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灭,天理难容,大学教授为何发起万人签名取缔中医?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丨九万

编辑丨九万

前言:

“中医不灭,天理难容!”他当着全国人的面叫嚣取缔中医。为了达到目的,还发起了万人签名的活动,只为取消中医药相关课程和证书。

这番操作自然引起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想见识一下这位要取消中医的人物。可当大家得知此人是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后,更是感到不可思议。

如今国内某些知名专家打着取缔中医的旗号,让本就在当下“奄奄一息”的中医雪上加霜。而日本前不久刚刚收购我国一家上百年的中医老字号传承大厂,扬言在2030年全面收购我国中医,以后看病要给日本人交税。

就连远在我国东部的韩国也是在极力申遗,并将中医改名为“韩医”。这让众多爱国民众感到了危机,这些专家究竟意欲何为呢?

一、取消中医从何而来

其实张功耀并不是最早提出废除中医的人,早在封建王朝土崩瓦解之后,人们开始接触新思想,废除中医这一想法便被提出。

原因便是中医受到了西医的冲击,西药凭借见效快这一点特点,成功吸引了许多拥趸,张功耀便是其中之一。

早在2006年,他就发布过《告别中医中药》的论文,他在文中多次贬低中医,并表示中药比西药落后,中药偏方的安全性也无法保证。

这篇文章在当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多数人都觉得张功耀的做法不妥,可也有少部分人表示支持。因此双方各执一词,一度在网上掀起骂战。

随着事态的发酵,“废除中医”的声音传到了相关部门的耳朵里。于是立刻发表声明,批判了张功耀这种没有事实依据的说辞,至此闹剧才告一段落。

可张功耀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他依然坚持抵制中医。更是在南京大学公开进行演讲,质疑中医的科学性。

按照他的说法,中医存在许多漏洞。就像那些欺世盗名之辈,假借中医的名声随意开出药方,这种做法无疑是在给中医药抹黑,所以只有取消中医,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这种想法属实有些滑稽,大家也纷纷斥责他的以偏概全,总不能因为骗子的存在,就直接给中医判了死刑吧?这样做对中医来说公平吗?

可张功耀却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他还发表言论称中医药不适合用来治病救人,只当做一种文化传承就可以了。

就当大家反驳这种说法之时,他又作出补充说:如今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医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了。它的治病疗效跟病患自身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效果并不见得比西医更好。

起初张功耀对待中医并不是这种态度,相反他还苦心钻研中医。可随着西医药走进国门,一些人也产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张功耀也在其中。

再加上中医药博大精深,需要长时间的钻研才能搞懂其中奥妙,见识到西医立竿见影的药效后,张功耀产生了变得急功近利起来。眼见钻研中医不成,他便产生了其他的想法,诋毁中医。可中医药真的如他所说那般不堪吗?

二、源远流长的中医

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医药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可以用于医学,更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且接受中医。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针灸,许多国家都十分认可这种治疗方式,就连一些专业运动员也感叹针灸的奥妙。在国外,针灸的价格也远超国内,这也体现了外国友人对中医药的认可。

可就算如此,张功耀等支持取消中医的人,坚持认为中医缺乏科学依据。就拿《本草纲目》的记载来说,其中提到狗粪汁可以用来治疗霍乱等病症。这点就遭到了张功耀的质疑,他认为这种污秽之物里含有大量细菌,绝对不可能治病救人。

可作为一名学者,自然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了然于胸,难道他不清楚《本草纲目》的重要性吗?如果中医真的无用,又是如何传承了几千年呢?

先是神农尝百草,发现了中草药的存在,终结了得病无药可治的局面。还有华佗开创望闻问切,奠定了中医诊断的重要基础。再有张仲景创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这些都是中医对全世界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且中医还有自己的特点。西医向来以见效快著称,可伴随而来也有相应的副作用;中医则不然,主打药效温和对人体无害。中医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更加贴合治病救人的理念。

试问如此重要的中医,又有何理由将其取消呢?

