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17年毛主席的女秘书,在会场大骂邓公,76年被捕后巧妙脱身?

毛主席是我们新中国的伟大领袖,在他身边一直都有很多得力干将,像叶剑英、华国锋等都是很受主席器重的人物。而且他们也都没让主席失望,每个人任职期间都有得到过主席的称赞,可以说这些能在主席身边工作的人,必定也都不是一般人。

当然了,谈及毛主席身边共事的优秀人物,其实有多位秘书也都能力非常出众,而这其中必定有谢静宜的一席之地。虽然主席身边的秘书不止一两个,张玉凤又是大家比较印象深刻的一个,但实际上谢静宜同样很有能力。并且相比较于更为人熟知的张玉凤,其实在她进入中南海之前,谢静宜也是主席很赏识的人。

作为一个在毛主席身边待了17年的机要女秘书,谢静宜不仅曾得到了主席的赏识,甚至还有过在会场大骂邓公的行为,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当她76年被捕后,面对同批被捕的人都被处刑或处决的结果,她却很巧妙的完成了脱身。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一说。

谢静宜出生于河南商丘,虽然是普通的农民家庭出身,但因为她从小到大就比较聪明,父母也都比较支持她上学读书,所以她也是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在谢静宜14岁那年,因为朝鲜战争爆发,她第一次有了想要参军的想法,但因为年龄还比较小,所以直到17岁读完初中后,她才有机会真的踏上了参军道路。后来也是在部队的电子学院参加相关培训,因为表现非常的优秀突出,她才有机会被分到了军委机关工作。

而进入机关单位,成为一名机要人员的谢静宜,自然也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很印象深刻,只是一开始她并没有什么能见到主席的机会,只能把自己的敬仰放在心中。而在谢静宜遇到毛主席之前,其实她是先有幸见了2次周总理,而她的勇敢机智也给周总理留下了比较不错的印象。当时是在中南海的一次晚宴,过程中周总理很和善的跟工作人员握了手手,而这里面就有很激动的谢静宜。

因为是第一次正面和周总理接触说话,所以谢静宜当时也特别开心,在被问到是哪个单位的人时,就很自然开心的进行了回答。得知谢静宜在机要局工作,周总理就又接了一句“你是新来的吧,机要局的同志我都认识啊”。对于周总理的再次问话,谢静宜下意识就回答了一句“我都来大半年了,只是新同志不变成老同志,就不被允许到这里,要不然我早就要来看一看了”。

听到谢静宜很直接的回答,周总理也不由得开怀笑了起来,说“这个小鬼头,说话还挺勇敢呀”。后来还是在一次晚会上,谢静宜再次见到了周总理,并且跟着见到了毛主席,当时因为参加晚会的人很多,谢静宜就没能第一时间找到位置,所以她就站在了周总理身后。而周总理注意到后,就让人坐在了中间一点的沙发扶手上,因为都是内部工作人员一起吃饭,所以也就不用拘谨那么多,谢静宜就直接去坐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旁边的毛主席自然就注意到了她,然后跟她简单聊了两句。虽然心里十分的紧张激动,但谢静宜还是很认真回答了自己的名字,而主席当下也是亲切地称呼她为“小谢”。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谢静宜还是挺幸运的一个人,毕竟能在年轻时就遇到毛主席和周总理,并且两位领袖人物还都对她印象不错,这怎么看都很让人羡慕了。

后来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谢静宜又主动去了上级推荐的学校进修,并在这个过程的考核中,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还得到了能成为毛主席身边机要人员的机会。在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时,谢静宜也是更加谨慎认真,不敢出任何一丁点差错了。而面对这个年仅24岁的年轻姑娘,看着她所展现出的努力、认真,主席也觉得比较欣赏,所以偶尔也会与之聊聊天,稍微点拨指导她一些东西。

可以说在谢静宜给毛主席当机要秘书的17年间,主席对她也是有一份信任在的,不然也不会让一个人跟着自己工作那么多年。而且在做毛主席秘书期间,谢静宜除了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之外,还会跟着主席去一些地方走访,这个过程也是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并让她学到了很多东西,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自己的个人能力。

对于自己跟随毛主席脚步的17年间,所发生过的不少事情,谢静宜晚年的时候也有透露过一些。像毛主席坐车会习惯拉开车窗,对这个点她也是有很印象深刻的一个情况出现过,那是一次偶然的时候,主席坐车又拉开了车窗,然后就有路过的群众看到了,大家都追过去在大喊。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所以有工作人员就建议把车窗关上,可主席却并没有做这个决定,反而是依然开着窗户跟群众打招呼。

