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围墙:探究宋代民间舞蹈的艺术表现与社会意义

文|历史掌故王

编辑|历史掌故王

●○前言○●

自汉代到隋唐,我国的城市一直采用坊市制度,通过建立围墙来严格分隔居民区和商业区。然而,宋代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被学者们称为"中世纪城市革命",其中出现了一些前朝所没有的特点。

这些特点包括打破了坊市制度,延长了城市生活时间等,对宋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变革的背景下,舞蹈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呈现出与前朝不同的风貌。

宋代标志着五代十国纷乱局面的结束,新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深刻变化。城市格局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巨大的革新,学者们将其称为"中世纪城市革命"。

这场革命使得宋代城市具备了前朝所不具备的特点,其中包括坊市制度的围墙倒塌。这一变化对宋代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舞蹈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摆脱了约束,展现出崭新的风貌。

●○坊市制度的衰亡○●

在北宋之前,政府一直采取封闭型的管理体制,即坊市制度,对城市生活进行严格限制。统治者通过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将民众的生活区域(坊)和商业区域(市)划分得清晰明确。在坊内,不允许设立店铺,一般情况下也不得在街道上开设坊门。

此外,统治者还对居民的活动时间进行限制,所有的坊门都由官员把守,按照严格的时间表开关,夜间不允许随意进出。

类似于长安古制,京师的街道上还设置了小楼上的鼓,用以提醒市民昏晓时刻,恢复了严格的时间管理制度。这些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使得民间舞蹈被束缚在高高的围墙之内。

宋初,城市仍然延续了封闭的坊市制度,这一点承袭了唐代的制度。宋代的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

太宗淳化二年(991年),为了防止聚众赌博和整治社会治安问题,统治者下令严禁开封府内的坊市,违反者将被斩首,居民和商贩一律受到惩罚。

到了太宗至道元年(995年),还有记载称对京城内外的坊名进行了编纂和布列,开始实行类似雍洛制度的分布布局。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坊市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在唐朝末年,坊市以外的商贩就已经出现,比如昇平坊附近就有“鬻饼之舍”。

到了宋代,为了扩大营业空间,商人开始拆除坊墙,并对房屋进行改造,将它们变成面向大街的商铺。有些商贩甚至将生意从室内搬到室外,转移到街道上进行买卖,形成了夹街商铺,街道两旁都被店铺所占据,整个城市形成了开放的商业区域居住区域交错的格局。

尽管统治者多次颁布诏令试图维持坊市制度,但最终由于难以控制的局面,坊市制度自然消失。甚至御街,原本为皇帝出行所用的道路,也设有官府以及大小店铺和居民区,表明坊墙已经被破坏,原本方正的空间变成了条形的街市。

旧有的封闭型城市实现了开放,商业区和居住区互相交织,坊市制度彻底崩溃,城市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围墙之下,民间舞蹈也开始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坊市制度对宋代民间舞蹈的影响○●

坊市制度崩溃后,原先方方正正的封闭结构逐渐被畅通的街巷结构所取代。城市中涌现出了各种大小街巷,不仅数量增多,也带来了大量的人流。

一些表演者开始在这些街巷中划定场地,展开舞蹈活动。拥挤而流动的街巷为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使得宋代的民间舞蹈逐渐摆脱了限制,在大街小巷中绽放光彩。

《都城纪胜·市井》这本宋代文人的笔记中记载着:“此外,执政府墙下的空地上,各色人们在此进行表演,尤其热闹繁华。”其中所提到的各色人们即指的是表演者,他们大多生活贫困,地位较低,以在街头巷尾的舞蹈表演为生。

随着城市空间的开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街巷发展成了各种大小的商业街区,甚至形成了广场式的开放区域。人们定期聚集在这些地方,舞蹈表演成为聚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举例来说,汴京的相国寺就是一个著名的场所,在每个月的朔望日和满月时成为舞蹈艺人表演的重要场所。

根据文献记载的描述:“天下的商贾无不前来,各地的珍宝和异彩聚集于此……因此被开辟为戏场……”,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民间舞蹈艺人拥有定期、持续有组织的周期性演出场所。

随着定期集市的频率越来越高,集会也逐渐演变成了日常进行交易的常规市场。其中的茶肆和酒楼成为定期举行舞蹈表演的常规场所。

唐代,酒楼的建筑形式与普通房屋没有太大差异,建在坊市内,其功能仅限于供应酒和茶。

然而到了宋代,随着坊市制度的崩溃以及建筑技术的进步,商家开始采用叠圈式楼阁建筑来最大程度地利用楼层空间,中空式结构使得经营空间进一步扩大,可容纳上千名客人,因此酒楼开始盛行起来,甚至在京城拥有72家正规店铺。

这些场所为贵族、官僚和文人提供了娱乐消遣的场所,同时也为舞蹈艺人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为宋代民间舞蹈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为了吸引顾客、满足中上层市民的奢侈生活需求,酒楼都安排舞蹈艺人进行表演。《武林旧事》中记载,每当新酒酿造完成,老板们便安排女艺人们戴着花头巾充当酒保,以吸引顾客:“每个地方都有十几个私家妓女,经常打扮得妖娆动人,娇笑争妍。”

通过当时词人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酒楼歌舞的繁荣景象,如柳永《荔枝香》中写道:“缓步罗袜生尘,来绕琼筵看……王孙空恁肠断。”这也让我们了解到当时酒楼歌舞的盛况。

