曾“派遣自己的妻子和自己的儿子秃里以及一个异密去到阿八哈汗处,向他的两个女儿求婚”。

金帐汗国骑兵

1297年,脱脱汗与那海在顿河附近开战,脱脱汗战败,不得不退往首都萨莱。不过,得胜的那海并未立即向萨莱进军,这为其覆灭埋下了伏笔。

两年后,脱脱汗卷土重来,双方在第聂伯河附近的波塔瓦再次开战,脱脱汗取得完胜,那海战死,脱脱汗终于夺回了金帐汗国的统治大权。

在脱脱汗统治时期,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任何时候我们也不挑起战争,也不去为自己惹起乱子,免得降于兀鲁思的纷争之罪落到我们身上。”

月即别汗(1312一1340)即位后,金帐汗国进入鼎盛期。在强大国力的支持下,月即别汗摒弃了两国的友好关系,与埃及组成军事同盟(定伊斯兰教为国教,远嫁公主给埃及苏丹),共同向伊尔汗国发动军事进攻。

不过,以阿塞拜疆为中心的外高加索地区,还是仍保留在伊尔汗国手中。

月即别汗

月即别去世后,继任者札尼别汗跟月即别汗一样,力图吞并阿塞拜疆等地区。“这一点不难做到。因为1335年伊尔汗国不赛因汗死后,伊尔汗国已经分裂。”

札尼别汗“征服了这个行省(指阿塞拜疆)和大不里士,杀死了当地土著首领出班王室的阿失刺失,将其首级悬于大不里士的清真寺的门上”,至于末代伊尔汗努失儿完,完全不知所踪。伊尔汗国境内的地方贵族们乘机独立,形成割据局面。

伊尔汗国的蒙古贵族

其中,居住在巴格达的蒙古贵族哈桑(札剌亦儿氏),于1340年自立为汗。1358年,其子兀洼思汗兼并阿塞拜疆等省地,移都于大不里士,史称札剌亦儿王朝(14世纪末,被帖木儿帝国所灭)。同年,札尼别汗的军队”被札剌亦儿氏从阿塞拜疆赶出去”,入侵阿塞拜疆等地的企图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这是金帐汗国最后一次入侵阿塞拜疆。因为自札尼别汗后,“骆驼的脖子被拧断了”,在他去世的24年间,共更换了20个汗,有的只在位几个月甚至几天。

脱脱迷失

1380年,白帐(拔都兄斡儿答后裔)汗脱脱迷失借助帖木儿的力量,击败金帐汗国权臣马买,控制了汗国的大部分疆土,成为新的金帐汗。从此,金帐汗从拔都系转移到了斡儿答系。

15世纪中期后,金帐汗国正式分裂为数个政权,如东部的哈萨克汗国、西部的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诺盖汗国等,中央直辖的疆土大大缩水,被称为“大帐汗国”,1502年,末代大汗赛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亚汗国击败,金帐汗国宣告灭亡。

从两国近百年的关系看,双方一直围绕以阿塞拜疆为中心的外高加索地区进行着争夺。原因很简单,这里不仅有丰美的牧场和繁华的城镇,还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对此,旭烈兀可谓心如明镜。“旭烈兀所重视的是阿塞拜疆出色的牧场。在这方面蒙古人特别喜爱库腊河下游驻冬的木甘草原,适于夏天放牧的覆盖着丰美青草的哈刺塔黑的山坡。最后,旭烈兀及其后裔对阿塞拜疆各城镇中享有盛名的富庶手工业,尤其是纺织工业,非常重视。”

西征的旭烈兀,“顺便”收了“老哥”金帐汗国的地盘

当然,金帐汗国更深知此地的重要性。他们想通过此地,建立通往黑海、地中海的出海权,从而达到其发展贸易、外交的目的。尽管“(金帐)汗国的疆域辽阔,草原富饶,然而城镇非常稀少….若人们在这里开荒种地,它也一定是最肥沃的土地,但是居民们是牧养牲畜的游牧民族。”

