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职人悟了,工作定义的是职业不是人生

最近的热搜看起来眼花缭乱,无论是网红青蛙被城管驱逐,引来无数打工人共情;还是卷王同事加班三年最终离职,被网友评价为“不卷,是对自己和同事的善良”;又或者是现在年轻人的娱乐方式,开始主打在短暂休息日里玩到极限。其实仔细一看,字里行间全是密密麻麻的一句话:


上班好苦”。



比如特种兵旅游,大意是将精神和肉体榨取到极致,只为在周末打卡尽可能多的“到此一游”。


周五晚上在火车卧铺上睡觉,两天游历三个城市八个景点,回来之后累到输液。表面上是不辜负青春,实际上是在狠狠报复漫长疲惫的工作,以至于需要用极致的精疲力竭,来拼命区分假期与工作日的分界,证明自己确确实实地玩过了



而在各种社媒上,最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医美,早已经从热玛吉、水光针变成了辞职。



辞职前疲态毕现、双目无神,辞职后容光焕发、颜值回春,网友们晒出的before&after的对比图,真比整形前后更触目惊心。


而这个话题之所能让网友纷纷发照响应,已经无关乎美丑问题,大家是在集中控诉,工作对人的伤害能有多肉眼可见


在年轻人各种花式晒辞职的同时,还并存着一股“晒神仙工作”的潮流。


要知道,如今让00后向往的“神仙工作”,要么是轻松不卷工作时间清晰的轻体力活,比如去新西兰摘蓝莓、去动物园当饲养员;



要么是极其稳定的养老工作,比如图书馆员、宿管。



当上一辈人将高薪和发展前景作为理想工作的首选项时,这批年轻人却突然放下了奋斗的包袱,转头追求起了“提前退休”。


最近,由美国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提出的“狗屁工作”概念也正在被更多人所熟知。所谓狗屁工作,就是那些“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的职业”。



这样的工作占据了我们的生命,也吞噬了那些我们本可以用于自我提升的时间,它不会带来成长,只是徒劳的身心消耗。


结果就是,越从事这样的工作,便越会困在这样的狗屁工作里。


如今,市面上对年轻人大致有两种误解,一是觉得他们只会任性裸辞,二是觉得他们只会闷头打工。


但这届年轻人对工作集体失去热情,绝不仅仅是因为懒或者不想上班那么简单。这样现象的背后,恰恰是因为他们渴望找到工作的意义感,希望能从事自己心甘情愿全情投入的事业,从而活得更加清醒、更有价值


假如你在搜索过与职场相关的困扰,就会发现其实在知乎上,早就聚集着这样一批主动找寻意义的打工人。他们的发问和回答,就好像揭开了职业选择背后的答案。


比如,其实有些人的裸辞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仔细权衡过的职业规划。



面对35岁魔咒,他们早就开始了各种准备。



而对于“卷”,他们的态度不能概括为拒绝,而是在寻找和甄别一种更有意义和性价比的“平衡”。



因为多了对工作的反向思考,以及对自我的肯定和探索,比起打工人,也许称他们为“职人”更合适:


他们不满足于无意义、无休止地打工,而是在有选择、有目标地锻炼和交换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个人价值,比起在职场上随波逐流,他们总是勇敢地主动出击、实现自我。


而知乎又凭借积极的社群氛围、有广度和深度的讨论空间,以及一系列专门为职人打造的内容,给予了他们支持。


于是,很自然地,知乎成了这批职人交换信息、补充技能、答疑解惑的茶水间和军备库。


最近,知乎拍了一部纪录片叫做《这届职人》的纪录片。对于职人该如何解决自身的内耗和迷茫,也许没有标准答案,但至少提供了参考样本。


记录片里的四个主角,有的不愿意按照既定轨道生活,有主动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的勇气;有的有坚定的职业理想,而把工作看做实现它的工具。


他们的选择也许可以给有类似困惑的人带来新的情绪出口和思路。





胡尕峰,1983年出⽣,马上40岁,甘肃兰州人,沪漂一族,有房贷,还要养娃。


曾经,他的职位达到阿里p7,却在内耗中主动离职,找寻生活的意义。


但很快,他发现,工作是消耗,但也是很多人赖以生存的社会标签,没有了大厂光环,自己的一身本领也失去了某种认证。


“从去年11月份开始找工作,每天少说也要投出2、30份简历,但大多数都没有被读过,还挺绝望的。”


