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卫道和遣使会里的拉扎尔学派

巴黎革命失败后,谭卫道从意大利热那亚回到巴黎植物园,

遣使会重视司铎的增减而不太重视学术研究,但在成员中也有一些杰出的学者和自然科学家。非常有名的“博物学家”是法国人秦噶毕(Joseph Gabet,1808—1853),他于1833年被祝圣司铎,1834年进入巴黎的遣使会修院,1835年到澳门,1836年在澳门宣发圣愿,1837年在热河、内蒙古地区传教。1844年到1846年他与古伯察(Huc)从蒙古旅至西藏,后返回法国,于1849年被派往巴西,1853年在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去世。秦神父(Gabet)重视蒙古语研究,他曾将艾儒略(Aleni)的《万物真原》译成蒙古语。他的伙伴是古伯察(Evariste-Regis Huc,亦称于克,1813—1860),也是法国人,1836年在巴黎进入遣使会修院,1839年被祝圣司铎,同年到达澳门。他于1841年到达西湾子。他先在蒙古地区传教并学习蒙古语,后又与秦神父一起前往西藏进行远距离探险旅行,但1846年他们被赶出了拉萨,回到康定,后到澳门。古神父再次获准进入北京传教区,1848年又从北京到浙江传教,1852年返回法国,1860年在巴黎去世。他的著作非常有名,唤起了欧洲学者对中国的兴趣,书名为《在中原、鞑靼和西藏的基督宗教》。这部书在巴黎出版,可谓19世纪40年代蒙古、西藏和中原地区的珍贵历史资料,因为当时的远东探索家很少,很多“汉学家”只得依靠书本上的记载,没有关于中国的一手资料。因此,秦神父和古神父写的游记吸引着很多人注意中国内地的情况。


数次向法兰西第三帝国总统梯也尔(Adolphe Thiers)提议,法国政府应当加强对传教士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热那亚   蒙古语   司铎   蒙古   澳门   巴黎   西藏   法国   神父   学派   重视   谭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