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治古城:走进贵定旧治古城,溯源贵定县的前生今世

上周,笔者写了明清时期西南三大佛教圣地之一的阳宝山,说到佛教能在“生界”崛起,和朝廷及土司势力进入有着极大的关系。

本周,笔者写写朝廷及土司势力如何进入黔南“生界”,站稳脚跟后如何设置新添卫和贵定县的故事。

这些历史就是朝廷开发贵州的一个缩影,了解这些故事,就知道了中央王朝如何开发贵州,最终促成贵州成为汉地十八省之一.....

一、贵定历史简介

01.宋景阳占据蛮州

唐朝时期,蛮州(今贵阳开阳一带)刺史由宋氏一族承续,如史载:唐德宗建中三年(782),蛮州刺史宋鼎入朝进贡朱砂500两。后世称此宋氏一族为“蛮州故宋”。

五代时,蛮州故宋一系被乌蛮(今毕节彝族)逐出蛮州;至北宋初年,乌蛮首领普贵驱逐矩州(今贵阳)领主谢氏,然后归附朝廷,被封为矩州刺史。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贵州黔南一带诸多蛮夷“作乱”,朝廷诏河北真定(今正定)人宋景阳率七子一女南征,许诺平叛之后可长期留守,子袭父职,世袭罔替。

宋景阳与普贵大战于“黑羊箐”(今贵阳市喷水池一带),逐乌蛮出矩州,又平叛了黔南一带叛乱,而后消灭掉了“蛮州故宋”残余势力。

最终,朝廷设宁远军蛮州总管府(治所在今开阳同知衙),以宋景阳为宁远军节度使蛮州总管府都总管。这就是贵州四大土司之一的水东宋氏的起源了。

宋景阳及其后裔经过不断征伐,最终形成“七司八印”,由此开创了水东宋氏土司对贵阳地区数百年的统治。

02.宋永高攻占麦新

在宋景阳进入蛮州的十五年前,即宋太祖建隆二年(961),贵州本地罗氏蛮占领了麦新地(即今贵定县),筑土城,命名“麦新”,“麦新”为布依语音译,意思是“新村寨”。这就是贵定县城的起源了。

二百四十年后,南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宋景阳九世孙喇平安抚使宋永高(长房宋存孝一系后裔)攻占了麦新城,改名“新添城”。

宋永高向朝廷告捷,朝廷命宋永高招降南夷;嘉定三年(1210),宋永高被任命为“贵州经略安抚使”,从此矩州就被正式改名为贵州。

宋永高占据新添城后,命其第三子宋胜驻守。宋胜为首任新添葛蛮安抚使,是水东宋氏新添司的始祖。

贵定及周边区域的新添司、蜜纳司、平伐司、把凭司、乐坪司等,共同构成了水东宋氏土司对黔南一带的统治。

由此,代表朝廷势力的土司进入了黔南“生界”,朝廷对贵州南部的开发完成了第一步。

03.宋胜迁治平伐司

宋胜到新添城后不久,就将治所迁往新添城南面的平伐司地,筑土城,这就是现“旧治古城”的起源了。

元代时设新添葛蛮安抚司,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新添长官司。洪武二十二年(1389),朝廷设新添千户所,属于贵州卫;次年,升级为新添卫,隶属贵州都司。

明洪武时期,朝廷经略的重点是镇远卫—黄平卫—贵州卫—平坝卫—普定卫(今安顺市)一线,是湖广至云南的最重要的交通生命线。

朝廷设置新添卫,一方面是保障湖广至云南交通大动脉的南翼安全,另一方面是将之作为进入黔南“生界”的桥头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新添卫本身也是制约宋氏土司的重要手段。

由此,代表朝廷直辖势力的卫所进入了黔南“生界”,朝廷对贵州南部的开发完成了第二步,迎来了朝廷和土司“共治”阶段。

04.朝廷设置贵定县

明万历十三年(1585),旧治古城由原来的土城改建为石城,开四门,周围建高大石质城墙。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朝廷将新贵县平伐司、定番州(今惠水)丹平司、龙里卫把平司等地合并,设置贵定县(新贵县、定番州各取一字得名),治所仍在旧治古城。这就是贵定建县的起始了。