胡尕峰送过外卖,也去宜家卖过窗帘,“至少是一份工作,让我知道这个社会还是有需要我的地方。”



但他也看到了卖窗帘的局限所在,“付出和收获太有落差,还是想拼一拼,做自己的事业”。



于是胡尕峰萌生了一个想法,不如靠着自己在大厂时积攒的运营策划能力,和自己的自然科学知识,在家附近的公园开展一门自然科学课。


为了设计这门课,胡尕峰把公园里的植物一株一株地认了个遍,还根据不同的场景,用心设计了有趣的环节。



“我在想,如果这棵东京樱花的花瓣掉的多的话,可以用它来做手工,路过麦蓝菜的时候,正好可以让小朋友们在这拍照……”


“毕竟是创业嘛,肯定不容易,但它具体是有多么不容易,以及这个不容易的程度,是不是我自己能控制和接受的,这些都是要试过才知道的。”


预设两个半小时的课程,真正实操起来比胡尕峰想象得混乱很多,有的小朋友直接指出胡尕峰的理解能力不行,还有的一直在唱“爱你孤身走暗巷”,丝毫不给他优化流程的切入口。



但也是在面对这种困境时,脚踏实地地做事情的过程中,胡尕峰摸到了属于自己的能力和个人价值的所在,也明白了只有不停地去刷新边界,才能战胜年龄焦虑和职业瓶颈


与胡尕峰有相似困境的,还有91年出生的甘肃人,王转兰。


幼年的转兰成长在甘肃陇南的⼀个小村庄里,一直憧憬着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14岁时,她跟随⼀名老乡来到北京开始做保姆,历经16年,从保姆做到页面设计师,从月薪300元到月薪过万,尝尽了北漂的辛苦。



在这16年⾥,转兰拼尽了全力想留在北京,但结婚后,却面临着落户、买房、孩子上学等很多问题。


“小孩上不了学,所以那时候就一心想回来,没有其他想法了。”


于是二人回乡,老公小攀从事新农业,王转兰做全职妈妈和自媒体。从头开始职业生涯。



回来之前,王转兰憧憬着一种更理想化的田园牧歌式生活,但双脚一踏进农田,现实的问题一个一个冒了出来。


其中最难解决的,便是二人清楚地感觉到了他们与当地人观念间无法弥平的差异,“我们去承包土地,跟农民沟通,他们不理解这种集中区域化管理田地的做法。”


老家的亲戚更不理解他们,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能抛弃了“北京”和“高薪”的光环,又回到农村。“他们不理解我们改造院子和种地,觉得这是不务正业。”



但转兰和小攀(转兰老公)是自洽的,他们知道那些外在的标签不能让生活真正变好,要用双手去创造适合自己的生活,“即便是向下扎根也是向上的力量”


“我们的目标一直不是说去种多少地,而是沉下心来,从种地开始创业。”


不管是胡尕峰还是王转兰夫妇,虽然他们都放弃了之前高薪的工作,但素养、经验和韧劲还在,这是真正能让人赖以生存的东西。



即便没有一个世俗意义上光鲜的工作,他们都从做事情本身中看到了自我的价值。用王转兰的话说:“就像在夹缝中生存,看到一点阳光就要抓上去。”





36岁的张秀宇,打小喜欢玩游戏,目前是某大厂的游戏互动策划。


在进入大厂、成为朝九晚五的社会大多数之前,秀宇不怎么安分,他在某知名游戏公司工作过、创业过3次,副业还一直在做即兴喜剧。



虽然尝试的事情多,但张秀宇一直有一条主轴线:创造自己游戏的故事。即兴喜剧是他的支点,现实生活中只有在这里,他能讲自己想讲的故事。


因为秀宇之前的工作经历绕了一些弯,如今他从事的并不是一线游戏策划,领导跟他年龄相差无几,甚至说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岁数大。



在秀宇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做游戏的梦想很丰满,但落地成工作之后总是会少一些神秘感。“其实工作就是工作而已。”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查邮箱,反馈各种游戏制作人的意见,比如这儿的字体太大,这儿差了两个像素没有对齐,忙到凌晨3点钟,骑自行车,从海淀骑到六里桥。”


