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刀未老!老将廉颇以13万新兵,对抗燕国50万大军,反败为胜

战国时期,燕赵两国毗邻,因此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

甚至于燕赵两国国君曾会盟于阿城,共同确定了两国的联盟关系,尔后燕国攻打齐国时,赵国第一个起兵援助燕国。

但是在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国力逐渐衰弱。

弱国无外交,在这时,燕王派人慰问赵国,并趁机打探赵国虚实。等到探子回报赵国情况之后,燕王下令攻打赵国,燕赵之战拉开序幕。但是赵国老将廉颇却以13万的新兵大败燕国50万的兵力,这到底是何原因,究竟是燕国掉以轻心,还是赵国在隐藏自己的实力?

燕王喜大有野心,企图趁人之危吞并赵国,开拓疆域

燕国作为唯一一个周天子的昆裔,很是清高,认为自己是称王称霸匡扶周朝的唯一希望。

也正是因为自己身上流着周氏的血,燕国一直态度傲慢,看不起其他六国。燕国的历代君王也是不忘祖宗的夙愿,想要开拓自己的疆域。可惜燕国地处北边的极寒之地,并且又有齐赵两个强国,属实是没有什么开拓疆域的条件。

在列强纷纷开疆扩土之时,为了保住自己国家的国土,燕国选择和当时强大的赵国结盟

赵国也是十分看重这份盟约,屡次出手救燕国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这一切都是燕王为了在各诸侯国混战中保护自己国家的计谋。

秦国和赵国在长平打的不可开交,燕国非但没有出手帮助赵国攻打秦国,还趁火打劫侵占了赵国的重要地区昌城

赵国经历过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之后,元气大伤。

在长平之战中,赵王一意孤行,任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40万大军被逐一歼灭

邯郸之战,虽然赵国取得了艰难的胜利,但是许多青壮年也都死于两场大战,国力逐渐衰弱。

在这种情况下,燕王认为赵国已经失去了战争中最重要的筹码,于是决定在此时起兵攻打赵国。

燕王询问将领乐间的意见,乐间却理智地认为赵国虽元气大伤,但实力还在,此时攻打赵国并非良机。

赵国虽然经历了两场大战,国力不比从前,但在这几次战争中,赵国依旧没有被其他诸侯消灭吞并,由此可见赵国的实力其实不容小觑。而且赵国向来有尚武的风俗,百姓几乎人人习武,这样的国家是不能得罪的,更不能出兵攻打。

可一心只想吞并赵国的燕王依旧不死心,他派栗腹携带五百金去赵国慰问。名为慰问,实则是为了打探赵国的虚实。

栗腹回到燕国后,告诉燕王,赵国境内民不聊生,青壮年几乎战死沙场,只有老弱病残和妇孺儿童,这个时候攻打赵国最为合适。

乐间和将渠依旧劝诫燕王不要轻举妄动,但是栗腹的这次出使已近坚定了燕王攻赵的决心。

他扬言以赵国5倍的兵力攻打,如此巨大的兵力悬殊,燕王自然是信心满满,胜券在握。

赵国看清局势,启用老将廉颇应战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乱世中的赵国也明白燕国不是一个值得长期合作的伙伴。早在之前燕国背信弃义、趁火打劫侵占赵国土地的时候,赵王就明白了燕国是一只养不熟的狼崽。

同时,在经历过长平之战惨败的教训之后,赵王深知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好将领对于一场战争的重要性,于是他十分真诚地召见廉颇,询问他的意见。

廉颇也深知这场战争关乎赵国的存亡,于是他放下与赵王之间的隔阂,冷静沉着的帮助赵王分析局势。

廉颇认为,赵国虽然经历了两次战争之后元气大伤,但是同时也历经了四次战争,积累了很多经验。

再加上赵国民风十分彪悍,在经验上和士气上定能胜过韬光养晦,鲜少经历战争的燕国。

年轻的燕王过于刚愎自用,他丝毫听不进忠臣的建议,一心只想着吞并赵国,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

为此他甚至不惜罢黜了经验丰富的老将将渠,任用并无多少实战经验的栗腹为将,希望能一举击破赵国,实现自己称霸的梦想。

燕军在这次战争中兵分两路,一路前去攻代,一路攻鄗。

廉颇早就对燕军此行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燕军虽然人数众多,来势汹汹,但大多都认为胜券在握,骄傲自满,未将赵军放在眼里,而且前往赵国的路途遥远,长途跋涉中燕军早已人困马乏。

廉颇抓住了这两个突破点,决定将赵军分成小队,逐步击破燕军。

他先派一小队前去驻守代,自己则率领大部队前往鄗去迎击燕军。战争中燕军果然如他所料,赵军也个个奋勇杀敌,燕军虽然人数占优,但在战争中丝毫没有优势。

最终燕军将领栗腹被杀,没有了将军的燕军纷纷溃散四逃,廉颇乘胜追击,率兵一直追到了燕国境内。

燕王无奈求和,割让城池以表诚意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面对进入燕国境内的赵军,燕王虽然羞愤,但也只能选择无奈求和。经过两国的协商,燕王忍痛割让了五座城池以表诚意,赵军这才心满意足地撤退回国。

在这场战争中,廉颇用13万的新军抗衡50万的燕军,原本是一场胜率极小的战争,但他凭借着多年的作战经验,沉着冷静分析战局,抓住敌方的不足,鼓舞士气,反败为胜。

而燕国却自以为是,还未开战就信心满满,认为早已胜券在握,却不知对方准备万全,最终落得个大败而归的结局。

燕赵之战中,燕国拥有巨大的优势,最终却大败而归,一方面是因为燕王自命清高,目光短浅,一方面则是谋划诡计,趁人之危。

最初燕国不顾与赵国的盟约,趁乱分割其土地,之后又想吞并国力衰弱的赵国,却不想赵国实力犹存,燕国在此吃了个大亏,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赵军之所以能够战胜燕军,不仅是赵军破釜沉舟的勇气,还有廉颇临危受命的不凡气度。他为了国家,毫不介意之前与赵王的隔阂,一心为战争出谋划策,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如此廉颇老将,毫不愧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老将   燕赵   宝刀未老   燕王   胜券在握   疆域   国力   兵力   将领   衰弱   战争   万大军   万新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