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与罗马帝国时期服饰文化特征

引言

在漫长的世界历史中,因为地理的阻隔和巨大的交通成本,古代的世界处于一个相对隔绝的状态。人们在各自发展,人们的服饰变化繁多,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都在以可能的方式装饰自身。

服饰是体现社会审美取向的重要表现之一。

它通过样式、色彩、风格,反映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身份的人对于美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反映出不同群体的社会心理、文化价值、风俗习惯等内容。

中国《周易》一书中有一句“垂衣而天下治”,表达的就是中国的服饰文化的重要性,即服饰文化也是服务于整个政治统治的表现。

中西方的交往活动由来已久,公元前最1世纪到公元后4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也是我国西汉王朝繁荣发展的时期。

两个不同的王朝在历史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服饰文化受文化、地理、社会发展情况的影响,而各有风格。

汉代的服饰纹样

在汉代的服饰上,多绘制有飞禽走兽、花鸟树木、山水云纹以及一些几何形纹等图案。汉代十分重视服饰的图案装饰。

在动物类纹饰上,诸如凤凰、仙鹤以及其他的祥瑞之物;在植物类纹饰上,有树叶、牡丹、梅花、茱萸等纹饰;

在几何纹饰上,有点状纹、带状纹、取向纹、卷云纹、谷纹和三角纹等等诸多形状。

在服饰的纹样上,诸如几何纹等是较为抽象的一种审美表达;诸如其他的植物与动物这是人们较为具体的审美取向,一般所选取的装饰纹样多是代表了穿着者的喜好或是对某种品质的追求,如梅花代表一种高洁的品格。

马王堆一号墓中的绵袍

汉代服饰款式

深衣:深衣的广泛出现,是汉代服饰的一大特点之一。《礼记·深衣》:“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

所以深衣与此前的衣、裳分离不同,不是古代所谓的上衣、下裳,而是一种上衣与下裳连为一体的服饰款式。这种衣服一般领口交叉掩护,袖子十分宽大。

人在穿着深衣时,右边的前襟一般压在里面,而左边的前襟则在外面。

袍服:袍服的历史由来,并不是从汉代才开始的,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

这种款式,袍身广大,袍的袖子收紧、缩小,与袍身形成对比。根据袍服襟摆的不同,分为曲式裾袍和直式裾袍两种款式。

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这种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要设计,在穿着袍服时里面的里衣领子会露出来。

有时袍服的领子也会被设计为大襟斜领,也是领子开的较低。袍服多采用红色,一般而言,红色的袍服最为上层,其次是青绿色。

禅衣:也叫单衣或称为衫,这种服饰款式在汉代较为流行。《汉书·隽不疑传》就载:“武安侯坐衣襜褕入宫”,尽管在当时穿着禅衣入宫还是一件不正式的情况,但可见当时人穿禅衣已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这种禅衣有长款与短款两种。

短的禅衣称之为中单,更多称之为衫。

长款的禅衣称为襜褕,《急就篇》中载为:“襜褕,直裾禅衣。”

襦服:汉代的襦服穿着的主要对象是儒生

。汉初以黄老之学作为国家的治国思想,儒生多受轻视。汉武帝之后,儒学大兴。

襦服的穿着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当然除了儒生,也有一些人穿着襦服,襦服以方领为主。

襦裙:女子的主要服饰之一即为襦裙。襦裙的流传从战国到明清,延续了很长时间。

汉代的日常生活中,襦裙是妇女的主要选择。所谓襦是一种短上衣,长度只到女子的腰间。有交领、直领两种领式。

下身搭配裙子,裙子一般会长于女子的下半身,多会垂到地上,且裙子的样子基本都是上窄下宽,十分称托女子的身形。

在裙子之上,一般会搭配所谓的绢条,在裙子的两端设计有系

裤子:古代将裤称为“胫衣”、“绔”、“袴”等。古人穿的裤,基本是无裆的,唯有两个裤管。女子也有专门的裆裤,有裆但并不会被缝合,有带子可以系结

。随着中西交流,胡人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的裤的样式进行了新的改善。后期的裤发展到有缝合的款式,就是受胡人文化的影响。

汉代服饰服色

汉代的色彩已经相对丰富,一般而言黑色、黄色、紫色、红色、白色、黄褐色、青色、灰色。绿色较为常见。《汉书·成帝纪》中记载:“青绿民所常服……”

民众与上层阶层之间在颜色的使用上,并无过多的禁止,不过也有一些颜色较为例外,颜师古在释注《汉书时》也提到:“然则禁红、紫之属。”