三、中西医各具特色

其实中西医两者各具优劣,没必要互相贬低。按照张功耀的说法,中医没有科学依据,这点的确存在一定道理。

就像网友曾曝出自己看中医的经历,药材里竟然出现了砖头,这让他十分不可思议,砖头难道能看病?对此,广大网友也是深感惊讶。

可据那位老中医所说,砖头是为了驱寒祛湿,对网友的病症有效。可按照常识来看,这种情况的确无法让人理解,也难怪要求取缔中医的人,觉得中医没有科学可言。可说归说,该网友按照药方服用,真就药到病除了。

还有就是中医经常提到的体内有湿气等症状,可你要问起具体原因,他们也无法作出解释。所以这种无据可依的情况,也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看到了贬低中医的机会。

其实中西医在诊断和治疗方式等方面,都各有各的特点。中医要求治本,所以在慢性病方面有不错的效果。至于那些急性病症和需要手术的疾病,还是西医优先。

诊断病症时,中医是通过数千年来总结的经验,判断患者的病情;可西医却不同,它是通过各种精确仪器来诊断疾病。这让各自的支持者会产生不同的观点。

采用的药物方面,中西医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中药的成分主要是天然的动植物,而西药则是通过化学合成而来。二者的区别就是中药基本没什么副作用,可是见效时间较长;西药虽然见效快,却伴随着不小的副作用。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便是两者之间治疗方式的差异。中医追求治病之本,主要通过中药、推拿、针灸等方式来调理疾病,从根本上解决病症,可治疗时间就比较长。

西医却是治表,只是将疾病表现出来的病症给解决,这会导致病症的根本原因没有得到解决。可对于一些急性病症来说,西医通常会起到救命的作用。

所以说中西医之间并不存在冲突,二者所擅长的领域也不同,不需要贬低对方来抬高自己。至于张功耀所处的去除中医,也存在很大的弊端。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如今国内拥有许多中医院、中药加工厂以及科研机构,这些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中医产业链。如果将中医废除,相关从业人员将面临失业的风险,届时这些人将何去何从呢?

对于张功耀那些要求废除中医的人,他们怎会看不到这点危害呢?可明知结果如此,他们还是坚持拥护西医,想必是动了某些人的蛋糕罢了。

西医诊断看病时所采用的仪器,价格都十分高昂,因此现在才回流行一句话“有啥别有病”。为了治病倾家荡产的事件不在少数,可有些时候钱花了,人还没救回来,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可反观中医,他们坚持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将病治好,这和西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算最后没能拯救患者的生命,可也不会拖垮整个家庭,因此中医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四、中医发展前景

正所谓存在即合理,中医能够经历数千年风风雨雨仍然屹立不倒,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就像古时候的那些名医,他们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可还是能够为患者解决病痛。甚至当时的一些药方,流传至今仍为医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自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医就造福了无数百姓,再经历一代代的传承,如今的中医完全称得上中华文化的瑰宝。所以我们更需关注中医药的发展。

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和沉淀,中医药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如今国内拥有中医药专业的高校,不再像之前那样仅重视市场需要和学生们的就业需求,他们更加关注中医的未来发展。

如果按照张功耀所说的取消中医药学科,无疑会使中医传承出现断档,从而导致中医最终走向没落。

而且当代医学中,中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现代医学提供了不少借鉴。就像中医注重防患于未然和求本,这都是它相较于西医的优势和特点。这点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真的去除中医,对于现代医学来说,也是十分沉重的打击。

目前,中医在临床方面也有十分优异的表现。中医注重整体和自然规律,与侧重症状治疗的西医相比,中医反而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且如今社会的许多疑难杂症,西医束手无策之时,通常都是中医药挺身而出,为患者解决病痛。

如今,中医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他们都在尝试引进中医治疗。外国人都知道中医的重要性,国人却在呼吁废除中医,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啊。

中医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疗效不稳定和药材污染等问题。可发现不足之后,我们应该寻找方法进行改善,而不是直接摒弃。

如果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中医又该如何进步?国家又该如何发展?此前屠呦呦女士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她带领团队研发出的青蒿素,成功为人们解决了疟疾带来的困扰。而青蒿素正是从中医草药青蒿中提取而来,这也足以看出中医对于全世界的重要性。

结语:

不论西医还是中医,两者都是为了治病救人而存在。虽说西医处于快速发展时代,可也不能忽略中医自古以来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要想更好的为患者解决病痛,就必须做到中西医相互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中医可以借鉴西医的精确检测,从而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

而西医也可以借鉴中医的治疗方法,要从“治表”转为“治标”,从根本上为患者解决病痛。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使的治疗更加全面,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

中医文化流传至今,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结晶。我们不仅不能舍弃它,更得推动它的发展,让中医在现代医学的舞台上继续为人类造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本草纲目   天理难容   中医   治病救人   药方   西医   中西医   针灸   病痛   病症   西药   中医药   大学教授   现代医学   中药   患者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