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到1900年,沙俄对华的外交策略:威胁、讹诈、欺骗都用上了

我们都知道,沙俄在西扩和东扩的过程中,一直都比较嚣张。没办法,他们有这个实力嚣张。从15世纪一个默默无闻的东欧公国,发展成坐拥2288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沙俄这一路走来,除了武力彪悍以外,其实他们的外交策略,也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对华外交方面,沙俄很有一套。以至于他们常常利用外交讹诈、武力威胁的方式,从清朝骗取大量土地。那么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可以简单了解一下。


一、1858年,穆拉维约夫骗走了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为什么用骗这个词呢?因为《瑷珲条约》的签订过程,的确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当时清朝正在和太平军交战,同时还要招呼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忙得简直焦头烂额。

在这种情况下,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嗅到了获取土地的味道。

穆拉维约夫趁着清廷无暇北顾的机会,不断将俄族人移民到黑龙江以北的大片地区。以至于这里瞬间就多了若干俄族人,同时他将大量俄军派遣到黑龙江以北,逐步逼近瑷珲城。基础打好以后,穆拉维约夫便开始耍外交手段了。

1858年5月22日,穆拉维约夫带着两艘炮舰来到了瑷珲城,跑来和当时的黑龙江将军奕山谈判。他的观点如下:

穆拉维约夫说这话,很明显就是刻意让清廷在不知不觉中,被动承认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等大片外东北的土地,都归沙俄!


这还没完,后面第三句话才是关键,他带有胁迫的口吻,强行要求清廷按照他的方案来划分边境线。这显然有点儿武力威胁的味道了。

奕山又不傻,当然不答应这事儿,而且搬出了170年前的《尼布楚条约》,要求穆拉维约夫按照这份条约来办事。这份条约里早就规定了,中俄在东部的边界在外兴安岭,不存在用黑龙江、乌苏里江来当边境线的事情。

双方吵了一会儿,穆拉维约夫直接要求:第二天奕山必须要给答复。

结果第二天还是没结果,穆拉维约夫这个时候又想了个坏招,他先胁迫奕山:同中国人不能用和平方式谈判。

啥意思?就是打算要动武了,这不是武力胁迫是什么?

说完这话的当天夜里,穆拉维约夫便让手下的炮舰放了一晚上炮。虽说没对着瑷珲城打,但这阵仗,似乎随时会对着瑷珲城。

在这种武力胁迫和外交讹诈双管齐下的逼迫下,奕山只能认怂,签订了这份不平等条约,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给了沙俄。值得一提是,穆拉维约夫在2006年还被印在了5000卢布的纸币上,这可是俄国目前面值最大的纸质卢布。


二、伊格那季耶夫,用充当调停人的方式,夺走了清朝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瑷珲条约》签订以后,清廷死活不认,这份条约的丧权辱国程度实在是太高了。自古以来,土地都是战争夺来的,谁能想到沙俄啥也不干,光靠骗,就能夺走6个江苏省大小的地盘呢?清廷当然不认。

沙俄也是绞尽脑汁。毕竟这份条约,是沙俄和清朝的地方官员签订的条约,如果放到国际层面上来看,的确有点儿拿不出手。即便当时俄军已经强行占领了外东北,但该办的手续还是要有的,否则岂不乱套了?

为此,沙俄必须要想办法,把这份条约坐实了!这份重任,便落在了当时的沙俄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头上。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步,让英法联军吓唬清廷。

伊格纳季耶夫明白,要想让清廷认怂,就必须要动手把他们打怂了。但是沙俄又不想自己动手,因此他打算借助英法联军的手,好好吓唬一下清廷。

1860年,当英法联军开始进攻京城的时候,伊格纳季耶夫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同时将京城周围的布防图、周边地形等等,全都一股脑告诉了英法联军。

这可帮了英法联军大忙了,他们做梦都想不到,伊格纳季耶夫背后在想些什么。可以说,英法联军能迅速攻破京城,伊格纳季耶夫居功至伟。

第二步,假装充当调停人。

英法联军打进来以后,清廷立马就慌了。当时的咸丰帝早就带着媳妇儿撒丫子跑避暑山庄去了,只留下了恭亲王奕䜣在朝廷瑟瑟发抖。

这时候伊格纳季耶夫主动表示:咱也是欧洲白种人,可以当调停人嘛!