可见紫色一类的颜色,属于贵族崇尚的色彩。黑色也为社会上层阶层所推崇。

在汉代早期,道家文化盛行,道家认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家不强调浮华,认为鲜艳的色彩是在迷惑人的眼睛,迷惑人的心智。

把玄色作为本色,而所谓玄色即为黑色。

道家文化中还有“紫气东来”等说法,将紫色认为是一种祥瑞之色,故而紫色多受上层阶级的欢迎。

当然汉代的服饰并不仅仅是以上列举的种类,还有装饰的物品。

诸如帽子“凡冠衣诸服,旒冕、长冠、委貌、皮弁、爵弁、建华、方山、巧士……”,即使是服饰也有朝服、常服、公服等各种区别,如“群臣之服二十有一”,细细考察十分繁琐且复杂;

诸如佩绶,即放在腰间装官印的绶带等都构成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

罗马服饰的纹饰

人类服饰的装饰总是受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装饰的纹饰上,罗马的纹饰选择主要也是以动物、植物为主要的对象。在动物纹饰上,老虎纹、狮子纹为主要的选择。

二、罗马服装的款式:

外衣:罗马的服饰以一种特殊的内衣和能将身体缠裹住的外衣为主要的款式。这种穿搭是整个社会的主要选择方式。外衣主要的形制是托加

。这种长衣就是一种宽袍,即以一块布料从人的左边肩膀搭进去,然后拴在身上。托加的穿法十分复杂,首先需要将布料直线的一边作为内侧,需要把整块布料三分之一长的位置流出来,剩余的三分之二必须从左肩向身后缠去。

然后在从人的右边腋下穿过来,绕到人的正前方。

这种布料的形状为半圆形,男女都可以穿,没有禁忌。这种衣服的穿着其实十分复杂,搭在身上的布料长达两米到六米左右。可以作为一种礼服,有时是毛织的材料。

在一些重要的场合,这种很长的外衣会被对折起来穿,使人看起来十分端庄和庄严。

内衣:另外一种连体的款式:丘尼卡,也叫内衣。

男性将这种内衣与托加结合起来穿搭,女性一般与斯托拉帕组合穿搭。主要由两片毛织物组成,领部和袖口与两侧的肩缝合,袖子的长度一般到手肘的部分。

这种内衣的款式,根据男女的身形特征而设计不同的长度。男子内衣的长度一般到膝盖,而女子内衣的长度一般到脚踝的部分,为了美观,会在腰上系上一根带子,以修饰身形。

斗篷:斗篷也是罗马人服饰款式的一种选择,斗篷的款式一种是半圆形带帽子的,有时候帽子是单独的,不与衣服缝合;

一种是方形的,衣披在左边的肩部,如何在右边的肩部用别针固定住。

斗篷的发明是为了风雨天气出门所用,所以在材料的使用上,有皮革。厚羊皮等。

罗马服装的服色

罗马人的服色多数以白色为主,贵族的服饰颜色要更为丰富一些,主要以红色为主,诸如鲜红色、深红色等,平民百姓白色之外,以灰色和褐色为主要的选择。

罗马帝国时期的服饰,相对而言较为简单。

罗马帝国时期,人们喜爱珠宝等饰物,因而有钱的阶层,多会在自己的鞋上装饰宝石,因为鞋在罗马人的眼中,是更能表达身份高低的存在。

因此罗马人极为重视鞋的配饰;或在身上佩戴首饰,比如戒指在当时极为流行。

汉代与罗马帝国时期服饰文化的比较

首先在纹饰、款式、色彩的喜好上,中西方的服饰呈现出完全不同状态。可以看出,两个时代的服饰文化对此前时代都有继承和吸收。

中西方服饰的也体现出一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第一,服饰形制的比较:汉代和罗马帝国时期的服饰都较为宽大。

尽管在服饰的外形上有着极大的区别。罗马的服饰主要以宽松为主,形制也较为单一。

体现的是罗马人追求自由和务实的精神态度。而汉代的服饰也采用宽大的服饰,体现的是汉人对端庄和飘逸美感的追求。

第二,服饰等级性比较。罗马帝国时期,尽管诸如托加等外衣男女可穿,不过也加有限制,即只有具有罗马公民的人才具有穿这种衣服的资格。

同时贵族与平民使用的布料颜色也是有区别的,贵族穿着的主要布的材质,是用羊毛和亚麻或是丝绸等较为舒适和贵重的材料。

会在衣服上装饰有宝石,绣上漂亮的花边,平民穿的则较为朴素。颜色的选择,贵族偏爱红色、白色,百姓则主要以褐色等颜色为主。

同时古罗马的托加,也是一种极具社会贵贱意义的服饰象征。因为托加的大小、形状、配色具有一定的等级意义。

西汉王朝的服饰等级性相较于罗马帝国时期,更为严格。也可以说是传统的等级制度,在人们的服饰规范上有所体现。

可以说在汉代,人们的身份地位、职业、地域、民族等个人特征,在服饰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透过人们的服饰穿着可以知道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身份地位,承担着怎样的社会职能以及这个人属于什么样的社会阶层。