而这段骑着死飞狂飙的路程,就是秀宇在工作之外最释放的时刻。



曾经,秀宇觉得工作并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那时都没有做到主测,就辞职了”,也曾反省过自己的工作状态,“有时候,也觉得卷是陷入到了一种成瘾性的自我惩罚的情绪里了”。


但最终,秀宇还是决定重返职场。他看到了自我的局限,也剥离了工作的理想主义色彩,反而将其看做是帮助他接近个人理想和自我实现的现实锚点


如今,秀宇正在学习德语,他打算申请苏黎世⼤学的游戏设计专业,继续追逐创造游戏剧本的梦想。



与秀宇一样,在社科院工作的牛天也质疑过工作的意义。


“在2017年博士毕业以后,我就在社科院工作了,工作初期的那三年,每天看似很高兴、很忙,但我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对于做案头工作的科研人员来说,默默无闻几乎是一种既定的命运。“就算是你写出一篇论文,它不见得会被人看见,不见得有影响力。”


为了填补这种空缺的意义感,牛天在工作之余还兼职健身课的团课教练。“你在小小的健身房,能迅速地让别人喜欢你,会让你更认可自己一点,能找到价值感。”



也正是因为有了兼职健身教练的经验,牛天完成了一篇名为《斜杠青年的身份体验认同》的论文,还获了奖。


对于牛天来说,这无异于一种鼓励,它意味着工作的价值是可以自主创造的,而去不断尝试、找寻意义的行为,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而对于秀宇来说,这种寻找意义的感觉,“就像迷宫”。


“你身处中间当然觉得四面都是围墙,但你要看到别的可能性,唯有这样才能认识到,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对于职人,知乎的定义是:在某个领域具有精湛技艺的人,他们具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就像从阿里辞职,从卖窗帘到白手起家创业的胡尕峰、36岁准备回到大学追求梦想的秀宇,和为了建设更美满生活,从城市逆流回到农村的王转兰一样,他们不满足于所谓的“打工”,对工作、生活、人生价值有着更高阶和更多元的诉求,于是有勇气和决心,用自己的能力开创另一种也许不符合社会时钟和世俗观念的生活


不是工作本身,让职人成为“职人”。是对某一领域技能的掌握和自信、对用技能实现个人价值的热情、对用个人价值换取美好生活的骄傲和自足,构成了职人的其他意义。


如今,这批职人集中在城市和第三产业,拥有高等教育背景。按照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2.4亿,以及第三产业从业者3.5亿,再叠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从业者,测算至少有4亿左右潜力“职人”。


他们和过去的劳动者相比,拥有更高的学历和专业度,正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而知乎,也正在成为这批职人的充电站和大本营。


这背后的原因不言而喻,“专业讨论”一直是知乎长期坚持的核心定位,早在2012年知乎早期,创始人周源就曾写下知乎的初心,“每个人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知乎能帮助每个人去展现自己亮闪闪的一面”。


今年5月15日,知乎首个“515职人节”正式启动。即日起至5月31日,知乎上线首部以“新职人”为主角的人物纪录片《这届职人》,还发布了由65位知乎答主打造的《新职人密档》,以及系列圆桌直播等活动。



在职人节的主会场,知乎不仅有提供职场生存指南的新职人密档,还有下班打开方式的新解法。从穿搭、通勤、美食、办公神器、生活方式等关键词出发,为这届职人提供了一条龙式的答案和锦囊。



专业讨论的核心定位和热情积极的社区氛围,是知乎吸引了大量拥有专业知识、经验和见解创作者的土壤,“知识专家”、“城市青年”,是外界对知乎用户的普遍印象。


求知上进的年轻人,在知乎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而知乎也将帮助他们找寻答案作为使命,陪伴他们成长为独当一面、在工作生活中都具有新风貌的新职人。


Ending: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其实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绝大多数人工作的初衷绝非兴趣和意义,这种无聊和无意义感将会长期伴随左右,如何突破这种屏障,可能是一生亟需解决的问题


与其苛求工作的意义,不如顺展开,感受一下生活的所在,把工作当做实现个人价值的工具,向这批当代职人学习。


要知道在探索答案这件事上,你在任何时候都不孤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工作   狗屁   纪录片   主动   定义   年轻人   意义   答案   价值   职业   人生   社会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