随着城市中"坊""市"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商业蓬勃发展和民间舞蹈表演的普遍存在,固定的演出场所——瓦舍勾栏在大中城市中应运而生。

据记载,北宋汴京就有五十多座大小不一的勾栏,其中一些较大的勾栏能够容纳数千名观众。南宋初期,都城迁至临安,最初瓦舍是为军士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发展,逐渐向市民开放,规模和数量也增加。

南宋中期的《武林旧事》卷六中记录了二十三个瓦舍的名称和位置,而南宋中晚期《西湖老人繁胜录》中也提到了“北瓦大,有十三座勾栏”的情况。

在这些瓦舍勾栏中,每天都会举行舞蹈表演活动,不论天气条件如何,吸引了各个社会阶层的众多观众。正如古人所说:“深冬冷月无社火看,却于瓦市中消遣”。

随着坊墙的倒塌和城市的开放,舞蹈表演的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宋代民间舞蹈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摆脱了贵族的垄断,进入了广阔的新领域,展现出新的发展可能性。

随着坊市制度的崩溃,市场营业时间得到了延长,宵禁制度也逐渐失效。在宋太祖乾德三年,官府发布了一项命令:“京城的市场可以一直经营到三更,不得禁止。”这意味着宵禁时间延长至半夜的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市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人们开始追求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北宋政府取消了宵禁制度,许多店铺的营业时间也随之延长。

夜市开展至深夜三更才结束,而在天亮前的五更又重新开张。这样的景象使得繁华的夜市成为持续不断的娱乐场所。

扬州繁华的酒楼夜宴景象,被宋代司马光在《送杨秘丞通判扬州》中以“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形容。在白天,城市中无数的酒楼茶肆竞相争艳,而在夜晚,它们依然灯火通明。

每个酒店门前都有华丽的彩楼和欢迎的门面,当黄昏来临时,灯烛亮起,上下楼层相互映照。其中,浓妆艳抹的妓女们成百上千地聚集在主廊槏面上,等待着酒客的召唤,为他们表演乐舞,增添欢愉。

这种景象与《汴京纪事》中的描绘相呼应:“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瓦舍勾栏深受市民喜爱,其上演的精彩节目让观众在感官和内心上都感到愉悦和满足。在表演过程中,他们不断吸收其他技艺的精华并进行创新,吸引了众多市民流连忘返,甚至“整日逗留,不觉天色将暮”。这使得瓦舍勾栏在城市中持续繁忙,白天夜晚都充满了人流和热闹,正如所描述的:“昼夜通行,热闹非凡”。

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瓦舍勾栏设置了早场和晚场,以满足不同时间段市民的参观和欣赏需求。正所谓“瓦舍勾栏离市中稍远,却在茶肆中设立夜间场次”。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制灯技术的发达,其中以苏州灯最为著名,其圈片尺寸可达三四尺,由五色琉璃制成。

福州所进的灯则使用纯白玉材质,闪烁夺目,宛如清冰玉壶,清澈明亮。先进的制灯技术为瓦舍勾栏提供了适宜的室内照明,使舞蹈表演的舞台效果更加出色,观众在欣赏时也能享受更好的视觉体验。

宋代民俗文化活动多种多样,庆祝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令人难忘。有时会出现“热闹非凡,近内廷居民在夜晚能遥闻笙竽之声,仿佛来自云外。闾里的孩童们整夜嬉戏,夜市繁忙,声音不绝于耳”的盛况。

在这个时候,民间的舞队、教坊百戏、歌舞等表演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舞狮、舞龙灯等表演形式被用来祈求平安与幸福。据记载,南宋都城元宵之夜,每晚都有数十甚至数百个舞蹈队,表演者扮成神、鬼、人物和动物等形象进行舞蹈。

宵禁制度的废除使舞蹈表演的时间更加灵活,同时夜间丰富多样的舞蹈活动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结论○●

宋代城市空间打破了前朝封闭的坊市分离制度,形成了新的城市格局,生活区“坊”和商业区“市”相互融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品贸易的需求,宵禁制度被废除,繁华的夜间生活出现,这为宋代民间舞蹈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宋代不仅形成了舞蹈流动市场和周期性市场,还出现了专门的舞蹈娱乐场——瓦舍勾栏。瓦舍勾栏作为固定的舞蹈表演场所,聚集了众多技艺高超的舞蹈艺人。

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他们相互竞争,努力提高技艺并创新表演。在这样的环境下,纯粹的舞蹈表演并不常见,民间舞蹈艺人融合其他技艺,使得宋代民间舞蹈逐渐定型和发展,并产生新的表演形式,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舞态翩迁 词曲相和——寻宋代宫廷“队舞”渊源及文化背景[J]。张倩,艺术研究。2021

[2]宋代“元宵舞队”在郎溪梅渚镇“降福会”里的延续[J]。刘宇涵,黄河之声。2021

[3]宋代江南地域商业性的音乐生产与消费初探[J]。韩启超,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8

[4]北宋民间舞蹈的兴盛及其历史机缘[J]。彭瑞琪,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

[5]民间舞蹈商业化“剧场”雏形——宋代“勾栏”探析[J]。陈雪飞,职业圈。200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民间舞蹈   宋代   都城   市制   瓦舍   勾栏   前朝   街巷   围墙   酒楼   舞蹈   场所   意义   市民   制度   艺术   社会   城市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