事实上,一直以来毛主席都很喜欢跟老百姓有沟通交流,真的是做到了那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里去”。而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天主席又坐在车上,当他打开窗户向外看的时候,一旁的谢静宜也跟着探头瞅,结果就看到不远处的一个田间地头,有一个人在偷麦穗。本来面对这个场景,谢静宜是下意识的就要大喊有人偷麦穗,可毛主席却直接制止了她,还说了句“老百姓的生活还是不行,不然也不会有人偷麦穗了”。

对于毛主席如此的态度,谢静宜也觉得很是敬佩,那时候她才知道跟着主席,自己其实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毕竟一般人真的很难有主席一样的觉悟和胸怀。而作为长时间待在主席身边的机要秘书,谢静宜有时候看到毛主席日理万机,甚至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也是觉得很心疼和敬佩。

所以为了让毛主席忙起来也不忘了吃饭,每次谢静宜都会去进行提醒,一开始主席总会下意识的说等一会儿,然后继续工作起来就又忘了。而其中有一次这个情况,就被谢静宜给很巧妙的制止了,那天看到主席忙起来一天都没吃饭,其他人提醒又是始终没得到结果,谢静宜就主动提出了自己去试一试。

然后转身到了毛主席跟前后,谢静宜就先是很自然的说了一句“饭点都过了好几次,主席该吃饭了”,接着见主席还是没起身的动作,她就又接了一句更轻松的聊天玩笑话。也是听到谢静宜那句“自己一天不吃饭可受不了,有时候一天四顿都依然还会饿呢”后,主席就下意识聊了一句,问她都吃的哪四顿饭。

听到主席终于从低头工作,抽出空回了人一句,谢静宜就赶紧说了句“除了一日三餐,还要再加一顿夜宵,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都不行”。而也是有了这句闲聊,主席终于同意了先去吃饭,并且从这个很小的事里发现,谢静宜还挺喜欢动脑子思考问题。因为谢静宜给主席留下的印象还挺不错,再加上她虽然只是初中毕业,但却很喜欢写诗,所以主席偶尔就更会跟她聊一两句了。

有一次毛主席就主动提出,可以给谢静宜写一首诗,但面对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连个休息时间都没有的主席,谢静宜虽然心里很想要那首诗,却还是拒绝了主席。因为她不想主席太劳累了,可能表面上写个诗也没什么,可只要想到主席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她就觉得有这个空闲时间还是让主席多休息比较好。

因为在那段时间,谢静宜真的对毛主席印象极好,在她看来主席表面上是领袖人物,但实际上相处起来,也跟邻家认识的熟人一样好相处。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主席对待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非常的友好和亲近,很难让人跟他有什么距离感。就像有一次视察广州期间,当主席得知谢静宜的丈夫,就在当地工作时,就主动提出了跟夫妻俩一起吃顿饭,而这也让谢静宜觉得,主席真的很像是一个家里的长辈。

虽然毛主席对谢静宜还挺看重,但一开始她也只是一个机要秘书,并没办法去过多的参与一些政务。直到“十年动荡”期间,面对清华和北大之间的一场“较量”,毛主席对此也是非常关心,并且不希望这两所高校之间再继续进行“武斗”。所经过一番考量,主席就决定派了专门的人去负责这件事,也是希望有人能够给自己传递更多有关的信息,而谢静宜就是其中一个人选。

就这样仅仅是初中毕业的谢静宜,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成为了那一时期,清华和北大两所高校的最大掌权人。一开始谢静宜是先任了北大常委,然后实际了解了有关北大的一些情况,并第一时间向主席进行了汇报。然后她又被调到了清华担任副书记,并负责有关的领导工作,而在那个情况下,谢静宜无疑就成了主席能够获取清北实际情况的一个主要信息传递者。

由于谢静宜也在主席身边工作了挺多年,即便本身的学历并不高,但这并不影响她对一些事情的判断,而且她的行事手段也很让人觉得有点意思。所以在刚接管清北的事物时,谢静宜就直接选择进行了一场改革,并且过程中没有任何的犹豫顾虑,每次都是只要有了想法和计划那就去实行。结果靠着雷厉风行的手段,谢静宜真的有解决掉一些问题,并且大家对她的表现好像也都评价不错。

因为有一次遇到清华一个学生突发意外,必须要使用比较紧缺的特效药,但一般人又不是在哪里都能买到,所以当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时,谢静宜就选择站了出来。作为在主席身边工作了多年的机要秘书,谢静宜也知道主席有一个专门的药箱,里面放了不少可能会用到的药物。所以在没经过人同意的时候,面对当下那个比较紧急的情况,她就直接取了要让人给学生送了去。