恭亲王就好像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般,把伊格纳季耶夫当成了大好人。结果这家伙从恭亲王奕䜣这儿探听到了清廷和英法谈判的底线后,直接把这事儿告诉了英法,这使得英法在各自的《北京条约》中,直接按照封顶价索赔,让清廷损失惨重。


第三,调停是有代价的。

伊格纳季耶夫当然有自己的目的,白白当个“好人”,这可不是俄国人的处事风格。为此伊格纳季耶夫这才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要让俄国出面调停,不是不行,但清廷必须要承认《瑷珲条约》的合法性。同时中俄之间,也得签订一份《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原本中俄共管的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得全部归沙俄所有。

此外,这份条约必须要保密,不可对英法说明情况。啥意思?如果让英法得知沙俄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10个江苏省那么大的地盘,你说他们会咋样?当然也要同等甚至更多的好处啊!毕竟英法是参战方,而沙俄就是个打嘴炮的。一旦这样的话,那谈判势必会陷入僵局。

伊格纳季耶夫非常了解当时清廷的态度,所以他甚至坦言,如果这事儿清廷不答应,那沙俄也就不愿意继续做调停人了。意思很明确:不交保护费,咱们不仅不保护你,还有可能帮着英法收拾你。

在伊格纳季耶夫的威逼之下,清廷只好认可了《中俄北京条约》。时隔2年,又一个奇迹诞生了,伊格纳季耶夫同样以一张嘴,不费一兵一卒,为沙俄争取到了百万国土。

三、在条约上玩文字游戏。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大国做得出来的事情,但沙俄不仅做了,而且做了不止一次。比如说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中,乌第河是待议区。结果沙俄却以此为突破口,开始蚕食外东北土地。

《中俄北京条约》中,除了划定中俄东部的分界线外,也为后来划定西部分界线埋下了伏笔。

首先,沙俄将清廷设置的卡伦,作为清廷的边境标志。这事儿不靠谱的地方有很多,卡伦作为边防哨所,统治范围非常广,因此卡伦内外,都应该是清朝的地盘。可见沙俄在偷换概念。

其次,沙俄在翻译这份条约的俄文时,故意将卡伦,翻译成常驻卡伦。啥意思?流动性的卡伦,沙俄死活就是不认。其实清朝的卡伦巡视地方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此外,他们还将“往西南将至斋桑湖”翻译成了“往西直到斋桑湖”。一句话的偏差,就能改变很多土地的命运。沙俄这么一搞,又平白无故为后来划界增加了难度。

沙俄通过文字游戏的方式,不断让自己占便宜,让清朝吃亏。在1864年,沙俄与清朝签订了《勘分西北界约记》,就是依靠这些文字游戏的方式,夺走了我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


四、武力威胁是家常便饭。

这事儿从《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都能看得出来。武力威胁一直都是沙俄在外交谈判中的惯用伎俩。但一般都只是威胁,很少付诸实践的。

在对清朝的谈判中,唯一一次付诸实践,大概就是《中俄伊犁条约》的谈判过程了。

1871年,沙俄趁着阿古柏占据新疆的机会,自己跑来夺取了我国的伊犁地区。同时表示:只要清廷收复了新疆,那他们就归还伊犁。

等到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后,沙俄又开始刁难了,在与清廷代表崇厚谈判,他们用威逼利诱的方式,逼迫崇厚将霍尔果斯河以西、特克斯河流域等土地,割让给沙俄。

清廷当然不准,崇厚在没有与清廷商议的情况下,居然贸然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为此,清廷只好派遣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再次去谈判。

沙俄当局很生气,他们觉得崇厚既然谈好了,就没必要再谈了,直接把曾纪泽给晾一边了。后来在曾纪泽的努力之下,沙俄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但气氛已经不对了。

为啥?原来沙俄直接向伊犁地区派出了9万大军,还真的吃掉了清朝的不少卡伦据点。此外,沙俄在远东的太平洋舰队,也开出了海参崴港口,对着咱们的海边放炮。

当时左宗棠虽然有意和沙俄一战,还部署了3路大军。可说实话,真打起来,未必能获胜,毕竟左宗棠当时只有2万多人,而且劳师远征,后勤补给跟不上。

在沙俄如此强硬的武力威胁之下,清廷只好再退让,将霍尔果斯河以西等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给了沙俄,同时还赔偿了沙俄不少军费。


五、厚着脸皮找各种借口,在东北修铁路、开银行、租港口。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沙俄先帮助清廷赎回了辽东半岛,后借款1亿两白银,给清廷还债。清廷立马认为沙俄是好人,制定出了联俄抗日的方针。

结果到了1896年,沙俄的真面目就暴露了。尼古拉二世以加冕礼为由,邀请老李到沙俄签订了著名的《中俄密约》。

没错,这同样是一份摆不上台面的条约。条约中沙俄不仅可以在中国东北修铁路,而且还能用这条铁路运兵。

修铁路要钱用啊,为此沙俄还特地将华俄道胜银行开到了东北,由这支沙俄当局控股的银行,来实现操纵东北经济的目的。

到了1898年,沙俄更是以“防备日本”为理由,强迫清廷租赁了旅顺口和大连给他们当海军基地。1900年就更过分了,他们直接以“保护铁路”的名义,派遣了17万大军花了3个月时间,霸占了东北三省。

可以说,整套流程走下来,沙俄的外交策略,一直都很成功。即便没有挨打,清廷也一直处于谈判劣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沙俄   乌苏里江   英法   伊犁   清廷   黑龙江   联军   条约   清朝   外交   策略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