此时,宋氏土司(即宋胜一支的新添司)驻地在离现贵定县城不远的德新村新添司组,新添卫驻地为新添卫城(现贵定县城),贵定县治仍在旧治古城。

由此,贵定进入了宋氏土司、新添卫和县府三者“共治”的阶段。

05.由旧治到新县城

明天启年间,四川、贵州爆发了大规模的“奢安之乱”,前后历时17年之久。平乱后,水西安氏土司虽保留了安慰使职务,但已不得过问军政,实力受到严重削弱,而水东宋氏土司则直接被灭,亲辖的水东十二马头被设置为开州(今贵阳市开阳县)。

清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着手解决卫府并存的格局。

康熙二十六年(1687),朝廷撤销新添卫,并入贵定县,将县衙从旧治古城迁往了新添卫城(即今贵定县城)。

由此,旧治古城结束了县治所在地的历史使命,改名“旧治”,和贵州其他老县城所在地被改名“旧州”,是一个意思。

06.开发贵州的缩影

一部贵定县历史,其实就是朝廷开辟贵州省的历史缩影,因为我不是写历史的(没有那个实力),我写的随笔其实都是以史载景,喜欢游玩历史人文景点而已。

从旧治古城历史管中窥豹,大致就能了解贵州由蛮夷到土司再到流官的开发过程。作为一个从江西吉安府迁往已达贵州300年的客民来说,了解、理解那一段历史背景,也是我所喜欢的。

二、旧治古城旅游

旧治古城贵定县城南约44公里处,从宋胜迁旧治算起,至今已达800多年,从建石城算起,也达400多年历史了。

古城构筑于一台坡之上,开有四门,城墙高约3米,厚约0.7米,城墙外原有护城壕沟,固若金汤。

在清咸同大起义时,苗族义军潘名杰部、何德胜部合军攻陷了贵定县城,贵定县府要员最后退居旧治办公,义军继续进攻旧治古城,但没有攻下。

古城北面为贵定第一大河独木河,因河水亿万年的冲积形成很大的一块平坝,开垦为良田,解决了粮食供给问题。

旧治古城:城外冲积平坝

曾经保存完好的旧治古城,经过“十年时期”的破坏,如今仅剩两座城门、部分城墙,而曾经遍布古城的庙宇阁楼,则基本消失殆尽。

01.旧治城墙

旧治古城开有四门,如今仅剩南门和西门。

南门名为“朝阳门”,城门洞和城门楼倒是保存下来,不过已残破不堪。

城门宽5米,进深4米,高4米,门洞外窄内宽,除建筑稳固性考虑外,还有加强防御的作用(不利于外部进攻,利于内部防守)。

旧治古城:南门(外侧)

旧治古城:南门(城门洞)

旧治古城:南门(内侧)

城楼为单檐歇山顶结构,石砖青瓦,内部为木结构,从建筑材质来看,应该是民国时期建筑。现屋顶已漏,梁柱着雨,不知还能坚持多久?

旧治古城:南门城楼(外部青砖结构)

旧治古城:南门城楼(内部木结构)

南门两侧还剩残存城墙,原来城墙部分材料被挪作它用,剩余部分与路面齐高,被作为路基或屋基的一部分,反而得以保存。

从南门拾阶而上,虽经过修整,但踩踏圆润的古老石阶,仍然给人以岁月沧桑之感。

旧治古城:南门古道

西门名“西安门”,比南门矮一些,如今只剩下城门。

旧治古城:西门(外侧)

旧治古城:西门(内侧)

在西门与南门之间,倒是有一段城墙保存完好,适合拍照留念。

旧治古城:古城墙

02.旧治庙宇

旧治古城原来庙宇阁楼众多,包括“四大庙”“八大阁”,可惜如今基本已消失(既已消失,我就懒得写名称了)。

原来的城隍庙就是现在的旧治幼儿园处,不过仅剩地名。

旧治古城:城隍庙旧址处

旧治大庙估计是原来的佛教寺院。前些年恢复为宗教场所,但估计没有登记,又被强行毁掉关闭了。

旧治古城:大庙(主殿尚存)

旧治古城:大庙(封条)

旧治古城:大庙(简单粗暴)

