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乡村旅游助振兴,文化提质促发展

近日,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研讨会在京举行,聚焦《去有风的地方》产生了“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现象级效应展开讨论。据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统计,春节期间,《去有风的地方》带动大理白族自治州文旅热潮,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了219%。该剧成为大理的最好的旅游宣传片,也打造了“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成功样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项政策落地无疑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2018年国务院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2022年《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推动相关文化业态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有机结合,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随着政策不断落实,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助力。

近年来,乡村旅游集自然风光、乡土文化、新奇体验于一体,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追捧。从数据上看,乡村文化旅游消费势头强劲。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1-5月中国乡村游游客规模达8.67亿人次,同比增长55.5%。而 2021年上半年48%的游客中有74.5%选择了乡村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新机,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踏上去往乡村小道的列车,去领略乡村的湖光山色。对于长期穿梭在城市钢筋水泥建筑中的居民来说,乡村旅游有着独特且强大的吸引力。乡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较慢的生活节奏,成为大家排解压力、寄托情怀的好去处。“炊烟飘飘,小桥流水人家”,乡村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依托优秀民俗文化,带动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众多乡村发展新方向。十八洞红色旅游景区就成为了文旅融合脱贫的典型代表。2018年,十八洞红色旅游景区依托红色文化接待研学考察游客达3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28元,同比增长19%。将旅游业与当地的文化产业联合起来,共同发展,既增强了第三产业的吸引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保护了乡村文化。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让农民能够在家门口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文化饭”,同时也带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在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也能得以加强。有关媒体2022年报道,据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旅游监测数据,乡村旅游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覆盖率达到91.9%,水冲式厕所普及率达到72.5%。

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从农家乐到旅游小镇,从围炉煮茶到古城改造,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的同时,把资源变资产,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徐雅玲(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指导老师:王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教授)

责编:廖逢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白族   乡村   东湖   大理   文化   旅游   村庄   红色   游客   地方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