事后那个学生被救了回来,谢静宜也主动找到主席去承认了错误,而得知整个事情之后,毛主席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反而还称赞她做的很对,因为主席说“这个药从来没有说专门给一个人用,谁有需要那就给谁用,这才是应该的”。也是由于谢静宜表面上一直表现的很好,处理事情也都很有人情味,所以她的表现也比较让人满意,后来主席就又安排了她做了北京市委书记。

而就从那一刻开始,38岁的谢静宜算是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只是政治生活跟机要秘书却完全不一样,她似乎也没能一如既往地守住自己的初心。再加上谢静宜能够越爬越高,也跟江青脱不了关系,所以有关的她的事情就更不能一概而论了。虽然一开始谢静宜和江青,确实是并不熟悉,最多就是认识的关系,可到后面“特殊时期”出现,一些事情就开始悄然发生变化了。

尤其是接手了清北的事务之后,谢静宜和江青之间的来往就更多了,即便一开始谢静宜也在尽力守住初心,甚至有时候还会跟人议论有关江青的不是,但到后来她的态度还是发生了改变。也是随着谢静宜职位越做越高,她对江青的态度就逐渐从原本的不喜,变成了试探性的认同,到最后她更是学会了去讨好对方。

而江青之所以要让谢静宜往上爬,其实并不是想要培养她什么,只是要利用其去对付自己不喜的人罢了。所以后面江青写信,提议可以让谢静宜担任人大副委员长时,主席毫不犹豫就直接回绝了,理由是谢静宜本身的资历和阅历都不够强。事实上面对谢静宜的一些变化,毛主席也并非完全不知晓,在75年主席去外地待了十个月,然后重新回到北京的时候,他就有对谢静宜说过“当了大官的她不够谨慎,试试看,如果做不高就得卷铺盖走人”。

当然了,后面主席也有提醒暗示她,做事一定要沉下心,尤其是官职升了之后,更不能心浮气躁。对此,其实主席已经知道了谢静宜私下跟江青走近,所以也是希望她能够想清楚,不要跟“四人组”往来太多,可显然谢静宜当下并没有读懂主席的良苦用心。甚至在后面还做了一件更离谱的事情,让人想要拉她一把都没办法了,因为她竟然被怂恿着在会议上,当场就指责了邓公的各种不是。

那段时间因为周总理的身体每况愈下,所以主席也在想着找一个能继续担以重任的人,这时候邓公就走进了主席的视线范围。而对于邓公的为人,以及他的行事作风,其实毛主席也是比较认可和满意的,所以在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后,主席还是拍板定下了邓公来担以重任。只是让人没想到的一点是,在“四人组”都不同意的情况下,谢静宜又被当成靶子拉了出来。

因为邓公在接手重任后,也是把教育事业大力推动了起来,其中清华和北大两所高校,无疑是最容易让人注意到的了。而在这个情况下,邓公就收到了一封信,内容是两所高校领导所反映的一些问题,其中谢静宜在掌管两所高校期间,背地里的一些行为就被曝光了出来。原来谢静宜在入驻清北期间,背地里也参与了有关对学生、学校领导干部的迫害,甚至还仗着自己的身份,有过“一手遮天”的行为。

面对这样一个情况,当两所高校的有关人员,都提出希望邓公把信交给毛主席时,邓公自然也是没有拒绝,也正因如此谢静宜心里就开始有了记恨。于是在后面一次政治局会议的会场上面,谢静宜就又被“四人组”给拉了出来,当场对邓公进行了一番指责。但对于她的那个胡言乱语,邓公并没有当场进行回应,而谢静宜当下还以为自己占了上风,殊不知几个月后她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在谢静宜被逮捕当天,还有“四人组”和其他相关人员也都被带走了,而面对这个情况,有关部门也立即进行了审讯调查。整个过程中,由于谢静宜出乎人意料的配合,并且还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在经过组织的审查后,还是绝对免于了对她的起诉,只是把人送去进行了劳改。

一直到后来,谢静宜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组织上又重新安排了她的工作。虽然到了晚年当地时候,对于自己做过的错事谢静宜几乎没提起过,但她对毛主席的敬仰却从未消失,甚至还写了很多跟主席有关的回忆录,让外界知道了更多跟毛主席有关的大小事。

虽然谢静宜确实做了错事,但好在她知道认错改正,所以最终她也是有了一个相对幸福安稳的晚年生活,直到81岁那年离开这个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中南海   机要   清华   下意识   会场   所高校   巧妙   女秘书   北大   秘书   主动   印象   主席   事情   身边   自然   情况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