黑神庙位于古城中心,外墙为青砖,尖圆形的拱门说明借鉴了西方建筑的一些特点(南门城楼门窗与此类似),因此黑神庙应该也是民国时期重建。

旧治古城:黑神庙(尖拱形大门)

黑神庙祭祀贵州自己的神——黑神,估计原来主殿内供奉有唐朝安史之乱时守睢阳殉国的名将南霁云,台阶前两个巨大的圆鼓形门当石,其实有“武功”的象征寓意。

旧治古城:黑神庙(主殿)

遗憾的是,面阔三间的主殿现已残破不堪,其中一块门当石被敲掉一半,估计是“十年时期”的杰作了。

旧治古城:黑神庙(完好的一块门当石)

旧治古城:黑神庙(毁掉一半的门当石)

主殿对面的建筑,仍然可以辨认出是一个戏楼,不过可能很快就会散架了,残存横梁、屋柱构成的没有门板的架构,让我感觉它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身上瘦得只是皮包骨头(感觉皮也没有了),随风而逝,就在不远。

旧治古城:黑神庙(戏楼)

没有了“四大庙”“八大阁”,旧治古城就失去了灵魂!

03.旧治人文

旧治古城人文浓厚,名人辈出,明清时期安家、郎家都出过好几个大官,近代则有曾任护国战争滇黔联军右翼军总司令的戴戡,以及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抗日名将陈泰运将军。

培养如此众多的杰出人物,魁山书院功不可灭,曾经的旧治古城文昌阁、独木河中的文笔,都昭示了旧治浓厚的文化底蕴,遗憾的是,文昌阁已毁,文笔为现在重建,魁山学院就是现在旧治小学的前身,不过没有历史遗迹留下了。

我试图去寻找郎家四合院和陈泰运故居,但问了几个人,居然都不知道,就放弃了。

旧治古城还有一些古建筑,确实漂亮,值得一观。

旧治古城:右边陈大哥介绍原为地主家房屋,至今已达100多年

旧治古城:一些旧建筑上仍有“时代标语”留存

04.旧治大桥

旧治大桥,也叫北门大桥、郎家桥,位于古城原北门外,共11孔石拱桥,长114米,宽6.7米,横跨于贵定第一大河独木河之上。

旧治独木河风光

旧治独木河风光

关于旧治大桥来源,有两个版本故事:

版本一:“安家的墩,郎家的桥”

旧治安家(安家是明万历年间由陕西入黔将士的后裔)早先在独木河修建了石跳墩,后来郎家(郎家是明洪武年间由四川入黔将士的后裔)在清道光年间修建了旧治大桥。

版本二:“安家的墩,郎家的桥,雷家的坝”

说的是安家出钱修的桥墩,郎家出钱修的桥身,雷家(当地苗族大地主)则出钱修了桥前面的拦水坝,因此桥是三家共同出资修建的。

郎家修桥的是郎赞(皇封诰文德骑尉),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

饶是郎家家大业大,但横跨独木河的十一孔大桥,仍让郎家难以为继,最后向当地富户募捐,安家、雷家都出了钱,传为美谈!

旧治大桥

旧治大桥

旧治大桥

三、后记

贵定旧治、云雾、沿山一带,文化底蕴浓厚,人文古迹众多,但除了一个“金海雪山”开发得比较成功以外(其实是得益于自然风光),鲜有亮点。

旧治古城既有平坝田园风光、独木河流域美景,又有厚重的历史人文遗迹,其实具备很好的旅游资源。

2017年,旧治镇合并到昌明镇,旧治古城就变成了旧治古城村。

昌明镇原名“小场”,因相对于旧治场坝较小较晚而得名,建镇于民国二十一年(1931)。两者合并后,居然舍“旧治镇”而保留“昌明镇”名称,真不知道当时的决策者是如何想的?

旧治古城旅游没有搞起来,实在可惜!

如果现在抓紧去做,或许南门城楼、黑神庙、大庙之类,一些传统民居或许还能得以修葺和保存。

可是,又有谁在乎,谁又会去做呢?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旧治古城: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昌明镇旧城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旧治城门),未定级文物点(旧治大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贵定县   贵定   黔南   古城   土司   贵州   神庙   南门   今世   大桥   朝廷   前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