除了不里阿耳(今喀山)、拔都萨莱(伏尔加下游)、锡尔河下游沿岸城镇、玉龙杰赤和黑海北岸几个像样的城市外,金帐汗国绝大部分地区位于草原地带,且深居内陆。

玉龙杰赤旧城,即土库曼斯坦的库尼亚-乌尔根奇

坦诚说,向北、向东扩张毫无实际利益可得,只能把目光投向西方和南方。

在西方,金帐汗国虽尽管一度使“蒙古人的影响,而不是权力,扩大到多瑙河的南部,进入到保加利亚和色雷斯”,但“好战的立陶宛人和条顿民族的骑士从波罗的海、第聂伯河滚滚而来”。蒙古人的势力始终限制在第聂伯河以东地区,向西扩张以失败而告终。

当时的基督教势力,实力不容小觑

于是,他们又把目光转向了伊尔汗国。因为伊尔汗国占据的外高加索地区(里海和黑海之间的陆路地区)是金帐汗国唯一一条通向南方地中海、黑海地区的通道(咸海与里海之间的陆路地区,不宜通商)。

但双方缠斗的结果是:

纵观金帐汗国与伊尔汗国的“百年内斗史”,对蒙古帝国乃至两国本身,均产生了重大的消极影响。

1)两国的内斗,客观上加速了蒙古帝国的分裂进程。

以海都为首的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与元朝抗衡,固然是蒙古帝国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同样作为帝国“兀鲁思”的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不听从“老大哥”元朝的调停,彼此斗争,两败俱伤,进一步加速了帝国的分裂。

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占据着广大中亚、东欧和中东地区,是帝国与基督教世界和阿拉伯世界联系的桥梁。蒙哥即位后,作为“众兄弟之长”的拔都,不仅听从蒙哥的调遣,还维护着帝国在西边的统治秩序。

推荐阅读:「蒙古大乱斗」拔都与贵由之争:蒙古帝国分裂的催化剂

出使蒙古的法国传教士鲁布鲁克,得到了拔都的热情款待和保护

然而拔都去世后,新的金帐汗别儿哥却摒弃了与拖雷家族世代维持的友好关系,主动征讨伊尔汗国,使两国长期处于战争之中,令蒙古帝国难以维持,从而逐渐地走上了分裂和崩溃的道路。

2)对伊尔汗国而言,与金帐汗国的百年内斗,阻碍了其进一步向外发展的机会

金帐汗国为了争夺阿塞拜疆等地,在主动出击伊尔汗国的同时,还与其“死敌”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建立了军事和政治上的同盟关系,使伊尔汗国腹背受敌。继别儿哥后,忙哥帖木儿、脱脱蒙哥、月即别、札尼别等金帐汗国大汗,均向外高加索地区发动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埃及的“奴隶兵”马木留克骑兵,成功抵挡住了旭烈兀西行的脚步

结果,伊尔汗国因为忙于应付金帐汗国,不得不放弃对叙利亚和埃及的军事行动。可以说,双方的内在,客观上阻止了伊尔汗国的对外扩张。

3)对金帐汗国来说,与伊尔汗国的内斗,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

首先,在近百年的时间里,金帐汗国为了夺取对以阿塞拜疆为中心的外高加索地区的控制权,投入了无数的人力金额财力,花费了宝贵的时间。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得到这块肥沃的领土,更谈不上通过此地与黑海、地中海联系。

伊尔汗国的基本盘,最终被帖木儿尽数收入囊中

其次,由于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进攻伊尔汗国方面,因而在与西方各国交战失利后,不再向西发展,自身发展也受到了抑制。

第三,在金帐汗国统治后期,因为与伊尔汗国的内斗,内部统治陷入危机,最终以分裂而告终。对金帐汗国而言,与伊尔汗国的内斗,其积极影响远小于消极影响。

黄金家族的后裔们,早就忘了“五子训箭”的古老典故

总的来说,金帐汗国和伊尔汗国“以战为主,以和为辅”的外交关系,加速了蒙古帝国的分裂,直接导致了两大汗国的衰落和崩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里海   黑海   阿塞拜疆   伊尔   蒙古   埃及   帝国   军队   兄弟   关系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