这在中国古代是很容易观察的,因为服饰越等,是有惩罚的,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是规定的。

在汉代也是如此,服饰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也是一种政权用来进行压迫和宣示权力的工具。服饰首先将各种人群分隔开来,“制服之道,等上下而差贵贱。”

服饰的一大作用就是区分贵贱有等。

第三、男女两性的服饰文化比较。

相对而言,罗马的服饰在男女问题上呈现出一些相似性。因为男女皆以外袍加内服的形式为主,在形式上的差别并不突出。

可以说罗马帝国时期的服饰文化在区分男女这一点上,并不突出。相比较而言,汉代的服饰文化,首先在于区别男女的问题上更为突出。

这主要与两个社会中女子的地位的差异,或是社会对女性的认识观念有关。

在汉代的专制社会下,区分两性差别是服饰的一个很重要的用途。

第四、服饰的个性化比较。罗马帝国时期尽管服饰较为单一,但人们追求个性、追求自身身体的表达,这一点与汉代的服饰文化不同。

如学者喜欢穿蓝色的外袍以表达深思之意。同时,罗马人在表达身体的美感上,喜欢将头发染成黄色或红色。而汉代的服饰更多是要求规范,社会穿着类型的规范。

但是在限定的范围内,比如可选择的样式、颜色、搭配等也能体现个人的审美,但整体而言是不提倡个人服饰个性表达。诸如染头发等行为,在汉代会被看做是离经叛道之事。因为社会的主要观念还是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由自己做主。

汉代与罗马帝国时期的服饰的比较,文化的差异应该是主要的方面。期间的原因,首先,是社会性质不同。

罗马帝国的社会性质是较为发达的奴隶制社会。在广大松散的疆域之上,帝国尊重和允许各地发展和保留自己的风俗。罗马人对自己公民身份的骄傲使得他们在服饰要有别于其他的民族。

他们崇尚宽松的衣服,裸露更多的身体部分以展示更多的身体美感;汉代是君主专制社会,专制的程度较深,因为等级制度的安排繁琐和严格。

同时父权社会的特征较为浓厚。特别是罗马的商业贸易较为发达,人的流动性频繁,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关注个体之间的公民权利。

而在汉代,则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人们时代居住在村落中且流动性较弱,因此等级的固化更为明显。

其次,两个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差异,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地中海炎热的气候,不适宜太过繁复的衣服,因此宽松的袍服更适合罗马帝国的气候。而中国的内部特征,穿着繁复宽松也相对能适应。

最后,是两国的社会背景不同。罗马帝国通过征服活动,将古希腊等征服,在服饰的文化风格上多有借鉴希腊的服饰风格。特别是帝国时期的文化发展正处于“希腊化”的黄金时代。

而汉代,通过对外交流以及当时人崇尚道家无为政治的思想,崇尚宽简。且社会的发达程度强于罗马帝国,因此服饰的多样性远胜于罗马帝国。

结语

“文物煌煌,仪品穆穆。分别礼数,莫过舆服。”等级性是汉代服饰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礼仪、身份、等级需要通过服饰来彰显,华丽的服饰文化基本上代表了上层社会的审美。

平民与之基本无缘。罗马帝国时期的社会,其服饰表达了人们崇尚身体之美,表达了公民个体对自由的追求与热爱。但是也未能逃脱等级性的阶级限制。

但是这种等级性的表现,只是一种粗糙的等级表达,与汉代成体系的服饰等级文化相区别。

除了等级性外,汉代与罗马帝国时期服饰文化直观的区别,即为服饰的款式、服饰的颜色、服饰的装饰纹样等方面。

这些是服饰的外在的区别,体现出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不过,罗马帝国时代和汉代的服饰文化,都对后世的服饰变化具有救援的影响。

汉代与罗马帝国时期表现出来的服饰文化,深深的根植于两个地区的社会、地理、政治、经济现实之中。不同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服饰文化特征。

但人类生活的方式有其内在的相通性,所以汉代和罗马帝国在服饰外观、等级性、个性化、服饰的男女区分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和差异性。

参考文献

《礼记》

《南齐书》

《汉书》

《后汉书》

《中国服饰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服饰文化   罗马帝国   汉代   袍服   时期   纹饰   罗马   款式   特征   服饰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